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有诗书气自华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g8872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诗歌,一般被认为是抒情文体;戏剧重情节与个性语言的塑造,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唐诗却为杂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鲜活的原型。对意境的营造,对抒情的重视,使中国古典戏剧呈现出独特的抒情诗化风格。
  关键词:长幼 人际 事理 本性 理性
  一、引言
  唐诗,作为有唐来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形式,不仅成为时代的呼声,更远扩后代,千百年后仍鲜活存在于文章案头、街谈巷议间;其影响不仅拘于诗歌这一类文体,更渗透进小说、戏剧等灵活自由的文体中,获得了新生。本文以元明戏剧为例,寻求其与唐诗的渊源。
  二、立足点:唐诗的潜质
  诗歌,一般认为是一种抒情文体;戏剧则重在讲述一个故事,重在情节的展开。要寻求这两者的渊源,就必须为它们搭一座桥梁,即唐诗有没有影响古典戏剧的潜质?诗歌的主要功能虽然重在“言志”与“缘情”,但唐诗极大地发展了诗歌,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功用——唐诗已不仅仅满足于言志缘情,它走进了宫廷、闾巷、边塞、名山,成为全景式展现唐人精神风貌的广阔画卷,某种程度上已具有“史”的性质;唐诗篇幅不断扩大,足以做到讲述一段故事甚至勾勒一两个特点突出的人物;此外,元明戏剧虽是叙事文体,但情节相对简单,语言极具抒情性且重意境的营造,使得它具有抒情诗的特质。
  三、题材:为有源头活水来
  戏剧作为叙事文体,直观呈现出来的是故事情节。中国古典小说、戏剧具有素材因袭性,其故事虽经过作家的个人创作,往往都能在以往文本中找出原型。作家们最青睐史书的记载,宋元以后,唐诗也成为他们重要的素材库。
  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他的诗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现实,具有“史料”价值。他的一组咏史怀古诗具有深刻独到的思考,其中一首咏汉明妃王昭君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凝练含蓄的语言,唱出王昭君空有美貌却无缘得见君面最终远赴大漠的可叹经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揭示了昭君的悲剧命运,黄昏夕阳下独立大漠的一座青冢成了美人最后的叹息。这首诗的选材就具有传奇性和典型性,自然成为后代剧作家取之不尽的源泉。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便是代表。
  《汉宫秋》在人物身份、故事背景上是尊重史实的,和杜诗的内容相吻合。对于昭君的结局二者却有分歧:《汉宫秋》将昭君塑造成一位具有悲壮的英雄主义情怀的贞洁烈女,其跳江行为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大气磅礴;这一举动也并未影响触手可及的民族团结,且达到了“两国长存”的政治目标——昭君的形象由一个远嫁他乡的弱女子一跃成为维护团结的民族英雄,汉元帝的梦更衬托得昭君浩气长存。杜诗中王昭君的形象落在一个怨字上,琵琶意象使这层怨绵绵无绝期。虽是同一悲剧人物,杜诗的“悲”呈现出悲凉的意境,马剧的“悲”歌颂了悲壮的情怀。
  白居易是最受元杂剧青睐的唐代诗人,其很多长篇叙事诗都曾为元杂剧提供过素材,最炙手可热的要算《长恨歌》。《长恨歌》所咏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叙写了二人的相识、爱恋与生离死别,为他们打造了一个天上人间再相见的唯美结局,唱出绵绵无绝期的恨。这首诗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加上细致的描绘,成为后人改编与再创作的摹本。元人白朴的《梧桐雨》就受其影响。
  “梧桐雨”直接借用了《长恨歌》秋雨梧桐的意象。整剧的情节推进,可以从《长恨歌》中找出对应诗句:楔子中安禄山升为渔阳节度使,明升暗貶,为第二折反叛朝廷埋了伏笔,即白诗所写“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第一折中加入杨妃与明皇七夕夜语的情节,是对《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想象与细化,也受到李商隐“当时七夕笑牵牛”的启发。第二折写明皇幸蜀,既尊重史实,更是对白诗“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的情节化。依次,《梧桐雨》中的六军逼宫、明皇忆旧及梦中相见等情节都可从《长恨歌》中找到相应的诗句。
  或许有人会说,《梧桐雨》选材本是史实,《长恨歌》所咏又是时事,情节相似甚至相同无可厚非,不可做唐诗影响元剧的可靠证据,此说有一定道理。不过,白居易为我们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
  白居易的中篇叙事诗《井底引银瓶》叙述了大胆的淫奔行为,讲述一段“墙头马上遥相顾”的爱情;白朴则依白诗作了名为《墙头马上》的剧。
  剧名墙头马上便直接取自《井底引银瓶》“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可将白诗中“井底引银瓶”和“石上磨玉簪”理解为确实发生的行为,就像《墙头马上》将此二句敷演为极具戏剧性的情节一样;但如考虑古典诗歌的比兴传统,此二句又何尝不可看作“妾与君别”的象征呢?“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表明它们更倾向于象征的比兴,而非叙事诗的情节。
  《墙头马上》充分运用了白诗一切可辅助情节的道具,达到巧妙的效果,使剧本充满戏剧的情节和喜剧的效果。白诗用意显然不在喜剧性,带着诗教的旨意,这从序言“止淫奔也”便可见端倪。白诗以女子口吻唱出,讲述难忘的婚姻经历,最后“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像传统的弃妇诗,虽用女性口吻抒情,却从男性视角关照,诗中女子成了作茧自缚的代表。《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要比白诗中这个妾更生动、更富反抗性、更自我一些:裴尚书说她败坏风俗、女嫁三夫,她反驳“我则是裴少俊一个”;裴尚书逼其归家,她称“这姻缘也是天赐的”;裴家赶走她后,她也表现出了对男方的怨恨。但当她的自我撞上骨肉亲情时,也只好收住锋芒接受门当户对的婚姻,喜剧性结尾极大削弱了李千金的反抗。所以,《墙头马上》的反封建性反倒不及《井底引银瓶》那句“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直接彻底。
  四、语言:他山之石可攻玉
  中唐以后逐渐形成了浅白如话的元白诗派,和初盛唐那种典雅含蓄的语言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元明戏剧的语言也是风格多样,无论是关汉卿的本色当行,还是王实甫的书卷气息,都自成一脉、独具风味。   或许以唐诗的元白诗派、韩孟诗派对应关、王二人创作有些鲁莽欠考虑,但也并非完全牵强附会,二者在精神上还是有共通处的。元白诗派创作上主张语言浅显易懂,白居易也身体力行做到了这一点,唐宣宗李忱曾称赏白诗:“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琵琶篇。”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宜雅宜俗,通俗易懂、朴实生动。他们的创作贴近下层人民。而韩孟诗派又被称为险怪诗派,他们语言奇险,尚用奇字、押险韵,更像是文人的自娱自乐。与之相似,王实甫的语言更典雅、富有文采,结构也更宏大精巧。这表明,唐诗风格多样性也被承续到后世文学中,而俗与雅的并立一直不曾中断。
  唐诗对戏剧语言最直接的影响,是剧作者在剧中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且做到与剧本融为一体。《梧桐雨》中,白朴直接用《长恨歌》的成句,还化用李白的《清平调》,更让使臣直接唱出杜牧《过华清宫》。这些引用,增强了语言的诗意,与情节两相呼应,产生出独特的戏剧效果。
  有一种特别的引用,就是开场诗与定场诗。它们出现在一场的开头和结尾,有交代情节的作用;其形成就像集杜诗,收集前人不同诗作中的诗句合成新诗——这些诗句大多来自唐诗。可见,唐诗不仅参与到剧作内容中去,还作为场与场的点缀活跃其中。诗歌创作的技巧也被运用于剧本唱词的创作。《西厢记》中有这样一段唱词:“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其中重叠、复沓手法的运用与排比句式,突现出崔莺莺焦急的心情。这些手法自《诗经》时代始,经过后代诗歌创作实践不断丰富成熟,进入戏剧中更显出表情达意的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戏剧中所引唐诗,主要是抒情诗,是由抒情诗的特点决定的,这就涉及到中国古典戏剧自身的独特性。
  五、风格:卓然而立一枝秀
  与外国传统相比,中国古典文学不太注重叙事,中国叙事文学的勃兴恐要迟至元代,其上一千多年的抒情传统不会不对元以后的叙事文学产生影响。使得元明戏剧注重营造意境而不太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呈现一种抒情诗化风格。
  以《西厢记》为例,其中大量措辞优雅、音韵和谐的唱词对戏剧冲突不产生质的影响,它们适时出现使剧本在戏剧冲突外呈现出优美典雅的情调。如“[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这段咏崔莺莺美貌,以黄莺鸣啭喻莺莺声音甜美,以扶风弱柳的千娇百媚喻莺莺身段可人怜,充满诗情画意。再如人所称道的[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曉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段词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构思独特,表达离愁别绪,意境幽远、凄美,使人想起范仲淹《苏幕遮》:范词中“碧云天,黄叶地”上是连绵无尽的芳草,王词中“碧云天,黄花地”上是西风紧催雁南飞;王词的离人泪染红了枫林,范词的相思泪是旅人饮下的酒滴。元明戏剧注重意境的营造不得不说受了诗歌抒情的影响。
  《汉宫秋》中汉元帝与昭君分别有一段唱词,运用排比、复沓、顶真、回文的诗词技法,唱出汉元帝心中不舍、不甘与无奈,体现君王的“不自由”。“返咸阳”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流露出物是人非的酸楚,很像《长恨歌》“归来池苑皆依旧”一节对玄宗心理的刻画。《梧桐雨》在李杨梦会之后让玄宗面对秋雨梧桐尽情抒发情感。叙事中兼及抒情,甚至以情为主的戏剧特色无疑与中国古典诗歌重情的传统有关。
  对意境的营造,对抒情的重视,使中国古典戏剧呈现出独特的抒情诗化风格。这种抒情诗化来自古典诗学传统,成为中国古典戏剧有别于西方戏剧的基因标志。
  六、结语
  唐诗达到了古典诗歌的高峰,后代诗歌无论模仿,还是创新,都无出其右者。她以包容的心态、灵活的姿态渗透进后代文学中。中国古典戏剧,这一本以叙事为主的文学体裁,因唐诗的参与,也焕发出独特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 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3] 王实甫.西厢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
  [4] 白朴.墙头马上[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
  [5] 白朴.梧桐雨[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
  [6] 马致远.汉宫秋[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公”之道和“大中”之道被众多学者关注,但是他们基本着眼于“大公”或“大中”各自的阐述。因为二者都是儒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思想,所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的意义。以十三经为底本分析二者的关系,可以看出,“大公”之道是一种近乎天性的道,而“大中”之道则是“大公”之道的外在行事规范。  关键词:大公 大中 中庸  当代中国社会正在努力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治理哲学,希望通过这种哲学的建立,在
期刊
摘 要:《体验汉语》(商务篇)是对任务型教学法相关理念的实践与应用。该教材在需求分析的设置教学主题和,每个单元按照任务前——任务环——任务后三大环节进行安排,基本围绕任务组织教学内容,以意义为中心、强调真实的语境和交际。在以意义和内容为中心的同时兼顾了语言形式,并且对商务汉语中涉及的文化因素作了适当的补充。当然也存在一定不足。  关键词:体验汉语 任务型教学法 实践和应用 商务  任务型教学法(T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学位发展很快。文章主要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一、明确培养目标,提高专业认识;二、优化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三、强化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专业硕士 人才培养 思考  为了适应汉语国际教育推广形势的需要,2007年4月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出通知,决定设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
期刊
摘 要:在《文学翻译新视野》一书中提到: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Even Zohar)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学、文化和历史整体框架的组成部分”,“单个文本的孤立研究被置于文化的文学多元系统中”。小说《灿烂千阳》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继《追风筝的人》之后的又一力作。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这部小说的原本和译本,浅析多元系统理论指导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转向及文化
期刊
摘 要:随着世界极端天气气候的增多,社会安全事件频发,近几年突发伤害类事件频繁发生。如雪灾、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新疆、云南的暴力恐怖事件,还有生活中多发的火灾爆炸事件等等。这些突发伤害事件造成了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多次成为政府、社会民众以及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因此对大学生乃至社会大众关于突发伤害类事件的预防和应急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稿就这一论题,在调查研究、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发现社会民众急需
期刊
摘 要:佛教和基督教是公认的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两个,并分别是东西方主要宗教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佛教慈悲思想影响广泛,但其至高境界“舍身饲虎”由于各种原因,很难被普通人接受。基督教的“爱人如己”思想同样影响深远,但其至高境界“爱仇敌”同样让普通人很难接受。如果从各自的教义来源和现实意义分析,这两种理念不仅内涵深刻,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缓和各国家、种族以及宗教间的紧张关系等方面也有很强的现实意
期刊
摘 要: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方方的《风景》是反映当代生存意识的经典文本。本文将结合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理论,来解读《风景》中的部分人物及其生存状态。  关键词:风景 解构 生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实践已经不同程度地尝试在西方后现代语境当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或多或少地浸染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因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小说创作领域中的“新写实小说”。“在操弄后现代主义理论
期刊
摘 要:黎族作家的文学创作既有传统与现代的承接与融合,也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背离与断裂,在创作中对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借鉴能极大地拓展文学创作的空间,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合,也将是一种生硬的技巧的借鉴,同时也需要注意不要迷失了民族个性和自我认同,失去了立身的根本所在。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是黎族文学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作家重新审视和认识本民族,让黎族文学在自我与他者相互间的差异中得到确立,为其创造更多的发展
期刊
摘 要:针对中级汉语水平的处于青春期时期的韩国留学生如何学习汉语这一问题,本文从分析学生的普遍及特殊性的特点,中级汉语教育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上课时所用的技巧这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旨在为中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汉语水平。同时也是记录一些自己的教学感悟,希望能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关键词:青春期 中级汉语 教师的作用 教育
期刊
摘 要:新诗用韵的功能为诗论者所忽视;然而诗韵自成系统,是诗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以卞之琳为代表的新诗人,在诗韵的排列上作出许多尝试;新诗韵的作用就在于减轻意义的重量,使诗歌获得超越意义的审美效果。  关键词:新诗 用韵 语音时间 卞之琳 审美效果  一、关于新诗用韵的几种态度  关于新诗用韵,有的作家持反对的态度。戴望舒说:“韵和整齐的字句会妨碍诗情,或使诗情成为畸形的。” ①他认为“诗不能借重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