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教学中的积累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iuya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剧段,以及以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语言是一种财富,我们平时听别人讲话、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参加活动、与人交谈……都是在不断地接触新的语言材料,也就是再积累这种财富。而这种学习与积累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其内容是不定的,方式也是非常灵活的。积累丰富了,说话时,好词佳句就会脱口而出;写作文时,语言就会丰富生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
  首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要让学生想积累,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那怎样激发呢?这就要结合具体的课文类型来下功夫了。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是,我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绘景色,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走了画面,从而感受丰富多姿、变幻无穷、神秘诡谲的美。在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时,我着重指导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心境,学习方法,感知形象美。就这样学生在朗读、想象中感知到美、欣赏到美、领悟到美,便会有积累的兴趣了。
  其次,学生积累的方法
  一是多动口,我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开口朗读20分钟,同时某些篇段要求做到熟读成诵。因为出声朗读能准确、完整地读完作品的内容,试着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便有助于理解作品。如果背下来了就能让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成为学生语言仓库中的一员,要用时则“信手拈来”。二是多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一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或感兴趣的东西,二这些东西有可能是对其作品的瞬间领悟和理解,需要及时记录,一方稍纵即逝,这时候,用一支铅笔圈、点、勾、画、批、注就显得尤为重要。每学期初我都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用来摘抄他们喜欢的句子和词语或记录他们读书时的体会感受。时间久了,学生就养成了随心所欲地运用,而不是再担心语句的枯燥无味了。
  再次,重视指导学生巧妙运用积累的语言
  对学生摘抄的好词好句,我会及时表扬,而且选择一些作为范文让全班学生共同评赏,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体会到运用语言的乐趣,从而增强了积累的积极性。但大多学生在运用积累时常犯的毛病是机械的罗列和简单的堆砌。这是老师不应指责学生,而应注重鼓励和指导,因为任何的指责都会使学生失去积累运用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会肯定他积累语言的积极性,然后重点指导哪些要删除,哪些可保留,哪些可以替换,教导他们任何文章都要过自己的修饰,再加上自己的语言,才会显得生动有趣。这样就既不削减学生积累语言的乐趣,也使他学会运用语言的方法。
  此外,在平时也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来培养、锻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成语接龙、组词造句等。通过多种形式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展示,在展示中学习,在学习中赞赏,在赞赏中肯定。
  我认为语言的积累不能局限在语言方面,还包括文化积累与生活积累。因为“语文不应只理解为“语言文学”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它包罗万象,如再燃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同内同外和地方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如果只注重语言文字,而忽略了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寻这样的积累只能造就出唯书至上的“书呆子”,很难培养出富有个性、充满创造欲望的现代公民,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积累、生活积累都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理解、感情、记忆、运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训练,自然而然地进行的,不能脱离语言学习去另外学。
  积累材料是写好作文的源泉,材料是写作的基础,我从下面两条途径引导学生。
  一、深入生活,搜集整理材料。学生出写作,往往觉得缺乏的只是写作技巧,只是一个误会,技巧固然重要,但善于观察生活,搜集整理材料却更为重要。正如菲多托夫饿的名言:“我是求教于生活的”。只有坚持不懈的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细致,反复的观察和思考,我们才能认识社会,积累到足够的材料。同时在深入社会搜集材料的过程重要克服另一个误区,有些同学说:“我也看了,我也记了,怎么我还是写不好呢?”关键在于材料累积到一定数量时没有加以整理,时期条理化,系统化。只有经过整理,所掌握的材料才能了然于心,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二、博览群书,吸收文明成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主要来源。书籍对也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它记述了人类的历史,也记载了古今历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历代文人学者积累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积累的关系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同志在学生时期作文就很出色,他的文章常被同学们传诵。他总是一边读书,一边批注,摘抄,写笔记评论,这样既读得有体会,又练了分析表达能力,还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
  总而言之,积累语言,重在坚持,养成习惯。多读书,多背诵,多摘录,多运用,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责任,同时由于这种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以大量的语言材料的积累和反复多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前提的。所以我们必须多下功夫,女里培养和提高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这门艺术,才能取得教学的成功。初中语文教学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要求教师根据课堂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去完成。画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有它独特的优越性,使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中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意识是开放的,情感是迸发的,言语是大胆的。    画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画图就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该手段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越
鉴于第四代评价理论在高中英语课堂应用研究的匮乏,本研究旨在探索第四代评价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的途径和实效。作为实证性研究,本文围绕三个研究问题,以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照实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和讨论探索。得出结论是:第四代评价理论落实在高中英语多种常见教学途径中具可行性,对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策略目标的达成不无裨益,并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减弱两极分化的矛盾。
这段时间,笔者刚刚听了本校教师上的两节公开课,颇觉巧合,一节是低年级的课《酸的与甜的》,一节是高年级的课《威尼斯的小艇》。这两位老师都很有意识在文本的基础上向课外与生活拓展,但拓展的尺度刚好相反。上《酸的与甜的》的老师用“一会儿……一会儿……”拓展造句。由于学生对“一会儿”这词的不够理解,造出的句子很不理想,教师试图用动作提示,但学生又悟偏提示,最终还是造不出较好的句子,教师也为了赶时间,放弃了进
第一部分城市居民呼出气一氧化氮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目的:探寻研究人群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样选取武汉市汉口地区上海街及汉阳地区沌口社区在本地居住5年以上的3121名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4月–5月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询问项目包括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
随着通州区教育现代化的推进,通州区几乎每所学校都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今年信息技术能力比赛中我看到了一批选手选用了电子白板作为参赛的教学工具,给所有听课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为两类,一类可以叫做保守派,就是有些老师把白板当投影幕布来用,只是用白板笔操作代替了鼠标操作;另一类可以叫做炫技派,就是在一堂课中把白板的所有技术,例如拉幕、聚光灯、放大镜、荧光
每年高考,作文都是大家普遍关注的焦点。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占分多,150分它占60分,举足轻重。作文题很难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又不可以不评价,因为作文是在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能力上占据重要位置,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对2010年高考作文评析之前,让我们先来全面了解全国卷及各省市作文题目: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0年高考作文的某些特点:  从作文文题材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思考现实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很广泛,我总结起来有以下:  一、正问启发 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为什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 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同时,也要指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  二、反问启发这是教师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或其他角度提出问题,激发学
闲暇教育是以一种自由开放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接受教育的同时又有选择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其选择性、体验性、发展性的特点与课程标准不谋而合,成为学校课程的有效补充。但闲暇课程在学校的开展中,与所有教育教学的评价活动一样,闲暇课程活动也缺少合适的评价,制约了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活动目标只停留在浅层次。  为了发挥闲暇课程的育人功效,促进闲暇课程活动的开展,有必要搭建校园闲暇课程活动成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