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突围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n21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钱钟书认为,人生如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冲出来。人们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思维认知呢?
  2.中国社会,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围城”无处不在。比如过去的知识分子们拼命想冲进学术之城,如今所谓“专家”又竭力脱离这个城,想要钻到其他污浊不堪的城里去。
  那么知识分子们到底应该怎样理性认知这个“学术之城”呢?我们又该如何理性地看待类似事件呢?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
  1.明观点:先亮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态度:知识分子们的这种做法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
  2.析原因:分析这类事件,必须思考两三个问题:首先,当今知识分子想钻到什么城里去?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其次,他们想脱离的“学术之城”有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想脱离?
  3.提建议:结合当今社会,横向类比分析,指出自己的意见。
  重拾理性,突围!
  ◎孔德轩
  这年头,在很多人眼里,专家成了“砖家”,即专门忽悠人的家伙;而教授则成了“叫兽”。如今,知识分子频频“中枪”,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过于张扬是他们“中枪”的“表层原因”;其内心浮躁,离学术之城越来越远,才是“内在原因”。知识分子对“学术之城”缺乏理性认知,盲目逃离,是非常荒谬可笑的。
  中国自古便是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国家,前贤有“孔孟老庄”,他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沉醉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正是这份清高自守,使他们可立于尘世而不被遮蔽耳目,从而保持自我,坚守操行,思索宇宙,探求本心。
  到了近现代,随着国门大开,知识分子呼吸到围墙外的新鲜空气,历经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延安整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人性论”争鸣等,这样的突围是值得肯定的,是振奋人心的。因为他们冲破了种种旧思想的桎梏,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为中国学术开拓了新天地。在这场突围中,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郭沫若、丁玲、王元化等人功不可没。
  然而,时至今日,知识分子却渐渐钻到娱乐圈里,挤进名利场中,他们逐渐蜕变成一个个职业明星: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王立群、易中天、阎崇年、于丹、钱文忠频频,戏说历史,娱乐大众。不少专家学者的文凭来自“克莱登大学”,故宫锦旗“‘撼’卫”不住学术的脸面……丢掉了知识分子那“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得住寂寞之魂!
  鉴于此,我认为知识分子需要冷静下来理性思考,抛却心中那份浮躁,重回学术围城,找回心中那方净土。
  是的,我同意大学就应当是永远的“象牙塔”,无形的围墙将它与世俗隔离,使它不被名利之风吹及。如此,便会少些无聊的争斗、论文抄袭、文凭造假之类的不良现象。
  是的,我同意学术界应当是一方净土,研究是基于自己的专业追求,是为学术而做学术,是陈省身的“数学好玩”,是远离名缰利锁。
  是的,我认为知识分子应当有一份清高,才能不垂涎世人汲汲的名利;只有拥有了清高,才能以一颗沉静的、对科学几乎虔诚的心,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我热切期盼着知识分子重拾理性,再度“突围”,重回“象牙塔”,再开学术之花——远离名缰利锁的学术之花。
  【作者系广东顺德德胜学校高一(4班)学生】
  简评
  文章语言俏皮幽默,颇具杂文针砭时弊之个性。作者悟出了学术圈与名利场截然不同,找到了知识分子们选择两个“城”背后的真正原因——渴盼名利却又耐不住寂寞。作者对症下药,运用排比段真挚呼吁知识分子们丢掉盲目,重拾理性,全心投身学术创作。文章观点清晰,论证严密,语言极具感染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中国精神的理性突围
  ◎郑慈恩
  多少次,中国的知识分子们以孔孟儒思、老庄哲学、李杜诗篇为荣。多少回,中国的知识分子们以祖国的千年历史、悠久文化为傲。多少年,我们每一位国人都坚信拥有独立系统的中华文化必将傲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可是,为什么博大精深的中华底蕴带给知识分子们的优越感日渐消逝了呢?为什么知识分子们想要逃离学术之城呢?中国的知识分子哪里出问题了呢?
  不可否认,中国的“物质腰围”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变得日益强大,颇有几分威武之势。而与之相对,我们引以为自傲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却面临委顿的危机。撒切尔曾笑谈,要等到中国节目而不是中国电视机出口到英国她才会真正感受到危机。且让我们将其傲语作为前进的动力,毕竟精神之臂无缚鸡之力注定物质之躯再粗壮也寸步难行。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带来了“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化”的社会习气,这或许是知识分子们逃离学术之城的客观因素。
  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人员普遍陷于追逐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奖励的获取、职称的晋升怪圈;有知名学者以造假、抄袭来获取更高利益,更有甚者逾越伦理道德底线来满足自身私欲,而逐渐丧失了对于国家、民族与社会的关切。作为真正的知识分子,一味想要鉆进利益之城,实际上已经堕落为可悲的境地,其受到社会批评是不足为奇的。
  倘若每位知识分子都徜徉学术之城;倘若每个公民都不曾停止追求、汲取、创新我们的中华文化;倘若每个企业都竭力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倘若国家不曾停止去推广、弘扬、引导文化的发展,亦不会单单把五千年的精华归整成一个与时俱进的价值观,更能将其输出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文化实际上是根植于内心的休养,能约束自己的自由,潜移默化中的优雅举止。在利益的重重包围下,知识分子们,恳请你们保持理性思考,多些大智慧,少些小聪明!多些责任与担当,少些急功与近利!你们的孜孜以求,必会帮助社会大众重燃精神的火苗;你们的引领,必会指引我们的国家找到输出正确价值观的路径,成为真正崛起的大国、强国。
  但在此之前,你们要打起精神突围,冲进“学术之城”,潜心汲取,虚心学习。因为,你们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
  【作者系广东顺德德胜学校高一(5班)学生】
  简评
  文章思维活跃,充满思辨性。第一段肯定中国文化的傲人成就;第二段便质疑当今的知识分子为什么选择逃离学术之城;接着退后一步,指出知识分子们的选择有其社会根源;随后作者笔锋一转,列举知识分子们汲汲于名利的危害;最后,再次强调知识分子们应该成为社会的引领者与标杆。文章有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深刻批判,更有对知识分子们的深切期盼,对民族文化输向世界的信心。
  作者语言表达能力强,句式灵活多变,“物质腰围”等比喻生动形象。文章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气势雄浑,情感充沛,逻辑严密,体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其他文献
事件概述  不久前,九寨沟发生地震的消息刚一传播开来,多个互联网平台就第一时间发出相关报道:百度贴吧、今日头条等推出寻人启事、报平安等置顶内容;高德地图也第一时间发出灾区交通路况信息;快手、秒拍等短视频平台也实时发出灾区的相关视频……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助力慈善走上了发展之路。  时评精选  当慈善遇到互联网  王 哲  我国互联网慈善事业仍处在探索阶段,通过科技手段让互联网慈善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期刊
高考作文是无法回避且必须高度重视的考题,它不仅是所有学科中分值最大的题目,还是高中生语文综合素养乃至思想观念、精神品质、人文情怀、审美格调的重要考查依据。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能为高考增分的优秀考场作文呢?下面仅从选择记叙文体写作的角度与大家谈谈看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体之变  首先,谈谈高考命题中对文体要求的变化。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体经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期刊
《女教师的特异功能》是一曲教育的赞歌,一曲偏僻小村庄的悲歌,也是一曲浸透了教育人泪水的大爱颂歌。在连最基本的教具都没有的糟糕情况下,女教师不改其志,用水代替粉笔,“磨秃自己的手指头,却丰富了孩子的心灵,值得。”然而,水也没有了,怎么办?在山穷水尽的时刻,女教师有了特异功能,每当她转身写板书的时候,指尖上就会冒出水珠。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这些孩子也具有特异功能,“凡是被泪水浸泡过的地方,他们都能
期刊
■  当代诗人流沙河这样诠释“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指引你走向黎明。信仰是一种精神,一种矢志不渝的追求。在成长的道路上,在生命的常态中,理想与信仰总是结伴而行,我们既不能活于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能沉湎于现实的喧嚣中。在人生的道路中,应是左边种植梦想,右边种植真实,随时采撷,随时收获。面对理想与信仰,我们可以立足自我,也可以
期刊
古希腊德拉斐神庙里的石碑上刻着象征人类最高智慧的神谕:认识你自己。老子也指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古至今,一切伟大的人性认识者都是真诚的反省者,他们无情地把自己当作标本,反而对人性有了深刻的理解。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独特的禀赋和价值,从而实现自我,真正成为自己。同时,每个人身上都藏着秘密,因此,可以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世界,你自己是何种人,你眼中的世界便是何种世界。 
期刊
轻触屏幕,衣食住行一键解决。如今,互联网正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字创新和互联网经济的主要大国之一。中国的互联网领军企业改变了世界沟通、购物、娱乐的方式。  在中国人的消费生活中,“6·18”“双11”“双12”等网上购物狂欢节越来越多。互联网的发展让中国的消费方式日趋智能,更加便利。一份调查报告显示,84%的受访者表示“出门不带钱、只带手机”,“扫一扫”成为中国消费的新趋势
期刊
作家风格谈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散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以小见大。他以个人化的琐屑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以平淡、含蓄的叙述,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再现,让日常生活的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了“千人一面
期刊
近日,澳大利亚某大学为学生颁发两个毕业证书的事件引发人们关注,同时也引得很多国内高校效仿。所颁发的证书一个是学位证书,一个是能力证书:学位证书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应试能力的体现,能力证书却是一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体现。今年起,清华大学的本科生也将不只拥有学业成绩单,还将迎来一份专用于记录创新创业、社会工作、学术科研、竞赛比赛、志愿公益等经历的第二成绩单。毕竟,再耀眼的考试分数,再炫目的身份标签,再
期刊
[文题速递]  请以“这里也有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精彩”就是优美、出色的意思,常用于形容表演、展览、言论、文章等。一道风景,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段独特的心理感受都可以成就精彩。“精彩”前面的修饰语“也有”,说明这里的精彩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精彩,也许他并不引人注目,甚至常常处于被人無视的境地,如相对于名山
期刊
话题导入  抒情,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之一。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是纯客观地描写对象,或爱或恨,或喜或怒,或反对或赞成,或蔑视或崇敬,总有自己一定的感情和态度,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就是抒情。抒情要求具体生动、真挚健康,服从主题的需要。抒情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抒情就必须真实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