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tz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如今的教育大背景下,如何打破传统教育理念,通过有效新颖的教学方法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
  一、初级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对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足够重视
  当前学校对学生德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首先,一些学校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只注重学生考试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德育方面的加强;其次,多数教师对语文教学只限于课本具体内容,本身对德育方面都没有足够研究与挖掘,何谈教育培养学生;再者,语文教师本身思想上就不注重德育渗透,长期忽视德育。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注重发挥自身及其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影响,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2.完善学校德育内容,提升德育手段
  针对初级阶段学生的德育内容,大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就现在来说,其实除了教育部门的强化,更需要每个学校具体制定一些细则,从细节上落实德育,而不是一纸空文。此外,通过教学实现对学生道德的培养,本身就是一种德育的手段;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强初级语文教学对提升学生德育手段有着重要意义。
  3.强化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德育工作开展
  当前,在部分学校中,校方和教师都没有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是根本,忽略了学生的德育。为了改善该情况,学校就应该对学生的德育引起足够重视,并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少年王二小》和《小英雄雨来》等电影,通过同年龄段孩子的事迹来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进而有效提升教学实效。
  二、如何实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1.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深入了解现代学生的思想观念,摆脱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人。将德育通过新颖易懂的方式不断渗透到教学中,让语文教学和德育的结合更加科学有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德育的理解。比如,在对《黄继光》和《刘胡兰》这类文章进行讲授时,教师应该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学习革命前辈的奉献精神和坚强人格。
  2.探索新的德育方法
  语文教学要想将德育更好地融入其中,必须深入了解现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将新颖的德育方式融合到学生心里,在教学中巧妙渗透德育。比如,在讲授《善良的人》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意见,说说自己心中善良的标准,然后将学生代入到课文中,那将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3.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的钻研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渗透德育,教师需要加强对教材的钻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教材。首先,教师应该对可供选择的教材进行钻研,选择内容包含人格培养、思想教育以及环保教育等多方面的佳作,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构建合适的教学情景,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确保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其次,教师在对教材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以提高学生德育为主要目的,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后,教师应该对教材中含有德育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进而实现语文教学和德育培养的双提升。
  4.学校和教师应该提高德育意识
  以往的应试教育方式已不再是主流,现阶段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通过简单易懂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及课外主题活动,让学生切实得到知识和品德方面的双赢。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当前教学重点,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引起足够重视,竭尽全力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充分接触德育,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提升与发展,进而为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选准课堂导入的切入点,可以让课堂教学顺利进入,同时生动有趣的课堂切入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  一、情境切入,激发共鸣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还不够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下激活思维,让他们的思考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学生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课堂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任何一种语言能力的学习都不能离开适切、可感的认知情境。只有在具体情境的浸润下,学生对语言所承载的价值意蕴以及词语表达的精准妥帖,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感知,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以生活链接,在体验中创设情境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薛法根在他的“好课设计观”中提到:“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事实上,教师由于受教育视野和专业水平的制约,在教学中容易陷入“面面俱到却一面也不到”的尴尬境地。那么,如何在课堂中体现“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基于学情,使课堂形式简单,内涵丰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实践。  一、依托“乐学单”,诊断学情  学
针对学生习作难、难写作的问题,我们语文教师不妨尝试在日常教学中从细微处入手,通过优秀片段定格赏析、生活瞬间定格描述、亲自动手实践抒怀等方式,让学生有样可仿,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从而为作文内容提供源头活水,让写作成为“有米之炊”。对于尚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困惑,让他们逐步学会选材、立意、表达、修改,将个人内心世界和外界生活准确、生动地诉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