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主张“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提出了一个“加强”和一个“关注”,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是课程整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谈一下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身临其境,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藤王阁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如教《荷塘月色》一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体会作者的苦闷心情。
(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有关荷花的录像片,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荷叶的挨挨挤挤。
(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填空练习,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大训练力度。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了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了其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引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三、课外拓展,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首次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20部古今中外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从研读网站上欣赏指定的名著。
事实证明,名著研读网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以案例形式表现出来的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大纲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软件、利用仿真虚拟现实技术等,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打破“上课时知识的简单传递,复习是知识的死记硬背,考试是知识的机械重复”的传统模式,极大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素养。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为语文课程改革搭建了平台,成为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动力之一。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带来教学变革,它只有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相互作用,才能彰显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特有的价值。如果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不发生变化,单纯地将在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作为目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层次也只有停留在表面上。下面谈一下整合过程需要注意的两点:
1. 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其次,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此外,教师在美术、音乐等方面亦应有不俗的修养。最后,有些学生极易沉溺于网上聊天、游戏,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教师要增强对网络环境下课堂的管理和调控能力,让学生体验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使得学生在电脑屏幕前只需轻点几下鼠标,就可以纵览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但这种虚拟的空间也会带来学生亲身体验的缺失,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增加容量,可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迁安市建昌营高中)
一、身临其境,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如《兰亭集序》《项脊轩志》《藤王阁序》《阿房宫赋》、唐诗、宋词、元曲、《荷塘月色》《再别康桥》《世界最美的坟墓》《断臂的维纳斯》等,对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要进行咀嚼鉴赏,品味其中的美,美的氛围和背景是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教学,只能在局部应用音乐来渲染,利用图像来显示,运用文字来诠释,却不容易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且费时费劲,收效甚微,而用网络的超时空性,下载适合的声音和图像,利用多媒体链接,会令学生感觉身临其境。在这种境界中,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怎么会不提高呢?学习语文的兴趣怎么会不大增呢?
如教《荷塘月色》一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体会作者的苦闷心情。
(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有关荷花的录像片,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荷叶的挨挨挤挤。
(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填空练习,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加大训练力度。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给学生美的享受,陶冶了情操,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了其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引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三、课外拓展,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首次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20部古今中外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从研读网站上欣赏指定的名著。
事实证明,名著研读网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以案例形式表现出来的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大纲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软件、利用仿真虚拟现实技术等,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打破“上课时知识的简单传递,复习是知识的死记硬背,考试是知识的机械重复”的传统模式,极大地推进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素养。
毋庸置疑,信息技术为语文课程改革搭建了平台,成为推动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动力之一。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本身并不能带来教学变革,它只有与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相互作用,才能彰显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特有的价值。如果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不发生变化,单纯地将在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作为目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层次也只有停留在表面上。下面谈一下整合过程需要注意的两点:
1. 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对教材、教法、学生的把握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一贯强调的,这一基本功在信息时代显得更加重要,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如教材的处理、学生的新特性、教法的变革等。其次,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此外,教师在美术、音乐等方面亦应有不俗的修养。最后,有些学生极易沉溺于网上聊天、游戏,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教师要增强对网络环境下课堂的管理和调控能力,让学生体验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的便利性,使得学生在电脑屏幕前只需轻点几下鼠标,就可以纵览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但这种虚拟的空间也会带来学生亲身体验的缺失,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增加容量,可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迁安市建昌营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