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转型期是对社会的考验,转型期也是社会安全问题的易发期,因为社会的动荡和危机往往产生于向新的社会结构的过渡阶段。社会转型期就是民众政治心理重新构建期,民众政治心理直接关系着社会和谐社会稳定和现代化的进程。通常可以认为,民众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就可以解决一系列民众的政治行为的偏差,这对于当代社会的转型进度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转型期 民众政治心理 矛盾体 等级制度
中国现阶段的政治心理某种程度上是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积淀,我们在研究当代社会民众政治心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正视传统社会政治心理的存在,并从中体会它。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熏陶和影响下所形成的政治心理定势就叫传统民众政治心理。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专制统治,那时候的民众政治思想文化高度集中,政治经济结构呈现闭门造车的现象,这些都影响着传统社会民众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这种背景下的政治心理难免带有王权主义的专制型、趋同性、依附性。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君主,在政治上主张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在思想上也对国民的思想文化实行专制。
传统社会的民众政治心理概括起来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第一是广泛的崇圣意识,人微言卑。古代君臣心理明显,普通民众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长期落后的经济文化,使民众对上有一种恐惧感和崇敬感,形成盲目的圣贤崇拜和政治万能的依附感。在古人的观念中,皇权圣人就是理想的人格、理性的象征、真理的化身,人们形成了在皇权劝慰下的臣民心理,在主观上自觉的认同君主,在学理上向君主求是非,对明君的期待心态,封建社会会视皇帝如神仙也大概源于此。古代贤人贤臣把国家兴衰完全寄托在清官和明君身上,这就表明当时民众独立人格和政治自主意识已经开始萎缩,“人治”意识已经在传统的政治生活中根深蒂固,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和心理定势。
第二是对皇权极力崇拜又惧怕的矛盾体。在传统王权政治制度下,权力成为君主统治者的私有物,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天然神授的权力,执掌生杀予夺大权。所以民众的一切行为准则都依附于君主权力,主要目的是求得专制权力的保护,形成权力崇拜的直接原因就是民众在政治上不能代表自己、保护自己。马克思曾经论述过:“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普天之上,莫非王土,民众崇拜皇权权威就如教徒崇拜他们的神一般,神圣不可侵犯。在阶级利益上百姓和皇权体系又是根本对立的,老百姓是双重存在于社会的,受保护的同时,又受到利益的侵害,这就形成了他们对权力本能的戒备心和天然的疏远情感,这就是所谓权力崇拜又惧怕的矛盾体。
第三是古代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国家的权力以皇帝为中心,实行君主制,皇帝的地位之高无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三纲五常这是在古代不可违背的伦理道德,政治的统治者是皇帝、君主,是全国最高的家长, 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关系上的,在家国一体的政治制度基础上形成了官有等级、人有三六九等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观念。氏族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长幼有序、上下尊卑被完整的应用于国家,父家长拥有绝对的权威和支配力,晚辈无条件服从长辈,家族成员要对家长尽孝道。这种森严的等级意识,让民众被完全控制在这条条框框里,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民众几乎是被统治的,完全臣服于政治制度里。
第四就是民众可悲的顺从心理。人民大众长期在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环境中生活,完全的与世隔绝,他们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因循守旧的封闭心理状态,古代没有媒体、网络、新闻,封闭的专制制度对民众来说也是神秘的,官场明争暗斗、争权夺利平民百姓是不可能知道的。民众表现出来的是安于现状、求稳怕乱的保守性,他们对政治生活不感兴趣、也不想感兴趣,更不会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因为他们连基本的自身的政治要求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从恩格斯说过的一段话可以得到印证:他们”感觉迟钝、目光短浅......对政治盲目无知,对本村以外的一切东西要下判断,用农民关系的尺度去衡量复杂的历史关系”。这种对政治上的趋同和依附感,是继秦代高度统一集中中央集权制下开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封建统治者利用国家政权来禁锢人们的思想,实行愚民政策。在儒家思想熏陶下,人们唯一的义务感就是自己的乡土和风俗。这种思想要求人们对统治者忠诚和富有奉献精神,个人从属于君主。广大民众既不认为自己能对国家政治体制进行输入和施加影响,更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积极参加者,那时的民众只依附于统治阶级,逆来顺受是世代传袭的。
参考文献:
[1] 威廉·F斯通(美) 《政治心理学》[M],胡杰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 谭泳鑫《浅析当今农民的政治心理》,《理论与改革》[J]1997年第2期
[3] 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 学林出版社 2002,10
[4] 邱柏生《浅析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复旦学报》[N]1996年,第4 期
[5] 郭德宏 《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N]《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3-02-24
[6] 黄建钢《政治民主和群体心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
[7] 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M] 商务印书馆 1999年
[8]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作者简介:王丹丹 单位: 陕西省西安工业大学未央校区思政部 马克21思主义中国化专业
[关键词]转型期 民众政治心理 矛盾体 等级制度
中国现阶段的政治心理某种程度上是传统社会政治文化的积淀,我们在研究当代社会民众政治心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正视传统社会政治心理的存在,并从中体会它。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熏陶和影响下所形成的政治心理定势就叫传统民众政治心理。中国漫长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专制统治,那时候的民众政治思想文化高度集中,政治经济结构呈现闭门造车的现象,这些都影响着传统社会民众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这种背景下的政治心理难免带有王权主义的专制型、趋同性、依附性。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君主,在政治上主张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在思想上也对国民的思想文化实行专制。
传统社会的民众政治心理概括起来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第一是广泛的崇圣意识,人微言卑。古代君臣心理明显,普通民众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长期落后的经济文化,使民众对上有一种恐惧感和崇敬感,形成盲目的圣贤崇拜和政治万能的依附感。在古人的观念中,皇权圣人就是理想的人格、理性的象征、真理的化身,人们形成了在皇权劝慰下的臣民心理,在主观上自觉的认同君主,在学理上向君主求是非,对明君的期待心态,封建社会会视皇帝如神仙也大概源于此。古代贤人贤臣把国家兴衰完全寄托在清官和明君身上,这就表明当时民众独立人格和政治自主意识已经开始萎缩,“人治”意识已经在传统的政治生活中根深蒂固,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和心理定势。
第二是对皇权极力崇拜又惧怕的矛盾体。在传统王权政治制度下,权力成为君主统治者的私有物,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天然神授的权力,执掌生杀予夺大权。所以民众的一切行为准则都依附于君主权力,主要目的是求得专制权力的保护,形成权力崇拜的直接原因就是民众在政治上不能代表自己、保护自己。马克思曾经论述过:“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普天之上,莫非王土,民众崇拜皇权权威就如教徒崇拜他们的神一般,神圣不可侵犯。在阶级利益上百姓和皇权体系又是根本对立的,老百姓是双重存在于社会的,受保护的同时,又受到利益的侵害,这就形成了他们对权力本能的戒备心和天然的疏远情感,这就是所谓权力崇拜又惧怕的矛盾体。
第三是古代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国家的权力以皇帝为中心,实行君主制,皇帝的地位之高无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三纲五常这是在古代不可违背的伦理道德,政治的统治者是皇帝、君主,是全国最高的家长, 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关系上的,在家国一体的政治制度基础上形成了官有等级、人有三六九等的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观念。氏族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长幼有序、上下尊卑被完整的应用于国家,父家长拥有绝对的权威和支配力,晚辈无条件服从长辈,家族成员要对家长尽孝道。这种森严的等级意识,让民众被完全控制在这条条框框里,不敢越雷池半步,所以民众几乎是被统治的,完全臣服于政治制度里。
第四就是民众可悲的顺从心理。人民大众长期在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环境中生活,完全的与世隔绝,他们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因循守旧的封闭心理状态,古代没有媒体、网络、新闻,封闭的专制制度对民众来说也是神秘的,官场明争暗斗、争权夺利平民百姓是不可能知道的。民众表现出来的是安于现状、求稳怕乱的保守性,他们对政治生活不感兴趣、也不想感兴趣,更不会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因为他们连基本的自身的政治要求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从恩格斯说过的一段话可以得到印证:他们”感觉迟钝、目光短浅......对政治盲目无知,对本村以外的一切东西要下判断,用农民关系的尺度去衡量复杂的历史关系”。这种对政治上的趋同和依附感,是继秦代高度统一集中中央集权制下开始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封建统治者利用国家政权来禁锢人们的思想,实行愚民政策。在儒家思想熏陶下,人们唯一的义务感就是自己的乡土和风俗。这种思想要求人们对统治者忠诚和富有奉献精神,个人从属于君主。广大民众既不认为自己能对国家政治体制进行输入和施加影响,更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积极参加者,那时的民众只依附于统治阶级,逆来顺受是世代传袭的。
参考文献:
[1] 威廉·F斯通(美) 《政治心理学》[M],胡杰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 谭泳鑫《浅析当今农民的政治心理》,《理论与改革》[J]1997年第2期
[3] 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 学林出版社 2002,10
[4] 邱柏生《浅析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复旦学报》[N]1996年,第4 期
[5] 郭德宏 《我们该怎样看待社会转型》[N]《北京日报》理论周刊,2003-02-24
[6] 黄建钢《政治民主和群体心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
[7] 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M] 商务印书馆 1999年
[8]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作者简介:王丹丹 单位: 陕西省西安工业大学未央校区思政部 马克21思主义中国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