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本文就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
O、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以发散思维为指引,注重记忆力、创造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1、创新教学的特征
1.1 以问题引导创新学习
问题是学生思考的首要条件,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思考学习的条件和机会,通过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用问题作为媒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问题中再次发现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头脑风暴中解决问题,发散思维,得到思维的发展。
1.2 以开放性带动思维的发散
课堂教学,教师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根据教学要求,选取各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材料,通过融现实于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同时,要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自主探索,鼓励合作交流,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多样性,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选择思考方法,在班级里形成多样化思维。
2、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开放、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使学生树立独立创新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如在学习方程概念时,笔者在课前准备好了天平。上课时,笔者让个别学生到讲台上来,在天平一边放上课本,另一边逐渐加砝码。当一边往下沉时,学生们都知道是因为两边重量不同造成的。然后让学生继续加砝码,直到两边平衡为止。天平的两边平衡了,就说明两边重量相等了。这时,笔者趁机讲解,其实方程也和天平一样,让两边平衡了,相等了。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兴趣高涨,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为以后解方程问题理清了思路。
2.2 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而且爱提问、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提问,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擅问、会问的思维品质。疑问是思维涌动的开端,有疑问学生才会积极思考,进而创新。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他们质疑的欲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设计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质疑。在教学时,教师只有把课堂教给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创新,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3 转变教学理念,拓展创新思维
思维是人类最有力的武器,思维创新是最本质的创新。在教学中,要实现师生的民主平等,实现由主要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观念向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方向发展。要始终坚信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信念,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创新以及发现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创新思维的渠道,积极构建一个新的教育模式。牛顿也只是由于好奇,对落地的苹果产生了疑问,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好奇推动了人类的发展,教学过程中不怕有问题,就怕提不出问题。我们在教学时,要学会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到正确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4 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而在教學中既要注重教材更要灵活运用。在对教材的使用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1.课前准备目标意识: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2.新授知识突破意识: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练习时就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3.巩固知识强化意识: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4.课堂小结具反馈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教师更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
2.5 注重学法指导
让学生能创新学习关键在于方法,数学学习更应注重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我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下手:1.主动探究,促进学习。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接受新知。2.教学点拨,掌握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在自我尝试,集体协作都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就要在知识错误、理解疑难、思维障碍、方法不当等处起到“点拨”的作用。这里的“点拨”有别于对方法、结论的直接传授灌输,而是先用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向老师置疑提问,萌发学生问题意识,了解学生思维障碍的关键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以暗示、点拨。
总之,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意识 培养
O、引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式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以发散思维为指引,注重记忆力、创造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1、创新教学的特征
1.1 以问题引导创新学习
问题是学生思考的首要条件,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思考学习的条件和机会,通过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教学过程中,用问题作为媒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问题中再次发现新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头脑风暴中解决问题,发散思维,得到思维的发展。
1.2 以开放性带动思维的发散
课堂教学,教师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根据教学要求,选取各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材料,通过融现实于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课内课外紧密结合。同时,要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自主探索,鼓励合作交流,充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教学过程中,还应该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多样性,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选择思考方法,在班级里形成多样化思维。
2、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开放、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踊跃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使学生树立独立创新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如在学习方程概念时,笔者在课前准备好了天平。上课时,笔者让个别学生到讲台上来,在天平一边放上课本,另一边逐渐加砝码。当一边往下沉时,学生们都知道是因为两边重量不同造成的。然后让学生继续加砝码,直到两边平衡为止。天平的两边平衡了,就说明两边重量相等了。这时,笔者趁机讲解,其实方程也和天平一样,让两边平衡了,相等了。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兴趣高涨,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为以后解方程问题理清了思路。
2.2 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而且爱提问、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提问,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擅问、会问的思维品质。疑问是思维涌动的开端,有疑问学生才会积极思考,进而创新。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他们质疑的欲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自己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设计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学生质疑。在教学时,教师只有把课堂教给学生,把问题交给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创新,才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3 转变教学理念,拓展创新思维
思维是人类最有力的武器,思维创新是最本质的创新。在教学中,要实现师生的民主平等,实现由主要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观念向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方向发展。要始终坚信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信念,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创新以及发现的空间,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宽创新思维的渠道,积极构建一个新的教育模式。牛顿也只是由于好奇,对落地的苹果产生了疑问,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好奇推动了人类的发展,教学过程中不怕有问题,就怕提不出问题。我们在教学时,要学会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到正确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4 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而在教學中既要注重教材更要灵活运用。在对教材的使用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1.课前准备目标意识: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2.新授知识突破意识: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练习时就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3.巩固知识强化意识: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4.课堂小结具反馈意识: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教师更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
2.5 注重学法指导
让学生能创新学习关键在于方法,数学学习更应注重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率。我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下手:1.主动探究,促进学习。把学生引入教学活动,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促进他们自觉主动地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接受新知。2.教学点拨,掌握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在自我尝试,集体协作都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就要在知识错误、理解疑难、思维障碍、方法不当等处起到“点拨”的作用。这里的“点拨”有别于对方法、结论的直接传授灌输,而是先用一定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向老师置疑提问,萌发学生问题意识,了解学生思维障碍的关键所在。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加以暗示、点拨。
总之,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