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说、去做,从中获得知识,开发智能,发展个性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定义。
关键词:创新;启发式教学;现代教学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知识经济的竞争,而知识经济的主体——知识与技术的创新就是竞争的关键。谁掌握了更新的知识与技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一、目前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当下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要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但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方法根本达不到这个要去,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地区仍旧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注重强调知识传授中的职能和作用,主张教师向学生灌输已有的理论知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突飞猛进,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在学校中学完一生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况且传统教学法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的发挥,形成了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知识的代表者和传输者的作用,将学生视为一种容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强调教学法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只重视教学效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人为地将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的统一体割裂开来,使教学活动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致使教学活动既难以协调,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挫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现象在我国很普遍,过去的应试教育就是传统教育法的一个体现,一切向分看,一切为了分。是死记硬背,是囫囵吞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课只是听与记,根本不用思考为什么。长此以往,学生厌学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究竟什么方法才是我们追求的现代教学法呢?
二、“创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文明的兴衰,社会经济的发展,无一不与创新息息相关。近代西方社会经过了两次的工业革命,生产力突飞猛进,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信息技术的高潮,使人类社会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内由工业经济时代大步迈入了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世人雄辩地证明:创新是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创新一直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是发展的方向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还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创新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一部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创新活动史。那么从我国实际来看,尽管自建国以来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要在尽量短的时间追赶上来,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改良教学方法,“启发”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三、“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最直接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说、去做,从中获得知识,开发智能,发展个性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定义。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调动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不知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使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平等对话,双向交流。它代表了一种民主的、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思想。
世界上最早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学术文化空前发展,百家争呜,自由争辩的空气十分浓厚,再加上他个人三四十年丰富的教学实践,使他的教学思想得以突破自己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而包含了一定的科学内容。在教学中,他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总结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启发”一词就是从他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两句话中来的。
西方社会提出启发式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从那时开始,启发式教学与灌注式教学的斗争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无数的教育家通过不懈的努力探索,极大的丰富了启发式教学的内容。尤其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成为了西方国家教学领域的主流。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也鼓励学生独立观察、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锻炼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备了极强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极高的创新能力。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社会在教育上走在了我们的前列。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各类学校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要进入高一级学校自能依靠层层升学考试。从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到解放后的升学考试,极大地束缚了“启发式教学”在我国的大范围应用和发展。不是不想搞,而是不能搞、搞不起。多少年的应试教育,几代的学生在同一学科中研究者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进行着同样的思维,极大地演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试问我们拿什么去创新?这与西方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最早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然而在近代却落在了欧美发达国家后面。结果呢?我们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夺金,但是没有一个诺贝尔奖,甚至当今世界的尖端科学成就上我们也只能饮恨。
“启发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这样可以直接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见解和启发式的引导。不但可以进行及时、顺势的引导和点拨,做到当言则言,适可而发,使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日有所长,月有所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但是由于启发式教学是在对传统的灌注式教学的批判中产生的,然而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在实际运用中,还尚未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可循,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足。目前有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结果启发式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即对于某一特定的问题,教师心中已有正确答案,但学生没有,于是教师就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通过不断发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出来答案的一种自以为是的启发式教学。这样做延续了灌注式教学的老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因素,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一定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提问,问则会答,不问则不会答。还有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少讲多练”就是启发式教学,上课时按一定比例分配“讲”与“练”。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就是“灌注式教学”,那留一部分时间做练习就不是了?是不是启发式教学,主要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与否。只要启发得当,将满一节课也无妨。先灌半节课,再练半节课,练也只怕是形式,只不过是灌的延续罢了。
参考文献:
[1]徐世太《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4期.
关键词:创新;启发式教学;现代教学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国际上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知识经济的竞争,而知识经济的主体——知识与技术的创新就是竞争的关键。谁掌握了更新的知识与技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一、目前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当下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要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也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但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方法根本达不到这个要去,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地区仍旧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注重强调知识传授中的职能和作用,主张教师向学生灌输已有的理论知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突飞猛进,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在学校中学完一生所需要的所有知识。况且传统教学法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自主性、能动性的发挥,形成了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知识的代表者和传输者的作用,将学生视为一种容器——接受知识的容器。只强调教学法的研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只重视教学效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人为地将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的统一体割裂开来,使教学活动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致使教学活动既难以协调,也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挫伤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利于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效果。这种现象在我国很普遍,过去的应试教育就是传统教育法的一个体现,一切向分看,一切为了分。是死记硬背,是囫囵吞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上课只是听与记,根本不用思考为什么。长此以往,学生厌学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究竟什么方法才是我们追求的现代教学法呢?
二、“创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文明的兴衰,社会经济的发展,无一不与创新息息相关。近代西方社会经过了两次的工业革命,生产力突飞猛进,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农业经济社会向工业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信息技术的高潮,使人类社会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内由工业经济时代大步迈入了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世人雄辩地证明:创新是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创新一直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是发展的方向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还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创新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一部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创新活动史。那么从我国实际来看,尽管自建国以来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要在尽量短的时间追赶上来,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改良教学方法,“启发”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三、“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最直接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说、去做,从中获得知识,开发智能,发展个性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启发式教学的定义。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调动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不知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培养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变化。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使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平等对话,双向交流。它代表了一种民主的、科学的、先进的教学思想。
世界上最早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学术文化空前发展,百家争呜,自由争辩的空气十分浓厚,再加上他个人三四十年丰富的教学实践,使他的教学思想得以突破自己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而包含了一定的科学内容。在教学中,他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总结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启发”一词就是从他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两句话中来的。
西方社会提出启发式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从那时开始,启发式教学与灌注式教学的斗争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无数的教育家通过不懈的努力探索,极大的丰富了启发式教学的内容。尤其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成为了西方国家教学领域的主流。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也鼓励学生独立观察、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锻炼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备了极强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极高的创新能力。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社会在教育上走在了我们的前列。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各类学校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要进入高一级学校自能依靠层层升学考试。从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到解放后的升学考试,极大地束缚了“启发式教学”在我国的大范围应用和发展。不是不想搞,而是不能搞、搞不起。多少年的应试教育,几代的学生在同一学科中研究者同样的问题,做着同样的作业,进行着同样的思维,极大地演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试问我们拿什么去创新?这与西方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最早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然而在近代却落在了欧美发达国家后面。结果呢?我们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夺金,但是没有一个诺贝尔奖,甚至当今世界的尖端科学成就上我们也只能饮恨。
“启发式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这样可以直接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见解和启发式的引导。不但可以进行及时、顺势的引导和点拨,做到当言则言,适可而发,使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日有所长,月有所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但是由于启发式教学是在对传统的灌注式教学的批判中产生的,然而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在实际运用中,还尚未有一套固定的模式可循,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足。目前有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结果启发式教学就是启发式教学。即对于某一特定的问题,教师心中已有正确答案,但学生没有,于是教师就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通过不断发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出来答案的一种自以为是的启发式教学。这样做延续了灌注式教学的老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因素,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一定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提问,问则会答,不问则不会答。还有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少讲多练”就是启发式教学,上课时按一定比例分配“讲”与“练”。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就是“灌注式教学”,那留一部分时间做练习就不是了?是不是启发式教学,主要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与否。只要启发得当,将满一节课也无妨。先灌半节课,再练半节课,练也只怕是形式,只不过是灌的延续罢了。
参考文献:
[1]徐世太《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