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时:到广州念书,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

来源 :风尚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230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伟时来广州的一切机缘是父亲不想和自己的兄弟分家,父亲坚持赚钱让他的叔叔和伯父念完大学。而正在广州念大学的叔叔,放暑假回家时对他说:“乡下人的眼界很窄,要到大城市念书,眼界才开阔。”这句话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
  刚来广州的他,第一印象是自由,当时没什么户口等限制,只要考上中学,交得起学费就可以读。他考上了好几所,最后选择了西华路的私立南海中学。
  另一个印象就是乱。长堤沿江那个地方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艇;也有开往广西、韶关、惠州、老隆这些地方的小火轮(当时叫电船);还有到珠江三角洲的花尾渡,这种船很大,能在船上睡觉,用一艘小轮船拖着走,这就是广州话“拍拖”的来历。
  一年到头都在水上生活的水上人家称为“疍家”,江边小艇卖各种食物的,可以吃到正宗的“艇仔粥”;珠江边到处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在拉客。最乱是海珠桥下,那时大人都交代 “千万别到海珠桥下面去”,那里常常发生广州人说的“劏死牛”——抢劫或者拉壮丁。
  广州解放是在1949年10月14日。袁伟时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他在彩虹桥同学家里印传单,那时叫《约法八章》,即《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弄得很晚。第二天一早起来,看到很多解放军睡在骑楼底下,情愿睡在地上不扰民。当时新旧政权交替,他们怕有人破坏学校,把留在学校的同学组织起来,保护学校。
  解放前广州通货膨胀很厉害,解放一年左右全都安定下来了。可是,当时认为广东是沿海前线、毗邻港澳,重点建设不能放在这里,导致发展很慢。
  “改革开放前,广东省经济在全国省市排名才第23位。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现在的广东。”袁伟时认为。
  在广州我365天都住在学校
  上南海中学的袁伟时,不算成绩最好的学生,但却是班里阅读课外书最多的人。那时他便把鲁迅的著作绝大部分都看完了,还博览了很多历史书和小说。汉民路(就是现在的北京路)是书店最集中的地方,全国性的出版社都在那里有分店,比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巴金办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叶圣陶办的开明书店等等。
  “开明书店应该是当时很好的一个出版社;一些私人书店,比如国光书店、南光书店也不错;国民党办的正中书局,总是冷冷清清,几乎没什么人去。”
  在家乡的时候,找到什么看什么。“小学是我祖父创办的,图书馆有儿童万有文库,收了很多名著。传统小说几乎看完了,除了《红楼梦》,因为太繁琐了,直到大学毕业以后,批判《红楼梦》研究的时候才看完,“《红楼梦》的小姐们,动不动就掉眼泪,男孩子可没有这个耐心;行侠仗义、武功十分了得的英雄故事才过瘾;《骆驼祥子》、《月牙儿》等苦难故事和普希金的《墓志铭》、《致西伯利亚囚徒》等等也能激动人心。”
  到广州60多年,他却只住过三个地方,一个是西华路南海中学,现在在荔湾区,同学很多是西关大少、西关小姐,从香港、西贡来的同学也不少;后一个是石牌时代的中山大学(现在的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一块);再一个就是现在的康乐园中山大学。
  1953年第二次院系调整,全中南五省经济类的专业全部集中到武汉,他就在中南财经学院经济系待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提前毕业,被召回中大,之后在这里成家,就再没也有离开过。
  
  最勤奋的一代知识分子
  袁伟时说到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特有的吃苦耐劳的生活,“那时候一早起来就骑着自行车到客村附近赤岗的自由市场买菜,或到云桂村去买凭票的肉,然后匆匆忙忙赶回来吃早餐,准时8点去图书馆。”
  “真正体现知识分子风骨的还是我的老师。1956年以前,知识分子的脊骨还没有打断,他们喜欢在家里面聚会,听音乐,放电影,有的打麻将,我们到他们家讨论工作时,还很客气准备好糖水,莲子、鸡蛋什么的。像江静波、端木正、林伦彦教授他们,都保持了民国时代知识分子的风度,很潇洒。”袁伟时回忆。
  在教育方式上,他喜欢自由放任式的,不喜欢高分、乖的学生,用他的话来讲就是“挑野马”。他注重思想与学术并重,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与评价都打破了传统的成说,因此,被人称为“思想的旗帜”。
  前不久,广州评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袁伟时有些质疑,“像骑楼、围龙屋并不是广东的最好;粤剧应该榜上有名,而潮剧也很不错;孙中山是政治人物,在文化领域没有什么建树;梁启超是启蒙大师,大学问家,提倡文体改革、道德革命、史学革命、诗界革命,留下两千多万字著作,却榜上无名;黄遵宪是近代诗歌史、思想史上很重要的人物,他的《日本国志》在历史上很有地位,也被遗忘了。”
   袁伟时非常认同“吃在广州”。他记得60年代,有个日本的艺术代表团,非常想尝试广州的点心,泮溪酒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好不容易凑足了原料,做了上百种点心,让这些日本艺术家印象深刻。除了吃之外,他觉得岭南最具特色的就是香云纱了,属广东特有,“以前没有空调,用这种材料做的衬衣非常凉快,而且洗过之后很快就能干。”
  
  我在广州
  袁伟时*广东兴宁人,1931年生于近代中国离乱之始。中山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孙文学院院长。中国近代史专家,知名学者。在学术理念上自称“历史在哪里扭曲,就要在哪里突破”,对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研究,在海内外华人、知识群体中影响深远。
  平时生活中一个最享受的时刻
  “扒艇”、游泳。到荔枝湾海角红楼、珠江游泳场游泳、“扒艇”,1949年以前和同学去;成家后,就全家人去;现在则喜欢偷空看小说或和年轻人聊天。
  一道最钟意的粤菜
  鲜虾云吞面,喜欢吃甜点——莲子百合糖水。
  在广州一个经常去逛的地方
  书店,以前每个星期两次去北京路的书店,后来买书方便了,就去中大附近的树人书屋。
  推荐初来广州的外地人去一个地方
  越秀公园,有山有水,有传统的古迹、古城墙,还有一棵大榕树。中山纪念堂附近的石阶,年轻的时候我经常一个人往越秀山上走,17、18岁的时候就看到恋爱男女在那里拥抱,很风流!
  用四个字来表达对广州的情感
  我在广州,这是客观事实。你要我说爱广州,我不想说这句话,讨厌广州,我也不想说这句话。
其他文献
不论什么年代,婚嫁总是人们最乐意谈论,也最肯花时间、折腾的事。一贯务实、低调的广州人也不例外。  旧时广州人的婚俗,承继着《周礼》之六礼,沿袭着中原的传统,又糅合了广州的本地特色。在这千年的传承中,说媒娶亲、上花轿的仪式慢慢简化,但掐算好良辰吉时,过大礼、搬嫁妆、安床、敬茶的风俗始终保持着,一整天紧凑而有序的热闹仪式始终带着浓浓广味。这不,看那些绕着万福路、连新路而行的新婚花车,便是广州永远的风景
期刊
“细蚊仔,有咩睇,骑楼底,批马蹄;马蹄爽,煲啖汤,汤有渣,食只虾……”从小长到大的西关童谣被何建新贴在自己家饭馆的墙上,时光带走了一切,连同他住了几十年的老屋。    地铁长寿路出站,穿过喧哗的人群,沿宝源路一排西关建筑向前走几步,便看到了何建兴的小饭馆,小饭馆是一座老旧的西关大屋改建而成,两旁两间较小的房子曾经和这间大屋是三兄弟住,现在早已隔开,中间老大这间最大,何建兴便稍作修葺改成了专做正宗西
期刊
广州人喜欢说“出去蒲”,特指晚上出去消遣;这与《现代汉语词典》里,“蒲”的动词解释“伏地而行”,有着很大的出入。就如同人们在晚上“蒲”的行踪一样,“蒲”的实际意思也很难捕捉,因为广州人的“蒲”配搭上不同的词汇,会演变出不同的意思。如:出去蒲、蒲头、蒲精,这些词汇,估计你即使在《现代粤语字典》里,也很难找到解释。总之,简单理解,“蒲”就是一种自由的态度。  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广州“后生仔”(粤语
期刊
走进广州的横街窄巷,这里偶尔还有湿漉漉的麻石路。街坊们或聚在一起聊天,或打麻将打到热火朝天。“哇,做“二划鸡喔,”老爷爷亲切地招呼着刚放学的小妹妹。  “二划鸡”,一个怀旧、诙谐又地道的称呼,能让“老广”听了都会心微笑。语言,反映一个地区的人的思维,同样也反映个性,相反亦然。平和、“为食”、实在……是广州人的特点,也是广州话的特点。  有个烂gag:外地人问,广州为什么那么实在?用普通话答曰:“因
期刊
回忆往事常比往事本身更让人惊讶。  2009年的中国风尚,也许该从2008年圣诞节前一个月像蝗虫一样出现在伦敦各大百货公司的中国血拼者说起,从那时起到年底Chanel首次把2010年高级手工系列的发布搬到上海,中国市场挽救西方奢侈品群落的声音不绝如缕。  2009年的中国风尚,也许还可以从年初“国际影星”章子怡与男友私家海滩上调情的照片外泄事件说起,然而到年底时仍是关于“国际章”的新闻搅动隆冬风情
期刊
广州人的城市记忆里,有两个标签式的符号,一个是西关小姐,一个是东山大少。昔日的东山大少出身官宦人家,不显山不露水,温和之下有火山。这次,在一家隐蔽于广州闹市的私人会所见到“黄振龙凉茶”的继承人黄昌伟,真正被他的不温不火打败。这个靠摆档起家,打造出一个凉茶王国的人,闲聊起家常,他觉得无外乎吃喝享乐,“这是岭南风情,叫温情”。    记忆中的节目  黄昌伟的样貌与实际年龄不相符,不惑之年的他看上去顶多
期刊
怎么吃饭?庄臣最乐于推荐的粤菜餐厅是朝天路的雅苑餐厅,这间广州老饕们经常光顾的粤菜小馆,有着大隐于市的气度。积累了超过20年的老客,菜式出品均属一流,无味精,选料精。   当然价格也是很具争议(不比一线食府便宜)。在这间被庄臣称为有“货如轮转,‘越有越有’”特点的餐厅里,他最津津乐道的一道菜式是生炒草莓骨。  “生炒骨是很代表广州的一个菜式,从中可以看到餐馆档次、管理、生意、厨师火候、酸甜汁的调味
期刊
外表温文尔雅,说话不紧不慢的服装设计师屈汀南也有忍不住要发飙的时候。  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等了好几个小时,他终于看见了一家面店,满怀希望地进去要了一碗九十元的牛肉荞麦面,谁知道服务员端上来面条就像梅干菜,一夹就断。  他不得不叫来服务员,大授做面之道:荞麦面的黏性很少,不像白面,应该是在煮熟之后再用冷水过一遍,然后放到热汤里,面才不会散掉。  服务员不以为然:你挑剔那么多,不就是为了退钱吗?  屈
期刊
平时生活中一个最享受的时刻  工作的时候,是另外一种乐趣,跟在家享受的东西不一样。  一道最钟意的粤菜  盐焗重皮蟹,很原汁原味,里面还有水分在里面,蟹肉很干净鲜甜。粤菜跟我家乡福建的口味比较接近。  在广州一个经常去逛的地方  天河区一带逛得比较多,我现在不常出去,实在是要买点东西才会出去。  推荐初来广州的外地人去一个地方  珠江游,因为珠江是个很有前景的地方,和长江不一样,它有很多河道,如果
期刊
靓女李艾,广州生,广州长,小学、中学和大学都在广州度过。大学毕业前,她回家,骑车需要15分钟,乘小巴两站地,打车12元。现在,她身居北京,每年过年回家一次,停留几天。广州湿湿闷闷的气息,让她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再一细嗅,飘着的还是熟悉的味道,家的味道。    无法消弭的“港台腔”  晚上九点钟,李艾录完节目的时候,我们开始约好的采访。我告诉她,今天的采访主题是你的家乡,广州。她的第一反应是想喝广州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