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一种学生高度参与的高效教学方式,其中的“互动探究模块”要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教师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史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素材,本文试从史料的选择,展示等角度探求史料与“互动探究”环节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互动探究”环节;史料;选择和运用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一种学生高度参与的高效教学方式,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课堂上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这种“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成为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历史学科的特点使史料成为了建构各种学习途径的重要媒介。在教学实践中对“互动探究”环节中史料的选择和运用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反思如下。
一、选好史料,营造历史氛围,激探究之趣
整个“互动探究”环节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选择好史料是我们开展“互动探究”环节的前提和基础。面对众多的史料,只有选用针对教学目标且适合中学生接受水平的史料,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1.直接使用课本中的史料。历史教科书中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历史资料,如引言、主要史实、每课一得、材料阅读等。这些资料大多是直接对课本正文的补充和阐释。历史地图册也给我们提供大量的历史地图和知识背景。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材料的主要来源。由于学生对这类史料比较熟悉,可以尝试着让学生依据史料设置问题和答案,并说出设计的意图。师生共同点评,并展示与史料相关的经典试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方法,感悟命题的角度,并尝试关注课本中类似的史料这要老师设计好相应的问题,组成问题链。
2.补充经典史料,拓宽眼界、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历史教材对历史的叙述基本是纲领式的,选择经典史料有利于拓宽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课本的表述为“鸦片战争后,英国并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充满了可以问一个“为什么”的地方,这需要使用历史资料。课前选择了这样一段评述。通过材料阅读英国发动战争的愿意更容易理解。
“五口通商不久,英人的不满即生……对华贸易额虽有增加,鸦片大为畅销,但工业成本的输出英国工商界的希望甚远,(英国人)认为这是由于口岸的限制,贸易额的多寡与口岸的多寡,成正比例,如果口岸增加,中国全部开放,贸易额自必随之上升。”——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上册)P118
3.精心选择史料,弥补教材缺憾,增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由于传统的习惯和更新的滞后,课本中前后不统一乃至矛盾的地方时有出现,在教学中要及时的展示给学生,这不会损伤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师的权威,更能给学生真实感,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在不断地知识积累中更新知识结构,健全历史思维。
例如:关于“河姆渡聚落”七年级上册P9是这样记述:“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而在学习隋朝大运河时教材指出:“大运河……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由此以得到河姆渡在钱塘江流域的结论。在学习“河姆渡聚落”时补充《隋大运河示意图》给学生讲明河姆渡聚落实际在钱塘江流域,或者可以折中的说成在长江以南。这让学生更有利于理解和接受,也激发了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勤于思考的习惯。
4.提供史料参考书目,让乐学者展翅高飞。历史教科书最后的附页中提供了大量的课外读物推荐书目和历史学习主要网站目录。这些书目和网站的提供给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个性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专题书籍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
在选择史料时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利用史料,创设情境,启探究之门
将选好的史料展示给学生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也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取自教科书或历史地图册的材料不存在如何展示的问题,只要选择好时机就好了。史料引入或展示的时机多选择在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处,教材中可能存在争议的地方,能到规律性认识或结论处,对现实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地方。课本以外的史料的展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重要史料编印入综合学案下发给学生。二是通过投影、或黑板书写的方式把选定的史料向全体同学展示,随着经济发展这是史料展示的主要方向。三是由教师或指定同学朗诵选定的史料。这种展示方式经济成本最低而且主要适用于短小的补充说明性史料。
三、利用史料,质疑释疑,导探究之法
依据学习需要选择史料设置问题链,推进探究。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是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对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把史料运用于历史教学是一件大有前途的事情,不仅铸造了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实现了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我的探索还处在起始阶段,其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朱煜.论史料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1).
[2]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3]张静,李晓风,姚岚,孙楠.历史学习方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J].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2010.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西苑中学)
关键词:“互动探究”环节;史料;选择和运用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一种学生高度参与的高效教学方式,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课堂上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动这种“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对课堂社会环境和情境的营建成为获得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历史学科的特点使史料成为了建构各种学习途径的重要媒介。在教学实践中对“互动探究”环节中史料的选择和运用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反思如下。
一、选好史料,营造历史氛围,激探究之趣
整个“互动探究”环节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选择好史料是我们开展“互动探究”环节的前提和基础。面对众多的史料,只有选用针对教学目标且适合中学生接受水平的史料,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1.直接使用课本中的史料。历史教科书中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历史资料,如引言、主要史实、每课一得、材料阅读等。这些资料大多是直接对课本正文的补充和阐释。历史地图册也给我们提供大量的历史地图和知识背景。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材料的主要来源。由于学生对这类史料比较熟悉,可以尝试着让学生依据史料设置问题和答案,并说出设计的意图。师生共同点评,并展示与史料相关的经典试题,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方法,感悟命题的角度,并尝试关注课本中类似的史料这要老师设计好相应的问题,组成问题链。
2.补充经典史料,拓宽眼界、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历史教材对历史的叙述基本是纲领式的,选择经典史料有利于拓宽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课本的表述为“鸦片战争后,英国并不满足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充满了可以问一个“为什么”的地方,这需要使用历史资料。课前选择了这样一段评述。通过材料阅读英国发动战争的愿意更容易理解。
“五口通商不久,英人的不满即生……对华贸易额虽有增加,鸦片大为畅销,但工业成本的输出英国工商界的希望甚远,(英国人)认为这是由于口岸的限制,贸易额的多寡与口岸的多寡,成正比例,如果口岸增加,中国全部开放,贸易额自必随之上升。”——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上册)P118
3.精心选择史料,弥补教材缺憾,增强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由于传统的习惯和更新的滞后,课本中前后不统一乃至矛盾的地方时有出现,在教学中要及时的展示给学生,这不会损伤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师的权威,更能给学生真实感,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在不断地知识积累中更新知识结构,健全历史思维。
例如:关于“河姆渡聚落”七年级上册P9是这样记述:“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而在学习隋朝大运河时教材指出:“大运河……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由此以得到河姆渡在钱塘江流域的结论。在学习“河姆渡聚落”时补充《隋大运河示意图》给学生讲明河姆渡聚落实际在钱塘江流域,或者可以折中的说成在长江以南。这让学生更有利于理解和接受,也激发了学生的证据意识和勤于思考的习惯。
4.提供史料参考书目,让乐学者展翅高飞。历史教科书最后的附页中提供了大量的课外读物推荐书目和历史学习主要网站目录。这些书目和网站的提供给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个性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专题书籍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学习,增强学习的兴趣。
在选择史料时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利用史料,创设情境,启探究之门
将选好的史料展示给学生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也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取自教科书或历史地图册的材料不存在如何展示的问题,只要选择好时机就好了。史料引入或展示的时机多选择在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处,教材中可能存在争议的地方,能到规律性认识或结论处,对现实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地方。课本以外的史料的展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重要史料编印入综合学案下发给学生。二是通过投影、或黑板书写的方式把选定的史料向全体同学展示,随着经济发展这是史料展示的主要方向。三是由教师或指定同学朗诵选定的史料。这种展示方式经济成本最低而且主要适用于短小的补充说明性史料。
三、利用史料,质疑释疑,导探究之法
依据学习需要选择史料设置问题链,推进探究。一是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是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对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把史料运用于历史教学是一件大有前途的事情,不仅铸造了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实现了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我的探索还处在起始阶段,其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朱煜.论史料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9(1).
[2]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3]张静,李晓风,姚岚,孙楠.历史学习方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J].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2010.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西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