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社区教育具有群众性、地域性的特点,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教育形式,破解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参与性、认同感和满意度,成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涵。本文通过对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社区教育调查,呈现了该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在“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对于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奔小康、实现学习型社会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互联网+”;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7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02
现如今,社区教育已成为实现“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可以促进社区成员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奔小康、实现终生学习,共建和谐社会也发挥着积极作用[1]。我国农村人口庞大,但是农村社区教育存在管理体制不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投入不足、农民参与意识不强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随着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互联网+”对社会子系统的促进、加速、提质增效的作用非常显著。“互联网+”能实现农村社区教育的脱贫攻坚,构建文明和谐的美好乡村生态,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较大作用[2]。
一、天水文化站与社区教育
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是古代三国时期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镇,现有26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农业人口达3万余人,全镇60岁以上老人3 970人。全镇以工商业、运输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近年来,天水镇党委领导干部带领全镇人民在不断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带领人民群众摆脱贫困,全力打造秦州西南集中药材、蔬菜、特色水果品种种植,畜禽养殖、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魅力小镇。为中国的脱贫攻坚贡献着自己力量的同时,他们也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天水镇文化站一直以坚持充实人民生活、培养高尚情操、促进社会健康服务为宗旨。以活动为核心,在文化站有效地组织和指导下,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不断得到促进与提高。他们不仅创办了社区老年大学,并且通过组织策划的“特色文化表演”促进了天水镇社区成员的文化素养,为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水平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比如,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号召下,开设了包括编竹篮、剪纸、扎花、刺绣等传统老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班。每年春节期间,天水镇文化站的书法班和绘画班的学生都要到贫困的村庄、老人院和扶贫一线为大家服务。并且,还会组织舞蹈、器乐、秦腔班学员进行专场演出,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秦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广场文艺会演等大小展演。
天水镇文化站承担了社区教育功能。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以及手机的广泛普及,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等特点,通过“互联网+社区教育”的高效形式,不仅能够促进农村文明建设、净化社会氛围,还能为建设和谐新农村、智力扶贫、振兴农村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二、天水镇“互联网+农村社区教育”
(一)农家书屋
在天水市天水镇设立农家书屋,这是文化站在社区教育工作中了不起的一件事。社区成员可以在农闲、生活和学习闲暇时至书屋进行纸质与电子阅览。这里不仅为社区成员提供免费的书籍、报纸、期刊,还提供免费的WIFI。在这里,虽然不能与城市的图书馆相媲美,没有很大空间与丰富藏书,却让这些农村社区成员放下锄头就能拿起书本,不但充实了脑袋,更鼓起了钱袋,成为农村社区群体科学致富的“加油站”和日常生活的“精神乐园”。在这里,农家孩子虽然没有用脚步去丈量外面的世界,但是农家书屋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农家书屋运用“互联网+信息”“互联网+图书”“互联网+教育”等多种形式,让农家书屋不仅仅成为社区成员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成为农村社区思想与文化建设、网络文明传播的主要渠道。这一切为社区成员树立正确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技依赖、丰富知识、拓宽眼界,为构建和发展和谐新农村提供了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智力支撑和文化滋润。
(二)老年大学
天水镇老年大学成立于2017年8月,是甘肃省首个官方成立的乡镇老年大学,现开设书画、秦腔、腰鼓、器乐、小曲、舞蹈6个专业,10个班级,注册学员161名,校长1名,由镇党委书记兼任,常务副校长1名,由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兼任。建校以来,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天水镇跟许多中国北方农村的小镇一样,是一个以老年人、妇女与留守儿童为主体的社区构成体。在老年大学中非物质文化传承课程不仅增强了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还让很多人继承了当地的文化传统。通过三个月的教学,过去一直在家的农村妇女与一些老年人就已经掌握了在老年大学学习的技能,能够自己购买编织材料用自己学习的技能最终将其编为礼品篮子和水果篮等多种好看且实用的工艺篮子。通过“互联网+市场销售”模式,这些篮子也为大家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入。
(三)“春晚”网络直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天水镇“春晚”网络直播更是将这种文化传播推上了高潮。社区民众不仅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自己熟悉的家人、邻里表演的节目。还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节目、演员投上一票,这让更多人有了极高的参与感。春晚可谓中国人过年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而天水镇的春晚更是受到当地社区人民的喜爱甚至是追捧。春晚的节目由社区里的老人、妇女、儿童、年轻人自己策划、排演而成,节目内容也是丰富多样,从传统的戏曲、小曲到時尚的萨克斯演奏、流行歌曲演唱,从扭秧歌到广场舞,可谓吹拉弹唱样样都有。人们通过自己的表演,表达着对新年、对祖国的祝福与热爱。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展望
通过对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的社区教育调查发现,乡村文化工作站目前担负起了社区教育的主要功能与责任。通过服务站领导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老年大学、乡村书屋、非遗文化传承、乡村大舞台、乡村春晚直播、大戏台、书画展、广场舞学习与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为村民在文化素养、职业技能、文化体育、养生保健、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方面提供了服务。并且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并合理地运用了互联网+智能手机+文化传播的形式,让村民们能够通过直播春晚这样的互动形式,传播正能量、传播文化、展示自我。这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文化服务站的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在其乡村文化工作中,承担了乡村社区教育的组织者与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他们不仅拓展了社区综合服务站的社区教育功能,并且推动了社区教育机构与社区综合服务站设施统筹、信息共享、服务联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社区文化、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各类资源,发掘教育内涵,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实现了一个场所多种功能,促进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效益最大化。
天水市秦州区文化站的高站长,用他对工作的热情、努力以及创造,将秦州区文化站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深受群众喜爱。他的工作也为秦州区天水镇的社区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在今天的天水镇,跟其他农村社区非常相似,居住人员主要以老人、妇女、留守儿童为主,社区教育主要服务对象也是这些群体。高站长调动这些群体人员参与并接受社区教育的过程中,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因此,在社区教育推行中,专业素质过硬、热爱工作、有创造力的工作者对于社区教育具有决定性作用。
当然,面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3],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为着力点,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但是乡村文化站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要。因此,还需要村镇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师以及更加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共同营造立体的全方位的社区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教育的需求。
四、结语
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的社区教育较前十年有了极大改善,人们从过去并不了解社区以及社区教育的概念,到今天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与进步。在国家给予政策、财力、物力、人力以及各方面大力支持的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高效应用,使得社區成为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人民文化生活提高的有效途径,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社区教育在奔小康、实现终生学习、共建和谐社会的路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12.
[2]孙健.我国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67-68.
[3]刘岳启.我国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及其培养方式的探讨[J].成人教育,2009(9):12-13.
(责任编辑:董维)
收稿日期:2020-02-02 修改日期:2021-04-01
作者简介:胡炬(1977—),女,湖北郧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音乐学研究。
关键词:农村社区教育;“互联网+”;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7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6-00-02
现如今,社区教育已成为实现“终身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可以促进社区成员素质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对于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奔小康、实现终生学习,共建和谐社会也发挥着积极作用[1]。我国农村人口庞大,但是农村社区教育存在管理体制不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投入不足、农民参与意识不强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随着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投入,“互联网+”对社会子系统的促进、加速、提质增效的作用非常显著。“互联网+”能实现农村社区教育的脱贫攻坚,构建文明和谐的美好乡村生态,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较大作用[2]。
一、天水文化站与社区教育
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是古代三国时期古老的历史文化名镇,现有26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农业人口达3万余人,全镇60岁以上老人3 970人。全镇以工商业、运输业、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近年来,天水镇党委领导干部带领全镇人民在不断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带领人民群众摆脱贫困,全力打造秦州西南集中药材、蔬菜、特色水果品种种植,畜禽养殖、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魅力小镇。为中国的脱贫攻坚贡献着自己力量的同时,他们也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天水镇文化站一直以坚持充实人民生活、培养高尚情操、促进社会健康服务为宗旨。以活动为核心,在文化站有效地组织和指导下,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不断得到促进与提高。他们不仅创办了社区老年大学,并且通过组织策划的“特色文化表演”促进了天水镇社区成员的文化素养,为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文化水平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比如,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号召下,开设了包括编竹篮、剪纸、扎花、刺绣等传统老工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班。每年春节期间,天水镇文化站的书法班和绘画班的学生都要到贫困的村庄、老人院和扶贫一线为大家服务。并且,还会组织舞蹈、器乐、秦腔班学员进行专场演出,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秦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广场文艺会演等大小展演。
天水镇文化站承担了社区教育功能。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发展以及手机的广泛普及,他们充分利用互联网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等特点,通过“互联网+社区教育”的高效形式,不仅能够促进农村文明建设、净化社会氛围,还能为建设和谐新农村、智力扶贫、振兴农村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二、天水镇“互联网+农村社区教育”
(一)农家书屋
在天水市天水镇设立农家书屋,这是文化站在社区教育工作中了不起的一件事。社区成员可以在农闲、生活和学习闲暇时至书屋进行纸质与电子阅览。这里不仅为社区成员提供免费的书籍、报纸、期刊,还提供免费的WIFI。在这里,虽然不能与城市的图书馆相媲美,没有很大空间与丰富藏书,却让这些农村社区成员放下锄头就能拿起书本,不但充实了脑袋,更鼓起了钱袋,成为农村社区群体科学致富的“加油站”和日常生活的“精神乐园”。在这里,农家孩子虽然没有用脚步去丈量外面的世界,但是农家书屋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瞭望世界的窗。农家书屋运用“互联网+信息”“互联网+图书”“互联网+教育”等多种形式,让农家书屋不仅仅成为社区成员学习的场所,同时也成为农村社区思想与文化建设、网络文明传播的主要渠道。这一切为社区成员树立正确科学发展观,促进科技依赖、丰富知识、拓宽眼界,为构建和发展和谐新农村提供了保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智力支撑和文化滋润。
(二)老年大学
天水镇老年大学成立于2017年8月,是甘肃省首个官方成立的乡镇老年大学,现开设书画、秦腔、腰鼓、器乐、小曲、舞蹈6个专业,10个班级,注册学员161名,校长1名,由镇党委书记兼任,常务副校长1名,由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兼任。建校以来,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服务社会”为办学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天水镇跟许多中国北方农村的小镇一样,是一个以老年人、妇女与留守儿童为主体的社区构成体。在老年大学中非物质文化传承课程不仅增强了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还让很多人继承了当地的文化传统。通过三个月的教学,过去一直在家的农村妇女与一些老年人就已经掌握了在老年大学学习的技能,能够自己购买编织材料用自己学习的技能最终将其编为礼品篮子和水果篮等多种好看且实用的工艺篮子。通过“互联网+市场销售”模式,这些篮子也为大家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入。
(三)“春晚”网络直播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天水镇“春晚”网络直播更是将这种文化传播推上了高潮。社区民众不仅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自己熟悉的家人、邻里表演的节目。还可以为自己喜欢的节目、演员投上一票,这让更多人有了极高的参与感。春晚可谓中国人过年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精神大餐,而天水镇的春晚更是受到当地社区人民的喜爱甚至是追捧。春晚的节目由社区里的老人、妇女、儿童、年轻人自己策划、排演而成,节目内容也是丰富多样,从传统的戏曲、小曲到時尚的萨克斯演奏、流行歌曲演唱,从扭秧歌到广场舞,可谓吹拉弹唱样样都有。人们通过自己的表演,表达着对新年、对祖国的祝福与热爱。
三、“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展望
通过对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的社区教育调查发现,乡村文化工作站目前担负起了社区教育的主要功能与责任。通过服务站领导与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老年大学、乡村书屋、非遗文化传承、乡村大舞台、乡村春晚直播、大戏台、书画展、广场舞学习与比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为村民在文化素养、职业技能、文化体育、养生保健、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方面提供了服务。并且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并合理地运用了互联网+智能手机+文化传播的形式,让村民们能够通过直播春晚这样的互动形式,传播正能量、传播文化、展示自我。这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建设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文化服务站的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在其乡村文化工作中,承担了乡村社区教育的组织者与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他们不仅拓展了社区综合服务站的社区教育功能,并且推动了社区教育机构与社区综合服务站设施统筹、信息共享、服务联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社区文化、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各类资源,发掘教育内涵,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实现了一个场所多种功能,促进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效益最大化。
天水市秦州区文化站的高站长,用他对工作的热情、努力以及创造,将秦州区文化站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深受群众喜爱。他的工作也为秦州区天水镇的社区教育开启了新的篇章。在今天的天水镇,跟其他农村社区非常相似,居住人员主要以老人、妇女、留守儿童为主,社区教育主要服务对象也是这些群体。高站长调动这些群体人员参与并接受社区教育的过程中,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因此,在社区教育推行中,专业素质过硬、热爱工作、有创造力的工作者对于社区教育具有决定性作用。
当然,面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3],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为着力点,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但是乡村文化站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一需要。因此,还需要村镇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师以及更加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共同营造立体的全方位的社区教育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教育的需求。
四、结语
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的社区教育较前十年有了极大改善,人们从过去并不了解社区以及社区教育的概念,到今天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与进步。在国家给予政策、财力、物力、人力以及各方面大力支持的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高效应用,使得社區成为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人民文化生活提高的有效途径,天水市秦州区天水镇社区教育在奔小康、实现终生学习、共建和谐社会的路上发挥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终身学习与人的全面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5-12.
[2]孙健.我国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1):67-68.
[3]刘岳启.我国新农村建设急需人才及其培养方式的探讨[J].成人教育,2009(9):12-13.
(责任编辑:董维)
收稿日期:2020-02-02 修改日期:2021-04-01
作者简介:胡炬(1977—),女,湖北郧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音乐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