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呢?我觉得语文教师应时常抓住教材中的语言训练契机,根据文本特点,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常随文练笔,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书面表达,将“读中学写”落到实处。
一、 精选读写内容,模仿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文本中与写作“结合点”共同或相近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
1. 模仿篇章,学习谋篇布局
教材里面有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是学生学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范例。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作依据,及时地进行模仿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理解文字的水平和写作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如教学《石榴》一课,课文内容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楚。学习课文时,让学生不仅看了石榴,还闻、摸、尝过,接着教师提问:“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石榴的?”学生非常清晰地回答出课文是通过石榴的颜色、样子、味道这几个方面介绍的。教师趁热打铁,你最喜欢那种水果?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一下这种水果由外到内的样子、颜色及味道。学生在练笔中自然运用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生模仿的片段纵然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但是,这不正是学生刚刚走上习作之路的必经阶段吗?这样的教学以文本语言为依据,学生在模仿练习中语言、思维都得到了训练,也有意识地让他们了解了描写水果的写作方法和行文结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习作训练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2. 模仿句式,实现个性创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还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指导学生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完成新的表达。如《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对称句式的描绘、长短句的错落,使全文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和深远的意境。学习第1自然段时,面对着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感受语言的魅力,并相机启发:“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一行行诗在学生的笔下流淌:“一群小鸟飞来了,衔走了槐花花瓣,搭成了香香的槐花窝。风姑娘吹来了,挥动着槐花枝,送来了阵阵花香。小蝴蝶飞来了,停留在槐花瓣上,做了个甜甜的梦……”足以见到,利用文本可拓展的空间,适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学生在模仿中又超越了文本,有了创造,这种练笔不光给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更使学生在课堂的实践中提升了写作能力,完成了个性创作。
实践证明,模仿创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精选读写“结合点”,发挥文本的作用,让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训练,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作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二、 引导补白,想象体验
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含蓄、简练,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时,就要抓住留白,引领学生想象拓展,写得具体、形象。拓展是对文本理解的延伸,是语言训练的补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力。比如《艾滋病小斗士》第5自然段叙写小恩科西与病魔抗争的事,他勇敢坚强,坦然乐观,呼吁人们要关心艾滋病人。读着那些句子,让学生想象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的情景并写下来。学生品读句子,想象描写,解读恩科西的内心,我们对恩科西的敬意会油然而生,学生也会觉得这是有感而发,所以写的内容情真意切。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继而写出具有个人创造力的语言。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习作的能力也就会得到提高。
三、 “变脸游戏”,改写创作
语文课程理应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培养兴趣,提升需要。于是,在学习过程中,玩些“变脸游戏”,以变换文章体裁的方式来进行改写创作。如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将童话改编成剧本。我在教学中就曾引导学生将《寻隐者不遇》《所见》改写成记叙文,学生们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领悟、对作者情感的品味。我班学生还把《小稻秧脱险记》改编成童话剧,自编、自导、自演,学得生动活泼。这样实用的语言训练方式,是扎实有效的,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飞跃、驰骋,又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内容、思想,掌握了写作方法。
(作者单位:南通市五里树小学)
一、 精选读写内容,模仿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文本中与写作“结合点”共同或相近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
1. 模仿篇章,学习谋篇布局
教材里面有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可以提供给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是学生学习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范例。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作依据,及时地进行模仿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理解文字的水平和写作能力是大有益处的。如教学《石榴》一课,课文内容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楚。学习课文时,让学生不仅看了石榴,还闻、摸、尝过,接着教师提问:“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石榴的?”学生非常清晰地回答出课文是通过石榴的颜色、样子、味道这几个方面介绍的。教师趁热打铁,你最喜欢那种水果?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一下这种水果由外到内的样子、颜色及味道。学生在练笔中自然运用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学生模仿的片段纵然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但是,这不正是学生刚刚走上习作之路的必经阶段吗?这样的教学以文本语言为依据,学生在模仿练习中语言、思维都得到了训练,也有意识地让他们了解了描写水果的写作方法和行文结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习作训练的目的,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2. 模仿句式,实现个性创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不仅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还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指导学生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完成新的表达。如《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对称句式的描绘、长短句的错落,使全文呈现出鲜明的节奏感和深远的意境。学习第1自然段时,面对着句式整齐、富有韵律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感受语言的魅力,并相机启发:“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一行行诗在学生的笔下流淌:“一群小鸟飞来了,衔走了槐花花瓣,搭成了香香的槐花窝。风姑娘吹来了,挥动着槐花枝,送来了阵阵花香。小蝴蝶飞来了,停留在槐花瓣上,做了个甜甜的梦……”足以见到,利用文本可拓展的空间,适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学生在模仿中又超越了文本,有了创造,这种练笔不光给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机会,更使学生在课堂的实践中提升了写作能力,完成了个性创作。
实践证明,模仿创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只要教师精选读写“结合点”,发挥文本的作用,让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训练,学生掌握了它,就会从读中悟出写作的门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二、 引导补白,想象体验
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含蓄、简练,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时,就要抓住留白,引领学生想象拓展,写得具体、形象。拓展是对文本理解的延伸,是语言训练的补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创造力。比如《艾滋病小斗士》第5自然段叙写小恩科西与病魔抗争的事,他勇敢坚强,坦然乐观,呼吁人们要关心艾滋病人。读着那些句子,让学生想象恩科西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的情景并写下来。学生品读句子,想象描写,解读恩科西的内心,我们对恩科西的敬意会油然而生,学生也会觉得这是有感而发,所以写的内容情真意切。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继而写出具有个人创造力的语言。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了,习作的能力也就会得到提高。
三、 “变脸游戏”,改写创作
语文课程理应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培养兴趣,提升需要。于是,在学习过程中,玩些“变脸游戏”,以变换文章体裁的方式来进行改写创作。如将古诗改写成记叙文,将童话改编成剧本。我在教学中就曾引导学生将《寻隐者不遇》《所见》改写成记叙文,学生们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领悟、对作者情感的品味。我班学生还把《小稻秧脱险记》改编成童话剧,自编、自导、自演,学得生动活泼。这样实用的语言训练方式,是扎实有效的,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飞跃、驰骋,又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内容、思想,掌握了写作方法。
(作者单位:南通市五里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