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闽地“桃源”,解码永春人的生活物语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zilei3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永春,别名“桃源”,如今看来有几分“闭塞”的小城,完整保留了原始的闽南生活方式,展示着传统与市井鲜活并存的奇妙景象。除了牛姆林、魁星岩和白鸭汤,永春还有哪些独特之处?五月,我们与“探春计划”发起人老婴,策划了为期两天一夜的“永春.探春记”旅行线路,以在地人的视角,希望从更丰富的角度一窥永春深厚的历史文化,尝试解开闽地“桃源”的生活密码。
  迷失桃源,翻开古老的在地风物志.
  在永春县城,“新”与“旧”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平衡感,独栋民居和闽南古厝错落相邻;公交站牌上赫然写着“醋要老,桃溪好”几个大字,讲述传承千年的阵阵醋香。第一天,我们便在小城的日常里发现古老“桃源”生活的蛛丝马迹。
  此行的帶路人老婴已经在永春文庙博物馆门口等候,领我们深入永春的历史文化,寻找这座县城的来路与根源。和她一起迎接我们的还有许多在地吃食:醋猪脚酥软入味,用醋焖熟,不加一滴水;白鸭汤选用十几种草药熬制,养生滋补。这些家常菜展示了当地人崇尚天然的饮食智慧,成为此行最温暖、妥帖的关照。
  伴随着路线的深入,永春向我们展示它更为立体的文化脉络。东关桥是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也是此行重要的目的地之一。2016年,它曾因莫兰蒂台风而被冲断,但大自然的冷酷不足以扰乱小城的日常,廊桥修缮后,很快重现往日的生活气息,桥中供奉的观音依然香火旺盛。除了疏导交通的作用,东关桥也承载了人们对生活最朴素的愿景。
  与在地生活息息相关的另一处地标,是享誉一时的“福建四大国营茶厂”——北砼华侨茶厂,这里是永春侨乡文化的历史见证。路过生产车间和员工宿舍,封存的旧时光像一场上世纪的老电影。女工们专注地挑拣茶叶,好茶源源不断地被送往永春人的茶桌,只在她们的指尖留下岁月痕迹。佛手茶回味甘甜、优质水仙清香持久,这些“永春茶”虽然小众,却已是永春人不可改变的习惯。在茶叶审评会,上,一杯杯香气四溢的茶被递到我们手中,虽分不清不同茶叶的个中玄机,却又仿佛能看见茶里浮现的“永春”二字。
  夜幕降临,老婴以一桌传统的永春润饼宴招待我们。用柔软的饼皮包起一卷“春”,化成舌尖上的永春风韵。饭毕,非遗传承人、民间职业剧团木偶艺术社社长黄景招师傅一人分饰多角,演出一场原汁原味的泉州布袋木偶戏。台前台后热闹无比,童年参加庙会的回忆历历在目。方言晦涩难懂,人们对剧情不甚了解,只觉得昂扬的唱腔里,述说着永春生活的点滴。
  一场永春的“香味”之旅
  没见识过四大名醋之一的永春老醋,是不好意思说自己真正到过永春的。永春醋的历史已逾千年,相比之下,家喻户晓的镇江醋也不过一百多年。走进老醋厂文创园的传统窖藏车间,方知那些整齐排列的醋缸皆是60多年前酿造厂从民间作坊收集而来,年份越久酿造出的醋越醇厚,展示了民间古老工艺的智慧。
  相比永春醋这张“名片”,许多人并不知道,福建人祭祀时必不可少的蔑香,其实大多来自永春。永春蔑香迄今有300多年的制作历史,来到篾香生产基地达埔时凑巧赶上晴天,迎着壮观的晒香场面,蔑香气味一下子冲进肺里。沿袭古法制香的工艺步骤,手搓香、跺香、捏香泥,感受香气洗礼,仿佛也能逐渐参悟此中的真味。
  从永春老醋醇厚的醋香到达埔蔑香悠久的草木香,当中呈现的是气味的历史,也记载着永春,人的生活哲学,在岁月沉淀的香气之中,小城古老的气质与温度也愈渐昭显。
  或许,“桃源”的美好本不止于那原始的自然生态,这也意味着,生活于此的人们总是自适而安逸,享受这座小城的“闭塞”与庇佑。雨停后,起身返程,永春渐渐消失在背后,但它的淳朴与深藏于日常中的鲜活,已沉入我们对这座小城的记忆里。
   陌上客X永春·探春记
  带路人
  /老婴
  从事民宿行业十年,现生活于厦门。前年开始自己的探春系列,带着好奇心探访四季如春的家乡。希望以自己的视角,用放松有趣的方式探索家乡风物的可能性,挖掘更多有意思的民俗、民艺在地文化。
  行程亮点
  /八百年历史的古通仙桥
  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闽南绝无仅有的长廊屋盖梁式桥。
  /六十年老茶厂茶叶审评
  北砼华侨茶厂是福建四大国营茶厂之一,厂长亲自出马带你品评永春特产好茶。
  /传统润饼宴与掌中木偶戏
  享用在地传统润饼宴,欣赏非遗传承人、民间职业剧团木偶艺术社社长黄景招师傅带来的特别舞台。
  /老而至醇的香味之旅
  参观老醋厂文创园,寻味四大名醋一永春醋;走进全国最大的篾香生产基地一达埔。
  /大羽村拜师
  前往永春白鹤拳之乡拜师学艺,实现武术梦,还有一场别致茶席等着你。
其他文献
走多了乡村、山野,聊惯了乡建、民宿,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前往陌生的地方,探寻并采写一种他乡的生活。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禁扪心自问:身处厦门十余年,《海峡旅游》足够了解闽南吗?如果由我们来做关于闽南的专题,它应该是什么样的?  毫无疑问,杂志团队这些年所积累的采访资源,完全足以从各个角度呈现一个多元的闽南。但与此同时,因为太过熟悉,我们也失去了远观时的游刃有余,一方面担心过于主观,另一方面又担心它流于
期刊
早餐店琳琅满目的菜品当然是最便利的选择,但对于爱吃、爱生活的人来说,即使是只吃几口的早餐,也要用心親手做才行。每天按时早起,心里惦记着自己和家人的口味喜好,用日常的食材变着花样烹饪,那一盘盘简单或精致的早餐里,都是浓浓的真实关照。
期刊
在我外婆的那个年代,他们读的教会学校或女校,音乐本身就是必修课;至于家庭条件好的,几乎人人都会学一样不同的乐器。如今,我身边学音乐的朋友、同学差不多都到海外深造了,鼓浪屿的音乐传统确实出现了断层的情况,要想重新传承它,就必须有人留下来做点什么。  比起八卦楼这栋百年的建筑,风琴博物馆的历史尙属年轻。2004年旅居澳洲的胡友义先生准备在故乡鼓浪屿建一个风琴博物馆。与他之前建立的钢琴博物馆不同的是,尽
期刊
不同于泉州千年来搭上对外贸易之便而形成的信仰大融汇,鼓浪屿外来信仰的广泛传播更多的是与战争相关,包括明末郑成功占据厦门,允许天主教在厦传播。鸦片战争后,厦门被列为通商口岸,鼓浪屿成了基督传教士的大本营,它甚至成为跳板,基督教从此辐射到厦门本岛,又沿着九龙江,由同安、安海向泉州、漳州等地发展。传教士在这里创办识字班,办医疗诊所。救世医院、护士学校、毓德女学、英华学院,这些鼓浪屿人信手拈来的过往,即便
期刊
能将早餐吃得有滋有味的人,都担得起“生活家”这三个字。毕竟中国人热爱将饭桌变成酒桌,以至于正餐的许多菜色不单是为了吃,也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早餐因为毫无社交功能,反而幸免于难,得以认真做自己。每一个人对早餐的选择与讲究,也就更能反映出他对生活的喜好与态度。  如果在闽南吃过早餐,你此前对闽南人的印象大概会被颠覆。“懒散”的漳州人对待早餐却很讲究,花样也最多,从卤面、锅边糊到豆花粉丝,每一碗汤汤
期刊
瞎  28岁,在泉州市区与石狮经营着自己的“心岛”法式甜品店。  从前跟父母一起生活,习惯了每天早上还在被窝里迷糊时,就有人早早做好了热乎的早餐,再唤我们起床。逐渐脱离家庭独立生活后,年轻人会像父母辈一样,坚持每日克服懒惰,为自己认真做一份早餐吗?  许多年轻人的早上像打仗,掐着时间起床洗漱,去车站的路上顺便光顾一下早餐摊子,一天的第一个任务就简单快速地解决了。若真愿意牺牲一些赖床的时间亲手做顿早
期刊
城市人是以什么为时间刻度的?往往是工作日与周末,是加班还是不加班,是城市建筑的光影变换,是勾勒街区的路灯车灯……而大自然有它的时间逻辑,可以给我们很不一样的体验。  都市人是以什么为时间刻度的?往往是工作日与周末,是加班还是不加班,是城市建筑的光影变换,是勾勒街区的路灯车灯……而大自然有它的时间逻辑,可以给我们很不一样的体验。一直与乡野温柔亲近的村跑君认同,在对的时间,去对的地方旅行,享用大自然给
期刊
1933年福州角梳迎来高光时刻。与脱胎漆器、油纸伞同获美国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金奖。自此,“福州三宝”全埃落定。但在几十年的辉煌过后。福州角梳行业跌入谷底,如今,许多家庭小作坊已成为劣质牛角梳的发源地,以低价挤压着传统手艺的生存空间。如此处境下,真正的传统福州角梳又要到哪里去寻?  福州旧日时尚,曾经价比黄金  中国人与梳子的密切关系,从古时对人的称呼里就能窥见一二。孩童头发尚短,只让它自然披落,
期刊
《清晨的八市,就像是厦门的里世界,这里撕掉了所有标签,只容下当地人鲜活的日常生活。当我们步行其间,感受到的是另一个厦门,一个专属于这座城市的、被油炸成金黄色的私密时光。  油炸八市——  去往八市的几十種方式  每座城市的老城区,都复杂得像个迷宫,它没有所谓的“终点”,却大多有个“中心”——无论巷弄如何曲折,无论建筑如何堆叠,兜兜转转,总是绕着同一个地方。通常,这个区域便是这座城里最老牌的“社区”
期刊
“曾经打着跑步的名义去吃,现在我们打着吃的名义去跑。”村跑推出了“随食而跑”主题系列定向穿越赛,带着村卷们在不指定赛道上自由探索,领略各地的美食文化。  随食而跑第八期,我們与村卷们相约同安“呷霸霸”,在慢节奏里吃一顿愉快的周六Brunch。仿佛特意迎接我们一般,原本阴沉的天空忽然就晴空万里。比赛一声令下,大家拿着美食打卡地图奔向美食打卡点。月理碗仔糕让许多人心心念念,第一站就要去试试;“非遗”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