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无疑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改的主旋律。历史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结合个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究过程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营造探究氛围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讲述故事、播放视频、朗诵诗歌、猜谜游戏、短剧表演、辩论竞赛等方式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学习的内容。如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的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设置了问题情境:如果学校的公物被破坏,你主张用哪派的思想如何去处理?学生马上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通过身边的实际问题理解了各派的思想和主张,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八下历史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的教学过程中,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就像磁铁一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直观教学手段既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强化了认识,又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了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能够持久,历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状况,及时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的因素之一。评价的语言要真诚公平,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即使对问题理解的偏差较大,教师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样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启发学生的“学”,从而达到“自而得之”的目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从目录中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分期,理解历史地图中的隐形知识,利用大事年表掌握教材重点;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能把知识条理化、要点化。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知识脉络,掌握历史知识结构,勾画教材线索,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引导和启发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再认识,培养客观评价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一课时,我提出问题:日本历史上还有哪一次改革对其历史影响重大?引导学生比较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而后继续提问: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什么事件?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做一比较,分析其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横向纵向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形成历史概念,抓住事物本质。再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时,我提出问题:日本历史上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启发学生从原因、时间、结果和影响方面作分析比较。通过联旧启新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巩固识记了旧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弄清知识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主探究学习成果的舞台
小组合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高效课堂,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自主地开展学习,获取知識。每节历史课,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后,我都要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并鼓励他们提出疑难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班级共同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课后查找资料解决。
教学设计中,我也经常设计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环节。在七上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一课的学习中,我把学生分成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三个专家研究组,课前分别查找资料,课堂上为大家分析介绍,让学生转换为教师的角色,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学的也很起劲,比传统的讲学模式效果好很多。学习八上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时,课前我就让学生分成两组,收集各组的资料来辩论,辩论的主题是:“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是应该留下,杀身成仁;还是应该逃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授课过程中就让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辩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演练舞台。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老师,可以由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探索获得,也可以由学生充当小老师,有效地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总之,教师要彻底地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自觉性,让学生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成果,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究过程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营造探究氛围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讲述故事、播放视频、朗诵诗歌、猜谜游戏、短剧表演、辩论竞赛等方式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让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地探索历史学习的内容。如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的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设置了问题情境:如果学校的公物被破坏,你主张用哪派的思想如何去处理?学生马上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通过身边的实际问题理解了各派的思想和主张,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八下历史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的教学过程中,播放香港回归的视频,就像磁铁一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直观教学手段既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强化了认识,又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了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能够持久,历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状况,及时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的因素之一。评价的语言要真诚公平,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即使对问题理解的偏差较大,教师也要肯定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精神是值得提倡的。这样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通过教师的“教”来启发学生的“学”,从而达到“自而得之”的目的。现代教学论认为:教是为了不教,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生的学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教材:从目录中把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和分期,理解历史地图中的隐形知识,利用大事年表掌握教材重点;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能把知识条理化、要点化。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知识脉络,掌握历史知识结构,勾画教材线索,揭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引导和启发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再认识,培养客观评价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在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一课时,我提出问题:日本历史上还有哪一次改革对其历史影响重大?引导学生比较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而后继续提问: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什么事件?引导学生对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做一比较,分析其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横向纵向比较法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形成历史概念,抓住事物本质。再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时,我提出问题:日本历史上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启发学生从原因、时间、结果和影响方面作分析比较。通过联旧启新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巩固识记了旧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弄清知识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为学生提供展示自主探究学习成果的舞台
小组合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高效课堂,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自主地开展学习,获取知識。每节历史课,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任务后,我都要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并鼓励他们提出疑难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班级共同解决,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课后查找资料解决。
教学设计中,我也经常设计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环节。在七上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一课的学习中,我把学生分成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三个专家研究组,课前分别查找资料,课堂上为大家分析介绍,让学生转换为教师的角色,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学的也很起劲,比传统的讲学模式效果好很多。学习八上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时,课前我就让学生分成两组,收集各组的资料来辩论,辩论的主题是:“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是应该留下,杀身成仁;还是应该逃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授课过程中就让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辩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样就为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演练舞台。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新知识的获得不再完全依赖老师,可以由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探索获得,也可以由学生充当小老师,有效地培养了他们探究知识的能力,并且能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总之,教师要彻底地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自觉性,让学生能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摘取更丰硕的成果,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