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的爱是夜的花香,是黑暗中的宝石,是医生听到第一声心跳。它是寻常的奇迹,是用柔软的白云织成而撒在夜空的满天星斗。
——法国·凯恩斯
记得那是三年前,我刚接四年级一个新班,第一次批改作业时,数来数去就是少一本,是谁没有交作业?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课堂,向同学们了解。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是田某。"还补充:"他是从来不做作业的。"田某何许人也?需要做一番了解。田某是个学习十分困难的可怜的学生,经测定,其智商在弱智边缘,父母又离婚,跟着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家中生活困难,班里已为他捐款两次。因为不会做数学,老师也就随他去,不管了。现在连语文也不做了。田某的不幸引起了我无限的同情,此时的我恨不得把我所有的爱心都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我想:他与其他学生的差异是大了些,可总是有办法教好的,我下定决心要教好他。我把田某领到办公室,和他个别谈心。我问:"你为什么不做作业?"我不会做。""你一直不做作业?""是的。"'你想做吗?""想做。"他点点头。"只要你想做,彭老师一定帮助你,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好。"孩子是想学的,我一定不放弃他。
四年级的重点仍然是字词教学和阅读作文。我们从字词开始学习。课前,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我发现田某能跟着一起读。深一步了解,发现这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会读不会认,不会写,光在那里念滑句。于是,我就教他用手指指着读,看准字形,读准字音,一个字一个字的来记。就这样,田某读懂一段文章,要花一两个小时。我不厌其烦地教,他也认真地学。慢慢地,他认识的字多起来了。于是,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同学们也主动的关心田某,帮助田某。这样,在四年级学期结束考试时,他的语文成绩得了61分。田某有说不出的高兴,全班同学也都为田某的进步而高兴。
同学们都看不起田某,田某自己似乎也没有多少自信。田某果真这么差吗?我有意识的进行观察。我发现,他身上有好多好的地方:他个子矮,总是坐在第一排,微机橱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微机橱内的物品总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同学们知道是田某干的,似乎规定是由他干的。这种爱护集体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呀!我在深入了解以后,认为很有必要在全班改变他的形象。
机会终于来了。一次,全校同学在校园里开会,回到教室时,我发现一把笤帚横在教室门口地上,我没有捡,观察同学们的表现。同学们手里拿着凳子,有的绕过笤帚,有的跨过笤帚,就是没有人去捡它。到第十八位同学走进教室,把笤帚捡起,并挂在门后边,再回到座位上。等全班同学坐好后,我表扬全班同学,没有一个同学踩上这把笤帚,可有一位同学表现得更好,他捡起了这把笤帚,并把它挂好。这个人就是田某。我不仅表扬了他捡起笤帚,而且把我发现的许多田某的优点对全班同学讲了。许多同学看到这把笤帚绕着走,而田某却弯下腰把它捡起,这是他关心集体的表现,把集体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情。田某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他关心集体,爱护集体,把微机橱整理得干干净净,刚才,田某看见了笤帚,弯下腰把他捡起来,挂在门后。他与前面17个同学就是不一样,他很自觉。这种自觉为集体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学认真学习的。
大概是从来没有得到如此慎重的表扬吧,一件小事使田某心里很激动,同学们的心也给震动了。同学们对田某的态度在悄悄地改变,我发现从此以后同学们喜欢与田某交谈了。田某也在变,他变得爱学习了。他常跟在我的后面问这问那,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要我帮他解决。我真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总是耐心帮助他。到四年级期终考试时,田某的语文得了72分。这对田某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田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同学面前树立了新的形象。
田某又退步了,我没有责怪他。什么原因?需要冷静地分析一下。原来五年级开始阅读作文的难度加大了,他理解起来很困难。田某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多词语一时难以领会。我找他谈心,承认他学习上有困难,是因为原来的基础没有打好,只要有决心,困难是可以战胜的。他表示有信心。我要求他一天读一篇课外短文,而且要读十遍。读完后再思考课后问题。他又一次开始努力了。做作业时,我就请他到办公室,有不懂的马上帮助他解决。
可喜的是田某在小学毕业时语文得了87分,以优异的成绩上了三中。
【案例分析】
也许,当你读完这个案例时会认为像这样帮助后进生转变成功的教育案例是很多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是的,此类教育的成功有许多共同之处,"爱学生""循循善诱""持之以恒"等等。在这里,我们不谈这些,就结合这个"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案例,来说说对后进生如何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1、根据学生的实际,设定适度的期望目标
我们知道在情感倾向上,后进生普遍缺乏同龄人所共有的纯真的情感。他们感到自己比周围的同学差一等,低一头。感到自己不像别的同学那样受到重视和喜爱,表现在行动上可能是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可能是对自己的成绩是好是坏显得无所谓,每天得过且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教师根据差异,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期望目标,就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当然,期望目标的设置是很有讲究的,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嘉曾说过:"个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设置的期望目标最好应是学生通过努力近期可以完成的。我为田某设置的第一个目标是"会认字写字",这个目标对田某来说难易适中,田某通过较短时间的努力后,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有害的。期望过高,学生老是达不到,自然就有损于学习信心的树立与巩固,期望过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即能达到,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为后进生设置适度的期望目标,让他们在自己的"适应性领域"中发展。
2.让后进生获得有差异的成功,树立自信。
在后进生身上,有着这么一个"魔力图";由于基础差一时学不会,成绩就不好,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下降,于是就更不爱学习,一以至于他们身上的一些优点也不被人肯定。这种恶性循环简直是后进生的一种灾难。那么怎样使后进生摆脱这个"魔力图",交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呢?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有人曾说过:自尊心是成功的起点。自信心是成功的秘诀,好胜心是腾飞的翅膀,责任心是成功的保证。中国也有句古语:"哀莫大于心死",从以上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自信心对于人的学业上的进步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部动力。而后进生的身上缺乏的正是自信心。易连英(1989)的研究告诉我们,在成绩优良组的51名学生中,充满自信心的有28人。占55%,而成绩差的40名学生中,只有4人有自信心,占10%,有90%的后進生缺乏学习自信心。
我们知道后进生在学习上多是屡遭失败者,学习中的成功,哪怕是一点小个的成功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这些学生设置一些"矮"台阶,与一般学生有所差异的台阶,为这些学生创造表现点滴进步的机会,并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反馈,肯定的评价,如田某会写的字多快起来了,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让田某享受成功,树立起坚强的自信心,这样一来又会对他争取更大的成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后进生的自信心与成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周而复始,就行成了良性循环,即:成功--自信心--成功--自信心。
另外,除学习,其他人际交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成功也能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从而促使他树立对学习文化课的自信。
所以身为教师,一定要确立这样的信念:没有不可造就的学生。对教育者而言,学生身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它的眼睛。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激励后进生从"自甘落后"的泥潭中爬出来,点亮他们心中希望的灯。
——法国·凯恩斯
记得那是三年前,我刚接四年级一个新班,第一次批改作业时,数来数去就是少一本,是谁没有交作业?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课堂,向同学们了解。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是田某。"还补充:"他是从来不做作业的。"田某何许人也?需要做一番了解。田某是个学习十分困难的可怜的学生,经测定,其智商在弱智边缘,父母又离婚,跟着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家中生活困难,班里已为他捐款两次。因为不会做数学,老师也就随他去,不管了。现在连语文也不做了。田某的不幸引起了我无限的同情,此时的我恨不得把我所有的爱心都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我想:他与其他学生的差异是大了些,可总是有办法教好的,我下定决心要教好他。我把田某领到办公室,和他个别谈心。我问:"你为什么不做作业?"我不会做。""你一直不做作业?""是的。"'你想做吗?""想做。"他点点头。"只要你想做,彭老师一定帮助你,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好。"孩子是想学的,我一定不放弃他。
四年级的重点仍然是字词教学和阅读作文。我们从字词开始学习。课前,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我发现田某能跟着一起读。深一步了解,发现这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会读不会认,不会写,光在那里念滑句。于是,我就教他用手指指着读,看准字形,读准字音,一个字一个字的来记。就这样,田某读懂一段文章,要花一两个小时。我不厌其烦地教,他也认真地学。慢慢地,他认识的字多起来了。于是,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同学们也主动的关心田某,帮助田某。这样,在四年级学期结束考试时,他的语文成绩得了61分。田某有说不出的高兴,全班同学也都为田某的进步而高兴。
同学们都看不起田某,田某自己似乎也没有多少自信。田某果真这么差吗?我有意识的进行观察。我发现,他身上有好多好的地方:他个子矮,总是坐在第一排,微机橱总是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微机橱内的物品总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同学们知道是田某干的,似乎规定是由他干的。这种爱护集体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呀!我在深入了解以后,认为很有必要在全班改变他的形象。
机会终于来了。一次,全校同学在校园里开会,回到教室时,我发现一把笤帚横在教室门口地上,我没有捡,观察同学们的表现。同学们手里拿着凳子,有的绕过笤帚,有的跨过笤帚,就是没有人去捡它。到第十八位同学走进教室,把笤帚捡起,并挂在门后边,再回到座位上。等全班同学坐好后,我表扬全班同学,没有一个同学踩上这把笤帚,可有一位同学表现得更好,他捡起了这把笤帚,并把它挂好。这个人就是田某。我不仅表扬了他捡起笤帚,而且把我发现的许多田某的优点对全班同学讲了。许多同学看到这把笤帚绕着走,而田某却弯下腰把它捡起,这是他关心集体的表现,把集体的事当作是自己的事情。田某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他关心集体,爱护集体,把微机橱整理得干干净净,刚才,田某看见了笤帚,弯下腰把他捡起来,挂在门后。他与前面17个同学就是不一样,他很自觉。这种自觉为集体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同学认真学习的。
大概是从来没有得到如此慎重的表扬吧,一件小事使田某心里很激动,同学们的心也给震动了。同学们对田某的态度在悄悄地改变,我发现从此以后同学们喜欢与田某交谈了。田某也在变,他变得爱学习了。他常跟在我的后面问这问那,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要我帮他解决。我真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总是耐心帮助他。到四年级期终考试时,田某的语文得了72分。这对田某来说,是破天荒的第一次。田某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同学面前树立了新的形象。
田某又退步了,我没有责怪他。什么原因?需要冷静地分析一下。原来五年级开始阅读作文的难度加大了,他理解起来很困难。田某的理解能力有限,很多词语一时难以领会。我找他谈心,承认他学习上有困难,是因为原来的基础没有打好,只要有决心,困难是可以战胜的。他表示有信心。我要求他一天读一篇课外短文,而且要读十遍。读完后再思考课后问题。他又一次开始努力了。做作业时,我就请他到办公室,有不懂的马上帮助他解决。
可喜的是田某在小学毕业时语文得了87分,以优异的成绩上了三中。
【案例分析】
也许,当你读完这个案例时会认为像这样帮助后进生转变成功的教育案例是很多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是的,此类教育的成功有许多共同之处,"爱学生""循循善诱""持之以恒"等等。在这里,我们不谈这些,就结合这个"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案例,来说说对后进生如何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1、根据学生的实际,设定适度的期望目标
我们知道在情感倾向上,后进生普遍缺乏同龄人所共有的纯真的情感。他们感到自己比周围的同学差一等,低一头。感到自己不像别的同学那样受到重视和喜爱,表现在行动上可能是他们对周围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可能是对自己的成绩是好是坏显得无所谓,每天得过且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教师根据差异,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期望目标,就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当然,期望目标的设置是很有讲究的,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朱嘉曾说过:"个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设置的期望目标最好应是学生通过努力近期可以完成的。我为田某设置的第一个目标是"会认字写字",这个目标对田某来说难易适中,田某通过较短时间的努力后,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有害的。期望过高,学生老是达不到,自然就有损于学习信心的树立与巩固,期望过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即能达到,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应为后进生设置适度的期望目标,让他们在自己的"适应性领域"中发展。
2.让后进生获得有差异的成功,树立自信。
在后进生身上,有着这么一个"魔力图";由于基础差一时学不会,成绩就不好,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下降,于是就更不爱学习,一以至于他们身上的一些优点也不被人肯定。这种恶性循环简直是后进生的一种灾难。那么怎样使后进生摆脱这个"魔力图",交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呢?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有人曾说过:自尊心是成功的起点。自信心是成功的秘诀,好胜心是腾飞的翅膀,责任心是成功的保证。中国也有句古语:"哀莫大于心死",从以上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自信心对于人的学业上的进步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部动力。而后进生的身上缺乏的正是自信心。易连英(1989)的研究告诉我们,在成绩优良组的51名学生中,充满自信心的有28人。占55%,而成绩差的40名学生中,只有4人有自信心,占10%,有90%的后進生缺乏学习自信心。
我们知道后进生在学习上多是屡遭失败者,学习中的成功,哪怕是一点小个的成功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这些学生设置一些"矮"台阶,与一般学生有所差异的台阶,为这些学生创造表现点滴进步的机会,并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反馈,肯定的评价,如田某会写的字多快起来了,我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让田某享受成功,树立起坚强的自信心,这样一来又会对他争取更大的成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后进生的自信心与成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周而复始,就行成了良性循环,即:成功--自信心--成功--自信心。
另外,除学习,其他人际交往、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成功也能帮助后进生树立自信,从而促使他树立对学习文化课的自信。
所以身为教师,一定要确立这样的信念:没有不可造就的学生。对教育者而言,学生身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它的眼睛。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激励后进生从"自甘落后"的泥潭中爬出来,点亮他们心中希望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