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本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的课堂环境和课堂回归生活实践等三方面阐述了在语文课堂中实现“以生为本”的做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我们发现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使课程改革真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以生为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学习伙伴,平等中的首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我在教《蟋蟀的住宅》一课时,创设这样的情境:小蟋蟀可爱、可敬,同学们想演小蟋蟀吗?学生回答:“想!”我现在就是蟋蟀王国的大王,我刚刚接到邀请函,昆虫联合国准备召开国际建筑经验交流会,邀请代表去参加,这可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啊!谁想去?学生争着回答:“我!”真踊跃!可只能派代表去,我们来个人才选拔赛,好不好?大家都赞成。那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建筑才能呢?学生有的画图,有的歌唱,有的朗诵。大家各展所长,把小蟋蟀的本领一一展现出来。这一过程中,我把“讲台”搬到了学生中间。我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板起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的面孔。而是一只快乐的老蟋蟀,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中,巧妙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建构了生动活泼的课堂。
二、以学定教,营造自主课堂环境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服务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智慧培育智慧,真正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围绕“以生为本”的理念展开教学,努力营造和谐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如何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呢?我作了大胆的尝试。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制定教学目标的:同学们,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能把自己最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你觉得这篇课文有哪些东西值得研究的?学生提到的目标很多,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产生了哪些美丽的幻想?又怎样破灭的?”“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很精彩,值得学习”“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小女孩的同情,对资本主义的憎恨,值得研究”等等。我立即相机引导学生都围绕自己最想学习的目标进行自学,最后全班交流自学情况,达到成果共享。体现了课堂的生成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思维变得开阔、多元,精神显得勇敢、坚强。
三、善于解疑,課堂回归生活实践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其人文性的特征,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根植于现实,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实践。
在学习了《夜莺的歌声》这一课后,很多学生都对文中的“夜莺”聪明的举动表示出赞赏。此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质疑:“老师,为什么这样的故事总是发生在抗战年代,现在是和谐社会,我怎么就看不到有这样的事例呢?”我当即表扬了这个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而又把这样一个疑问抛给了全班的同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于课文里这样的优秀少年?听了学生的回答,惊讶于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我在总结中说道:“你们回答的都很好,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们回归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老师眼中,你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少年。”经过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从精彩的语文课堂走出来,走进丰富的课外语文世界。
总之,一堂课的好坏,笔者认为“以生为本”是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以生为本,课堂就会充满活力,精彩纷呈。在语文教学中浇灌生本之花,让生本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实验中心小学(529085)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我们发现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使课程改革真正焕发出耀眼的光芒。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以生为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学习伙伴,平等中的首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我在教《蟋蟀的住宅》一课时,创设这样的情境:小蟋蟀可爱、可敬,同学们想演小蟋蟀吗?学生回答:“想!”我现在就是蟋蟀王国的大王,我刚刚接到邀请函,昆虫联合国准备召开国际建筑经验交流会,邀请代表去参加,这可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啊!谁想去?学生争着回答:“我!”真踊跃!可只能派代表去,我们来个人才选拔赛,好不好?大家都赞成。那你们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建筑才能呢?学生有的画图,有的歌唱,有的朗诵。大家各展所长,把小蟋蟀的本领一一展现出来。这一过程中,我把“讲台”搬到了学生中间。我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板起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师道尊严”的面孔。而是一只快乐的老蟋蟀,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与学生的对话与交流中,巧妙地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建构了生动活泼的课堂。
二、以学定教,营造自主课堂环境
“把课堂还给学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服务者,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智慧培育智慧,真正实现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
围绕“以生为本”的理念展开教学,努力营造和谐自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如何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呢?我作了大胆的尝试。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制定教学目标的:同学们,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谁能把自己最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你觉得这篇课文有哪些东西值得研究的?学生提到的目标很多,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产生了哪些美丽的幻想?又怎样破灭的?”“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很精彩,值得学习”“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小女孩的同情,对资本主义的憎恨,值得研究”等等。我立即相机引导学生都围绕自己最想学习的目标进行自学,最后全班交流自学情况,达到成果共享。体现了课堂的生成性,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思维变得开阔、多元,精神显得勇敢、坚强。
三、善于解疑,課堂回归生活实践
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其人文性的特征,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根植于现实,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实践。
在学习了《夜莺的歌声》这一课后,很多学生都对文中的“夜莺”聪明的举动表示出赞赏。此时有一个学生提出质疑:“老师,为什么这样的故事总是发生在抗战年代,现在是和谐社会,我怎么就看不到有这样的事例呢?”我当即表扬了这个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而又把这样一个疑问抛给了全班的同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于课文里这样的优秀少年?听了学生的回答,惊讶于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我在总结中说道:“你们回答的都很好,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们回归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老师眼中,你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少年。”经过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从精彩的语文课堂走出来,走进丰富的课外语文世界。
总之,一堂课的好坏,笔者认为“以生为本”是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以生为本,课堂就会充满活力,精彩纷呈。在语文教学中浇灌生本之花,让生本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打造出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实验中心小学(529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