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处于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下和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下的小学生进行了相关测试,包括身体素质和形态、运动素质和能力等各方面的指标。探讨了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与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付学生健身锻炼和体质改善的影响,详细论证了在学校体育课教学中,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更加有效,并对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学生健身锻炼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运动处方;传统教学;教学模式;效应对比
2014年,我国教育部、卫生部等多个部委共同组织了第七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总体上来说,我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相对较好,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例如学生总体体质地区分化、肥胖率逐年上升等。虽然多年来我国各级学校始终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最终发展目标。但是,一味地以学生成绩为考核标准、以技能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却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存在着一定问题。所以,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方向也相应地从运动教育转向为身心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各阶段学生的需要。所谓运动处方式教学,就是教师和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和个性需求,以其身心健康状况和技术水平为依据,为学生量身定制的量化运动方案。方案中既包括对学生锻炼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也包括如何帮助学生对自身运动负荷强度、运动频率、时间长短以及监督与自我监督等方面的内容。根据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以及相关情况,笔者认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符合如今的新课改趋势的。基于此,笔者将两种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到体育课教学中,并进行了对比研究,一起为新课改和学生健身锻炼提供可行性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实验班62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7人,对照班62人,男生31人,女生31人。实验前,笔者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以检查其体质参数差异性(见表1)。检查结果表明,两个班级学生之间体质状况和运动参数无明显差异,符合研究对象要求。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
笔者于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对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育才小学五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学生分别进行了传统体育教学和运动处方教学的是对比实验,每班均进行了两个学期的体育课教学。并对实验前后对照版和实验班两个班级学生的身心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以作研究。
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对照班的学生仍然按照传统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按部就班。从学生的耐力、心肺功能等方面出发,笔者为实验班学生设计了三套运动处方教学方案,共分为三个阶段,结合教学大纲进行实施。学生则是按照教材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相关的运动处方进行练习。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学生安全着想,无论是对照班还是实验班,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监督和辅导,以确保对比试验的顺利进行,并能促进学生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2.测试法
目前我国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一般包括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400米跑(50米×8往返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2]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笔者又添加了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等内容,以期得到更加详细的数据,保障对比试验的顺利进行。
3.统计法
笔者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实验前后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数据结果,实验组前后比较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进行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则用不配对t进行检验,样本显示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则是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显著性水平为P<0.05(见表1)。
4.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运动健身教学和传统体育教学的文献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类总结,并据此对实验结果以及两种教学模式所产生的差异性进行了讨论。
二、实验步骤
该对比实验实施时间为两个学期,其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班级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而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验组班级则是分为三个阶段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自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1周开始,持续到第12周(共计12周),该阶段實施第一套运动处方教学方案。也就是说在实验组班级中按照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运动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并结合常规教学内容,例如篮球、跳绳、抛接球游戏等,重点着手于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和弹跳能力,增强其心血管功能。
第二阶段:从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13周到第二学期第5周,笔者开始在实验组班级内实行实施第二套运动处方教学方案,开展各种跳跃类运动和游戏,例如蛙跳、踏石过河和报数成团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弹跳能力和耐力素质等,以提高身体活动持久力[3]。
第三阶段:从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6周到第17周,笔者开始在实验组班级内实行实施第三套运动处方教学方案,开展各种发展有氧耐力素质锻炼,例如投篮、立定跳、跳台阶和淘汰赛跑等,着重发展学生力量、灵敏、耐力素质等多方面的运动素质。
三、结果分析
身体形态指标变化
从表2数据可知,实验前,两个班级虽然各方面指标有所差异,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在实验前后身高变化虽然不大,但是身体重、胸围、肺活量等均有所增加,相对于实验前,呈显著性差异趋势(p<0.05)。数据表明,实验组班级克托莱指数的下降,与实验组班级学生体育锻炼和能量消耗的增加不无关系,而且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虽然体重有轻微下降趋势,但这是符合锻炼的效果的,学生中有些有明显体重下降的,则是与其体质状况和锻炼内容密切相关,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四、结论
在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主要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有三基改为三自主重在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结构以及教法体系等与传统教学大不相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教学程序和运动负荷强度控制等方面。其教学过程注重量身定制,强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定制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锻炼方法,保障其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人而异,结合学生锻炼的密度、强度与间歇时间,正确地把握好“最佳负荷价值阈”,为学生量身定制运动方案。经过一学年的对比试验,笔者认为该教学模式在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着显著成效,并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美娟.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樊金东,李宗堂.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4):119-121.
[3]周志俊.高校体育健身健美课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84-97.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
关键词:运动处方;传统教学;教学模式;效应对比
2014年,我国教育部、卫生部等多个部委共同组织了第七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总体上来说,我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相对较好,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例如学生总体体质地区分化、肥胖率逐年上升等。虽然多年来我国各级学校始终将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最终发展目标。但是,一味地以学生成绩为考核标准、以技能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却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存在着一定问题。所以,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方向也相应地从运动教育转向为身心健康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各阶段学生的需要。所谓运动处方式教学,就是教师和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和个性需求,以其身心健康状况和技术水平为依据,为学生量身定制的量化运动方案。方案中既包括对学生锻炼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也包括如何帮助学生对自身运动负荷强度、运动频率、时间长短以及监督与自我监督等方面的内容。根据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以及相关情况,笔者认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符合如今的新课改趋势的。基于此,笔者将两种体育教学模式运用到体育课教学中,并进行了对比研究,一起为新课改和学生健身锻炼提供可行性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实验班62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7人,对照班62人,男生31人,女生31人。实验前,笔者对两个班级学生进行了体质测试以检查其体质参数差异性(见表1)。检查结果表明,两个班级学生之间体质状况和运动参数无明显差异,符合研究对象要求。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
笔者于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对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育才小学五年级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学生分别进行了传统体育教学和运动处方教学的是对比实验,每班均进行了两个学期的体育课教学。并对实验前后对照版和实验班两个班级学生的身心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以作研究。
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对照班的学生仍然按照传统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按部就班。从学生的耐力、心肺功能等方面出发,笔者为实验班学生设计了三套运动处方教学方案,共分为三个阶段,结合教学大纲进行实施。学生则是按照教材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相关的运动处方进行练习。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学生安全着想,无论是对照班还是实验班,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监督和辅导,以确保对比试验的顺利进行,并能促进学生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2.测试法
目前我国小学五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一般包括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400米跑(50米×8往返跑)、1分钟跳绳、1分钟仰卧起坐[2]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笔者又添加了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等内容,以期得到更加详细的数据,保障对比试验的顺利进行。
3.统计法
笔者将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的实验前后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并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数据结果,实验组前后比较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进行检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则用不配对t进行检验,样本显示p<0.05为显著性差异,p<0.01则是非常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显著性水平为P<0.05(见表1)。
4.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运动健身教学和传统体育教学的文献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类总结,并据此对实验结果以及两种教学模式所产生的差异性进行了讨论。
二、实验步骤
该对比实验实施时间为两个学期,其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对照组班级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而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验组班级则是分为三个阶段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自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1周开始,持续到第12周(共计12周),该阶段實施第一套运动处方教学方案。也就是说在实验组班级中按照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运动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并结合常规教学内容,例如篮球、跳绳、抛接球游戏等,重点着手于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和弹跳能力,增强其心血管功能。
第二阶段:从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第13周到第二学期第5周,笔者开始在实验组班级内实行实施第二套运动处方教学方案,开展各种跳跃类运动和游戏,例如蛙跳、踏石过河和报数成团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弹跳能力和耐力素质等,以提高身体活动持久力[3]。
第三阶段:从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6周到第17周,笔者开始在实验组班级内实行实施第三套运动处方教学方案,开展各种发展有氧耐力素质锻炼,例如投篮、立定跳、跳台阶和淘汰赛跑等,着重发展学生力量、灵敏、耐力素质等多方面的运动素质。
三、结果分析
身体形态指标变化
从表2数据可知,实验前,两个班级虽然各方面指标有所差异,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采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在实验前后身高变化虽然不大,但是身体重、胸围、肺活量等均有所增加,相对于实验前,呈显著性差异趋势(p<0.05)。数据表明,实验组班级克托莱指数的下降,与实验组班级学生体育锻炼和能量消耗的增加不无关系,而且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虽然体重有轻微下降趋势,但这是符合锻炼的效果的,学生中有些有明显体重下降的,则是与其体质状况和锻炼内容密切相关,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
四、结论
在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主要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有三基改为三自主重在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其教学目标、结构以及教法体系等与传统教学大不相同,是一种全方位的教学改革。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教学程序和运动负荷强度控制等方面。其教学过程注重量身定制,强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定制不同的学习内容和锻炼方法,保障其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人而异,结合学生锻炼的密度、强度与间歇时间,正确地把握好“最佳负荷价值阈”,为学生量身定制运动方案。经过一学年的对比试验,笔者认为该教学模式在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有着显著成效,并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美娟.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樊金东,李宗堂.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4):119-121.
[3]周志俊.高校体育健身健美课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84-97.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