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原点问题的探寻和对当前教育问题的思考

来源 :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mai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前所未有,但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却并未随之提高,指责声不断,教育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当然,也难怪公众诟病,目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依然沉重,教育收费问题也时不时见诸报端,怎能让公众满意?于是,大家困惑了,教育究竟怎么了?教育应该是什么,教育应该怎么办,教育的方向在哪里?一些教育专家和学者开始将目光转向身后,试图通过寻求教育的原点把握教育的本质,解决教育的一些根本性问题。但结果大多语焉不详,让人一头雾水。探寻教育原点,厘清教育本质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关于教育原点的探寻
  1.1原点释义:所谓原点就是出发的地方。
  例: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以是坐标的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可以将原点理解为最初开始的地方。
  1.2教育的原点
  (1)从时间上看教育原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产生之初,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有了人类,同时就有了教育。
  (2)从教育内容看教育原点:在古籍中有很多人类早期教育的记载。据《韩非子·五蠹》所载:“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日燧人氏”这反映了原始人类已经懂得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和火的用途,对于火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教育活动,长辈们在日常用火的过程中,依靠教育活动把这些道理和知识教给下一代。
  渔猎也是原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尸子》载:“燧人上观辰星,下察五木。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
  随着原始农业的产生,教民农作的教育也相应产生,古籍对此记载颇多。《白虎通》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通过文献我们可以得知,这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培养生存和生活的技能。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早期人类群居生活,生产中有分工有协作,必然要求氏族成员具有与人合作的意识,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在生活中老人受到尊重和供养,在生产分工中老人承担的任务是教育小孩。《礼记·王制》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庠”后来成为学校的名称之一,证明学校是从养老场所的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和知识演进而来的。除了生产技能的传授,还有人性的教育和知识的传授。
  由此可见,最初的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培养技能、培养德行、传承知识。
  (3)从教育动机和目的看教育原点。最初的教育是在生产和生活中实施的,为了让受教育者更好地从事生产和融入社会生活,饱含着施教者的殷殷期盼和人类繁衍生存的现实需求,这正是爱与责任的集中体现。
  (4)从教育手段和方法看教育原点:这一时期,生产力十分落后,文字尚未产生,教育只能通过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来实现,技能传授主要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进行。
  通过以上表述,我们不难把握教育原点的几个关键词,首先,教育是为了生存和生活,为了生活地更好。直指教育的本质目的,即实现受教育者人生的幸福。其次,教育更多地通过生产实践过程和生活实际进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第三,教育重视技能传授和知识传承,但也重视德行的培养,如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学会协作等,即人性的培养。第四,教育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增多。可以说,这时的教育虽然手段和方法单一,文明程度很低,人性与兽性正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但教育的使命已经完备,即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
  2 关于当前教育的一点思考
  通过对教育原点的探寻,对照目前的教育现实,教育的问题可以概括为这样几点:首先,教育偏离了自己的本质属性,即培养人、发展人和成就人。把教育异化为了知识占有量的比拼和考试技能技巧的较量,忽视了人自身的需求和发展。其次,教育逐渐脱离了生活现实,变成为教而教,为学而学的封闭训练,通过教育将人变成了不事稼穑,不闻世事的书呆子,高分低能成为优等生的突出特征,这和国家提倡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第三,教育忽视了对美好人性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一味追求分数和升学率,造成了许多学生对知识和学校的厌弃,甚至人格的分裂和人性的扭曲。第四,教育不能与时俱进,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在知识经济时代,仍然单一地强调知识的记忆和再现,知识的应用能力、知识的生产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
  那么,如何矫正教育的方向,回归教育的本真呢?
  (1)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纲要》是国家战略,是国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面向未来的战略谋划、远景描绘,是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出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确实招招命中了教育现实问题的要害。所以教育不是规划本身的问题,是实施过程中出了问题。
  (2)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符合社会对教育的期盼,可是,十多年来素质教育却推进困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传统文化及封建社会1300多年科举制度的影响,使得人们将考高分上大学当成了改变社会地位,改变经济境况,追求幸福人生的唯一通道,致使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第二,社会竞争激烈,行业收入差距大,社会贫富悬殊,迫使家长为了孩子的幸福不断追求高分、名校、学历。第三,教育改革滞后。由于家长对高分名校的追求,导致许多学校担心成绩下滑,不敢放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仍然占据学校的主流地位,形成“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尴尬局面。第四,应试教育的既得利益者成为教育改革的阻力。一些通过升学率和高分获得名利的教师、一些奋战在补习班的高考名师,一些通过教辅资料赚得盆满钵满的书商们,不愿素质教育实施断了自己的财路,形成了一个反对的阵营。   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协同努力。教育行政部门要不断推进教育机制体制改革,学校要按要求不断推进素质教育,高校招生要有更多的方式方法,家长要改变追求高分不计其余的短视行为。这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的任务。
  (3)改变试卷本身。提到应试教育,大家就习惯于将矛头对准考试。有人甚至断言,不改变考试招生方式,素质教育就无法推进。但放眼全球,不管何种意识形态的国家,考试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的基本功能是进行水平测试与甄别选拔,没有了考试,如何确定哪些学生具备了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能力和潜力?显然,问题不在考试本身,而在于试卷设置。目前,无论哪一级考试的试卷,都注重知识的考察和答题能力的测试,这种考试迎合了应试的教育方式,通过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取得高分,而《纲要》倡导的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无从考查,有志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难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只有通过试卷本身的改变,让传统的教育方式無法取得高分,自然就会让应试教育退出历史舞台。所以,精研考试方式不如精研试卷题目。
  (4)改变评价方式。越来越多的教育人意识到,通过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只能助推应试教育。许多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改变了单一的成绩评价,力图通过多元评价引导学校走上素质教育之路,但家长却不认同,仍然看重学校的成绩和升学率。出现评价的双重标准,家长认成绩,教育行政部门看综合。个别教育部门领导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学校评价重成绩的传统,致使一些校长感叹:“有了成绩,什么都不用说;没有成绩,说什么都没用。”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根本上改变评价理念,不断完善评价体系,通过媒体逐渐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和成才观。只有这样才能给学校减负,学校没有了成绩的压力,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才能真正减轻,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放下包袱,阔步前行。
  总之,目前教育正经历一个新旧理念冲撞,新旧力量角力,新旧模式并存,赞誉与指责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的特殊时期,相信通过对教育原点的探寻,会让越来越多的教育人把握教育本质,走上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努力实现《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http://www.baidu.com/
  [2]http://www.baidu.com/
  [3]《中国教育史》
  [4]《中国教育史》
其他文献
1 重视干擾帮倒忙  命题人为了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变能力,经常设置一些“陷阱”来干扰对问题的思考,不少学生对此非常重视,利用这些信息去答题,结果恰好进入命题人的圈套内,因此在审题时必须细心,要排除干扰因素,提取有用的信息,才能正确解答。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是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如何才能实现,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分别从课堂构思要“新”,问题设计要“巧”、教师精彩的朗读指导,可给课堂锦上添花和恰当不失时机的课件展示,可称得上课堂“催化剂”三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们语文课堂模式是由导入一检查预习一展示目标一整体感知探讨内容  品位语言拓展延伸。尽管有些老师认为这样的结构安排斧斫的痕迹较
期刊
摘要 创新精神的基础是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方式。如何利用教学内容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是笔者研究之重点。为此本人从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自身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批判性的途径。  关键词 批判性;数学;独立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常存在着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教师注重原理和概念的推断和传授,要求学生记住相关的公式、原理、定理或推论,而较少去引
期刊
培养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明确它的概念和特点。创造性思维是创见的思维,它具有非逻辑性、求异性和发散性等特点,在新课程下理念下,就其特点而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1、教师要善于避开思想定势的方向,善于从侧向或逆向设奇想、出奇问,让学生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跨入创造性思维的坦途。一般来说,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提问,可以利用思维定势加速理解。但如果每章每节都采用同一程式直奔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学生的名篇名句默写之所以失分的原因,通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和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总结。提出改进的方法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以此能提高学生的默写能力。  关键词 名片名句默写;失分原因;如何改正  “名篇名句默写”是增强学生语言感悟力,丰富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必由之路。也是学生终生受用的东西。近几年高考中这部分试题仍在逐步提高,从4分到6分,
期刊
让我们了解我们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让我们共同关注,爱护并拥有它。  1 让地球更绿,我们就要特别关注森林与草原。凡是有森林的地方,一般不会发生洪水,更不会遭受风沙的侵袭。解决措施,禁止滥伐森林,积极种林造林,退耕还林。以林业来说绿色经济的关键是加速林业发展,林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的主体,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核心。过去林业是以生产木材为主,现在必须转变生产为主,加速林业发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
期刊
《那树》是咏物寄意的代表作,写的是一棵历经沧桑却仍以华盖般的浓荫供人乘凉的都市老树,不是自然枯萎,而是被定为“妨碍交通”罪,惨遭连根拔除。这篇散文的主旨,《教师用书》说:“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认为本文意在“敬重
期刊
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學习是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通过小组成员互动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整合出小组成员共同存在的问题并得到及时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便于操作、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方式。老师要巧妙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强调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建立
期刊
摘要 训练式教学既肯定启发式教学的积极性,又肯定注入式教学还有用的成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一种训练的过程——学法训练,指导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训练的过程——用法训练。  关键词 训练;技能;启发式;思维逻辑  什么是训练式教学?简单讲,它就是像体育训练运动员那样地进行教学。讲详细些,就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首先要以训练为出发点,根据认识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
期刊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一般来说,人都要面子。要面子就是想听好话、受表扬、得奖励,但是,表扬奖励也不是万能的,要适时、适中、适宜,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1 表扬奖励要适时  记得那是十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校老师观看了周宏教授关于赏识教育的光碟后,一位教师认为受益匪浅,想即刻付诸实践,希望能立竿见影。回到家里,正好看见读五年级的儿子在写作文,他便大加赞赏:“儿子,你的作文写得太精彩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