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学习法使学生轻松掌握“排列组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x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概念通常比较抽象,学生要想真正理解掌握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教师要灵活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
  排列组合作为高中代数课本的一个独立分支,因为极具抽象性而成为“教”与“学”的难点。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教者很难用比较清晰简洁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有的即使老师觉得讲清楚了,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他们还是不太明白。从而导致学生对题目一知半解,甚至觉得“云里雾里”。针对这一现象,我尝试了让学生成为演员,让学生在表演中轻松掌握“排列组合”。
  我认为学生之所以“怕”学排列组合,主要是因为排列组合的抽象性,那么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我们不妨将原题进行一下转换,让学生走进题目当中,成为“演员”,成为解决问题的决策者。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从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得到启发,逐步适应排列组合题的解题规律,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目转换的等价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我将教学过程中的两个难点通过两个特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占位子问题
  例1.将编号为1、2、3、4、5的5个小球放进编号为1、2、3、4、5的5个盒子中,要求只有两个小球与其所在的盒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解答过程:①仔细审题:在转换题目之前先让学生仔细审题,从特殊字眼小球和盒子都已“编号”着手,清楚这是一个“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②转换题目:在审题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角色,我将题目转换为:让学号为1、2、3、4、5的学生坐到编号为1、2、3、4、5的五张凳子上(已准备好放在讲台前),要求只有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
  ③解决问题:这时我再选另一名学生来安排这5位学生坐位子(学生争着上台,积极性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班上其他同学也都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努力地“出谋划策”,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同学们有了统一的看法:先选定符合题目特殊条件“两个学生与其所坐的凳子编号相同”的两位同学,有10种方法,让他们坐到与自己编号相同的凳子上,然后剩下的三位同学不坐编号相同的凳子有2种排法,最后根据乘法原理得到结果为2×10=20(种)。这样原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④学生小结:接着我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根据自己的分析方法对这一类问题提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课堂气氛又一次活跃起来)
  ⑤老师总结:对于这一类占位子问题,关键是抓住题目中的特殊条件,先从特殊对象或者特殊位子入手,再考虑一般对象,从而最终解决问题。
  二、分组问题
  例2.从1、3、5、7、9和2、4、6、8两组数中分别选出3个和2个数组成五位数,问这样的五位数有几个?(我先让学生自己计算,有很多同学得出的结论是P×P)
  解答过程:①仔细审题:先由学生审题,明确组成五位数是一个排列问题,但是由于这五个数来自两个不同的组,因此是一个“分组排列问题”,然后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
  ②转换题目:在学生充分审题后,我让学生自己对题目进行等价转换,有一位同学A将题目转换如下:
  从班级的第一组(12人)和第二组(10人)中分别选3位和2位同学去参加苏州市举办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竞赛,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③解决问题:接着我就让同学来提出选人的方案。
  同学A说:先从第一组的12个人中选出3人参加其中的3科竞赛,有P×P种选法;再从第二组的10人中选出2人参加其中2科竞赛有P×P种选法;最后由乘法原理得出结论为(P×P)×(P×P)(种)。(这时同学B表示反对)
  同学B说:如果第一组的3个人先选了3门科目,那么第二组的2人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第二步应该是P×P。(同学们都表示同意,但是同学C说太繁杂)
  同学C说:可以先分别从两组中把5个人选出来,然后将这5个人在5门学科中排列,他列出的计算式是C×C×P(种)。(再次通过互相讨论,都表示赞赏)
  这样原题的解答结果就“浮现”出来C×C×P(种)。
  ④老师总结:针对这样的“分组排列”题,我们多采用“先选后排”的方法:先将需要排列的对象选定,再对它们进行排列。
  以上是我导演的“排列组合”表演学习法,旨在通过这种方法的尝试(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摆在众多数学教师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激发求知,主动参与;兴趣培养,激情激发;思维发展,方法指导;关注全体,缩小差距;立足当前,长远发展”四个方面阐述了对中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参与意识 学习兴趣 数学思维  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
摘 要: 数学习题课教学是深化理解、掌握课本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将“封闭题”变成灵活的“开放题”,变习题、变解法、变思维角度、变代数为几何所用、变一问为多问。不仅使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广阔性思维等,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 习题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学习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
当今教育的主流是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而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老师要标新立异,改变观念,注重能力培养。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求异情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思、多问、多变的广阔的思维空间,开发智能。  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要
摘 要: 数量关系的符号表示是代数的灵魂,它能使复杂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得到简明表示,符号和表达式还能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中为我们提供线索。  关键词: 代数学习 心理学分析 解决措施    在代数学习中,学生通过式、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等学习内容,接触到语言的、数字的、符号的和图像的等各种数学表示,在学习这些表示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用符号语言、构造方程或函数的手段来表述各种关系、描述各种变化
摘 要: 我们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但数学后进生的存在,严重地制约了这个目标的实现。首先,要使数学后进生迈开,迈稳,迈快前进的学习的脚步,首先,要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其次,要热爱学生,从后进生的性格特点入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帮助,让后进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后进生 转化工作    在每个班级里,都会存在一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对数学概念、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究问题的方法等,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厌恶;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会对数学学习能力起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课堂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