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纵观当前的小学音乐教材,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隐含着不同的情感因素。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提炼、展示教材内在思想内涵,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 文本思想 音乐教学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1 诵读分析歌词,体验情感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歌词是作者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结晶,它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以及丰富的情感,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立场、态度、爱憎。诵读分析歌词,是加强歌词理解的最佳手段,是体验音乐情感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当学生接触一首新歌时,首先通过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歌词所表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逐段逐句地分析研究,更深地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意图、情绪、情感,从而在歌唱中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升华学生的体验情感。
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的歌词极富感召力,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在脑海中展现出一幅幅悲壮的情景故事图;许多学生伤心得热泪盈眶,他们仿佛看到了小英雄王二小惨死在敌人的刀下,鲜血染红大地的情景。教学实践表明,由于教者能引领学生有情歌词朗诵,细致歌词分析,学生对歌词内容有了深入的体会。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的铺垫,在此基础上再来学唱歌曲,在丰富的“音乐想象”中,较好地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 把握旋律节奏,体验情感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强烈的。它以旋律、节奏塑造出的音乐形象,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情境中。悠扬的民族乐曲让学生感受其素淡、清远的韵味;奔放的旋律使学生产生热烈、激情的震撼;轻松欢快的旋律令学生心情愉悦,产生欢跃的情境。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可选择一些节奏感强、情感分明的乐曲,让学生欣赏,以此感受不同旋律带来的不同情感感受,体验音乐的魅力。如《牧童短笛》、《我们的田野》、《赛马》、《丰收之歌》、《国歌》等。例:在欣赏乐曲《蜜蜂》时,学生从小提琴那纤细明亮的声音,紧密短促的节奏,上下颤动的旋律中,感受到蜜蜂轻盈的舞姿和上下飞舞、辛勤劳动的情境,从而产生了喜爱蜜蜂、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此外,对于节奏的把握,可通过“伴奏”的方式,训练学生的乐感。如教学《过新年》一课,可让学生为其中的“咚咚锵”伴奏;教学《钟表店里》一课,可让学生用三角铁、小铃、沙球等不同的乐器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种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通过“伴奏”,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气氛,而且加深学生对歌曲节奏的理解。
3 感悟主题思想,体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他还说,“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化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由此可见,揭示歌曲的思想之美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需要。
3.1 找准主题内容切入点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找准主题内容切入点,从题材上把握教材的思想性。如可利用中国优秀民歌《我们把祖国爱在心里》、《沂蒙山小调》、《我们的田野》、《我有一支歌》等歌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利用革命历史歌曲《我的祖国》、《国歌》、《保卫黄河》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可结合《劳动最光荣》等歌曲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结合《春天在哪里》等歌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此外还可利用外国优秀音乐进行国际主义教育,也可从每一首乐曲的主题出发制定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如《长江之歌》这首歌运了用比拟的手法,描写了长江的气势雄浑。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2 揭示背景深挖掘
然而,有些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较深沉,加之小学生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因此,必须依赖于创作背景的揭示来领悟。例:教学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强烈情感和作品所表现的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解放斗争和英勇不屈的坚强性格。教学前可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洗星海的生平事迹材料,加之教者的讲解,从而揭示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当时,作者在黄河边考察,看到黄河艄工与波浪搏战的情景,从中领悟到了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搏斗的伟大精神,于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之后,洗星海用了六天时间便完成了这部显示民族精神,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吸取了地方民歌特点,运用了劳动号子“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表现形式再现了劳动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迸发出了民族奋斗的精神火花,激励着中国人民为解放而奋斗抗争。通过对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学生感悟到了作品所表现的深刻主题,从而打开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大门。
总之,“音乐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增强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自觉积极主动钻研教材,不断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才能更好地完成音乐审美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8.
[2] 陈蕾.重视音乐教育,提高学生音乐素养[J].新课程(小学版),2007(Z1).
关键词 文本思想 音乐教学 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A
1 诵读分析歌词,体验情感
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歌词是作者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艺术结晶,它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以及丰富的情感,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立场、态度、爱憎。诵读分析歌词,是加强歌词理解的最佳手段,是体验音乐情感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当学生接触一首新歌时,首先通过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和认识歌词所表现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逐段逐句地分析研究,更深地理解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意图、情绪、情感,从而在歌唱中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升华学生的体验情感。
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的歌词极富感召力,教学时通过对歌词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在脑海中展现出一幅幅悲壮的情景故事图;许多学生伤心得热泪盈眶,他们仿佛看到了小英雄王二小惨死在敌人的刀下,鲜血染红大地的情景。教学实践表明,由于教者能引领学生有情歌词朗诵,细致歌词分析,学生对歌词内容有了深入的体会。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的铺垫,在此基础上再来学唱歌曲,在丰富的“音乐想象”中,较好地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 把握旋律节奏,体验情感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强烈的。它以旋律、节奏塑造出的音乐形象,能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情境中。悠扬的民族乐曲让学生感受其素淡、清远的韵味;奔放的旋律使学生产生热烈、激情的震撼;轻松欢快的旋律令学生心情愉悦,产生欢跃的情境。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可选择一些节奏感强、情感分明的乐曲,让学生欣赏,以此感受不同旋律带来的不同情感感受,体验音乐的魅力。如《牧童短笛》、《我们的田野》、《赛马》、《丰收之歌》、《国歌》等。例:在欣赏乐曲《蜜蜂》时,学生从小提琴那纤细明亮的声音,紧密短促的节奏,上下颤动的旋律中,感受到蜜蜂轻盈的舞姿和上下飞舞、辛勤劳动的情境,从而产生了喜爱蜜蜂、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此外,对于节奏的把握,可通过“伴奏”的方式,训练学生的乐感。如教学《过新年》一课,可让学生为其中的“咚咚锵”伴奏;教学《钟表店里》一课,可让学生用三角铁、小铃、沙球等不同的乐器分别敲击节奏来表现大钟、小钟、秒种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通过“伴奏”,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气氛,而且加深学生对歌曲节奏的理解。
3 感悟主题思想,体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他还说,“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化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由此可见,揭示歌曲的思想之美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需要。
3.1 找准主题内容切入点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找准主题内容切入点,从题材上把握教材的思想性。如可利用中国优秀民歌《我们把祖国爱在心里》、《沂蒙山小调》、《我们的田野》、《我有一支歌》等歌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利用革命历史歌曲《我的祖国》、《国歌》、《保卫黄河》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可结合《劳动最光荣》等歌曲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结合《春天在哪里》等歌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此外还可利用外国优秀音乐进行国际主义教育,也可从每一首乐曲的主题出发制定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如《长江之歌》这首歌运了用比拟的手法,描写了长江的气势雄浑。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2 揭示背景深挖掘
然而,有些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较深沉,加之小学生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有时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因此,必须依赖于创作背景的揭示来领悟。例:教学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热爱的强烈情感和作品所表现的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解放斗争和英勇不屈的坚强性格。教学前可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洗星海的生平事迹材料,加之教者的讲解,从而揭示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当时,作者在黄河边考察,看到黄河艄工与波浪搏战的情景,从中领悟到了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搏斗的伟大精神,于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之后,洗星海用了六天时间便完成了这部显示民族精神,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吸取了地方民歌特点,运用了劳动号子“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表现形式再现了劳动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迸发出了民族奋斗的精神火花,激励着中国人民为解放而奋斗抗争。通过对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学生感悟到了作品所表现的深刻主题,从而打开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大门。
总之,“音乐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增强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自觉积极主动钻研教材,不断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才能更好地完成音乐审美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8.
[2] 陈蕾.重视音乐教育,提高学生音乐素养[J].新课程(小学版),2007(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