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作文一般经过两个阶段: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内化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积累过程;二是自内而外的表达——外化过程,也就是写作表达的过程。本文着重论述了“内外兼修”的作文训练模式,对提升高三学生的作文能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关键词:内外兼修 作文训练 实践操作
如何让基础较弱而又对作文失去信心的高三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是高三教师作文备考的一个挑战性难题。
为解眉毛之急,我们采取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模式化强化训练措施。当然,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虑学生基础太差,写作表达能力欠缺,为在高考中快速有效得分,模式化是个短期有效的选择;二是顾及学生积累薄弱,只能找个“衣架”把有限的“布料”勉强撑起来。
这种模式化作文训练如何操作呢?我的做法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内化和外化,做到“内外兼修”。
学生作文一般经过两个阶段: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内化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积累过程;二是自内而外的表达——外化过程,也就是写作表达的过程。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发展大致有三个方面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
一、自外而内的吸收——内化过程
1.生活的积累是最基础的积累
事实证明,学生虽然人生经历短,但并非无积累。通过积累来提高生活的领悟力是学生作文有深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高三学子如此描述自己的青春感悟:
高中生活夹杂着很多味道。高一、高二时,曾无知叛逆,也曾懵懂躁动。高三了,曾希望赶快逃离的心如今竟然紧张了。
每一次随着情感波动的不只有心绪,还有成绩,内心涌起的那份情感反而淡然了。于是收起那份青春的懵懂,把那份紧张还给那个一直都在的梦想。
高三了,看着遥不可及的分数,想着许下的诺言,内心涌起了重重的彷徨,泛起了无助的心酸。
再想想付出的努力,还有一直都在的梦想,又重燃希望。坚信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以往生命的辜负。……
从这些看似幼稚实际真实的想法中,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写作的素材,比如关于梦想、关于努力、关于希望、关于珍惜、关于青春的飞扬、关于生命的起舞……
2.情感的积累与生活的积累密切相关
学生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才能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
例1:刚开学学生买了一盆绿萝放在讲台上,植物繁衍茂盛。于是个别学生摘取部分用水泡,企图使之成为另外一道风景。一段时间后问题出现了,由于担心植物枯死,学生总是在瓶子里装着满满的水,结果,绿萝反而长得很慢,甚至停止生长。
为此,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仙人掌和沙漠大黄的故事:“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了娇艳的花朵。”
学生恍然大悟,把瓶子里的水倒掉,只剩下一点点。这点水极少,甚至让人担心是否足够。也正因此,植物的根部为了吸收营养,不断地发展壮大,继而整个植株开始庞大起来。于是,学生开始构思“绿萝生存方式对人生意义的启发”,如《在逆境中行走》、《困境中的伸与缩》……
例2:一天,课室门口的向日葵悄然发芽了,这充满生机的嫩芽与高考备考巨大的压力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于是学生开始记录向日葵如何经历风雨成长的过程。直言那就是梦想的种子,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于是有学生在一篇《我与生活微笑相对》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窗外的向日葵就这样朝着太阳,展开心胸,微笑面对阳光的沐浴、细雨的洗礼。”“带着这般心情向向阳处生长,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而窗前的向日葵也定会向着朝阳处茁壮成长。”
例3:相反,别班门口疯长的野草又能引起我们什么思考呢?
有同学认为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有同学认为鲜花固然美艳,但野草也是别样风景;有同学思考该如何彻底除掉野草,或许该种上鲜花,同样,要去除心中的邪恶,要先撒下真善美的种子……
种种迹象表明,直接的生活经验无疑是学生写作中情感萌芽最好的土壤。此外,学生还可发展一些经验情感,比如,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进行移情,换位思考。
如在背诵《秋日登滕王阁饯别序》时引导学生立足生活,从生活出发,尝试作一篇《春日登育英楼送别序》,抒发高三学子即将离别的情绪。
二、自内而外的表达——外化过程
1.适当掌握思维表达的方式
要学会联想。联想,是由某人、事、景、物联系另外的人、事、景、物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进行思维转换。(1)相似联想,如通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联想到“人,情操高洁而不同流合污”,通过“道路”联想到“人生历程”,通过“春风”联想到“教诲”。(2)相反联想,如“低头是一种智慧”,联想到“不懂低头的项羽,懂得低头的司马迁”。
此外,还要学会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表达方式。
2.灵活运用表达模式
(1)学会运用适当的写作模式。
如《2013高考专题复习计划——三维设计》提供了一种记叙文的写作模式——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发生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月牙:月牙儿像把梳子挂在半空,掩着半个脸;但她那朦胧的淡光,还悄悄地从窗棂间射进来。黑暗的屋子,也变成灰白色了。”此“月亮”可以用来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暗示故事的发生。
“残月:月亮依然残缺着悬挂在浦东的夜空,颜色已渐渐苍白了。月光照在水面上亮晶晶的,黄浦江的昏水在夜中也好像变成了青色一般。”此“月亮”可以用来交代故事的结局,深化文章的主旨。
月亮只是个引子,目的是鼓励学生多积累环境描写,学会用“嫁接”的方式来表达。另外,还有一种“镜头剪辑法”,通过一组组镜头的组合,串起一组组画卷。这种方法运用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模式。
又如,议论文写作中可巧妙运用“六字联珠”模式。
六字联珠式结构模式就是把全文分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六个层次概括为:点、正、反、深、联、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论题)。”“正,正面举例论述。”“反,反面举例论述。”“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六字联珠”模式实际就是“对照式”与“层进式”的综合,只要学生在考场上灵活运用,就不用担心心中有话却“说”不出来的情况。
(2)学会适当化用语言积累。
为了解决学生有“话”却“说”不出或者“说”不好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本人主张学生学会化用自己喜欢的诗句、名言来表达。比如,一学生化用苏轼的诗句来作文章的开头,题目是《徐行,吟啸人生》。
春风料峭,斜阳照。苏子低语:“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苏君早已深谙,与其卷入人生的浪潮中快步追逐,不如在徐行中吟啸人生。如今,古人之身已化作尘埃,古人之语却仍萦绕耳边:谨记慢行才能品味人生。”
在清远一模的语言运用题中,一考生化用一首词来作为介绍清远的广告词,效果也相当不错。
清远好,风景旧曾谙;观河山地表,秀色可餐;赏民族风情,浓郁美好;扬纯美人性,善传四海。岂不游清远?
在实际的高三作文教学中,最难解决的就是积累和表达两大问题。刚开始,教师会把积累素材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但后段时间会发现,表达才是个大问题。以上所举,都是本人平时教学中的实例。所举例子水平也不算高,但对于基础薄弱的高三学生来讲是有效的。学生通过积累进行自我内化,再通过掌握适当的思维模式和灵活运用写作模式,使内化恰当表达出来,这样“内外兼修”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路冬梅 主编 《新课程语文教学法》.河南大学出版社。
[2]《2013高考专题复习计划——三维设计》.光明日报出版社。
关键词:内外兼修 作文训练 实践操作
如何让基础较弱而又对作文失去信心的高三学生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是高三教师作文备考的一个挑战性难题。
为解眉毛之急,我们采取了一种快速有效的模式化强化训练措施。当然,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虑学生基础太差,写作表达能力欠缺,为在高考中快速有效得分,模式化是个短期有效的选择;二是顾及学生积累薄弱,只能找个“衣架”把有限的“布料”勉强撑起来。
这种模式化作文训练如何操作呢?我的做法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内化和外化,做到“内外兼修”。
学生作文一般经过两个阶段: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内化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积累过程;二是自内而外的表达——外化过程,也就是写作表达的过程。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发展大致有三个方面的积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
一、自外而内的吸收——内化过程
1.生活的积累是最基础的积累
事实证明,学生虽然人生经历短,但并非无积累。通过积累来提高生活的领悟力是学生作文有深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高三学子如此描述自己的青春感悟:
高中生活夹杂着很多味道。高一、高二时,曾无知叛逆,也曾懵懂躁动。高三了,曾希望赶快逃离的心如今竟然紧张了。
每一次随着情感波动的不只有心绪,还有成绩,内心涌起的那份情感反而淡然了。于是收起那份青春的懵懂,把那份紧张还给那个一直都在的梦想。
高三了,看着遥不可及的分数,想着许下的诺言,内心涌起了重重的彷徨,泛起了无助的心酸。
再想想付出的努力,还有一直都在的梦想,又重燃希望。坚信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以往生命的辜负。……
从这些看似幼稚实际真实的想法中,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写作的素材,比如关于梦想、关于努力、关于希望、关于珍惜、关于青春的飞扬、关于生命的起舞……
2.情感的积累与生活的积累密切相关
学生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才能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
例1:刚开学学生买了一盆绿萝放在讲台上,植物繁衍茂盛。于是个别学生摘取部分用水泡,企图使之成为另外一道风景。一段时间后问题出现了,由于担心植物枯死,学生总是在瓶子里装着满满的水,结果,绿萝反而长得很慢,甚至停止生长。
为此,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仙人掌和沙漠大黄的故事:“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了娇艳的花朵。”
学生恍然大悟,把瓶子里的水倒掉,只剩下一点点。这点水极少,甚至让人担心是否足够。也正因此,植物的根部为了吸收营养,不断地发展壮大,继而整个植株开始庞大起来。于是,学生开始构思“绿萝生存方式对人生意义的启发”,如《在逆境中行走》、《困境中的伸与缩》……
例2:一天,课室门口的向日葵悄然发芽了,这充满生机的嫩芽与高考备考巨大的压力形成了有趣的对比。于是学生开始记录向日葵如何经历风雨成长的过程。直言那就是梦想的种子,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于是有学生在一篇《我与生活微笑相对》的文章中这样写道:“窗外的向日葵就这样朝着太阳,展开心胸,微笑面对阳光的沐浴、细雨的洗礼。”“带着这般心情向向阳处生长,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到来。而窗前的向日葵也定会向着朝阳处茁壮成长。”
例3:相反,别班门口疯长的野草又能引起我们什么思考呢?
有同学认为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有同学认为鲜花固然美艳,但野草也是别样风景;有同学思考该如何彻底除掉野草,或许该种上鲜花,同样,要去除心中的邪恶,要先撒下真善美的种子……
种种迹象表明,直接的生活经验无疑是学生写作中情感萌芽最好的土壤。此外,学生还可发展一些经验情感,比如,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进行移情,换位思考。
如在背诵《秋日登滕王阁饯别序》时引导学生立足生活,从生活出发,尝试作一篇《春日登育英楼送别序》,抒发高三学子即将离别的情绪。
二、自内而外的表达——外化过程
1.适当掌握思维表达的方式
要学会联想。联想,是由某人、事、景、物联系另外的人、事、景、物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进行思维转换。(1)相似联想,如通过“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联想到“人,情操高洁而不同流合污”,通过“道路”联想到“人生历程”,通过“春风”联想到“教诲”。(2)相反联想,如“低头是一种智慧”,联想到“不懂低头的项羽,懂得低头的司马迁”。
此外,还要学会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等表达方式。
2.灵活运用表达模式
(1)学会运用适当的写作模式。
如《2013高考专题复习计划——三维设计》提供了一种记叙文的写作模式——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发生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月牙:月牙儿像把梳子挂在半空,掩着半个脸;但她那朦胧的淡光,还悄悄地从窗棂间射进来。黑暗的屋子,也变成灰白色了。”此“月亮”可以用来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暗示故事的发生。
“残月:月亮依然残缺着悬挂在浦东的夜空,颜色已渐渐苍白了。月光照在水面上亮晶晶的,黄浦江的昏水在夜中也好像变成了青色一般。”此“月亮”可以用来交代故事的结局,深化文章的主旨。
月亮只是个引子,目的是鼓励学生多积累环境描写,学会用“嫁接”的方式来表达。另外,还有一种“镜头剪辑法”,通过一组组镜头的组合,串起一组组画卷。这种方法运用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模式。
又如,议论文写作中可巧妙运用“六字联珠”模式。
六字联珠式结构模式就是把全文分为六个层次,纵横结合,层层深入。六个层次概括为:点、正、反、深、联、总。 “点,开门见山,点明中心论点(论题)。”“正,正面举例论述。”“反,反面举例论述。”“深,对中心和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开掘。”“联,紧密联系现实,展开议论。”“总,总收全文,呼应中心。”
“六字联珠”模式实际就是“对照式”与“层进式”的综合,只要学生在考场上灵活运用,就不用担心心中有话却“说”不出来的情况。
(2)学会适当化用语言积累。
为了解决学生有“话”却“说”不出或者“说”不好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本人主张学生学会化用自己喜欢的诗句、名言来表达。比如,一学生化用苏轼的诗句来作文章的开头,题目是《徐行,吟啸人生》。
春风料峭,斜阳照。苏子低语:“莫听竹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苏君早已深谙,与其卷入人生的浪潮中快步追逐,不如在徐行中吟啸人生。如今,古人之身已化作尘埃,古人之语却仍萦绕耳边:谨记慢行才能品味人生。”
在清远一模的语言运用题中,一考生化用一首词来作为介绍清远的广告词,效果也相当不错。
清远好,风景旧曾谙;观河山地表,秀色可餐;赏民族风情,浓郁美好;扬纯美人性,善传四海。岂不游清远?
在实际的高三作文教学中,最难解决的就是积累和表达两大问题。刚开始,教师会把积累素材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但后段时间会发现,表达才是个大问题。以上所举,都是本人平时教学中的实例。所举例子水平也不算高,但对于基础薄弱的高三学生来讲是有效的。学生通过积累进行自我内化,再通过掌握适当的思维模式和灵活运用写作模式,使内化恰当表达出来,这样“内外兼修”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路冬梅 主编 《新课程语文教学法》.河南大学出版社。
[2]《2013高考专题复习计划——三维设计》.光明日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