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三种常用模式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whuoc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思维导图,动态生成,头脑风暴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3)21-0038-04
  思维导图就是通过图表的形式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展示信息、理清思路、处理知识结构,并按优先次序排列新的信息。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展示难点、想法以及它们内部的关系,还会通过对思维过程的记录激励创造性思考。下面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10课的教学实录片段为例,简析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三种常用模式及其教学功能。
  1.图示知识结构,复习导入新课。
  【教学实录片段】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自鸦片战争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后要求大家将“本课测评”的问题“从19世纪40至7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绘制成思维导图,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展示他的作品,并请他根据思维导图提示,完整叙述这个问题。
  学生使用实物投影仪展示思维导图,同时,根据思路导图讲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时间、原因和表现。
  师: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然而,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发展资本主义走向富强,封建主义也设置重重障碍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挤压的夹缝中奋力拼搏。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自晚清甲午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教学功能点评:注重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处理,乃是有效学习的关键,也是促进意义建构的基础。通过思维导图导入新课能够立足于系统和整体的思考,注重捕捉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展开细致入微的探索。
  2.动态生成信息,建构知识意义。
  【教学实录片段】
  师:(用计算机投显示思维导图课件第一层内容)本课教材介绍了从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半个多世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具体讲述了五个问题: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1927—1936年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抗战胜利后,面对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挤压,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根据思维导图提示项目,完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进程中五个阶段的时间、原因和表现。
  师:好。下面让我们共同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完成思维导图留给我们的任务。
  首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时间段是什么?
  生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师:哪些原因促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呢?
  生1:原因有两个,一是外部原因,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师:说得对!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纷纷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筑路权,开采矿山和竞相建厂。列强在进行资本输出的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生1:另一个原因是国内原因,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师:清政府这一时期遇到什么财政危机呢?
  生1:根据《马关条约》,清政府要支付巨额赔款。
  师:多少呢?
  生1: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师:还有吗?
  生1:还有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共计两亿三千万两白银。
  师: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对清政府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可是,重农抑商政策是清政府的传统国策,现在为何会“恩准开禁”,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呢?
  生1:这还跟《马关条约》有关,条约中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条款。
  师:很好,都允许外国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再不允许中国人开办工厂确实说不过去,加上清政府确实缺钱,于是,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师: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谈谈民间出现办厂热潮的具体表现。
  生2: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而且还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的扩展。
  师:还有其他表现吗?
  生2:还有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师:是的,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主要表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好,请坐。让我们点击开思维导图“初步发展”一目下的具体内容。(如下图)整理一下知识结构。
  教学功能点评:本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跨度大,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不同,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有关教学内容,采用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阶梯教学模式,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搭建主题支架,针对要系统掌握的知识,设置一组可以把它们贯穿在一起的问题,把教学难点分解为若干教学模块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围绕分支模块,在问题的导引下,主动思考,层层推进、逐步深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利用思维导图时,教师要善于化整为零,以便各个击破。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要善于解构,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对较为复杂的问题,要采取层层剥笋的方法,将外在的现象层层剥离分析,不断深化,最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对难点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散开来,让学生一个个攻克,最后使难点得以解决。这种方法不但能帮助学生夯实知识点,弥补自己知识网络中的薄弱环节,也能使学生从零散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条理化,为今后进一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打下牢固的基础。   3.开展头脑风暴,合作探究新知
  【教学实录片段】
  师:通过上一课我们了解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史,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史,我们发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坎坷、起伏,而这些坎坷起伏又与当时中国社会的很多因素有关。下面我们开展一次“头脑风暴”,集众人之智慧,一起来完成下面这个问题: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中有积极因素,它们推动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消极因素,它们阻碍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请全班分成两大组,左边组探寻积极因素,右边组探寻消极因素,一旦有答案速派代表到黑板前用关键词画成思维导图,两组开展一次PK比赛,看在规定的十分钟内,哪一组找到的答案最多?
  老师在黑板中间画一方框,在方框内写上“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然后在方框左右两侧各画一圆圈,分别写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教室里同学分头讨论,并不断有学生代表跑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文字,绘制思维导图。很快,黑板上就出现了如蛛网的思维导图。在学生紧张地思考答案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作为活动主持者的老师要启发引导,掌握进程。如大声地通报学生在黑板上书写的答案,归纳某些答案的核心内容,活跃现场气氛等。在主持过程中,对竞争双方的答案不论对错,不作评价,只是营造一种激烈竞争的急迫感。通过组织头脑风暴畅谈会,往往能获得大量与议题有关的设想。但至此任务只完成了一半,更重要的是对已获得的设想进行整理、分析,以便选出有价值的创造性设想来加以开发实施。这个工作叫作设想处理。
  师:好!现在经过我们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两大组的同学都找出了近二三十个答案,可以说是不分伯仲。但现在答案是无序的,不一定完整和正确,请大家每人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把各种因素按一定的时序重新排列并重新绘制一张你自己的思维导图。并总结一下,根据大家所列举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众多因素,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老师巡视同学们绘制思维导图的情况,做一些适当指导。对比较优秀的思维导图,可以用实物投影展示给同学们鉴赏。最后,用电脑展示老师用MindManage制作的思维导图,与同学的思维导图作比较。
  教学功能点评:作为评价工具,思维导图可以方便地表现内容的组织结构。学生可沿着空间或时间的维度创建思维导图,以此识别、澄清和标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在实际应用中,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活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课堂讨论,借助集体智慧共同织就一个思维导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为所学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展开充分的讨论,通过讨论,对主题内容有进一步了解,以便更深入地分析。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借用思维导图辅助作图,使用“脑风风暴”法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展开讨论,这样便会使学生更积极、更自由地思考,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当学生有了新观点、新想法时,利用思维导图将它们及时记录下来,并且鼓励学生尽情发表各自的观点,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从而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心。不同小组的作品还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交流,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学到许多新东西。
  以本案例为例,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头脑风暴助学原则:
  注重交流的充分性。为了使学生们充分交流,将学生分编成小组,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让他们即合作共享,又竞争对抗。
  任务有针对性。要有任务导向,以提高合作的效率。
  为更大范围内的共享提供了空间。鼓励学生们将共享时发现的创意或问题贡献到全班中来,以便更多的同学共享。
  头脑风暴活动限制时间。学生们在交流共享时将是非常活跃的,短时间的共享往往更能保持这种热情。
  这一显示主题和有关子主题的“网”对于学习活动的进行和评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以具体和有意义的方式表征概念,促进思维外化和学习反思,知识脉络更加清晰。
  最后,教师演示的思维导图,与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从中不但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问题所在,还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
  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运用了互动式教学,能够改变传统灌输式的被动教学形式,学生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教师始终作为一个引导者,这样便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禀赋,这也正符合当今教育的思想理念。另外,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一种具有协作性和互动性的学习练习活动,它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与团结意识,有利于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简介】张铭,男,1964年生,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市金陵中学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研究。
  【责任编辑:全骜颉】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姬秉新,男,1950年生,陕西西安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教育研究。  苏向荣,男,1982年生,甘肃秦安人,在读硕士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程,女性题材,个体,群体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07—0016—04    人类社会由男女两性组成,在分工与合作中共同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
[关键词]高考,教学思考,胡佛,罗斯福新政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3-0013-04  2013年高考文综全国课标卷选择题第31题,针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的胡佛和罗斯福进行设问。题目如下: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
摘 要 民国时期,天津商业借贷的债务追偿因社会转型导致风险日益增加,赖债、逃债等现象时常出现,因破产而带来的债务问题也非常严重。在商业债务担保中,抵押、信用担保是常见的手段,债权团是民间商业债务追讨的重要形式,寻求法律解决也是常用的手段。民国时期,政府与商会在解决商业债务纠纷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代天津商业债务问题是近代天津社会转型导致的。  关键词 近代天津,商业借贷,信用,追偿  中图分类号
安阳小屯殷墟发掘是中国现代考古学之肇始。这一领域研究的传统途径主要从甲骨、墓葬和城址人手,侧重于同文献学和编年学密切相关的年代学以及史实考证,并根据苏联的五阶段社会进化模式将殷商时期厘定为奴隶社会。新进展则从考古学材料和文字记载中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提炼,内容涉及环境与经济、聚落形态、甲骨学、宗教信仰、手工业专门化、青铜器研究、国家特点、社会性质和理论阐释等方面。就中国上古史重建的现状来说,将考古发现
摘 要 军政部会计处设立后,在制度建设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不过,在制度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局限。具体而言,军事计政受战时环境、人才缺乏、机关长官消极抵制等因素影响,实施后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过,从军事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抗战时期,军事计政对加强军队财政监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军政部会计处的领导下,军事计政得以顺利展开,最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 军事
[关键词]探究问题,学生,认知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5—0033—03  新课程标准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探究性问题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并产生新的认识和结论,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问题探究的前提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相关历史知识以及相应的认
摘 要 临时委员会是杜鲁门上台之初,由陆军部长史汀生组建的核事务咨询机构。在该机构半年的运转过程中,它对杜鲁门政府的国际核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协助制定对日轰炸目标,反对“弗兰克报告”中的轰炸前演习的建议,为波茨坦会议中的“原子外交”出谋划策,为美国政要制定相应公开文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美国的对日核轰炸决策。该委员会讨论产生的同苏联分享核情报、国际原子能管制的建议,开启了美国政府内部围绕原
本次论坛上,侯建新教授与李惠军老师就论坛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讨论与对话,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下文侯建新简称侯,李惠军简称李。  李:即使主持人杨莲霞老师不突然“袭击”,我也会非常主动、积极地谈一下我的感想和体会。今天侯老师谈欧洲的历史和欧洲的智慧,如果我们不用心听的话,似乎觉得侯先生没有专门归纳、梳理和揭示欧洲的智慧。看似报告不完整,但是我恰恰觉得侯老师在讲欧洲历史的时候其实已经揭示了欧洲人的智慧,
[摘 要]1920 年代初,随着社会学传入,民意调查在中国兴起并渐成时尚。近代中国始终未成立职业化的民调公司,民调主持人通常是报刊编辑和学校师生,调查对象虽涉及各阶层,但主体部分则是在校学生及报刊读者。由于未能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基于特殊群体的调查结论上升为总体民意,加之政党宣传的影响,近代民调揭示的民意存在明显的放大现象。不过被放大的“民意”也可能包含部分真实内容,将其缩小还原为特定群体民意,仍
[关键词]演人物经历,一国两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B[文章编号]0457-6241(2015)07-0053-05  以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高秉涵的特殊人生经历为线索,主要选取了他人生中4个重要片段:1949年,跟随大批国民党官兵退居台湾——1979年,艰难辗转的一封家书——1981年,“泥土何其多,唯独故乡贵”——1988年,高秉涵“少小离家老大回”,至今已帮助上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