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发声练习到歌曲实例分析,结合自己的演唱实践重点总结了关于喉头稳定的问题,旨在不断地实践与总结中提高演唱技巧。
关键词:喉头稳定;歌唱;演唱技巧
一个优秀的演唱者,需要各方面的协调才可以拥有美妙而让人舒适的歌声,而其中,喉头问题应该是一个最基本在学习声乐初期就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学习声乐的前几年,如果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那么就会犹如尚未开启唱歌之门一样,始终在外徘徊。
一个老师曾说过:唱歌其实很简单,就是三个要素:声带、气息、共鸣。 其中声带应该是最基础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我们声音的产生就是由声带那两片肌肉碰撞而产生的,而这两片肌肉如何碰撞,就决定了声音的正确与否。然而旋律是起伏變化的,因此如何在高低音中调节我们的喉头,是我们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使喉头稳定的发声练习
1.哼鸣练习
很多老师都极力推荐这个哼鸣练习。但是是否哼对,才真正决定你的练习是否有效果。首先,保持极其放松的状态,这个状态主要是指你的身体应处于一种开放而下沉的状态。腰背打开,气息下沉,然后很自然的发一个“嗯”的音。我们要记住: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喉头是放下的,因此所有的发音练习,都应该在说话的基础上找到那种下沉和开放的感觉而作音高变化的练习。在音级的变化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保持在最低音时候发音的感觉,而靠调节口腔大小及口腔上腭力量来适应音高的升高。在唱到高音时,我们可拖长一些,张开嘴,通过验证闭嘴与张嘴时声音是否一致来检验声音是否正确。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而需要靠长期持续以恒的摸索和适应,才能完成。
2.“U”的练习
人在咳嗽时,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有个膨胀的动作,我们在说或唱“u”的时候,这两块肌肉也是膨胀的。这两块肌肉的膨胀,就是使喉头下降的动力。所以,我们必须锻炼它,使之发达、有力量,锻炼的方法就是说“u”,说一次就锻炼一次,说的时候下巴要放松,下巴不许故意向下使劲,要用气息说“u”,每说一次都要注意体会那两块肌肉膨胀的感觉和喉咙里松开的感觉,做的次数多了,就会知道“打开喉咙”或者说“松开喉咙”的感觉了。以后在唱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让那两块既肌肉膨胀,喉头就可以稳定了。喉咙就打开了。因此我们要多用“U”来做发声练习。关于“U”的练习,我们应先做下行,现做上下行结合的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应该要始终保持说“u”的感觉,记住是说的感觉,否则你越唱听起来越像“o”,因此我们首先要保证我们的耳朵能随时判断自己唱的是否正确。嘴唇应撅起,略微用力,同时保持口腔内一个流动的空间,并且想象所有的音贴着你口腔内到身体内的一个通道走,这样就能很好地与气息结合起来了。
3.“a”或“na”的练习
无论是“a”或“na”,其主要目的是要练习以元音“a”的口腔状态来打开喉咙,而在前面加上“n”的辅音,是为了助于把喉头放下,喉咙打开的状态。我们可以先在之前说过的极其放松的状态下说“那边”,找到说“na”的感觉,然后再唱音高。
前两个发声练习,都是练习把喉头放下,保持稳定的感觉,而这个发音练习就是练习在喉头稳定的状态下发声的时候了,“a”是所有元音中能最大程度打开口腔及喉咙的元音,练习好了它,就能在唱歌中找到一样的感觉。
二、唱歌中如何找到喉头稳定的感觉
我们在每次唱歌之前做的声音练习其实是通过相对机械与单调的方式调节口腔肌肉及状态等,从而能用喉头稳定的感觉来演唱歌曲。
我们在生活中能听到很多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都是以追求方法之余才顾及情感的表达的,殊不知歌唱的本质其实就是表达情感,听众只有感受到你在演唱中传递出来的情感的力量,才能与歌者拉近距离,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些歌者深知这个道理,却总是不得要领,就是因为他们在演唱时,喉头没有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下,低音是做作的相对虚的声音,高音是扯嗓子甚至面红耳赤发出的声音,从而无法尽情且自如地表达情感。
下面我以《祖国之恋》这首歌曲为例,谈谈如何在喉头稳定的感觉中表达情感。
在演唱每首歌曲时,歌者容易唱不好第一个音,有些是因为紧张,或是不能迅速进入状态。在这首歌曲中,第一个音“我”相对比较高,为小字二组的“d”,这个音若是喉头很高的状态下演唱出来,那么整首歌曲的喉头就不容易调节,我们平时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反复用生活中说话的感觉来说“我”,找到喉头松弛的感觉,再用相同的感觉来唱这个音高之上的“我”。我曾经看过邹文琴老师的教学视频,她强调在唱歌之前吸气时要把喉咙吸开,我就想象我吸气时喉咙空无一物,而第一个字就在那个吸气的位置而起,也能找到松驰的感觉。歌曲的旋律总是起起伏伏变化的,我们要做到在唱低音时软腭不跟着下垂,更要做到在唱高音时喉头及气息不跟着上提。如这首歌曲中的“一滴”、“从你”,我们就要注意喉头不动且松驰,通过调节口腔上腭状态来平稳地唱过这种旋律线。两段叙述般的歌唱之后,就是高潮副歌部分,一下往上八度到了小字二组的“g”,如何唱好这几个音呢?我们可以通过前面“结伴同行多少兄弟姐妹”来帮忙,首先在最后一个字“妹”唱完唱“再大的”时,我们一定注意不能因为高八度了,而喉头及气息再重新起一次,而应该喉头不动的同时加强情感推动力,从而清晰、松驰但饱含激情地演唱出来。最后一句“我无怨”时,“无”这个字很重要,如果气息及喉头跟着第二个音的升高而提高,那后面的“怨”就没法唱了,相同的办法,我们还是用和第一个音一样的感觉来唱,只靠调节口腔软腭及腰腹气息,在充满真挚的感情之时,吐字清晰且松驰地直至完美地唱完“无悔”。
以上我强调的,都是关于喉头松驰且稳定的问题。当然在唱歌中软腭及气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软腭,它的调节与喉头的稳定是相辅相成的,正如我的导师说过的“软腭是唱歌的灵魂所在”,但我认为关于喉头的问题是能否真正进入相对高演唱层次的关键,否则,听起来总是那么做作且费劲。
声乐艺术是人们最易于接受和最乐于接受的,它符合人们表情达意的最直接的心理感受和生理体验,把精神和心理的需求通过声乐来表达,是人生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然而只有在一定声乐技术融合之后,声乐的艺术美才能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我们应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探索研究,让我们插上歌声的翅膀,尽情歌颂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喉头稳定;歌唱;演唱技巧
一个优秀的演唱者,需要各方面的协调才可以拥有美妙而让人舒适的歌声,而其中,喉头问题应该是一个最基本在学习声乐初期就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学习声乐的前几年,如果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那么就会犹如尚未开启唱歌之门一样,始终在外徘徊。
一个老师曾说过:唱歌其实很简单,就是三个要素:声带、气息、共鸣。 其中声带应该是最基础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我们声音的产生就是由声带那两片肌肉碰撞而产生的,而这两片肌肉如何碰撞,就决定了声音的正确与否。然而旋律是起伏變化的,因此如何在高低音中调节我们的喉头,是我们应该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使喉头稳定的发声练习
1.哼鸣练习
很多老师都极力推荐这个哼鸣练习。但是是否哼对,才真正决定你的练习是否有效果。首先,保持极其放松的状态,这个状态主要是指你的身体应处于一种开放而下沉的状态。腰背打开,气息下沉,然后很自然的发一个“嗯”的音。我们要记住: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喉头是放下的,因此所有的发音练习,都应该在说话的基础上找到那种下沉和开放的感觉而作音高变化的练习。在音级的变化过程中,我们应始终保持在最低音时候发音的感觉,而靠调节口腔大小及口腔上腭力量来适应音高的升高。在唱到高音时,我们可拖长一些,张开嘴,通过验证闭嘴与张嘴时声音是否一致来检验声音是否正确。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而需要靠长期持续以恒的摸索和适应,才能完成。
2.“U”的练习
人在咳嗽时,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有个膨胀的动作,我们在说或唱“u”的时候,这两块肌肉也是膨胀的。这两块肌肉的膨胀,就是使喉头下降的动力。所以,我们必须锻炼它,使之发达、有力量,锻炼的方法就是说“u”,说一次就锻炼一次,说的时候下巴要放松,下巴不许故意向下使劲,要用气息说“u”,每说一次都要注意体会那两块肌肉膨胀的感觉和喉咙里松开的感觉,做的次数多了,就会知道“打开喉咙”或者说“松开喉咙”的感觉了。以后在唱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让那两块既肌肉膨胀,喉头就可以稳定了。喉咙就打开了。因此我们要多用“U”来做发声练习。关于“U”的练习,我们应先做下行,现做上下行结合的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应该要始终保持说“u”的感觉,记住是说的感觉,否则你越唱听起来越像“o”,因此我们首先要保证我们的耳朵能随时判断自己唱的是否正确。嘴唇应撅起,略微用力,同时保持口腔内一个流动的空间,并且想象所有的音贴着你口腔内到身体内的一个通道走,这样就能很好地与气息结合起来了。
3.“a”或“na”的练习
无论是“a”或“na”,其主要目的是要练习以元音“a”的口腔状态来打开喉咙,而在前面加上“n”的辅音,是为了助于把喉头放下,喉咙打开的状态。我们可以先在之前说过的极其放松的状态下说“那边”,找到说“na”的感觉,然后再唱音高。
前两个发声练习,都是练习把喉头放下,保持稳定的感觉,而这个发音练习就是练习在喉头稳定的状态下发声的时候了,“a”是所有元音中能最大程度打开口腔及喉咙的元音,练习好了它,就能在唱歌中找到一样的感觉。
二、唱歌中如何找到喉头稳定的感觉
我们在每次唱歌之前做的声音练习其实是通过相对机械与单调的方式调节口腔肌肉及状态等,从而能用喉头稳定的感觉来演唱歌曲。
我们在生活中能听到很多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都是以追求方法之余才顾及情感的表达的,殊不知歌唱的本质其实就是表达情感,听众只有感受到你在演唱中传递出来的情感的力量,才能与歌者拉近距离,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些歌者深知这个道理,却总是不得要领,就是因为他们在演唱时,喉头没有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下,低音是做作的相对虚的声音,高音是扯嗓子甚至面红耳赤发出的声音,从而无法尽情且自如地表达情感。
下面我以《祖国之恋》这首歌曲为例,谈谈如何在喉头稳定的感觉中表达情感。
在演唱每首歌曲时,歌者容易唱不好第一个音,有些是因为紧张,或是不能迅速进入状态。在这首歌曲中,第一个音“我”相对比较高,为小字二组的“d”,这个音若是喉头很高的状态下演唱出来,那么整首歌曲的喉头就不容易调节,我们平时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反复用生活中说话的感觉来说“我”,找到喉头松弛的感觉,再用相同的感觉来唱这个音高之上的“我”。我曾经看过邹文琴老师的教学视频,她强调在唱歌之前吸气时要把喉咙吸开,我就想象我吸气时喉咙空无一物,而第一个字就在那个吸气的位置而起,也能找到松驰的感觉。歌曲的旋律总是起起伏伏变化的,我们要做到在唱低音时软腭不跟着下垂,更要做到在唱高音时喉头及气息不跟着上提。如这首歌曲中的“一滴”、“从你”,我们就要注意喉头不动且松驰,通过调节口腔上腭状态来平稳地唱过这种旋律线。两段叙述般的歌唱之后,就是高潮副歌部分,一下往上八度到了小字二组的“g”,如何唱好这几个音呢?我们可以通过前面“结伴同行多少兄弟姐妹”来帮忙,首先在最后一个字“妹”唱完唱“再大的”时,我们一定注意不能因为高八度了,而喉头及气息再重新起一次,而应该喉头不动的同时加强情感推动力,从而清晰、松驰但饱含激情地演唱出来。最后一句“我无怨”时,“无”这个字很重要,如果气息及喉头跟着第二个音的升高而提高,那后面的“怨”就没法唱了,相同的办法,我们还是用和第一个音一样的感觉来唱,只靠调节口腔软腭及腰腹气息,在充满真挚的感情之时,吐字清晰且松驰地直至完美地唱完“无悔”。
以上我强调的,都是关于喉头松驰且稳定的问题。当然在唱歌中软腭及气息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软腭,它的调节与喉头的稳定是相辅相成的,正如我的导师说过的“软腭是唱歌的灵魂所在”,但我认为关于喉头的问题是能否真正进入相对高演唱层次的关键,否则,听起来总是那么做作且费劲。
声乐艺术是人们最易于接受和最乐于接受的,它符合人们表情达意的最直接的心理感受和生理体验,把精神和心理的需求通过声乐来表达,是人生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然而只有在一定声乐技术融合之后,声乐的艺术美才能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我们应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探索研究,让我们插上歌声的翅膀,尽情歌颂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