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uibu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采用“寻点搭桥”法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文章中读到自己,情不自禁的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阅读教学还要善于培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联想和想象中帮助学生深入文本,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经常听到同行老师抱怨,七年级语文很难教,特别是我们农村学生,家庭缺少文化氛围,在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面很狭窄,从而造成他们文学感悟能力低下,理解不深入,在阅读教学上,他们走进文学作品,更不要说理解文章里面的思想内涵了。过去我也有同感,然而近一年我在教学实践中从课堂上,从学生那里仔细摸索,获得了有益的启示,阅读教学还真的别有一番情趣。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七年级学生年龄偏低,阅读层面狭窄,理解能力较弱,但不失天真纯朴,热情好奇,求知欲旺盛,富有童心童趣,他们以自己特有的眼光看世界,看人生,总喜欢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来判断理解作品,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我在教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时,对作者本人事先并没有做太多的介绍,只是让学生自己朗读来感知诗歌的大意,因为这首诗的字面意思较为浅显,内容又大致贴近农村学生生活,可以让学生诵读几遍,自己直接感知诗歌中的文字、人物、情景。朗读环节一结束,我就提出一个问题:诗人的“愿”具体指什么?学生反应强烈,纷纷举手,几乎是齐声答道:是希望豆子长得好,获得丰收;诗人对待田园生活的态度怎样?一位学生立刻达到:“喜爱田园生活,他整天参加劳力,都不感到累”。由此可知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设疑提问,开展阅读教学。
  七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语文课堂学习气氛活跃,他们的思考、发言积极,甚至无所顾忌,所谓“童言无忌”即指这个意思。他们敢于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直接的表达出来,而并不担心别人的反应,这一点非常可贵。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为学生搭建说话平台,帮助学生学会与文本沟通,拉近学生与作者的生活距离,满足学生的各种提问,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描述生动形象,故事美丽奇幻,语言优美凝练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交流、体验,才能满足他们的年龄特征和求知的欲望。语文教材要充分利用,课外书目推荐也要适时跟进,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求知的欲望,阅读的兴趣,都让他们读,作阅读体验。
  二、采用“寻点搭桥”法组织教学
  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缺乏丰富的阅读经验,教学时教师要善于立足学生,为他们“寻点搭桥”,以创造学生与文本结合的最佳路径,帮助他们走进文本。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应转变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做一个引导者,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法,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所谓“寻点搭桥”,简而言之,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实际需求,寻找一个最佳突破点,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心灵之桥,使学生能够体悟文本的内涵。那么,怎样搭建好这座心灵之桥呢?
  教师首先自己要吃透文本,轻松自如的驾驭文本。应树立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则要准备一桶水的意识,多方查找搜集资料,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深化自己的阅读理解,这样教师驾驭课堂才会游刃有余。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树立一个阅读榜样,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阅读是心灵的探究和体悟,阅读过程就是一个探究过程。“寻点搭桥”教师为先。
  “寻点搭桥”法不光是建立在文本之上,而且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怎样才能找到最佳结合点呢?就学生方面,能够在文章中读到自己,情不自禁的联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熟悉的生活,眼前的时代特征,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的内容就可以视为文本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了。教师要善于在文本中寻找创建这个点。我在教《归园田居》时,针对诗歌主旨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两个结合点:第一是让学生说说诗人在诗歌中做了什么;第二是让学生说说诗人愿意过这样的生活吗,为什么?课堂就集中讨论交流这两个问题,前者离学生的生活较近,让学生有话可说,后者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尝试的结果是学生的课堂情绪十分高涨,阅读体验十分丰富,效果也十分明显。
  “寻点搭桥”的方式因文本类型不同要灵活运用。有一类课文,学生很容易读到自己,如《幼时记趣》、《往事依依》等,这些课文学生相对比较容易被课文的情景人事所感染,因而不知不觉使自己成为课文中的一个“角色”,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文中自己徜徉,不必牵着学生鼻子走。但有的课文内容距离学生遥远,如《斜塔上的实验》、《蔚蓝的王国》等课文,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学生心灵之间搭桥。《斜塔上的实验》课文所写的伽利略的两个发现,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你能不能从伽利略的事迹中总结出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并用恰当的语句表现出来?《蔚蓝的王国》语言含蓄,学生阅读起来困难,关于“大海”和“神仙世界”就是教学时应该寻找的两个点,作者描写如此神奇美丽的大海和神仙世界到底要表现什么呢?学生的阅读兴趣便调动起来了,交流时答案也丰富多彩起来。另外,同一篇文章在不同学生面前,教师所选择的搭桥方式也不同,教师在寻点搭桥时应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特征,做到因人而异,深入浅出。
  三、阅读教学还要善于培养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联想和想象中帮助学生深入文本
  七年级学生的优势资源在于他们热情、好奇、思维活跃,富有求知欲,主要体现在联想想象能力强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视觉、多方位的联想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文字形象转化为文学形象,使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是从实际中来,文学形象有虚构性,但这些虚构的艺术典型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从中可以看到整个人生社会的面貌。教师要善于抓住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促使学生联想社会上的人和事,理解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进而认识复杂的人生社会。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作家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昏庸、虚伪、愚蠢至极的皇帝的形象,联想丹麦王国那个时代和自己了解的中国古代昏君祸国殃民、残害忠良的事,还要联系今天的社会某些虚伪的阴暗面,让学生交流起来,就有话可说了,批判的主题也不难理解了。在结束本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想想回宫以后,皇帝表现会怎样?还可以让学生写《皇帝新装》的续篇。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内涵会把握得更深刻的。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景、情、趣、理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再造想象。好的作品往往以富有诗情画意的景、情、趣、理来打动读者,文本的景、情、趣、理当然是通过语言文字的塑造来展现的,学生感悟时,是一个由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思维的变化过程,进而再产生联想创造新的思想认识。教师对七年级学生教学,要善于运用文本中这些诗情画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屠格涅《蔚蓝的王国》,为学生创造的是一个光明、青春、幸福的理想王国,教师教学时可让学生通过文本的阅读画一幅水彩画,学生一定会认真钻研课文,积极展开联想。不论学生画得如何,他们对文本的意境与内涵的感受肯定会更深一层。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培养想像力的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目标的实现就要从七年级开始,阅读时养成自觉的联想习惯,只要我们从学生出发,根据七年级学生学情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创造能力。
  花开有声,芳香四溢。面对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也许你曾经迷茫而无助,但只要你深入课堂,立足学生,仔细聆听,你会发现,那里花开有声,你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就是一块等待雕琢的璞玉,他们的纯真、热情、好奇且渴求知识,会让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走出迷雾,柳暗花明。
其他文献
摘要:多媒体,增大了课堂的可利用空间,加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优化了课堂结构,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中的确存在诸多不足。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优点与不足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显现出它巨大的优越性,各种电教媒体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增大了课堂的可利用空间,加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优化了课堂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信息技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的心理成分。学生要学好化学,必须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兴趣就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缺乏兴趣就谈不上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创造一个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爱好的条件,帮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能力、智力均得到培养和发展。  一、在课堂上引导学
期刊
摘要:语文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学科,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创新型人才服务,就必须明确本学科改革的重点内容。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革;重点;内容  传统的语文观认为语文是一切学科之母,具有工具性,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只注重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因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重视不够。语文课程改革如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作为两大主题,语文教学的前
期刊
把素质教育贯彻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议题,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本文拟就中学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各学科都有本学科特定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特点。中学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信息技术教学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获取信息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本文论述了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信息能力培养的原则、模式、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能力;培养;原则;方法  信息技术课是现代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各国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热点。信息技术对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4个方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主要论述了如何在教学中把握新课标、贯穿新课标。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生物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现代化的创新人才。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做到高效与优质。信息网络技术对改变教学方式与手段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信息网络;优势;运用;方法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
期刊
摘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发展性教育教学目标为引领,尊重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的教学。如何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从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搭建自主探究合作的舞台、提供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适当选择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反思六个方面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目标。然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瓶颈。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本文对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方面做了些尝试与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效应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探索、实践。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目标。“课堂教学
期刊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的起始阶段,如何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行新课标的今天,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教师,就更要通过精心设计的导语,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语文老师,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要善于根据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导入形式,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