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境铺设阅读教学的有效底色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任何一种语言能力的学习都不能离开适切、可感的认知情境。只有在具体情境的浸润下,学生对语言所承载的价值意蕴以及词语表达的精准妥帖,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感知,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以生活链接,在体验中创设情境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对于文本的创作而言,很多作家创作的文本都是自身现实生活的体悟,他们的“情动而辞发”,就决定了我们阅读教学必须是“披文以入情”。这就要求阅读教学一定要关注社会生活,将文本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在情境创设中打开记忆,丰富他们的认知体验,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真正做到切己体察。
  例如,冰心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儿童天真活泼、纯真可爱的形象特点。作者笔下的儿童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学生非常相似。因此,教师则引领学生从自己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入手,对比课文中的语言内容,从而透过语言文字的表层,感悟文本的内蕴。如作者紧扣“飞涌”“叽叽喳喳”等词语进行描写,引领学生回忆自己参加春游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文本中的内容描写形成共性的感知,在内在意识与文本内容中形成紧密的链接,真正地走进文本内核。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就课文而教课文,而是在不断地与现实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让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加深入地渗入到文本的内核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借实物演示,在操作中创设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认知的形象化阶段,富有直观性、形象化的事物与刺激,才能真正唤醒学生沉睡的潜在意识。而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是一种客观、僵硬的存在,学生在解读、体悟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运用自身的思维意识,才能将文本的语言转化为鲜明图像。而这种文本承载的意蕴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运用必要的实物加以展示,从而获取体悟生活的不断丰收。
  例如,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时,很多学生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横切苹果的经历,对课文中描述的内容难以形成鲜明认知。于是,在执教时,教师就可以直接将苹果与水果刀带进课堂,引领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语句内容,运用实物进行操作。由于有了鲜活的实践操作,学生才能更好地借助直观形象调整好自己的思维,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充分运用实物的价值,给课堂教学带来两大优势:借助实践操作,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为解读文本奠定基础;让学生看到现实生活中“苹果里的五角星”,在学生意识中建立不一样的认知,从而为揭示课文的中心奠定基础。
  三、以音乐渲染,在浸润中创设情境
  音乐是一种无关民族、国界的艺术形式,对于激发生命个体的联想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音乐具有丰富的情感元素,这一点与文章有着共同之处,这也就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借助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开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元素,触摸语言的内在情韵,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此时,教师如果能够为学生播放相适应的音乐作品,必定能激荡起学生内在的认知情怀,从而起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例如,萧红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作者就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再现了自己童年时代在园子中与祖父相处的点点滴滴。整篇文章都洋溢着浓浓的快乐、活泼与自由的气息,以及祖父对萧红的包容、疼爱之情。在引领学生读出萧红的快乐时,教师为学生选择了罗大佑《童年》的纯音乐版,渲染朗读的情景,与学生的真情朗读、文本的情景形成了相辅相成之势。而在教学的最后,当教师补充了萧红的生平资料,并将这份快乐与自由附上了淡淡忧愁时,学生对文本的体悟就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及时为学生将音乐换成了《警察走了》,悠扬动听的音乐在教室里响起的那一刻,每个学生的心都已经浸润在音乐中,都已经被音乐和文字形成的双重音像所吸引,在音乐的氛围中真正走进了文本。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充分整合了音乐的穿透力量,在音乐与文字的协同共进中走进了文本的内核,体悟到了文本的资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情境教学策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深化学生学习感受、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提升的重要策略。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实际认知需要之间的链接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其他文献
小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就开始进行写作训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正确的作文指导,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
小学教育阶段是启蒙式的教育,学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学习习惯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将课堂知识直接向学生进行教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从来不主动地去思考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容易产生麻木、疲惫、焦躁等负面情绪,带着这种情绪学习,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克服传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也越来越深入。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就目前来看,小学语文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还是较大的,因此,在大多数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一味追求语文考试的分数,不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这种状况在新课改背景下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但是在大多数课堂上依然存在,需要引起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以文本为媒介进行交流并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流露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首先应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激发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参与,唤起他们的阅读情感体验。哪又怎么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体验呢?  一、朗读传情,活现课文的情感  语文教学活动的“重头戏”就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也是有效训练学生语感,让他们感悟课文情感的策略之一。因此,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并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想认识。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在故事精彩处再现画面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构思奇特,趣味性强。教师在平时的教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中,选准课堂导入的切入点,可以让课堂教学顺利进入,同时生动有趣的课堂切入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  一、情境切入,激发共鸣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还不够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下激活思维,让他们的思考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学生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