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将语文从狭小的圈子里解放出来,使学生放眼世界,放眼自然与生活,使语文教育走向成功。本文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课内资源包括教材、教辅书、图书报刊、多媒体课件等,课外资源包括电视、电影、演讲会、辩论会、文物古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诸多内容。这其中有看得见、摸得着、直接应用的显性资源,也有不明显、非预期的隐性资源。那么这些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又如何积极地开发与利用呢?本文将从开发与利用教材、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开发校本课程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开发与利用教材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课程资源便是教材。教材是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课程资源,它不仅可以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教材,通过教材来促进学生领悟哲理,提高素养,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比如,对于《背影》的教学,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通过教材中对于父亲的描写而感悟父爱与母爱,并联想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说说感触。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其与安徒生童话中的其他童话故事作对比,引导学生总结这些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
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开发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多为口耳相授,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因此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比如开展演讲比赛、读书比赛、作文竞赛、朗读比赛、故事会、课本剧等,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学生收集资料,学习课堂之外的内容,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学习语文,促进能力发展,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形式虽然没有直接为学生增长知识,但是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创设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
初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就是校园,因此在校园内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活动,张贴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利用“名人名言”装点校园,精心布置班级环境,设置图书角,利用板报、校报、校刊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比如,我校就经常开展校园活动,利用校园演讲比赛、校园征文比赛、校园读书比赛等营造一种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之外的内容,也感受到了语文与校园文化的力量,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四、开发校本课程
在课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学校在分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出构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学校特点开发的校本课程往往形式活泼,新颖有趣,能激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有的学校开设了“画与写”的课程,让学生在画画的同时,为图配话,并将这些作品编成班级刊物;有的学校开设了“每周一诗”的课程,让学生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语文的课程资源是十分广泛与丰富的,不能只是局限于课内与校内,教师还应开展实践活动,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然、社会、生活这种广阔的学习空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增长技能。比如,在抗日战争70周年到来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慰问抗日英雄,请抗日英雄、抗日老兵讲述抗战经历,或者去烈士陵园扫墓,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产生浓烈的爱国之情,在慰问抗日英雄、为烈士扫墓等实践活动之后,请学生以此为题进行写作,并选取优秀的文章投稿,在学生的文章发表之后,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燃起写作热情。对于农村学校,很多方面的实践条件都不足,因此教师应积极开拓符合农村情况的实践活动,积极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与民俗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农业活动、去大自然中踏青、帮助父母做家务等,这些活动都可以使学生有所收获。同时,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建立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习的联系,这在农村学校还相对落后,但语文教师应克服一切困境,积极思考与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课内资源包括教材、教辅书、图书报刊、多媒体课件等,课外资源包括电视、电影、演讲会、辩论会、文物古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诸多内容。这其中有看得见、摸得着、直接应用的显性资源,也有不明显、非预期的隐性资源。那么这些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又如何积极地开发与利用呢?本文将从开发与利用教材、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开发校本课程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开发与利用教材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忽视的课程资源便是教材。教材是最重要、最直接、最有效的课程资源,它不仅可以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教材,通过教材来促进学生领悟哲理,提高素养,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比如,对于《背影》的教学,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通过教材中对于父亲的描写而感悟父爱与母爱,并联想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说说感触。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其与安徒生童话中的其他童话故事作对比,引导学生总结这些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
二、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是开发教学资源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多为口耳相授,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因此教师应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比如开展演讲比赛、读书比赛、作文竞赛、朗读比赛、故事会、课本剧等,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学生收集资料,学习课堂之外的内容,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学习语文,促进能力发展,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形式虽然没有直接为学生增长知识,但是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创设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
初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就是校园,因此在校园内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活动,张贴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利用“名人名言”装点校园,精心布置班级环境,设置图书角,利用板报、校报、校刊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比如,我校就经常开展校园活动,利用校园演讲比赛、校园征文比赛、校园读书比赛等营造一种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学到了许多课堂之外的内容,也感受到了语文与校园文化的力量,让学生在多彩校园环境中通过各种渠道感受语文,学习语文,在充满真、善、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
四、开发校本课程
在课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学校在分析学校的办学优势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出构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学校特点开发的校本课程往往形式活泼,新颖有趣,能激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有的学校开设了“画与写”的课程,让学生在画画的同时,为图配话,并将这些作品编成班级刊物;有的学校开设了“每周一诗”的课程,让学生认识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语文的课程资源是十分广泛与丰富的,不能只是局限于课内与校内,教师还应开展实践活动,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自然、社会、生活这种广阔的学习空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增长技能。比如,在抗日战争70周年到来之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慰问抗日英雄,请抗日英雄、抗日老兵讲述抗战经历,或者去烈士陵园扫墓,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产生浓烈的爱国之情,在慰问抗日英雄、为烈士扫墓等实践活动之后,请学生以此为题进行写作,并选取优秀的文章投稿,在学生的文章发表之后,可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燃起写作热情。对于农村学校,很多方面的实践条件都不足,因此教师应积极开拓符合农村情况的实践活动,积极挖掘农村的自然资源与民俗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农业活动、去大自然中踏青、帮助父母做家务等,这些活动都可以使学生有所收获。同时,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建立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习的联系,这在农村学校还相对落后,但语文教师应克服一切困境,积极思考与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