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灾难片”素材的班会何以导致学生的梦魇?这种极具震撼力的素材引发的恐惧情绪当然不是班主任的有意为之。应该承认,“灾难片”素材的选取对学生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激发了学生的同情之心、团结之念、奉献之欲以及一种难以遏制的践行之力。班会的目的似乎完美地达成了,我们当然能够想见这节班会之后,学生踊跃捐款捐物的情形。但熊娟老师也提及了这种“灾难片”素材给学生带来的副作用,痛定思痛,在她多年以后聆听“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时,有了“想冲上去关掉电视”的冲动。
这种冲动不仅仅缘于熊娟老师提到的“灾难片”素材给学生带来恐惧情绪的体验,类似的素材展示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情绪还有很多种,仅举三例:
例如同样基于“感恩”为主题的班会现场,教师播放产妇的肚皮被剖开、白花花翻开的脂肪与被托举的血淋淋新生命的视频素材,给一些学生带来几欲作呕的厌恶情绪,表达出“太恶心了!”“太血腥了!”“这么痛苦,我以后不想要孩子!”的感受。那么,作为班主任在虽竭力试图纠正引导而终感无奈时,是否会反思,因为一种“无意”,而让“剖腹产”视频素材变成了“恐怖片”?
又如,以“和谐”为主题的班会现场,当我们用新闻工作者的视角选择极端的特例,展示“马路碰瓷”“男子担心被讹诈而拒救溺水儿童”等这些贪图抓人眼球的社会个别事件时,学生说出了“老人摔倒不要扶”等想法。班主任是否会懊悔因教育者的引导不当,忽视了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善举行为,片面地选择这种社会负面新闻“伦理片”后,导致学生产生了冷漠心理呢?
再如,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现场,班主任展示无辜民众被蹂躏屠杀、被当作医用实验品而悲惨死去等素材,这种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在激发出“保家卫国”等正义信念的同时,产生了恨不得马上提起刀枪奔赴“敌国”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愤慨情绪——班主任是否会考虑,因为我们选择的“暴力片”素材而让学生变成了盲目的复仇者呢?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班主任因为“有意”的希图震撼、“无意”的遴选可能唤醒学生不良情绪的素材,让我们的班会目的在努力达成的过程中,产生了与之相背的副作用。造成这种伤害的本质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在实施教育行为的过程中,要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一前提,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足以应对那些极端的、负面的、具有强大震撼力的素材给他的心灵带来的情绪冲击。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到了以前某位班主任的求助:他想召开一个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班会,因而选择了一张遍布垃圾的操场图片当作素材,问我是否可行。我当时没有直接给予答复,只反问一句:假如在这张图片中,有一个正在捡拾垃圾的学生,与你原来的图片相比,会给学生带来怎样不同的情绪体验呢?应该会有很多吧,且思考。
(北京大兴教师进修学校 韩景贵)
这种冲动不仅仅缘于熊娟老师提到的“灾难片”素材给学生带来恐惧情绪的体验,类似的素材展示给学生带来的负面情绪还有很多种,仅举三例:
例如同样基于“感恩”为主题的班会现场,教师播放产妇的肚皮被剖开、白花花翻开的脂肪与被托举的血淋淋新生命的视频素材,给一些学生带来几欲作呕的厌恶情绪,表达出“太恶心了!”“太血腥了!”“这么痛苦,我以后不想要孩子!”的感受。那么,作为班主任在虽竭力试图纠正引导而终感无奈时,是否会反思,因为一种“无意”,而让“剖腹产”视频素材变成了“恐怖片”?
又如,以“和谐”为主题的班会现场,当我们用新闻工作者的视角选择极端的特例,展示“马路碰瓷”“男子担心被讹诈而拒救溺水儿童”等这些贪图抓人眼球的社会个别事件时,学生说出了“老人摔倒不要扶”等想法。班主任是否会懊悔因教育者的引导不当,忽视了普遍存在于社会中的善举行为,片面地选择这种社会负面新闻“伦理片”后,导致学生产生了冷漠心理呢?
再如,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现场,班主任展示无辜民众被蹂躏屠杀、被当作医用实验品而悲惨死去等素材,这种视觉的冲击让学生在激发出“保家卫国”等正义信念的同时,产生了恨不得马上提起刀枪奔赴“敌国”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的愤慨情绪——班主任是否会考虑,因为我们选择的“暴力片”素材而让学生变成了盲目的复仇者呢?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班主任因为“有意”的希图震撼、“无意”的遴选可能唤醒学生不良情绪的素材,让我们的班会目的在努力达成的过程中,产生了与之相背的副作用。造成这种伤害的本质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在实施教育行为的过程中,要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一前提,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足以应对那些极端的、负面的、具有强大震撼力的素材给他的心灵带来的情绪冲击。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到了以前某位班主任的求助:他想召开一个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班会,因而选择了一张遍布垃圾的操场图片当作素材,问我是否可行。我当时没有直接给予答复,只反问一句:假如在这张图片中,有一个正在捡拾垃圾的学生,与你原来的图片相比,会给学生带来怎样不同的情绪体验呢?应该会有很多吧,且思考。
(北京大兴教师进修学校 韩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