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落细落小落实研究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是武装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武器,是中华民族复兴梦实现的精神支柱。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力军之一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主动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但由于大学生自身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的淡薄、高校教育引导作用的缺失和外来腐朽思想的侵入等因素,导致大学生未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响应党和国家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号召,本文通过调查当前大学生使用共享单车的现状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成效与不足,着重从高校加强引导、大学生深化认同和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三个方面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路径,从而帮助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共享单车;落细落小落实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1-0183-0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1.115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对大众宣传普及。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此外,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当今,大学生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之一有必要将其落实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共享单车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新载体,大学生使用它的行为能够反映出大学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效。
  一、大學生普遍使用共享单车的现状分析
  为了调查大学生在普遍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我们科研小组特地前往多个高校进行调研。期间分别对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等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和访谈。据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大学生在使用共享单车时存在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这反映出大学生未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从而为大学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效的措施。
  首先,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一周内几乎不使用共享单车的仅占调查的28%,这表明共享单车是大部分大学生日常出行使用的工具,进而说明通过分析大学生普遍使用共享单车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在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成效是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然后,在对是否见过大学生私藏共享单车这一问题的调查中,仅有20%的大学生见过;在对是否见过大学生对共享单车进行个性改造问题的了解中,没见过的大学生占93%;在对是否见过大学生刮坏共享单车的二维码这一问题的调查中,80%的调查者表示未曾见过刮坏共享单车二维码的情况;但是,在对是否见过大学生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问题的调查中,80%的调查者表示见过大学生将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只有14%的调查者表示没有见过。这些情况表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有成效,但仍然存在部分大学生有着不文明行为,在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所不足。
  其次,本次调查数据反映出78%的大学生在使用共享单车时未违反交通规则,而经常违反的大学生只占1%;91%的大学生不会为了逃避付费而故意记住共享单车开锁密码,经常这么做的只占1%;但是在对是否会主动将问题共享单车保修的调查中,经常报修的仅占49%,偶尔报修的为22%,还有29%的大学生表示会弃之不管。从中可以得出,多数大学生对于文明、法治和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程度较高,但是其践行成效有所不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以及落实程度。
  总的来说,此次调查大学生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反映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仅停留于理论层面,并未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且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分析原因,进而得出一些方法去改变这种现状,便是此次研究的意义。
  二、 大学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足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大学生使用共享单车的情况,联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效,我们可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存在缺陷。为了更好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刻剖析、梳理和查摆原因所在。
  (一)大学生自身存在的缺欠
  作为高校进行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大学生在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直接反映了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效果。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不足,我们从大学生主体出发,分析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
  1.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存在误差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人思维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更为开放,对于外来文化的接收更为宽容。有些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很多内容套进西方的话语体系中进行解读,比如,用西方的“民主”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前者的民主实质上是资本的民主、少数人的民主,而后者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法治,我们始终强调它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同西方的法治有本质的区别。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的思想相混淆,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意识混乱。这不仅削弱了主流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且严重阻碍在大学生群体中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形成对其的认同感。   2.大学生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不够
  大学生本人往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当成是课业负担,目标只是将作业完成,而没有真正深入内心,认真学习,活学活用。有的大学生只注重强记,却未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和用意,而且学生根据教师授课特点选择性学习,自主性很大,自觉性却不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真正落细落小落实。
  3.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精致的利己主义
  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存在不足,突出表现为大学生的现实主义、功利主义倾向。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信仰表现为价值观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进而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由追求政治信仰向追求社会地位和个人财富转变。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其本质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趋向精致的利己主义,缺少提升精神境界的内在需求,致使无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感,未能将其落细落小落实。
  (二)高校教育存在的纰漏
  高校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对大学生的引导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却存在着学校教育教学引导不足、校园管理活动未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力度不强的问题。
  1.学校教育教学的引导过程存在缺陷
  首先,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存在“重智轻德”的偏见,往往只重视大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提升而忽视大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的培育。其次,教育者虽然懂得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却缺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感,忽视其在大学生群体中落细落小落实的成效。最后,大多数高校教师的教学只停留于形式,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仅限于照本宣科和榜样示范等陈旧的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中没有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未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同时其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于“假、大、空”,从而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不认同、虚假认同或者反向认同的心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无法產生良好的效果。
  2.高校校园的管理活动未得到落实
  大部分高校在校园管理活动中忽视了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达不到推动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第一,学校的规章制度建设不够健全,缺乏一套完整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制度,高校的校园管理手册和校纪校规中也没有融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第二,在学生管理活动中,高校对于大学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反馈不及时、不到位。当大学生弘扬优良的精神和作风时,没有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当大学生违背或者未践行正确价值观时,没有有效的制度体系对其行为加以管理和约束。高校对学生行为的好坏没有相应的反馈,因而无法对学生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
  3.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力度不强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许多高校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一味强调美化校园环境,重视物质条件的改善,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殊不知精神文化才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职能作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对于大学生群体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宣扬本应占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现实的校园文化建设多流于形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宣传缺乏力度,校园文化的思想意识教育功能、控制功能和导向功能未得到发挥,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未能被大学生内化于心。
  (三)其他方面
  除了大学生和高校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多元文化思潮、家庭价值观教育以及社会发挥作用大小等。
  1.多元文化思潮的削弱作用
  在多元化社会思潮下,各种观念与意识相互冲突,突出表现为大学生群体中的多元价值观。大学生对于与中国的现实国情、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度明显下降,甚至部分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的思想相混淆,这不仅削弱了主流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而且严重阻碍在大学生群体中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妨碍其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塑造美好人格。
  2.家庭价值观教育问题的不良影响
  家庭出身、家庭成员结构和家庭成员素质等的不同决定了每个大学生家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具体可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家庭教育倾向偏离。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使得家庭在教育过程中过度关注孩子的智力发育和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其次,家庭过度依赖学校。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一旦进入大学,教育就是高校的全部责任,因而很少主动与高校进行沟通,无法及时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状况。最后,家庭成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家庭成员的教育程度、道德修养和行为处事存在问题,都直接影响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3.社会发挥的陶染作用不足
  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会受到社会上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社会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不够浓厚。由于开放性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外来敌对势力腐朽思想的入侵,社会群体中出现了立场不坚定、歪曲事实和一叶障目等问题,部分人群将官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看做政府“洗脑”的行为,并对其进行抵制或漠视,致使整个社会难以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学习、主动认同的氛围。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建设不到位。对大学生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大型博物馆、图书馆和纪念馆的建设需要加强,部分已建设的场馆未能科学的维护和对社会全面开放,导致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教育良好场所。
  三、 大学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措施
  大学生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从外向内,又从内向外的过程。为使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需要给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促进其内化和外化的重要基础。以下分别从增强高校的引导性、深化学生的内在认同和强化知行合一三方面讨论了一些措施。   (一)增强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性
  落细落小落实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离开不了社会、高校和家庭的合力作用。因为高校在培育工作中有着社会和家庭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发挥出其引导作用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落细落小落实高校的培育工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从思想政治课、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和制度规章三方面探索了一些方法。
  1.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到思想政治课的全过程中
  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在细节上完善课堂教育将可以取得更好的培育效果。过去以来,高校长期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轻德”现象,即教师不注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难以落细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取得良好的培育效果,首先需要建立一批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高质量的师资意味着教育者不仅需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知识,更需要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认同和高度重视,高校教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此最好的体现。其次,教师应当丰富和创新自己的课堂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学生本位”的教育理念,恰当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内容中,同时教学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避免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教师应采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和多样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和发挥出学习者的积极性,以取得较好的培育效果。例如,北京大学就采用了课堂讨论交流、实践调查、参演情景剧等教学形式,学习者反映效果良好。最后,建立起课后的反馈评价机制是为取得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足效果的有效保障。课后反馈评价标准应公平公正、科学合理;评价方式应简单易行,便于操作。课后的反馈评价结果应该清楚地反映出课堂教育目标是否达成,课后的反馈评价内容应当可以为下一步课堂教育的改进提供有力支撑,掌握有效的反馈才能为进一步取得良好的培育效果提供有力保障。
  2.高校应落小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以营造培育的氛围
  校园环境分为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其中,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是培养学生内在修养的重要环境,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有利于落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为建立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我们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的点点滴滴当中。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落小,就是不能大而无当,而是要把握价值观传播的规律,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离你我他并不遥远,就在现实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从宣传引导方面来说,一方面高校应当充分挖掘和发挥校内文化资源,例如高校可以将校园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有机结合并利用校史馆加以宣传或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雕刻在景观石上来加以宣传。另一方面除了利用校内官方媒体如校园显示屏、校园电视和校园报纸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当在学生活动频繁场地和主要社交媒体适当进行宣传引导,例如在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挂上简单新颖的宣传标语,当然,宣传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从校内文化活动来看,无论是班级内小型活动还是校级大型活动都应当做好充分准备计划。活动前应当用新颖的方式充分宣传活动主题,例如利用相声表演、视频播放和话剧展示等进行宣传;活动中应当采用多种形式、提供丰富内容,其活动内容的内核应当是鮮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后及时积极收集反馈意见。只有充分的准备计划和实践中的不断完善才能保证校园文化活动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影响效果更加深远。
  3.高校应建立规章制度落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
  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培育工作的制度化是落实该项任务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保障。首先,高校应当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写入校园管理手册和校纪校规中,这样更有利于其长期有效的遵守执行。其次,高校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惩奖制度,对于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行为予以恰当的处罚和奖励。例如,高校可以将奖励与学生的奖学金、荣誉称号等评定联系起来,将学生的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表现作为荣誉评定的一项标准或者利用校园官方媒体对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和不良事迹进行表扬批评,这样的做法也可以增强一些榜样的示范作用和约束一些不良行为,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最后,高校也应当建立起配套的反馈监督机制。高校可以设立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关注培育效果,对于学生的反馈做出积极回应,对于不足的地方及时作出调整。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及人员还应当监督相关活动的落实情况,谨防形式化与走过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总而言之,只有长期稳固的制度才是确保高校培育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
  以上三个方面对于高校培育工作的建议是从外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要保证大学生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需要在促进大学生内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方面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
  (二)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除了高校的有效引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本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内化。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是将其落细落小落实的内驱力和基础,首先需要提高其理性认知水平,再进一步深化,达到情感认同,同时磨炼出认同的坚定意志,最终养成认同习惯。只有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于心,才有可能将其外化于行。
  1.通过课堂理论和课外交流与实践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认知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条件。通过一系列细小化、操作性强的措施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是大学生自我内化的起点。提高其认知水平必然离不开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将鲜活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使大学生可以通过该课程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学会运用其分析社会问题和应对各种社会思潮,这样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明确事物发展的方向,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另外,提高认知水平还需要大学生主动去消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比如通过课外学术交流或社会实践。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利用学校提供的课外学术沙龙平台和社会实践机会,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社会实践过程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心理上产生的疑虑和思想上出现的矛盾。在这样的主动交流和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学生会表达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想法,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在众多社会思潮中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为自我成长和国家繁荣的奋斗过程中加深大学生的情感认同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是对其理性认知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表现出的一种更强烈的心理特征。大学生作为整个社会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群体,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自我成长、社会问题和国家发展上。在大学生的学习期间,他们渴望实现能力提升和自我发展,而这恰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相符,因此,大学生认识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并将其落细落小落实,就能与时代相适应,努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会遇到一些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比如共享单车问题。调查证明,大部分大学生能文明使用共享单车,落实了“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如空巢老人问题,大学生们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落实了“爱国”“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活动恰好能加深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另外,大部分大学生已经认识到自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应该为国家的发展拼搏奋斗,在这奋斗过程中就激发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大学生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而拼搏奋斗,真正融入社会,为社会问题的解决尽心尽力,进而发自内心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用价值,在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真正内化于心。
  3.在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中磨炼大学生认同的坚定意志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坚定意志力是大学生在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作出正确抉择并坚持的精神力量。这种坚定意志力是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中历久弥新,永不磨灭。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各种社会问题的客观存在以及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混乱,共产主义信仰遭到动摇,甚至产生了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影响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但多元的价值观,各种思潮、矛盾、冲突也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示出其实用性和优越性。大学生面对多元的价值观,各种思潮、冲突,在高校教师的指导影响下,能分辨出谁优谁劣,判断出哪种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最具有科学性的。通过在矛盾冲突中独立做出的判断选择才是大学生内心真正认同的,才具有可持续性和永久性,也能够磨砺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意志力,磨砺出一种抵制各种诱惑,克服一切困难,坚决选择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同时坚定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志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其实用性和优越性并将其落实到细小处。
  4.通过理论的指导促进大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认同的习惯
  认同习惯是在认知、情感、意志的影响下,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转化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最终形成一种品质和信仰。养成认同习惯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阶段和最理想的状态,也是深化学生内在认同度的直接目的和聯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纽带。养成认同习惯是建立在进一步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基础上的,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在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下逐步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有效地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比如在使用共享单车的过程中,将共享单车放置在指定停放点、不私藏共享单车、主动报修有故障的共享单车和主动劝阻制止他人在使用共享单车时的不良行为,就是在认同的前提下践行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了认同习惯,能使大学生做“行动上的巨人”,在生活实践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自主自愿地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事。因此,养成认同习惯是联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纽带,是深化学生内在认同度的重要步骤。
  (三)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统一
  “落实,就是在落细、落小的基础上抓实、再抓实。”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美好的氛围取决于每个人的嘉言懿行,重在知行合一,即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的统一。高校要在教育引导上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高校要建构榜样示范教育模式,凸显优秀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从而引导普遍大学生群体达到知行合一。尤为重要的是,大学生要开展自我教育。认同是践行的基础,只有大学生实现对价值观内在的自我认同,外在的条件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1.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目前,高校在价值观引导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教育的实践性远远不够,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脱离,而实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为增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高校应该探索出一套实践育人的新方法,从而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根据实际状况开展具体可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自愿自觉地对价值观进行践行,从而服务于社会与国家的伟大建设事业中,进一步做到知行合一。实践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作用,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中显而易见。此外,创新实践的教育也不仅仅限于实践的内容,同时要积极地创新实践的形式,创立相关的实践锻炼基地、提供多样的课堂实践模形式等。例如,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时常到山区去为当地孩子贫困学生提供支教服务;北京大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采用了“因材施教”的课堂实践教学方法,开展以社会主义围绕核心价值观为的相关主题的进行小组的分工合作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又增强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认同与践行。
  2.先进性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精神榜样   建构榜样示范教育模式是引领大学生自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没有先进性,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没有感召力、影响力。先进性可以说就是坚持一种崇高的信仰,崇高的信仰作为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可以为普通大学生提供一种最高的价值标准,以此来统领存在于大学生个体的各种价值观。大学生有了坚定的信仰就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迷失方向,就能长久保持先进性。先进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现实的行为目标,使大学生获得了对自己行为合理性的自信心,避免由于生活目的和学习目标的失落而产生各种行为的失范。先进性还应证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这句话的准确性。“无穷大”不是说小部分优秀大学生能够创造多么大的物质财富,而是讲他们的精神是伟大的,这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能量。近年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向大学生展示了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感悟他们的偉大精神。总之,先进性为实现价值观认同树立了精神榜样,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柱。因此,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发挥先锋模范的重要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不能搞“一刀切”,尤其是对于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学生干部等先进分子来讲,应使他们起模范带头和榜样作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上要高于广大普通大学生。
  3.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教育
  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受教育者知行不一的关键因素在于:学习了未进行思考,思考了未去践行,做了未去修正或者修正后未重复。因此,要实现大学生的知行合一,自我教育法是其重要的途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践行价值观的必要前提,而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提高的表现,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必须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思想矛盾运动教育来实现。自我教育主要包括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两种。自我修养主要是指保持和提高大学生自我的道德素质和知识水平等。自我修养需要通过在实践活动中陶冶培养从而,在活动中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当个人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自觉地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自我管理主要是指大学生要保持高度的自律性,坚持对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的认同和践行,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法,学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大学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力军之一,有必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前共享单车风靡各大城市,笔者以大学生普遍使用共享单车为视角,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四川师范大学等四川省内外各大高校对大学生普遍使用共享单车的现状展开了问卷调查,科学分析了大学生在使用共享单车时体现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效与不足,系统总结了大学生未能将其落细落小落实的主客观原因,在吸收和借鉴以往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结合大学生实际,从高校培育的引导、大学生的内在认同以及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的辩证统一三个方面,探索了大学生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措施,确保大学生将其落细落小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以大学生普遍使用共享单车为视角研究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考文献较少,加之本项目组成员才疏学浅、能力有限,在具体路径的探究上较为浅薄,文章仍存在诸多不足。谨希望以本文为起点,继续深入对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研究,以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学习出版社,2009.
  [3] 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 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 杨业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 陈静,周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探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6).
  [7] 张思军,邓淑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8(6).
  [8] 任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探析[J].世纪桥,2017(10).
  [9] 赵静,赵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6(6).
  [10] 傅夏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约因素与化解路径[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5).
  [11] 毕孟琴,郑克清.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1).
  [12] 王姗姗.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3).
  [13] 郭朝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
  [14] 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15] 温海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校园文化熏陶研究[D]. 西南大学,2016.5.
  [16] 王岚.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17] 刘诗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与实现路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 要: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可以品味一首诗就是“意与境二字而已”,《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给小学古诗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即学习古诗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品味古诗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需思考并探究如何发挥作用,让学生爱上古诗并能自己学会品味。  关键词:解读品味;小学语文;古诗赏析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0-0112-
期刊
摘 要:纵观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照本宣科的讲授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被局限在教材中,学生借助学到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能应付考试。因教师将生活与数学教学相割裂,学生无法意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无法在熟悉的生活中感知数学,更无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也与课程改革相违背。对此,需要教师树立生活教学意识,并将其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教学准则,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推动数学课堂的有效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深入探究中掌握数学概念,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展现风采,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维;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的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抓好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有益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幼儿教师必须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并且让幼儿们在课外活动中不断实践,日常教学中也要有目的地开展多项语言训练,结合教学实践,为幼儿们的语言能力提高探索多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训练;途径;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
期刊
摘 要:绘本通过使用精美的图片以及简单的问题表达故事的深刻内容,十分适合幼儿园阶段幼儿阅读。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绘本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教师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择读物,并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创造环境,制定系统化教学方案,提升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教师教学技巧。  关键词:绘本故事;幼儿园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幼儿是我们的未来,从小养成好习惯,将来才能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幼儿形成好习惯的重任,包括:养成有礼貌的习惯,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懂得如何学习知识;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理解劳动是人类美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从小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有了好习惯作为保障,幼儿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获得了全面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习惯培养;策略;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 要: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概念应运而生。教师可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到《物业管理认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并采用教师团队教学法。在面向授课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得出团队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一种积极的、有益探索的结论,值得推广。  关键词:专业基础课;混合式教学;团队教学;物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
期刊
摘 要:“安吉游戏”风靡,大家把目光聚焦在自主游戏上。我园近来引入安吉游戏,不单单只是引入安吉游戏的材料,更多的是掌握安吉游戏的本质与内涵。要把握安吉游戏内涵,开展高效的自主游戏,关键要提炼核心价值,创设自由环境;遵循幼儿为本,统筹材料投放;优化教师观念,探究最佳策略。只有把游戏自主权归还给幼儿,幼儿们才能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关键词:安吉游戏;户外自主游戏;幼教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心理教育包含的内容广泛,对于中学生而言着重将教学内容放在挫折教育方面无疑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本文通过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根据学生常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找到正确的应对方案和教育的方式,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将挫折和压力转变为学生奋斗拼搏的动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心理教育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挫
期刊
摘 要: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使教学活动呈现更多的精彩瞬间是教学改革中教师追求的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探究中掌握新知识,促进语文知识结构的完善,使课堂教学在和谐的氛围中高效进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语文课堂呈现更多的精彩,实现高效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精彩课堂;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