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铺路,用心交流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2007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最主要、最生动的角色,两者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教学成效的高低。从心理学角度看,“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的完全配合、协调和多方面的统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情感的接受、相容和相互的需要。
  教师如果凌驾于学生之上,师生之间的沟通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好奇心、求知欲等就会受到限制,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学生表现得拘谨,缺乏自信心和独立自主意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实现自主创新性的学习。这在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驱动学生主动地学习。情感跟人的需要是联系着的,良好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求知欲、对英语的热爱、喜欢英语老师等都可以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完成了某一学习任务、达到一定的学习要求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欲望,驱使他去完成新的学习任务,达到新的学习要求。
  2.强化和调控认知活动,提高认知活动的质量和水平。情感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中的各种成分都有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能激发、调控认知活动,而且能充实认知内容,使认识更加丰富,推动认识的发展。学习成功的喜悦会使学生“越学越有劲”,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激励能力的发挥。积极的情感具有增力作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在心情愉快时会思维敏捷,无论回忆往事还是接受新知都会比较顺利,不但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有时还会超常发挥,解决本来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情感互动的过程,而“浸入情感”的英语教学实际上对师生的人格有潜移默化的改变,让人更开放、坦诚,更加善于表露自己,也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创造了条件。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在我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尊重热爱每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我对他们的关心。下面我就从实践工作中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满腔的教学热情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以满腔的教学热情、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事业心投入到教学中去,热爱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我以我对工作的热情感染学生、鼓舞学生,每堂课我都以精神饱满的状态进教室,让学生的精神也为之振奋,尽快进入学习角色,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和协调,在愉快的氛围中上完每一节课。
  二、不厌其烦的辅导
  众所周知,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反应慢些,而他们的自卑感往往比较强,不愿问老师,时间长了,疑点越来越多,因此对他们的个别辅导非常重要。我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慢慢讲解,直到他们弄懂为止。批作业、试卷时发现问题我会及时面对面讲解,这样做虽然很辛苦、很繁琐,也花费了不少休息时间,但对学生却很有帮助,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心,从而产生一种内驱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毋庸置疑,师生关系更进了一层。
  三、推心置腹的谈心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奥秘是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与我教过的所有学生都谈过话,以真诚之心、朋友之意引发学生的情感,用师爱搭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发现他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以合适的方式开导他们、鼓励他们。特别是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我付出了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当他们犯错误或没考好时,不是简单地训斥,而是心平气和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说,我对他们比对自己的孩子还有耐心。人非草木,我的真诚、爱心和责任心渐渐赢得了学生对我的信任和尊重。
  四、沟通心灵的微笑
  调查表明,学生最喜欢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型的教师。微笑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无比的亲切,使学生们胆子大了,信心足了,脑子更灵活了,课堂气氛就更轻松了。在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中能使学生适度地兴奋,既具有学好的信心,又能使智力发展达到最佳状态。
  五、鼓励亲切的目光
  人们常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情感最容易通过眼神和面部表情反映出来,教师的目光会刺激和调节学生的情感。教师一进课堂用目光扫视全体学生,“大家好”就已经写在眼睛里了。讲课时也用目光扫视全体学生,询问他们听懂了没有。在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都投以慈祥、鼓励的目光,使学生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智慧得以展露。总之,我的目光不会漏过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我亲切的关怀、期待,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总之,“爱”这种情感不单是一个偶然幸运的体验、陶醉的快感,更是一门艺术,它的基础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和尊重。心是道德的基点,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应具备责任心、宽容心、公平心、爱心和细心,用“心”去敞开学生的心扉,用“心”去做好每件事情。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只有教师心中拥有太阳,把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才能确保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其他文献
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把课上得再好一点,如何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并且能在喜欢的情况下学好这门课、掌握这门课呢?  一、重视问题设计  课堂教学中,在导入新课、学习新知等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是不同的,提问要注意时机,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教师在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之中。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运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历史教学 作用  随着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流。因为多媒体教育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因此也成为老师们判断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我个人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也应与时俱进
期刊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促进心智成长的重要途径,书籍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生有百分之八十的知识来自于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从幼儿开始,因为幼儿就如一张白纸,要在白纸上作画关键在画家,幼儿成长关键看幼儿教师。幼儿时期他们没有什么干扰,幼儿教师只要引导得法,长期坚持,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的阅读与小学一年级学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善于形象思维,小学生有向理性认识发展的趋势,幼儿就没有。观
期刊
摘 要:学生作文一般经过两个阶段: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内化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积累过程;二是自内而外的表达——外化过程,也就是写作表达的过程。本文着重论述了“内外兼修”的作文训练模式,对提升高三学生的作文能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关键词:内外兼修 作文训练 实践操作  如何让基础较弱而又对作文失去信心的高三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是高三教师作文备考的一个挑战性难题。  为解眉毛之急,我们采
期刊
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大多数教师感到头痛的事,因为没有捷径可走,少慢差费,费力不讨好。但是作为有责任心的教师必须有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经过多年的探索,我终于悟出,强化学生作文的订正意识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数理化作业做错了,教师会让学生订正,学生也会自觉去订正。这种学习习惯有效地防止了做错的习题再发生错误的现象产生。学生作文也有错误发生,或审题错了,或主题错了,或材料处理错了,或字
期刊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旨在让同学们在生活体验中、在实践活动中、在学习应用中养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具体体现在课堂设计上要努力贴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是最让教师感到头痛的事,因而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这就需要解决两个大问题:其一,提高教师本身业务的素质;其二,遵循注意规律,研究注意规律,运用注意规律,追求课堂实效。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如何遵循注意规律、追求课堂实效。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在人的活动中有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的功能,以保证人能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更好地反映客观
期刊
摘 要:研究表明,在聋校语文课堂融合绘画的实施,符合聋生以直观思维为主的特性,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开拓性和创新性等时代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能改善学生原有的学习状态,形成一种主动参与、快乐学习的学习氛围,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聋生的观察力得到培养,想象力得到激发,充分调动了聋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尽可能地弥补由听力缺陷带来的缺憾,降低了学习难度,消除了聋生中普通存在的对学习的自卑
期刊
我是一名山村教师,一直无悔当初对这个职业的选择,能为家乡这片热土作出自己应有的奉献,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与骄傲,我感觉到了做教师的幸福。  一颗平常心,知足常乐,是幸福的伊始。“一颗平常心,无时不快乐;一颗满足心,无处不幸福。”这是高金英老师作《让阳光味道洒满校园》的视频讲座里所讲的一句话。要保持着一颗知足的心,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很幸福。在我的工作环境中,有自己的事业,有关心自己成长的领导,有热心
期刊
一、多媒体教学对于传统教学凸显优势  传统教学在教学主体上坚持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方式上,注重教师一厢情愿式的“教”,重视学科本位必考内容的讲授,曾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发挥过重大作用。但是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实践经验的积累,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书本教条式的知识,对“为什么”和“怎么办”等思考性知识不得而知或一知半解。所以大多数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