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思品课程教学的开展,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对学生三观养成产生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做出认知,对其问题进行挖掘,并对其改革策略做出探索,对于思品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可以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课文内容、教师队伍等多个方面做出论述。从农村思品课教学目标来看,当前农村地区的思品课程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要求方面,都体现出了对学生身心特征与年龄特点的针对性,但是在课程目标定位中,对养成教育的忽略以及对高大全的追求成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材编写方面来看,当前农村地区所使用的思品课教材呈现出了图文并茂的特征,表现出了一定的吸引力,但是教材变更频繁等现象也导致了教学大纲的不断调整。另外,农村地区所使用的思品课教材都为所属省地教育部门所统一要求使用的教材,与至相关的配套书籍或者能够凸显出农村特点的教材则没有得到开发;从农村思品课课文内容来看,许多围绕理论知识所呈现给师生的案例,多是以小学生为主体,并且许多案例也涉及到了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并能够体现出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但是另一方面,一些案例内容也存在着明显的虚拟性,并且在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中使用了居高临下的叙述方式;从农村思品课教师队伍方面来看,当前农村地区的大多数思品课教师都能够认真开展思品课教学工作,但是兼职教师的存在、教师自身教学法知识的匮乏等情况,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二、农村思品课教学改革策略
(一)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在农村思品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要求的满足,应该在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体现出对学生认知能力特征、认知需求特征的尊重。同时为了让农村思品课程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目标定位应当追求遵循学生的实际生活而非追求高大全,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生活中自主体验思品课程的价值、发现思品课程的魅力,并提升对思品课程教学的学习兴趣。
(二)引用课外资源,强化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稳定性。
教材编写方面呈现出的不稳定性以及部分教学内容呈现出的不真实性特征,会对农村思品课教学成效的提升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农村思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改革,有必要通过引用课外教材来提升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稳定性。在此过程中,农村思品课教师有必要收集一些能够对主要教学知识点进行说明的社会实践、图书读物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过程当中,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教师可以直接围绕自身所收集整理的这些资源开展思品教学活动,一些明显不具备真实性的课本案例则可以舍去。另外,在这些资源的打造中,还有必要加入一些乡土内容,并纳入校本资源体系,这些内容在思品课程中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思品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亲近性,这对于生活化思品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提升农村思品课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与专业性
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对农村思品课教学质量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当前许多农村学校中的思品课程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担任,因此,这些农村学校中的思品课师资队伍可以说既缺乏稳定性,有欠缺专业性。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各地教育部门应当为农村思品课的开展配备足够数量的教师。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思品课程所发挥的作用绝不亚于其他基础性课程,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应当以学生为本,明确思品课程教师配置规定,避免出现随意指定兼职教师开展思品课程教学的情况;其次,作为教师,则应当积极参加各地教委以及本校所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并积极参与到思品课程教学的科研与教研活动中。当然,教师培训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还需要树立起自我提升意识,通过互联网等工具所提供的海量信息来提升自身的道德教育素养、心理学素养以及教育学素养等;最后,农村思品课程具有着多种特殊性,其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应当得到高度关注,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心理规律、认知规律等作出研究,从而提升思品教学的针对性。
农村思品课程教学在教育目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以及师资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因此,各级教育部门、教委以及农村学校与教师对,都应当针对这些问题对教育目标做出科学的定位,并在引入课外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农村思品课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与专业性。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市信州区朝阳中学)
一、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可以从教学目标、教材编写、课文内容、教师队伍等多个方面做出论述。从农村思品课教学目标来看,当前农村地区的思品课程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要求方面,都体现出了对学生身心特征与年龄特点的针对性,但是在课程目标定位中,对养成教育的忽略以及对高大全的追求成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材编写方面来看,当前农村地区所使用的思品课教材呈现出了图文并茂的特征,表现出了一定的吸引力,但是教材变更频繁等现象也导致了教学大纲的不断调整。另外,农村地区所使用的思品课教材都为所属省地教育部门所统一要求使用的教材,与至相关的配套书籍或者能够凸显出农村特点的教材则没有得到开发;从农村思品课课文内容来看,许多围绕理论知识所呈现给师生的案例,多是以小学生为主体,并且许多案例也涉及到了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并能够体现出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但是另一方面,一些案例内容也存在着明显的虚拟性,并且在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中使用了居高临下的叙述方式;从农村思品课教师队伍方面来看,当前农村地区的大多数思品课教师都能够认真开展思品课教学工作,但是兼职教师的存在、教师自身教学法知识的匮乏等情况,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二、农村思品课教学改革策略
(一)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在农村思品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要求的满足,应该在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体现出对学生认知能力特征、认知需求特征的尊重。同时为了让农村思品课程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目标定位应当追求遵循学生的实际生活而非追求高大全,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生活中自主体验思品课程的价值、发现思品课程的魅力,并提升对思品课程教学的学习兴趣。
(二)引用课外资源,强化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稳定性。
教材编写方面呈现出的不稳定性以及部分教学内容呈现出的不真实性特征,会对农村思品课教学成效的提升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农村思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改革,有必要通过引用课外教材来提升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与稳定性。在此过程中,农村思品课教师有必要收集一些能够对主要教学知识点进行说明的社会实践、图书读物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过程当中,甚至在一些情况下,教师可以直接围绕自身所收集整理的这些资源开展思品教学活动,一些明显不具备真实性的课本案例则可以舍去。另外,在这些资源的打造中,还有必要加入一些乡土内容,并纳入校本资源体系,这些内容在思品课程中的使用,能够有效提升思品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的亲近性,这对于生活化思品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三)提升农村思品课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与专业性
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对农村思品课教学质量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当前许多农村学校中的思品课程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担任,因此,这些农村学校中的思品课师资队伍可以说既缺乏稳定性,有欠缺专业性。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各地教育部门应当为农村思品课的开展配备足够数量的教师。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思品课程所发挥的作用绝不亚于其他基础性课程,因此,各地教育部门应当以学生为本,明确思品课程教师配置规定,避免出现随意指定兼职教师开展思品课程教学的情况;其次,作为教师,则应当积极参加各地教委以及本校所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并积极参与到思品课程教学的科研与教研活动中。当然,教师培训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还需要树立起自我提升意识,通过互联网等工具所提供的海量信息来提升自身的道德教育素养、心理学素养以及教育学素养等;最后,农村思品课程具有着多种特殊性,其中,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应当得到高度关注,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心理规律、认知规律等作出研究,从而提升思品教学的针对性。
农村思品课程教学在教育目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以及师资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因此,各级教育部门、教委以及农村学校与教师对,都应当针对这些问题对教育目标做出科学的定位,并在引入课外资源的基础上提升农村思品课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与专业性。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市信州区朝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