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学中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将学校的教学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用传统文化深刻的文化和艺术内涵来对学生进行熏陶,这不仅是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新时代学生们知识丰富的需求。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而言,在美术教学中,大多数的艺术形式都需要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
关键词:坭兴陶;校本课程;传统文化;特色
一、千年古陶,钦州坭兴。
钦州坭兴陶古称越陶,始于隋唐,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传统制陶技艺和独特的陶业习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内涵。
二、坭兴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坭兴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境;首先对坭兴陶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目前钦州市内较少有长期固定的大型广告牌展示坭兴陶文化。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真正了解坭兴陶历史的人还不多。
从2008年开始至今,“薪火相传”钦州青少年坭兴陶艺创作比赛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已经成为青少年品牌賽事。钦州市通过开展陶艺创作竞赛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奇思妙想,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但是,论到坭兴文化在校园中的推广面和深度还远远达不到普及甚至大多数的程度,学校的坭兴教育任重道远。
三、坭兴陶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以钦州市第六中学为例(以下简称六中)
(一)六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钦州市第六中学以办一所以传统美德文化教育为根基,以现代发展创新教育为双翼,古朴典雅、淳厚凝重的品牌初中为定位,为挖掘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实践,开设了礼仪操、书法、坭兴陶等校本课程。此外,帮助学生成立了20多个课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六中坭兴陶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传统优势
六中自办学以来一直重视体艺教育发展。从2008年钦州市举办“薪火相传”青少年坭兴陶大赛以来,学生参与热情持续高涨。11年间,学校一如既往坚持对学生的培养,组建了一支稳定的兴趣班队伍,截至今年钦州市共举办了十三届“薪火相传”青少年坭兴陶大赛,我校共获得一、二、三等奖数量,坭兴陶比赛总成绩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回顾过去11年,六中本着传承与发展的理念,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的积累和耕耘造就了一支致力于坭兴陶实践的队伍。2016年10月,经学校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双方共同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我校挂牌成立,为我市坭兴陶传承和发展培养人才。
2、师资优势
学校目前聘有专业的坭兴陶教师一名,美术教师两名。自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我校挂牌成立以来,市非遗中心不定期安排合作的坭兴陶厂大师来校指导教学。
3、硬件优势
自2015年以来,学校建立了专用的坭兴陶教室一间,坭兴陶课题研究室一间,自购拉坯机4台,接受市非遗中心赠送一台,自购电窑一台,练泥机一台,打磨设备一套,配备教室教学一体机一套。除此以外还配备课桌椅,泥塑工具,雕刻工具,展架等其他陶艺周边器材若干。如今的六中为坭兴陶课程的开发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坭兴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
1、“薪火相传”点燃陶艺兴趣小组
钦州市“薪火相传”青少年坭兴陶艺创作比赛自2007年开始组织策划,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着力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以青少年传承为目标的陶瓷艺术创作比赛。为了在比赛中赛出好成绩,学校由美术教师成立兴趣小组做赛前培训的形式开展陶艺教学,这就是六中坭兴陶校本课程的最初雏形。
2、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成立兴趣班
2016年,在苏胜娟校长的带领下,学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第二课堂改革,每周一至四下午第八节课专门让学生参加音体美艺术等第二课堂的学习,至此,六中正式拉开了第二课堂开展的序幕,从那时起便有了专用的坭兴陶教室,成立了坭兴陶兴趣班,一次可容纳40名学生同时学习。
同年10月12日,由钦州市文化馆主办、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基地活动”走进钦州市第六中学,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活动现场设置图片展板,展示钦州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坭兴陶兴趣班,同学们也动起手来,参与和体验毛笔书法及坭兴陶的手工制作。钦州市第六中学坭兴陶正式挂牌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基地。
3、关于教学
教学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了解坭兴陶土,泥塑的成型方法和创作构思。
钦州坭兴陶的陶土主要为紫红泥(西泥)和白泥(东泥),东软为肉,西硬为骨,按软六硬四比例混合,骨肉相互支撑得当,最终成坭兴土。
钦州市“薪火相传”青少年坭兴陶艺创作的比赛形式以泥塑作品呈现为主,除了在小学阶段接触过陶艺比赛少部分同学,中学生大多初次接触泥塑,泥塑的成型方法主要有泥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捏塑成型法,挖塑成型法,后期逐步教授拉坯成型法,模具成型法,堆贴塑成型法等。
创作构思是一件作品的灵魂,是陶艺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初的创作始于陶艺比赛的主题,每一届坭兴陶艺比赛都会安排一个主题如:第十届“传承与创新”、第十一届“薪火相传-寻找红色基因传承者” 、第十三届“我和我的祖国——致建国70周年大庆”。教师收到比赛文件以后会根据主题创作,由最初的老师一肩挑,到后来进入正规的陶艺创作教学。泥塑作为传统艺术需要被学生全面的学习和接受,陶艺教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教学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对泥塑艺术的实践和学习。首先教师应该展示典型的艺术作品,教会学生鉴赏泥塑艺术的基本入门。然后让学生了解到制作泥塑的材料和步骤以及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在具体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建立创作意图和想法,然后将自身的作品具象化。为了防止学生在具体过程中茫然失措,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身作品先进行平面化的创作,然后付诸实际操作。
4、坭兴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让坭兴陶课程走在前列。
2018年由本人作为负责人申请的市重点课题——《坭兴陶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成功立项。坭兴陶教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从之前的泥塑一项科目上升到了拉坯、雕刻、模具等系统专业的教学,学生学习的门类更细分了,专业性更强了,教学也更系统了。随着坭兴陶教学的推进,成果不断输出,计划在以后还会联动绘画班,书法班,茶艺班的教学,让这些科目都与坭兴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所陶文化浓厚的初中优质学校。
四、结语
本土美术资源来源于地方传统文化,坭兴陶文化属于当地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工艺美术。通过以上的研究调查分析,我们也发现对于当代的中学生群体而言,传统的本上美术资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元素。伴随着现代精神文化艺术的冲击,民族民间美术资源要想在新一代青少年中发扬光大,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因此,作为学校和美术教师,我们要充分分析当前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喜好,通过有效的美术教育过程,达到提高中学生美术综合素养以及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韩辉.泥塑非遗项目在中学美术课程中新式传承的实践研究 2019年42期
[2]吴小玲.论钦州坭兴陶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发展 钦州学院 2015
[3]高山.浅谈用美术教育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经济论坛
[4]康雅琴.钦州坭兴陶工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
[5]张莉丽.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研究[J].中国校外教2015,02:165
关键词:坭兴陶;校本课程;传统文化;特色
一、千年古陶,钦州坭兴。
钦州坭兴陶古称越陶,始于隋唐,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传统制陶技艺和独特的陶业习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内涵。
二、坭兴文化传承,任重道远
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坭兴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境;首先对坭兴陶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目前钦州市内较少有长期固定的大型广告牌展示坭兴陶文化。在广大青少年群体中,真正了解坭兴陶历史的人还不多。
从2008年开始至今,“薪火相传”钦州青少年坭兴陶艺创作比赛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已经成为青少年品牌賽事。钦州市通过开展陶艺创作竞赛活动,激发青少年的奇思妙想,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但是,论到坭兴文化在校园中的推广面和深度还远远达不到普及甚至大多数的程度,学校的坭兴教育任重道远。
三、坭兴陶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以钦州市第六中学为例(以下简称六中)
(一)六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
钦州市第六中学以办一所以传统美德文化教育为根基,以现代发展创新教育为双翼,古朴典雅、淳厚凝重的品牌初中为定位,为挖掘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实践,开设了礼仪操、书法、坭兴陶等校本课程。此外,帮助学生成立了20多个课外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六中坭兴陶校本课程开发的优势
1、传统优势
六中自办学以来一直重视体艺教育发展。从2008年钦州市举办“薪火相传”青少年坭兴陶大赛以来,学生参与热情持续高涨。11年间,学校一如既往坚持对学生的培养,组建了一支稳定的兴趣班队伍,截至今年钦州市共举办了十三届“薪火相传”青少年坭兴陶大赛,我校共获得一、二、三等奖数量,坭兴陶比赛总成绩在全市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回顾过去11年,六中本着传承与发展的理念,在培养兴趣的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的积累和耕耘造就了一支致力于坭兴陶实践的队伍。2016年10月,经学校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双方共同努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我校挂牌成立,为我市坭兴陶传承和发展培养人才。
2、师资优势
学校目前聘有专业的坭兴陶教师一名,美术教师两名。自2016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我校挂牌成立以来,市非遗中心不定期安排合作的坭兴陶厂大师来校指导教学。
3、硬件优势
自2015年以来,学校建立了专用的坭兴陶教室一间,坭兴陶课题研究室一间,自购拉坯机4台,接受市非遗中心赠送一台,自购电窑一台,练泥机一台,打磨设备一套,配备教室教学一体机一套。除此以外还配备课桌椅,泥塑工具,雕刻工具,展架等其他陶艺周边器材若干。如今的六中为坭兴陶课程的开发做了充分的准备。
(二)坭兴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
1、“薪火相传”点燃陶艺兴趣小组
钦州市“薪火相传”青少年坭兴陶艺创作比赛自2007年开始组织策划,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着力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以青少年传承为目标的陶瓷艺术创作比赛。为了在比赛中赛出好成绩,学校由美术教师成立兴趣小组做赛前培训的形式开展陶艺教学,这就是六中坭兴陶校本课程的最初雏形。
2、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成立兴趣班
2016年,在苏胜娟校长的带领下,学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第二课堂改革,每周一至四下午第八节课专门让学生参加音体美艺术等第二课堂的学习,至此,六中正式拉开了第二课堂开展的序幕,从那时起便有了专用的坭兴陶教室,成立了坭兴陶兴趣班,一次可容纳40名学生同时学习。
同年10月12日,由钦州市文化馆主办、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基地活动”走进钦州市第六中学,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活动现场设置图片展板,展示钦州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坭兴陶兴趣班,同学们也动起手来,参与和体验毛笔书法及坭兴陶的手工制作。钦州市第六中学坭兴陶正式挂牌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基地。
3、关于教学
教学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了解坭兴陶土,泥塑的成型方法和创作构思。
钦州坭兴陶的陶土主要为紫红泥(西泥)和白泥(东泥),东软为肉,西硬为骨,按软六硬四比例混合,骨肉相互支撑得当,最终成坭兴土。
钦州市“薪火相传”青少年坭兴陶艺创作的比赛形式以泥塑作品呈现为主,除了在小学阶段接触过陶艺比赛少部分同学,中学生大多初次接触泥塑,泥塑的成型方法主要有泥条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捏塑成型法,挖塑成型法,后期逐步教授拉坯成型法,模具成型法,堆贴塑成型法等。
创作构思是一件作品的灵魂,是陶艺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最初的创作始于陶艺比赛的主题,每一届坭兴陶艺比赛都会安排一个主题如:第十届“传承与创新”、第十一届“薪火相传-寻找红色基因传承者” 、第十三届“我和我的祖国——致建国70周年大庆”。教师收到比赛文件以后会根据主题创作,由最初的老师一肩挑,到后来进入正规的陶艺创作教学。泥塑作为传统艺术需要被学生全面的学习和接受,陶艺教学应该采取正确的教学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对泥塑艺术的实践和学习。首先教师应该展示典型的艺术作品,教会学生鉴赏泥塑艺术的基本入门。然后让学生了解到制作泥塑的材料和步骤以及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在具体的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建立创作意图和想法,然后将自身的作品具象化。为了防止学生在具体过程中茫然失措,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身作品先进行平面化的创作,然后付诸实际操作。
4、坭兴陶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让坭兴陶课程走在前列。
2018年由本人作为负责人申请的市重点课题——《坭兴陶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成功立项。坭兴陶教学的发展进入新阶段,从之前的泥塑一项科目上升到了拉坯、雕刻、模具等系统专业的教学,学生学习的门类更细分了,专业性更强了,教学也更系统了。随着坭兴陶教学的推进,成果不断输出,计划在以后还会联动绘画班,书法班,茶艺班的教学,让这些科目都与坭兴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所陶文化浓厚的初中优质学校。
四、结语
本土美术资源来源于地方传统文化,坭兴陶文化属于当地一种富有地域特色的工艺美术。通过以上的研究调查分析,我们也发现对于当代的中学生群体而言,传统的本上美术资源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元素。伴随着现代精神文化艺术的冲击,民族民间美术资源要想在新一代青少年中发扬光大,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事情。因此,作为学校和美术教师,我们要充分分析当前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喜好,通过有效的美术教育过程,达到提高中学生美术综合素养以及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韩辉.泥塑非遗项目在中学美术课程中新式传承的实践研究 2019年42期
[2]吴小玲.论钦州坭兴陶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发展 钦州学院 2015
[3]高山.浅谈用美术教育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经济论坛
[4]康雅琴.钦州坭兴陶工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
[5]张莉丽.初中美术教学现状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研究[J].中国校外教2015,0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