案例教学法在反贪业务培训中的应用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uonak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贪斗争形势的发展对侦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察机关在对侦查人员加强政治教育的同时,应积极探索反贪业务培训的新途径,充分利用现有的侦查资源,尽快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侦查队伍,以适应反贪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笔者在此提出了案例教学法,仅是对反贪业务培训方式的一种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
  (一)解决贪污贿赂疑案问题的客观需要。
  司法实践中出现的贪污贿赂疑案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主要犯罪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从而对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或构成被指控之罪发生疑难而无法决断的案件;另一类是犯罪事实已经查清,仅对犯罪性质的认定存有疑义的案件。贪污贿赂疑案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贪污贿赂犯罪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犯罪主体、客体等诸多方面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日趋复杂,使区分罪与非罪的难度增大;二是贪污贿赂案犯为逃避打击,采取多种反侦查手段混淆事实,“软化”证据,使案情扑朔迷离,人为制造疑案;三是部分侦查人员由于自身素质,业务能力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不能做到全面收集、固定证据,不能做到正确适用法律认定犯罪,也易形成疑案。
  近年来,贪污贿赂疑案有增多趋势,主要表现在因证据不足,定性困难而存查、不立案、退侦、撤案、不诉或作无罪判决的案件上升势头不减,这不利于实现不枉不纵的诉讼目的,也不利于反贪工作的顺利开展,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疑案。案例教学法主要内容是通过收集,整理贪污贿赂案例,组织侦查人员定期加以分析,研讨,以提高辨别贪污贿赂案件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能力,这对于预防和减少贪污贿赂疑案有着重要作用,故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二)适应基层反贪侦查队伍的实际状况。
  目前,相当一部分基层检察院的侦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少,他们理论基础扎实,但社会阅历较浅,缺乏侦查经验;大部分侦查人员原是从外单位调入或安置的转业军人,他们年龄偏大,学历不高,但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多在侦查岗位办案多年,业务水平不低。近期内要实现由“经验型” 侦查队伍向“科班型”侦查队伍的一步跨越是不现实的;为维护反贪侦查队伍的稳定,内部轮岗,转岗是受限制的,现有侦查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等在短期内会基本维持现状。
  反贪业务培训应从侦查队伍现状出发,避“虚”求“实”,力求学以致用。案例教学法本质上是对“师带徒”培训模式的一种扬弃,它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法理寓于案例之中,而不是单纯灌输法学理论,死背法律条文,因此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科班型”和“经验型” 侦查人员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平等研讨,共同提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
  (三)能充分调动基层检察院开展反贪业务培训的积极性。
  目前,反贪业务培训多由省市级检察院培训中心或反贪业务部门组织,采取办大培训班,脱产进修或以会带训等方式进行,具有规划长远,重点突出等优势,但也会形成“强干弱支”问题:部分基层检察院“两眼向上”,认为搞业务培训是上级院的事,有应付培训现象,自主性差;而且当前办案任务重,检力不足,经费紧张,很多基层检察院也无法在时间和经费上保证侦查人员按时参加培训,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在实际中以办案挤压培训的现象时有发生。
  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弥补目前反贪业务培训方式的不足:案例教学法基本上是由基层检察院自主进行,属于内部培训,带有自修性质,时间可长可短,方式非常灵活;教学案例选择范围宽泛,可选择本院受理的贪污贿赂案例,结合办案工作进行,与业务联系密切,并且基本上不占用宝贵的侦查资源;成本低廉,投入时间、金钱不多,易为基层检察院所认同,支持和推广。
  二、案例教学法实施方案设计
  (一)强化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
  基层检察院的领导应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开展案例教学法是加强反贪业务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对于提高侦查人员办案水平,促进多办案,办好案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急需建立强化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反贪部门形成重学习,重培训的良好氛围,使侦查人员积极投身到学习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活动中去。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做到:一是成立“案例教学法领导小组”,检察长为组长,成员有政工、反贪等部门负责人,以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规划,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保证培训质量,达到预期效果;二是实行具体承办人制度。案例教学法主要在基层检察院反贪部门实施,作为主抓局务管理的反贪局副局长应为具体承办人,从案例的收集、整理,教材的编辑、送审到计划的制定,教学的实施等环节都要在领导小组的督导下具体实施,保质保量。 三是建立考勤、考试、考核、奖惩等配套措施,每年对全局侦查人员应集中考核一次,内容限于对贪污贿赂典型案例加以评析,要求论证于法有据,理由充足。成绩应作为年终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使侦查人员学习内有动力,外有压力。
  (二)作好搜集、整理贪污贿赂案例和相关法规等基础性工作。
  适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前提是要有贪污贿赂案例的系列教材,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要有配套法规;要有争鸣意见和正确的评析方法。为此,反贪部门应夯实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一是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本院建院以来的立案和不立案贪污贿赂案件系统地加以整理,汇编,并建立数据库,作为开展案例教学法的基础资料;二是反贪部门的内勤应经常注意收集、整理反贪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文件,并编辑《反贪法规辑录》,及时提供给侦查人员办案和开展案例学习之用;三是反贪部门应定期收集、整理外地和本院受理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件和法院已判决生效的贪污贿赂典型判例,并整理出评析意见,编辑《贪污贿赂案例辑录》,及时提供给侦查人员供其点评;四是规范反贪部门的案件討论制度。反贪部门应参照检察委员会的议事规则,将侦查人员在办案中的案件讨论活动制度化,科内案件讨论由专人记录并定期送反贪部门的内勤备案;在局内的案件讨论由局内勤记录;反贪部门的内勤应定期对案件讨论的记录加以整理,归档,作为开展案例教学的后备教材。
  (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实施上应做到灵活多样,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一是实行一案一听审制度。“案例教学法领导小组”要积极协调关系,创造条件,利用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公开审判的机会,组织安排侦查人员观摩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庭审活动。原则上限于办案组长观摩自己承办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对重大、疑难的典型案件可组织侦查人员集体观摩,以利于今后的收集和审核证据工作;二是实行一案一分析制度。反贪部门应要求侦查人员对自己承办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在办结后及时进行法理分析,从犯罪要件等诸多方面分析,总结经验,提高案件归纳能力;三是组织模拟法庭活动。“案例教学法领导小组”应在反贪部门和起诉等部门之间进行组织协调。每年在全院组织一次模拟法庭活动,对争议较大的贪污贿赂典型案例进行模拟审判,使反贪部门和起诉等部门站在各自的角度进行定罪量刑辩论,这有利于拓展侦查人员的思维空间和换位思考能力;四是加强“检法”交流。“案例教学法领导小组”应每年协调,组织反贪、起诉部门与法院刑事审判部门召开贪污贿赂犯罪理论研讨会,并以备忘录的形式将双方达成共识的意见记录整理,“检法”还应经常交流本系统有关贪污贿赂犯罪的司法解释,会议纪要等规范性文件,这些对强化案例教学,乃至办案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五是规范层请解释制度。基层检察院对在检察实践中碰到的贪污贿赂疑难案例,经研讨仍难以定性处理的,应及时书面请示报告并附相关案例和材料,通过省院报送高检,请求给予明确司法解释,这对于准确适用法律,防止疑案变错案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人民检察院,天津大港 300270)
其他文献
检察文化已成为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内在力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检察文化日益成为凝聚队伍、提升素质、增强“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基层院检察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认为检察机关搞检察文化建设是多余的,是与中心工作相违背的,有的基层院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如改善办公条件和装备等,有的基层院则把检察文化建设简单同于搞一些文艺、体育、娱乐活动。因此,正确认识检察文化对基层院建设很
期刊
摘要: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问题一直是理论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新刑事诉讼法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以特别程序的形式纳入法律规定,尤其是该法第二百六十七条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成为本次新法修订的亮点之一。这种进步不仅解决了以往法律援助制度中存在的时间紧、准备不充分、重视程度不够或敷衍了事等问题,而且有利于充分保障涉罪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既是贯彻宽严相济形势政策的必然要求,也遵循了刑事诉
期刊
摘要:公证以“信”为其立业之基,公证制度之“信”,主要体现为公民对公证活动及公证结果的评价、认同和接受度,本文从公证公信力的概念和类型入手作相关探讨,提出公证环境对公证公信力的影响与改良建设。  关键词:公证;公信力;公证体制;公证质量  公证是由国家专门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一种特殊的证明活动,其公信力是公证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但在公证实践中,公证却面临着诚信流失的危机。面对公证的失信,有必要探
期刊
今年6月份,南阳市人民检察院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一改双优”活动,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放在了重要位置。在整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跟踪百家新建企业,问效百个审批项目,追究百起渎职责任”被称为护航企业发展“三百”行动。我院为了对县域中小微企业发展状况有一个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开展好护航企业发展“三百”行动,结合市院年初确立的“调查研究年”活动,专门成立了 “全县中小微企业专题调研小组”,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行政执法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最根本的症结就在于对行政执法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与监督。本文从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法律依据入手,对检察监督的范围及方式进行探讨,以期对完善检察监督有所裨益。  关键词:检察监督;法律依据;范围;方式  一、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法律
期刊
摘要:从刑事案件的证据分类和主客观证据的特点入手,根据司法实践,分析了转变证据审查模式的实际困难,进而对如何转变证据审查模式,综合运用客观证据为办案服务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客观性证据;审查起诉;犯罪重建  作为诉讼的灵魂,证据的使命在于使法律事实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观事实,在某种意义上,整個诉讼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收集、固定保全、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过程。证据可以分为主
期刊
摘要: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民族的未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科学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成因 ,对其进行及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最大程度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有利于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被并称为当下“三大社会公害”。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
期刊
2012年8月31日,《民事诉讼法》进行了新的修改,终于把学界呼吁多年的民事执行活动纳入了民行检察监督的范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第23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至此,高检院在各地方基层院试点将近两年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获得了民事诉讼法上的支持。修改后民事诉讼法虽然明确了检察院有權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但对监督范围、监督方式并无具体细则。高检院在地方实施民事执行
期刊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作为这次刑诉法修改的亮点,必将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新规定或新制度的实施
期刊
本文就基层检察院管理中的激励机制问题做一考查和建议。  一、激励机制在基层院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什么是激励?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概念,简言之,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即通过某种内部或外部的刺激,使人维持兴奋的积极状态。从管理的角度讲,激励就是指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管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