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字润之,1893年12月26日诞生于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时年正值清末年间,也是中国儒家传统思想备受推崇的时代。毛泽东的童年时期在韶山一带的多处私塾接受教育。可是,纵观他的一生,他最终选择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并在他的晚年对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进行了强烈的抨击,甚至发起了一场“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从尊崇到全盘否定,这样的转变从何而来?
关键词:毛泽东;孔子;变化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在毛泽东的身上刻下了难以抹去的烙印。有人在《毛泽东选集》中的第一卷到第四卷中粗略的统计了一下,出自《左传》、《汉书》、《史记》、《孟子》、《论语》、《朱子语类》的成语典故有60多条,而其他也可以在《大学》、《易经》、《诗经》、《尚书》、《中庸》中找到出处。i上个世纪60年代,有学者也对《毛泽东选集》做过的统计,称在《毛泽东选集》中所引用的语录里面,和儒学、儒家思想有关的引用比重达到了20%以上,是《毛泽东选集》中语录引用来源最多的源地。ii当时,我们国家的阶级矛盾异常的尖锐,时刻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而且,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广大勞动人民饱受着剥削与压迫的折磨,这和儒家经典著作宣扬的现实迥然不同。也正是我们国家社会现实的残酷和阶级矛盾的异常尖锐,逐渐让毛泽东认识到儒家思想的局限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子思想中主张的“中庸之道”不能解救我国人民于水火之中,所以毛泽东开始主张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抵抗和斗争。这样看来,即使儒家思想伴随毛泽东的青少年时期,起着启蒙作用,但是最终要解救苦难的人民大众,“摧毁旧宇宙而得到新宇宙”,只有发起思想革命。这也就是为何受儒家传统思想熏陶长大的毛澤东能够很快接受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并且迅速地转变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的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上台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随后不久就在文化领域大搞复古主义,祭孔祭天,妄图复辟帝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与当时一些受过西方先进文化教育的人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势不两立。因此,以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成为他们的利剑,开始向愚昧与专制发起了挑战,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代表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的儒家思想。1917年1月4日,刚刚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正准备大刀阔斧地对学校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求贤若渴,邀请了许多学识渊博、思想进步的人才担任学校教员。1917年3月,陈独秀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后,将其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编辑部从上海迁到北京。之后,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成为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开展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意味着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时代,中国也受到了来自西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春风,让在彷徨中的中国青年看到了一丝希望,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众多知识分子很快接受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确定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在北京,他得到了老师杨昌济的关怀和照顾,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到当时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手下做一名图书馆助理员。我们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早在五四运动前夕就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还没多少人知道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开始接触到了陌生又充满活力马克思主义。从长沙到北京求学的这段经历,为毛泽东早期思想的转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开拓了他的视野,使他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激进”。
在民国初年,作为晚清的社会活跃分子康有为为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推波助澜,在他的一再鼓动下,一系列保守的文化社团组织和祭孔的活动纷至沓来起。1919年的4月,毛泽东回到湖南,向新民学会的成员们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新思潮。7月14日,《湘江评论》发表创刊宣言,由毛泽东担任主编和主笔。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了四则短评,批判康有为“尊孔”的保守思想,这是毛泽东早期文稿中最早体现出“批孔”的文字,标志着毛泽东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逐渐开始向更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转变,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权威在他心中的开始动摇。
即便如此,这个时期的毛泽东也从未完全摒弃儒家的传统思想,他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从原来的机械式尊崇信服改变为“扬弃”的,是一分为二的,是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正确地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能辩证批判的接受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精华和养分,为革命事业助力。毛泽东对孔子的扬弃可以从他对《论语》中的点评中体现:
毛泽东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前后经历了几次转变,由少年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崇信转变为对儒家文化“一分为二”的主要原因有一下两点:
1.求学时期的毛泽东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1918年,毛泽东北上来到作为五四运动中心的北京大学,接触了最新潮最进步的思想,在各种思潮中,毛泽东对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尤为感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毛泽东慢慢地对自己先前所受的儒家思想产生了质疑,在反思的过程中,他认识到僵化的儒家思想已经不能与先进的新思潮进行抗衡,无益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毛泽东转而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与旧社会、旧制度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
2.受到无产阶级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北京回到湖南后,毛泽东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浸洗,对以孔子及其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再也不会盲目地绝对崇信。他已经逐渐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战士,但是早年刻写在他血液的儒家文化无法从将他与儒家思想从根本上彻底决裂,所以,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后,他运用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儒家思想采取批判性继承,使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服务,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孔子和儒家思想“一分为二”的科学辩证的态度转为文革时期“革命性批判否定”的最主要原因由于更强的“现实性”的需要。亲身经历过五四运动的毛泽东深刻认识到“打倒孔家店”的做法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力,是对儒家思想和旧道德的一次彻底冲击。打破封建儒家思想在几百年来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这就是为什么骨子里有儒家思想的毛泽东晚年却坚持对儒家思想进行“革命性批判与否定”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对以孔子及其为首的儒家思想的态度,大致经历了从机械式崇信到质疑、扬弃,再到革命性全盘否定这三个阶段。虽然在晚年,毛泽东发起的对孔子的全盘否定以及,但毛泽东在对待思想文化所秉持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去认识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让中国的优秀文化在华夏大地开出绚烂的花朵。
关键词:毛泽东;孔子;变化
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在毛泽东的身上刻下了难以抹去的烙印。有人在《毛泽东选集》中的第一卷到第四卷中粗略的统计了一下,出自《左传》、《汉书》、《史记》、《孟子》、《论语》、《朱子语类》的成语典故有60多条,而其他也可以在《大学》、《易经》、《诗经》、《尚书》、《中庸》中找到出处。i上个世纪60年代,有学者也对《毛泽东选集》做过的统计,称在《毛泽东选集》中所引用的语录里面,和儒学、儒家思想有关的引用比重达到了20%以上,是《毛泽东选集》中语录引用来源最多的源地。ii当时,我们国家的阶级矛盾异常的尖锐,时刻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而且,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广大勞动人民饱受着剥削与压迫的折磨,这和儒家经典著作宣扬的现实迥然不同。也正是我们国家社会现实的残酷和阶级矛盾的异常尖锐,逐渐让毛泽东认识到儒家思想的局限性: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子思想中主张的“中庸之道”不能解救我国人民于水火之中,所以毛泽东开始主张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抵抗和斗争。这样看来,即使儒家思想伴随毛泽东的青少年时期,起着启蒙作用,但是最终要解救苦难的人民大众,“摧毁旧宇宙而得到新宇宙”,只有发起思想革命。这也就是为何受儒家传统思想熏陶长大的毛澤东能够很快接受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并且迅速地转变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的根本原因。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上台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随后不久就在文化领域大搞复古主义,祭孔祭天,妄图复辟帝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与当时一些受过西方先进文化教育的人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势不两立。因此,以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发动了一次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成为他们的利剑,开始向愚昧与专制发起了挑战,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代表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的儒家思想。1917年1月4日,刚刚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正准备大刀阔斧地对学校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求贤若渴,邀请了许多学识渊博、思想进步的人才担任学校教员。1917年3月,陈独秀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后,将其主编的《新青年》杂志编辑部从上海迁到北京。之后,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成为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开展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意味着人类历史开辟了新的时代,中国也受到了来自西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春风,让在彷徨中的中国青年看到了一丝希望,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众多知识分子很快接受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确定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在北京,他得到了老师杨昌济的关怀和照顾,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到当时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的手下做一名图书馆助理员。我们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早在五四运动前夕就开始在中国传播当时还没多少人知道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同志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开始接触到了陌生又充满活力马克思主义。从长沙到北京求学的这段经历,为毛泽东早期思想的转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开拓了他的视野,使他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激进”。
在民国初年,作为晚清的社会活跃分子康有为为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推波助澜,在他的一再鼓动下,一系列保守的文化社团组织和祭孔的活动纷至沓来起。1919年的4月,毛泽东回到湖南,向新民学会的成员们介绍马克思主义和其他社会新思潮。7月14日,《湘江评论》发表创刊宣言,由毛泽东担任主编和主笔。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了四则短评,批判康有为“尊孔”的保守思想,这是毛泽东早期文稿中最早体现出“批孔”的文字,标志着毛泽东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逐渐开始向更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转变,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权威在他心中的开始动摇。
即便如此,这个时期的毛泽东也从未完全摒弃儒家的传统思想,他对儒家思想的态度从原来的机械式尊崇信服改变为“扬弃”的,是一分为二的,是在唯物辩证的基础上,正确地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能辩证批判的接受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精华和养分,为革命事业助力。毛泽东对孔子的扬弃可以从他对《论语》中的点评中体现:
毛泽东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前后经历了几次转变,由少年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崇信转变为对儒家文化“一分为二”的主要原因有一下两点:
1.求学时期的毛泽东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1918年,毛泽东北上来到作为五四运动中心的北京大学,接触了最新潮最进步的思想,在各种思潮中,毛泽东对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尤为感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毛泽东慢慢地对自己先前所受的儒家思想产生了质疑,在反思的过程中,他认识到僵化的儒家思想已经不能与先进的新思潮进行抗衡,无益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毛泽东转而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与旧社会、旧制度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
2.受到无产阶级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北京回到湖南后,毛泽东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浸洗,对以孔子及其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再也不会盲目地绝对崇信。他已经逐渐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战士,但是早年刻写在他血液的儒家文化无法从将他与儒家思想从根本上彻底决裂,所以,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后,他运用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对儒家思想采取批判性继承,使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服务,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孔子和儒家思想“一分为二”的科学辩证的态度转为文革时期“革命性批判否定”的最主要原因由于更强的“现实性”的需要。亲身经历过五四运动的毛泽东深刻认识到“打倒孔家店”的做法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力,是对儒家思想和旧道德的一次彻底冲击。打破封建儒家思想在几百年来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这就是为什么骨子里有儒家思想的毛泽东晚年却坚持对儒家思想进行“革命性批判与否定”的根本原因。
毛泽东对以孔子及其为首的儒家思想的态度,大致经历了从机械式崇信到质疑、扬弃,再到革命性全盘否定这三个阶段。虽然在晚年,毛泽东发起的对孔子的全盘否定以及,但毛泽东在对待思想文化所秉持的唯物史观与辩证法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只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去认识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最终让中国的优秀文化在华夏大地开出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