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新课改倡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由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追寻本色语文,演绎快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本色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永远都无止境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新课程倡导语文学习要合理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不断进行与探索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在享乐中得到释放,真正让语文课本由“静态”变成情境中的“动态”,返璞归真。情境教学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小学生的情意为动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情境使小学语文课堂生机勃勃,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象鲜明生动,情意真切动人,哲理耐人寻味。教师要追求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境教育。
一、创设和谐情境,唤起学习动机
教学情境就是教师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背景。教学情境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和互动性。和谐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气氛之中。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密切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课堂“活”起来。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变得积极乐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巧布悬念,以情激趣
悬念能够使小学生产生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很强的诱惑力,能激起小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悬念设置应生动形象、简洁明了。要从教材和小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不要故弄玄虚把学生弄得糊里糊涂。悬念必须发人深思,余味无穷。“疑”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学生有“疑”就有问、有究,才能有所收获。教师在新课导入时,用巧妙的语言创设一个悬念,然后让学生质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神经,使学生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自主探究新知。如: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教师用语言巧布疑阵:“天空中有一只大雁慢慢飞来,你们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呢?”学生们议论纷纷:用箭射,用气枪打,用弹弓打……五花八门,办法多极了。教师表扬孩子们真有办法,孩子们可高兴了。这时,老师话题一转,古时候,有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只拉一下弓不用射箭,只听见“嗖”的一声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学生们纷纷质疑,为什么呀?拉弓也打不到大雁啊?我想知道更羸是怎么射到大雁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趁机导入新课。答案就在文中,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课文,看谁能找到准确的答案。因为悬念的诱惑,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教师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自觉地探究新知,为新课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
2.妙用幽默,以情激情
幽默是一个人学识、才华、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来,使人身心愉悦,满面春风。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且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幽默有助于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改善师生关系,缓解对抗情绪。教学幽默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活动,富有幽默的语文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如:在教学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游园不值》时,教师在和学生探究交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这句诗的诗意时,一位迟到的男同学推门进来了,很没礼貌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同学们很震惊,老师也很生气,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可是转念一想,计上心来。教师就地取材,创设情境。教师指着“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诗,说:“诗人叶绍翁去拜访老朋友时,怎么是‘小扣’而不是‘猛敲’呢?”请同桌讨论一下。教师抓住课堂中转瞬即逝的教学细节,用幽默有意识地创造出精彩互动的语文课堂。学生从诗人的懂礼貌、尊重他人等方面交流了问题。教师来到那位迟到的男同学身边,轻声问他:“大家说得对吗?你认为此处使用‘小扣’还是‘猛扣’呢?”这位同学脸红了,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笑,同学们也心领神会,同学们在笑声中受到了礼貌的教育。幽默的课堂,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让教与学同频共振,以渐入佳境,呈现一番别有洞天的境界。
二、运用多种手段,探寻语文本真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广泛、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语文空间,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驱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落实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学理念,探寻语文本真。
1.媒体渲染,点燃兴趣
多媒体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信息海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运用多媒体变枯燥的语文学习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乐中,使课堂精彩生成,学生享乐语文,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为了让学生清楚小蝌蚪的成长经过,教师利用FLASH动画把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然后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佩戴头饰进行表演,孩子们在观看动画之后,争先恐后地抢角色表演,表演中孩子们特别认真,无论是演主角还是配角,甚至是演跑龙套的演员,都在竭尽全力地展示自己的个性,不断改进动作表情。把小蝌蚪、鲤鱼和小乌龟以及青蛙表演得活灵活现。这样的表演情境,既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思路开阔,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灵感和兴趣。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教师要抓住时机,把小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升入理性,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动手操作,返璞归真
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唤起学生的语文兴趣,使语文课堂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多动手操作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调动了小学生的多种感官,手脑并用。动手操作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建立起表象思维,促进小学生的直观学习,使书本内容真实化、生活化。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意象,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色,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形象,返璞归真。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以后,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交流试验的结果,在组内评议、质疑、讨论,想办法验证课文所说的办法是否科学。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这样不仅有趣,还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语文知识,发展了语文能力。学生只有从课本走向生活,才能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真谛,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不断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小学语文课堂不断绽放出美丽夺目的光彩。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树立合作竞争意识,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打造阳光课堂,彰显语文魅力,张扬学生个性,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丽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2(02):71-72.
[2]齐小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1(09):141.
[3]江挺瑜.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J].海峡科学.2011(04):96-97.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本色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永远都无止境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新课程倡导语文学习要合理地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不断进行与探索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在享乐中得到释放,真正让语文课本由“静态”变成情境中的“动态”,返璞归真。情境教学是以小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小学生的情意为动力,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情境使小学语文课堂生机勃勃,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象鲜明生动,情意真切动人,哲理耐人寻味。教师要追求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境教育。
一、创设和谐情境,唤起学习动机
教学情境就是教师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及其背景。教学情境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具有很强的情感性和互动性。和谐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气氛之中。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质疑,密切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课堂“活”起来。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变得积极乐观,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巧布悬念,以情激趣
悬念能够使小学生产生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很强的诱惑力,能激起小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悬念设置应生动形象、简洁明了。要从教材和小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出发,不要故弄玄虚把学生弄得糊里糊涂。悬念必须发人深思,余味无穷。“疑”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学生有“疑”就有问、有究,才能有所收获。教师在新课导入时,用巧妙的语言创设一个悬念,然后让学生质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大脑兴奋神经,使学生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自主探究新知。如: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教师用语言巧布疑阵:“天空中有一只大雁慢慢飞来,你们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呢?”学生们议论纷纷:用箭射,用气枪打,用弹弓打……五花八门,办法多极了。教师表扬孩子们真有办法,孩子们可高兴了。这时,老师话题一转,古时候,有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只拉一下弓不用射箭,只听见“嗖”的一声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学生们纷纷质疑,为什么呀?拉弓也打不到大雁啊?我想知道更羸是怎么射到大雁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趁机导入新课。答案就在文中,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课文,看谁能找到准确的答案。因为悬念的诱惑,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教师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自觉地探究新知,为新课教学作了良好的铺垫。
2.妙用幽默,以情激情
幽默是一个人学识、才华、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来,使人身心愉悦,满面春风。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且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幽默有助于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激活学生思维;改善师生关系,缓解对抗情绪。教学幽默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活动,富有幽默的语文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如:在教学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游园不值》时,教师在和学生探究交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这句诗的诗意时,一位迟到的男同学推门进来了,很没礼貌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同学们很震惊,老师也很生气,这个孩子怎么这么没有礼貌?可是转念一想,计上心来。教师就地取材,创设情境。教师指着“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句诗,说:“诗人叶绍翁去拜访老朋友时,怎么是‘小扣’而不是‘猛敲’呢?”请同桌讨论一下。教师抓住课堂中转瞬即逝的教学细节,用幽默有意识地创造出精彩互动的语文课堂。学生从诗人的懂礼貌、尊重他人等方面交流了问题。教师来到那位迟到的男同学身边,轻声问他:“大家说得对吗?你认为此处使用‘小扣’还是‘猛扣’呢?”这位同学脸红了,不好意思地低头笑了笑,同学们也心领神会,同学们在笑声中受到了礼貌的教育。幽默的课堂,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让教与学同频共振,以渐入佳境,呈现一番别有洞天的境界。
二、运用多种手段,探寻语文本真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广泛、内容丰富多彩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语文空间,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用问题驱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落实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学理念,探寻语文本真。
1.媒体渲染,点燃兴趣
多媒体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信息海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把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运用多媒体变枯燥的语文学习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乐中,使课堂精彩生成,学生享乐语文,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为了让学生清楚小蝌蚪的成长经过,教师利用FLASH动画把小蝌蚪长成小青蛙的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然后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佩戴头饰进行表演,孩子们在观看动画之后,争先恐后地抢角色表演,表演中孩子们特别认真,无论是演主角还是配角,甚至是演跑龙套的演员,都在竭尽全力地展示自己的个性,不断改进动作表情。把小蝌蚪、鲤鱼和小乌龟以及青蛙表演得活灵活现。这样的表演情境,既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思路开阔,放松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灵感和兴趣。主动参与语文学习活动,教师要抓住时机,把小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升入理性,达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动手操作,返璞归真
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唤起学生的语文兴趣,使语文课堂散发出其独特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就告诉我们小学生多动手操作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动手操作调动了小学生的多种感官,手脑并用。动手操作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建立起表象思维,促进小学生的直观学习,使书本内容真实化、生活化。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意象,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色,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形象,返璞归真。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以后,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做实验,交流试验的结果,在组内评议、质疑、讨论,想办法验证课文所说的办法是否科学。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这样不仅有趣,还构建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语文知识,发展了语文能力。学生只有从课本走向生活,才能真正体验到语文学习的真谛,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不断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小学语文课堂不断绽放出美丽夺目的光彩。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树立合作竞争意识,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打造阳光课堂,彰显语文魅力,张扬学生个性,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丽芬.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意识教育[J].青年与社会.2012(02):71-72.
[2]齐小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文学教育(中).2011(09):141.
[3]江挺瑜.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课堂[J].海峡科学.2011(04):96-97.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丰泽区第一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