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漫画,可以把抽象、概括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科学课趣味性,有利于学生主动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从而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漫画,让学生从“要我学”趋向“我要学”
(一)让漫画提升“能量”的趣味
利用漫画赋予物质“生命”,让它们活起来。当教材中涉及比较难以理解、抽象的内容时,可以利用漫画将其形象化、具体化,并借助幽默的语言,由浅入深引导学生。
如在认识“能量的真面目”一课时,绘制有关能量的漫画,并配文:“大家好,我是能量,虽然你们看不见我,但我确实存在。我能让你的风筝飞起来,让汽车跑起来,让电灯亮起来,让火箭升空……我是不是很厉害?我和你们熟悉的力一样,也有大小之分,这取决于物体做功的多少。根据存在形式,人类给我取了很多名字,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这些能可以相互转换,并以不同的方式被储存和运用。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我的变身功能很神奇?同学们也可以找找身边的能量,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让物体工作和运动的,它们是如何转换形式的。”
(二)让漫画平添“出生”的乐趣
在《我是怎样出生的》一课中,讲到了人类繁衍的问题。这一节课从引导学生感恩妈妈入手,让学生懂得生命来之不易。教师播放人类宝宝出生的纪录片,在声光电的作用下,学生了解到生命的起源及人是如何出生的。而偶然的一次机会,一部儿童性教育短片《小威向前冲》吸引了我的注意,其故事生动有趣,我把短片与科学课程内容相结合,指导学生绘制了漫画《我是怎样出生的》。
(三)让漫画激发“外星人”的兴味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的教学涉及外星生物。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对地球以外的生命充满好奇。从上个世纪开始,关于外星生物的各种传闻不时占据新闻头条,以“外星人”为主角的小说、科幻电影也层出不穷。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要求孩子以“我的外星朋友”为题创作漫画。
如一幅漫画配文:“这是我的外星朋友,他的地球名字叫小陌,他和我们地球人的外貌有很大的区别。他的皮肤是绿色的(拥有地球植物的功能,可以利用光制造有机物),眼睛长在头部,视觉范围比较广。他个子不高,四肢纤细,住在离我们100光年的X星球上,那里的引力是地球的1/3。他对地球也充满了好奇,于是向地球发出拜访申请,并且和我成为了朋友。”
二、利用漫画,让学习从静态趋向动态
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课程强调从儿童实际出发,鼓励儿童参与、探究科学活动。教科书上虽然也有大量的实践性课程内容,但类型比较单一,部分内容离孩子的生活较远,无法引起孩子共鸣。漫画科学就是要让书本上的内容活起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图式。
(一)让漫画增强“材料”的真实性
在教授科学课程时,学生能较准确地说出周围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但对这些材料的优点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材料的认识,引导孩子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以“教室里的材料”为主题绘制漫画。
如一幅漫画配文:“欢迎来到二(1)班教室!我们教室共有四扇大窗,窗户由玻璃和塑钢构成。玻璃保证了教室采光,塑钢具有耐腐蚀、耐火、耐候性等优点。我们的座椅是用木头做的,结实耐用、绿色环保。我们的后墙贴有瓷砖,不仅美观还便于清洁。我们的窗帘选择了遮光布料,可以防止强烈的日光伤害眼睛。我们的书柜是铁制的,坚固牢靠、不易腐蚀。我们的书本是纸质的,由木材加工而来。我们穿的运动鞋鞋面有皮的有帆布的,鞋底是橡胶制成,富有弹性。”
(二)让漫画亲临“地震”的可感受性
《火山与地震》一课涉及地震逃生的问题。虽然学校定期进行灾难演练,但讲这节课时孩子们依然质疑逃生的时间,觉得按时撤离的难度较大。而针对不同的场合和环境如何去保护自己等问题,孩子也不甚了解。课文显示当地震来了孩子可以躲在课桌下,但现实是六年级孩子的个头根本无法躲在桌子下,即便躲下也会错过宝贵的逃生时间。教师以“地震来了”为题设计漫画。如一幅漫画配文:“地震来了,不要惊慌。如果在教室感到地面震动,要立刻抱头蹲在桌子下面。震动结束后立刻选择最佳路线撤离到操场上(学生自己绘制最佳路线)。如果在家里感到地面震动,要保护好头部,及时躲在墙角,不要靠近橱柜。如果处于较低楼层,可以在纵波结束后从楼梯撤离到空旷处。去公共场合一定要留意安全出口位置,听从统一安排撤离到安全地带。”
三、利用漫画,将科学课程运用到生活中
绘制科学漫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其爱上科学课。
在科学漫画的绘制和阅读中,高年级学生感受到了能量的神奇,了解到自己是怎么出生的,找到了想象中的“外星人”朋友,认识了“细菌家族”,学会了地震时如何逃生和正确保护自己,认识了机械及其作用,学习了神经系统,探索了宇宙相关知识。中低年级的学生在漫画的吸引下开始尝试制作玩具小汽车,认识了教室里的材料及其特性,认识了千变万化的水,轻松区分了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
当然,由于技术限制,学生绘制的漫画还比较青涩和粗糙,语言表達还略显生硬。教师要进一步提升科学课程和漫画艺术的融合度,让学生利用漫画等多种形式,更好地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
(责编 侯心雨)
一、利用漫画,让学生从“要我学”趋向“我要学”
(一)让漫画提升“能量”的趣味
利用漫画赋予物质“生命”,让它们活起来。当教材中涉及比较难以理解、抽象的内容时,可以利用漫画将其形象化、具体化,并借助幽默的语言,由浅入深引导学生。
如在认识“能量的真面目”一课时,绘制有关能量的漫画,并配文:“大家好,我是能量,虽然你们看不见我,但我确实存在。我能让你的风筝飞起来,让汽车跑起来,让电灯亮起来,让火箭升空……我是不是很厉害?我和你们熟悉的力一样,也有大小之分,这取决于物体做功的多少。根据存在形式,人类给我取了很多名字,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这些能可以相互转换,并以不同的方式被储存和运用。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我的变身功能很神奇?同学们也可以找找身边的能量,说一说它们是怎样让物体工作和运动的,它们是如何转换形式的。”
(二)让漫画平添“出生”的乐趣
在《我是怎样出生的》一课中,讲到了人类繁衍的问题。这一节课从引导学生感恩妈妈入手,让学生懂得生命来之不易。教师播放人类宝宝出生的纪录片,在声光电的作用下,学生了解到生命的起源及人是如何出生的。而偶然的一次机会,一部儿童性教育短片《小威向前冲》吸引了我的注意,其故事生动有趣,我把短片与科学课程内容相结合,指导学生绘制了漫画《我是怎样出生的》。
(三)让漫画激发“外星人”的兴味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的教学涉及外星生物。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对地球以外的生命充满好奇。从上个世纪开始,关于外星生物的各种传闻不时占据新闻头条,以“外星人”为主角的小说、科幻电影也层出不穷。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要求孩子以“我的外星朋友”为题创作漫画。
如一幅漫画配文:“这是我的外星朋友,他的地球名字叫小陌,他和我们地球人的外貌有很大的区别。他的皮肤是绿色的(拥有地球植物的功能,可以利用光制造有机物),眼睛长在头部,视觉范围比较广。他个子不高,四肢纤细,住在离我们100光年的X星球上,那里的引力是地球的1/3。他对地球也充满了好奇,于是向地球发出拜访申请,并且和我成为了朋友。”
二、利用漫画,让学习从静态趋向动态
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课程强调从儿童实际出发,鼓励儿童参与、探究科学活动。教科书上虽然也有大量的实践性课程内容,但类型比较单一,部分内容离孩子的生活较远,无法引起孩子共鸣。漫画科学就是要让书本上的内容活起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习图式。
(一)让漫画增强“材料”的真实性
在教授科学课程时,学生能较准确地说出周围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但对这些材料的优点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材料的认识,引导孩子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以“教室里的材料”为主题绘制漫画。
如一幅漫画配文:“欢迎来到二(1)班教室!我们教室共有四扇大窗,窗户由玻璃和塑钢构成。玻璃保证了教室采光,塑钢具有耐腐蚀、耐火、耐候性等优点。我们的座椅是用木头做的,结实耐用、绿色环保。我们的后墙贴有瓷砖,不仅美观还便于清洁。我们的窗帘选择了遮光布料,可以防止强烈的日光伤害眼睛。我们的书柜是铁制的,坚固牢靠、不易腐蚀。我们的书本是纸质的,由木材加工而来。我们穿的运动鞋鞋面有皮的有帆布的,鞋底是橡胶制成,富有弹性。”
(二)让漫画亲临“地震”的可感受性
《火山与地震》一课涉及地震逃生的问题。虽然学校定期进行灾难演练,但讲这节课时孩子们依然质疑逃生的时间,觉得按时撤离的难度较大。而针对不同的场合和环境如何去保护自己等问题,孩子也不甚了解。课文显示当地震来了孩子可以躲在课桌下,但现实是六年级孩子的个头根本无法躲在桌子下,即便躲下也会错过宝贵的逃生时间。教师以“地震来了”为题设计漫画。如一幅漫画配文:“地震来了,不要惊慌。如果在教室感到地面震动,要立刻抱头蹲在桌子下面。震动结束后立刻选择最佳路线撤离到操场上(学生自己绘制最佳路线)。如果在家里感到地面震动,要保护好头部,及时躲在墙角,不要靠近橱柜。如果处于较低楼层,可以在纵波结束后从楼梯撤离到空旷处。去公共场合一定要留意安全出口位置,听从统一安排撤离到安全地带。”
三、利用漫画,将科学课程运用到生活中
绘制科学漫画,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其爱上科学课。
在科学漫画的绘制和阅读中,高年级学生感受到了能量的神奇,了解到自己是怎么出生的,找到了想象中的“外星人”朋友,认识了“细菌家族”,学会了地震时如何逃生和正确保护自己,认识了机械及其作用,学习了神经系统,探索了宇宙相关知识。中低年级的学生在漫画的吸引下开始尝试制作玩具小汽车,认识了教室里的材料及其特性,认识了千变万化的水,轻松区分了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
当然,由于技术限制,学生绘制的漫画还比较青涩和粗糙,语言表達还略显生硬。教师要进一步提升科学课程和漫画艺术的融合度,让学生利用漫画等多种形式,更好地进行科学课程的学习。
(责编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