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困生的转化”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常常提到的话题,它是当代教师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方法与策略
“学困生的转化”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常常提到的话题,它是当代教师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方法,愿和广大教师商榷。
一、老师要和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一位优秀的教师,当你真心走进学困生时,你会发现,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他们也渴望进步、渴望成为优秀学生。因此,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充满信心、献出爱心。当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到他们中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和亲切。为了转化这些学生,我经常有意识地去亲近他们,比如,我班有一位同学叫叶瑞杰的同学,家长都认为他是“脑子有问题”,别的老师都认为他无可救药,失去了教育的信心,我接不放弃,我认为只要你真心对他,他一定会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因此我常常主动接近她,关心他,摸摸他的头,对他微笑,这孩子一开始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后来,他就尽量表现出最好的自己给老师看,这一学期,他的数学成绩终于突破了单位数,考的26分,我在班上表扬了他,放假了,他的家长专门到学校来感谢我,我说:“这是我,因该做的”。
二、为学困生提供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
学困生由于常常得不到成功,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作为教师,就要多创造机会、多鼓励、多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一是给学困生“一份关爱”在老师们眼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往往容易被我们老师所忽视。而学困生最需要的恰恰是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的爱。为了转化这些学生,我经常有意识地去亲近他们,对他们微笑,这样,他们就尽量表现出最好的自己给老师看。二是给学困生“一个尺度”老师对后进生的要求应有一个尺度,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利于教育转化的。老师要经常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统一,相互配合。在我的调研中发现,有些家长光顾自己在外面挣钱,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漠然处之(刘瑞琪家长、张瑶瑶家长就是这样);而有的家庭条件好,则对子女过分溺爱,娇生惯养,孩子养成懒惰、任性、挑剔等不良现象,更谈不上什么正确的引导了(刘佳家长、常贝贝家长、李畅家长就是这样)。教师应设法统一家长教育子女的要求,使学生能在统一要求的尺度下端正学习态度,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三是给学困生“一股压力”老师要通过外在的积极压力战胜学生内在的消极因素。例如:“一管一、一帮一”的管理制度,让学困生在监督和提醒下,逐步进步。给后进生一股外在的压力。在学习上,如果哪位后进生遇到了困难,可以及时地得到其他学生的帮助;在纪律方面,要求后进生严格按规定做事,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每次都要做出检讨和自我批评。同时将后进生的学习与行为表现纳入到每学期的“达标活动”。通过这种外在的教育强化,使后进生内心逐步形成一种持久的自我压力。这样可以使他们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四是给学困生“一次机会”我们应当多给后进生提供和创设一些参与活动、锻炼能力的机会,肯定和尊重他们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品尝成功的滋味。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为后进生提供朗读发言、思考交流的机会。虽然有些问题很简单,但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我同样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从而使他们在集中课堂注意力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参与中,在老师信任的目光和集体的鼓励中,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驱动力。五是给学困生“一句称赞”老师的一句称赞可以使这些孩子增强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慢慢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不再自暴自弃。我想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去称赞你的学生吧!这样,孩子会还一份惊喜。
三、老师要给学困生最大的信任
面对学困生,老师要用真情换真情、用心灵温暖心灵、用信任收获信任。当教师得到学困生的信任后,他会把你当做知心朋友和最可亲近和信赖的人,并且能将教师的要求变为自己的具体行动。要想转变学困生,光靠平时的说教绝对不行。如果把“上进”变成他们的自我要求,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可就大不一样。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关爱他们,宽容他们,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这是转变学困生的最佳途径。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困生,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劳动,就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困生的新方法。教师要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赞许的语言讲给他们。使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使他们不断进步。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方法与策略
“学困生的转化”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常常提到的话题,它是当代教师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方法,愿和广大教师商榷。
一、老师要和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一位优秀的教师,当你真心走进学困生时,你会发现,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他们也渴望进步、渴望成为优秀学生。因此,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充满信心、献出爱心。当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到他们中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和亲切。为了转化这些学生,我经常有意识地去亲近他们,比如,我班有一位同学叫叶瑞杰的同学,家长都认为他是“脑子有问题”,别的老师都认为他无可救药,失去了教育的信心,我接不放弃,我认为只要你真心对他,他一定会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因此我常常主动接近她,关心他,摸摸他的头,对他微笑,这孩子一开始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后来,他就尽量表现出最好的自己给老师看,这一学期,他的数学成绩终于突破了单位数,考的26分,我在班上表扬了他,放假了,他的家长专门到学校来感谢我,我说:“这是我,因该做的”。
二、为学困生提供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
学困生由于常常得不到成功,渐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作为教师,就要多创造机会、多鼓励、多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一是给学困生“一份关爱”在老师们眼里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往往容易被我们老师所忽视。而学困生最需要的恰恰是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的爱。为了转化这些学生,我经常有意识地去亲近他们,对他们微笑,这样,他们就尽量表现出最好的自己给老师看。二是给学困生“一个尺度”老师对后进生的要求应有一个尺度,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利于教育转化的。老师要经常与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统一,相互配合。在我的调研中发现,有些家长光顾自己在外面挣钱,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漠然处之(刘瑞琪家长、张瑶瑶家长就是这样);而有的家庭条件好,则对子女过分溺爱,娇生惯养,孩子养成懒惰、任性、挑剔等不良现象,更谈不上什么正确的引导了(刘佳家长、常贝贝家长、李畅家长就是这样)。教师应设法统一家长教育子女的要求,使学生能在统一要求的尺度下端正学习态度,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三是给学困生“一股压力”老师要通过外在的积极压力战胜学生内在的消极因素。例如:“一管一、一帮一”的管理制度,让学困生在监督和提醒下,逐步进步。给后进生一股外在的压力。在学习上,如果哪位后进生遇到了困难,可以及时地得到其他学生的帮助;在纪律方面,要求后进生严格按规定做事,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每次都要做出检讨和自我批评。同时将后进生的学习与行为表现纳入到每学期的“达标活动”。通过这种外在的教育强化,使后进生内心逐步形成一种持久的自我压力。这样可以使他们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四是给学困生“一次机会”我们应当多给后进生提供和创设一些参与活动、锻炼能力的机会,肯定和尊重他们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参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品尝成功的滋味。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为后进生提供朗读发言、思考交流的机会。虽然有些问题很简单,但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我同样给予了肯定和表扬,从而使他们在集中课堂注意力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在动脑动口动手的参与中,在老师信任的目光和集体的鼓励中,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驱动力。五是给学困生“一句称赞”老师的一句称赞可以使这些孩子增强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慢慢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不再自暴自弃。我想我们每个老师都能做到去称赞你的学生吧!这样,孩子会还一份惊喜。
三、老师要给学困生最大的信任
面对学困生,老师要用真情换真情、用心灵温暖心灵、用信任收获信任。当教师得到学困生的信任后,他会把你当做知心朋友和最可亲近和信赖的人,并且能将教师的要求变为自己的具体行动。要想转变学困生,光靠平时的说教绝对不行。如果把“上进”变成他们的自我要求,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可就大不一样。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关爱他们,宽容他们,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这是转变学困生的最佳途径。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困生,就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劳动,就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困生的新方法。教师要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赞许的语言讲给他们。使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使他们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