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称为议论文的“三要素”。其中,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就叫论据,它是议论的基础,所要解决的是“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据又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是指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历史事实及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是指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民间谚语及公认的事理等。论点要让人信服。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需要举出足够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才能充分证明其论点的正确性。论点往往是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那么,是不是要把这大量的材料全部用来作为论据呢?这里就有个怎样选择论据的问题。
第一、论据要真实可靠。切忌胡编乱造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必须是准确无误的站得住脚的,是被证明了的事实,如历史事实,可靠数据,实践总结,现实事实等,惟有真实可靠,才能收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绝不能有半点虚假的成分。然而有的同学由于材料记不准,又懒得去核实,或者在一时间内找不到资料核实,就干脆把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安在牛顿身上,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情安在爱因斯坦身上,引文张冠李戴,如此失误,直接影响到论证效果。
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共同努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也是两党最高领导人的I心愿。不是吗?2005年5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会见时,双方互赠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礼品。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赠送给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礼品是一艘“郑和七宝宝船”模型。寓意和平开放。会见时还说:“我想我们只有把两岸同胞的所想所愿真正搞清楚,就可以在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方面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努力”。访问期间,连战在上海拜见了汪道涵,在西安祭拜了祖母,在南京拜谒了中山陵。
事实上,这次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不是中共中央前任总书记江泽民,而是现任总书记胡锦涛。并且是2005年4月2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的。而这位同学却说成了5月26日,材料的失真直接影响到论证的可信度,降低其论证效果。
第二、论据与论点要统一,不能貌合神离
1,论据和论点两者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论据证明论点。论点又统帅论据,两方面一致起来,才能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使论据发挥证明论点的作用。
我们一起来看2005年重庆市(非课改实验区)一中考考生的优秀作文:
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力量
人能在一生之中取得成功,亦必只有一个源头,而这个源头惟有自信!
——罗曼·罗兰
俗话说得好:“这个世界是由自信创造出来的。”没错,力量是成功之本,自信是力量的源泉。自信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一代文学宗师韩愈,他初次应试,就名落孙山,但当他再次应考时,面对相同的考题,它竟然大胆地把原来的文章一字不漏地递到了同一位考官手中。也正是那位考官,当即对这位斗胆呈来相同考卷的人大为赏识,把他录取为第一名。韩愈的这一举动,在某些“正统派”的眼中,大概是十分荒唐,十分放肆,十分不白量力的。然而。放肆也罢,不自量力也罢,韩愈却偏偏成功了!——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自信!
持久坚定的信心是成功的保证。一旦有了坚定持久的信心,人就能爆发出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韩非子·和氏篇》中记述了卞和献美玉的故事:卞和为让美玉光耀人间,先失去左脚,又失去右脚,却始终不悔初衷,终于遇到慧眼识宝的人,使和氏壁成为稀世珍宝。试想,倘若卞和献宝被砍左足后,对宝玉真伪产生怀疑和动摇,将其抛入深山峡谷之中,纵然宝玉再好,也只能与乱石为伍。但令人们敬佩的正是卞和的自信,他坚定地认为,真正的宝玉,总会有慧眼识得的。最终,他成功了!
自信是成功的源头,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力量。
议论文的写作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是较困难的,因此,中考时很少有同学写作议论文。而本文作者敢于大胆去写,而且写得成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作者善于选择论据加以分析论证。文章开头用罗曼·罗兰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自信是成功的源头,接着列举韩愈自信应考而获成功、卞和自信献玉亦获成功的事例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这里的两个典型事例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因为主人公的“自信”而最终获取“成功”的问题,这与中心论点“自信是成功的源头”刚好吻合一致。试想,倘若说这里的韩愈、卞和即便自信,而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那这两个例子就不能起支撑证明论点的作用,那就不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了。
2,有些材料看似恰当,能够证明其论点,但仔细推敲,就不妥当了。
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一声呼啸,地动山摇,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腾空而起,一飞冲天;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经过五天五夜的飞行,满载着全国人民的期望,为全世界所瞩目的神舟六号胜利完成各项试验任务-返回舱成功准确着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荻得圆满成功,使我们倍感自豪与欣慰,同时也引发无限的联想和感慨。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我们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相比,气势更盛·精神更足,内容也更丰富,科学价值更大·同时又更多了自信和从容。如果说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次把人送入太空,实现航天史的重大突破,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表明我们已具有这种伟大能力;神舟六号则是我国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首次进行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技术含量更高,要求更严,难度更大,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我们不难看出,如果用这则材料来证明“我国航天人勤奋工作,为载人航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个观点,就不够恰当。因为这则材料主要是讲从“神五”到“神六”我国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并试验成功,体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并未直接谈到我国航天人为航天事业所作出的奋力拼搏,所以,如果换个角度,用来证明“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就显得很有说服力了。可见,写议论文时,材料必须仔细选择,不能忽视材料与观点的一致。
第三、论据要充分有力,让人无懈可击
所谓充分,就是说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必须是丰富的、足够的、有血有肉的、实实在在的。绝不可捉襟见肘、贫乏,或者高喊口号,以势压人。
比如《发问的精神》一文,为论证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作者一连列举了古今中外的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因为勤发问终于取得伟大成绩的四个事例,证明了发问精神的可贵,这就让读者感到论据丰富、充分,无可挑剔,没有空洞感,让人信服。
所谓有力,就是说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必须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有说服力的,绝不可把无关紧要的材料随意拈来作为论据。我们不要认为运用的论据多,理由就充足;反之,理由就不充足。最关键的是要看论据是否有典型性,是否有代表性,能否充分证明论点。准确的充分有力的论据能起到以少胜多的效用。比如《谈骨气》一文,为了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历史学家吴晗精选了纵贯古今的三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南宋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肯变节求荣;古代一个穷人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民主战士闻一多为了正义的事业宁可倒下也不屈服。而且还引用了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毛泽东对闻一多的高度评价来印证中国人的骨气。这些材料就充分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对于初学写议论文的初中生来说,因为课外阅读量少,胸中缺乏材料,就应该挤时间多读书多看报,并作好读书笔记,可摘抄名言,可摘录要点等。阅读报纸杂志上的议论文、杂文以及有关社会问题的讨论、批评的文章,可从中琢磨作者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运用论据证明观点。阅读多了,人们的思维能力自然会逐渐提高,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因此,关键还要同学们去多恩多写,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 潘阳凤)
第一、论据要真实可靠。切忌胡编乱造
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必须是准确无误的站得住脚的,是被证明了的事实,如历史事实,可靠数据,实践总结,现实事实等,惟有真实可靠,才能收到“事实胜于雄辩”的效果,绝不能有半点虚假的成分。然而有的同学由于材料记不准,又懒得去核实,或者在一时间内找不到资料核实,就干脆把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安在牛顿身上,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情安在爱因斯坦身上,引文张冠李戴,如此失误,直接影响到论证效果。
如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共同努力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也是两党最高领导人的I心愿。不是吗?2005年5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会见时,双方互赠了具有象征意义的礼品。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赠送给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礼品是一艘“郑和七宝宝船”模型。寓意和平开放。会见时还说:“我想我们只有把两岸同胞的所想所愿真正搞清楚,就可以在推动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方面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努力”。访问期间,连战在上海拜见了汪道涵,在西安祭拜了祖母,在南京拜谒了中山陵。
事实上,这次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不是中共中央前任总书记江泽民,而是现任总书记胡锦涛。并且是2005年4月29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的。而这位同学却说成了5月26日,材料的失真直接影响到论证的可信度,降低其论证效果。
第二、论据与论点要统一,不能貌合神离
1,论据和论点两者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论据证明论点。论点又统帅论据,两方面一致起来,才能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使论据发挥证明论点的作用。
我们一起来看2005年重庆市(非课改实验区)一中考考生的优秀作文:
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力量
人能在一生之中取得成功,亦必只有一个源头,而这个源头惟有自信!
——罗曼·罗兰
俗话说得好:“这个世界是由自信创造出来的。”没错,力量是成功之本,自信是力量的源泉。自信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一代文学宗师韩愈,他初次应试,就名落孙山,但当他再次应考时,面对相同的考题,它竟然大胆地把原来的文章一字不漏地递到了同一位考官手中。也正是那位考官,当即对这位斗胆呈来相同考卷的人大为赏识,把他录取为第一名。韩愈的这一举动,在某些“正统派”的眼中,大概是十分荒唐,十分放肆,十分不白量力的。然而。放肆也罢,不自量力也罢,韩愈却偏偏成功了!——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自信!
持久坚定的信心是成功的保证。一旦有了坚定持久的信心,人就能爆发出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韩非子·和氏篇》中记述了卞和献美玉的故事:卞和为让美玉光耀人间,先失去左脚,又失去右脚,却始终不悔初衷,终于遇到慧眼识宝的人,使和氏壁成为稀世珍宝。试想,倘若卞和献宝被砍左足后,对宝玉真伪产生怀疑和动摇,将其抛入深山峡谷之中,纵然宝玉再好,也只能与乱石为伍。但令人们敬佩的正是卞和的自信,他坚定地认为,真正的宝玉,总会有慧眼识得的。最终,他成功了!
自信是成功的源头,拥有了自信,就拥有了力量。
议论文的写作对于我们初中生来说是较困难的,因此,中考时很少有同学写作议论文。而本文作者敢于大胆去写,而且写得成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作者善于选择论据加以分析论证。文章开头用罗曼·罗兰的名言提出中心论点——自信是成功的源头,接着列举韩愈自信应考而获成功、卞和自信献玉亦获成功的事例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这里的两个典型事例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因为主人公的“自信”而最终获取“成功”的问题,这与中心论点“自信是成功的源头”刚好吻合一致。试想,倘若说这里的韩愈、卞和即便自信,而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那这两个例子就不能起支撑证明论点的作用,那就不是一篇成功的议论文了。
2,有些材料看似恰当,能够证明其论点,但仔细推敲,就不妥当了。
比如有这样一则材料: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一声呼啸,地动山摇,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腾空而起,一飞冲天;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经过五天五夜的飞行,满载着全国人民的期望,为全世界所瞩目的神舟六号胜利完成各项试验任务-返回舱成功准确着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荻得圆满成功,使我们倍感自豪与欣慰,同时也引发无限的联想和感慨。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我们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相比,气势更盛·精神更足,内容也更丰富,科学价值更大·同时又更多了自信和从容。如果说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次把人送入太空,实现航天史的重大突破,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表明我们已具有这种伟大能力;神舟六号则是我国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首次进行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技术含量更高,要求更严,难度更大,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我们不难看出,如果用这则材料来证明“我国航天人勤奋工作,为载人航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个观点,就不够恰当。因为这则材料主要是讲从“神五”到“神六”我国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并试验成功,体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并未直接谈到我国航天人为航天事业所作出的奋力拼搏,所以,如果换个角度,用来证明“我国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就显得很有说服力了。可见,写议论文时,材料必须仔细选择,不能忽视材料与观点的一致。
第三、论据要充分有力,让人无懈可击
所谓充分,就是说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必须是丰富的、足够的、有血有肉的、实实在在的。绝不可捉襟见肘、贫乏,或者高喊口号,以势压人。
比如《发问的精神》一文,为论证正面论点“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作者一连列举了古今中外的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因为勤发问终于取得伟大成绩的四个事例,证明了发问精神的可贵,这就让读者感到论据丰富、充分,无可挑剔,没有空洞感,让人信服。
所谓有力,就是说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必须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有说服力的,绝不可把无关紧要的材料随意拈来作为论据。我们不要认为运用的论据多,理由就充足;反之,理由就不充足。最关键的是要看论据是否有典型性,是否有代表性,能否充分证明论点。准确的充分有力的论据能起到以少胜多的效用。比如《谈骨气》一文,为了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历史学家吴晗精选了纵贯古今的三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南宋文天祥被俘后宁死不肯变节求荣;古代一个穷人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民主战士闻一多为了正义的事业宁可倒下也不屈服。而且还引用了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文天祥的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毛泽东对闻一多的高度评价来印证中国人的骨气。这些材料就充分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对于初学写议论文的初中生来说,因为课外阅读量少,胸中缺乏材料,就应该挤时间多读书多看报,并作好读书笔记,可摘抄名言,可摘录要点等。阅读报纸杂志上的议论文、杂文以及有关社会问题的讨论、批评的文章,可从中琢磨作者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运用论据证明观点。阅读多了,人们的思维能力自然会逐渐提高,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材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因此,关键还要同学们去多恩多写,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 潘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