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课就是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三者进行综合研究的整体工程,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成、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及反馈。
备好一节数学课,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备好一节数学课,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教师用书及有关资料,深入了解学生,
一、备好课标
新课程改革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课程标准上,规定了具体学习内容应该的达到的标准,这个标准固然是我们开展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并不是唯一标准。因为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是学生在完成整个学段之后,应该达成的标准,而不是我们将要进行的课时教学的标准。这中间的差异是值得引起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需要花费一定气力努力进行研究的。
因此,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并制定学生实际能够达到的当堂学习标准,至关重要!
二、要备好教材
1、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
我们现行的数学教材很多知识都是呈螺旋性展示的,一个知识点分解几个学段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每个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
2、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3、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所谓难点,就是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4、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创造性使用教材其实就是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指的是教师结合本地区、本校和本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二、要备好教学程序
1、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比如刚才说到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在设计上就非常的巧妙。
2、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
启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数学的思维来自问题。所以,在备课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惑的问题,微妙的问题,疑难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比如上星期四市级学科带头人上的观摩课《圆的认识》,先创设情景观察生活中汽车、火车、自行车的车轮,老师就设置了几个问题: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呢?车轴又为什么都安装在圆的中心位置呢?这一个个的问题大大的诱发了学生的探索的欲望,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奥秘?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设计问题要注意精心设计启发设问的语句,尽量做到语言精练准确,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3、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几年来,许多老师明确地认识到我国小学数学的在教学目的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为重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做了相应的改革,一改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富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4、精心设计练习
一节数学课一般至少要有15分钟的练习时间。因此备课一定要精心设计练习,要克服把教材练习原样搬上教案。练习应该是课堂的延伸,教师要根据需要自行补充体现练习的层次性、思考性、针对性。
三、要备好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學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
总之,每一节课都是我们老师智慧的结晶,是老师自身业务素养的体现,我们必须广泛地学习,认真地钻研,积极地实践,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改进和完善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运用数学方法的水平,才能备出适合自己教学的高质量的课。
备好一节数学课,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备好一节数学课,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教师用书及有关资料,深入了解学生,
一、备好课标
新课程改革有新“课标”,教师备课的真正目标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课程标准上,规定了具体学习内容应该的达到的标准,这个标准固然是我们开展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并不是唯一标准。因为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是学生在完成整个学段之后,应该达成的标准,而不是我们将要进行的课时教学的标准。这中间的差异是值得引起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需要花费一定气力努力进行研究的。
因此,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并制定学生实际能够达到的当堂学习标准,至关重要!
二、要备好教材
1、认真钻研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工作的灵魂,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评价一堂课,应该首先看这堂课目的定得是否合适,为完成目的所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得当,教学目的完成情况如何。这就是说,一个数学老师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教学目的,再考虑为完成教学目的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明确教学目的,就必须学习并钻研教学大纲。
我们现行的数学教材很多知识都是呈螺旋性展示的,一个知识点分解几个学段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每个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
2、从整体出发,系统分析和研究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数学老师要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识的相互关联,吃透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教案。如果在教学中备一节,教一节,不了解这一节在整体中的地位与其它章节的联系,就很难谈上吃透教材和融会贯通。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领会编者意图。能否领会编者的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
3、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一节数学课,不管你是用传统的眼光,还是用新的教学理念去评价,有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没有达到教学目标,都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备课时,一定要注意抓住重点和找准难点。
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课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
所谓难点,就是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
4、创造性使用教材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和本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创造性使用教材其实就是对教材的灵活运用。指的是教师结合本地区、本校和本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二、要备好教学程序
1、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循序渐进过程。在备课时,我们要根据这一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先后次序及主次地位。比如刚才说到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在设计上就非常的巧妙。
2、启发学生思维,精心设计问题
启发思维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数学的思维来自问题。所以,在备课时,要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惑的问题,微妙的问题,疑难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思维。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比如上星期四市级学科带头人上的观摩课《圆的认识》,先创设情景观察生活中汽车、火车、自行车的车轮,老师就设置了几个问题: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呢?车轴又为什么都安装在圆的中心位置呢?这一个个的问题大大的诱发了学生的探索的欲望,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奥秘?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设计问题要注意精心设计启发设问的语句,尽量做到语言精练准确,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3、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几年来,许多老师明确地认识到我国小学数学的在教学目的转变,由过去的重结果为重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做了相应的改革,一改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陆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注意采用富启发性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如发现法、探索问题法、研讨法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4、精心设计练习
一节数学课一般至少要有15分钟的练习时间。因此备课一定要精心设计练习,要克服把教材练习原样搬上教案。练习应该是课堂的延伸,教师要根据需要自行补充体现练习的层次性、思考性、针对性。
三、要备好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里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内容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能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學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考虑相应的教学措施。
总之,每一节课都是我们老师智慧的结晶,是老师自身业务素养的体现,我们必须广泛地学习,认真地钻研,积极地实践,不断地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改进和完善自己采用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运用数学方法的水平,才能备出适合自己教学的高质量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