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瓷路》是中央电视台2014年推出的继《丝绸之路》和《茶》之后第三部国产大型系列纪录片,详尽讲述了融物质与文化、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于一体的中国瓷器的传播之路,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以及叙事方式等方面对该纪录片进行了叙事学方面的简要评析。
【关键词】纪录片;瓷路;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3-0013-2
“我们能把玻璃粉碎,制造新的玻璃制品;把破烂的纺织品丢弃,或者把他们捣烂制作成纸张。几乎所有的物质,腐烂或者变形之后都会形成一种新的物质。只有瓷器,形成之后,便不再消失”,2012年冬天,英格兰南部,面对《瓷路》摄制组的镜头,牛津大学东方学院的奥利弗?沃特森教授对瓷器如此评价。
果如其言,瓷器是可以触摸的历史。花开花谢,云卷云舒,过往兴衰,飘逝如烟。唯有那些遗世美瓷,穿云破雾,在喧嚣尘世中,展现不变的宁静与隽永。从9世纪的大唐帝国到19世纪的鸦片战争,从中亚到罗马,从世界重要沿海口岸到欧洲各大首都,历史上重要的地标和时间点都被中国瓷器的故事所标注,在这条神奇的瓷器之路上,不仅仅充满着财富的诱惑,而且还充满了生与死的挣扎,以及探险、沉船、战争、欲望、人性的述说。《瓷路》是一部与瓷器有关的真实故事,而中国,则是这一切故事的起点。
一、叙事视角
《瓷路》是中央电视台2014年推出的继《丝绸之路》和《茶》之后第三部国产大型系列纪录片,分为《抟土》、《梦幻》、《天青》、《异彩》、《望海》、《窑变》共6集,每集约50分钟。据该片的执行总导演董浩民所言,为了尽可能给观众交代出这条连接中外文明的瓷器之路的精彩所在,摄制工作历时约两年半,摄制组辗转欧亚两大洲,寻找流落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频繁进出各国国家档案馆、博物馆、古窑场与私人收藏室,探寻附着在中国瓷器背后的历史文化,终于为这段可以触摸的历史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忆。
瓷之美,美在优雅、温厚,美在含蓄而又意境悠深,强调观者内心的细微感受,于是一捧瓷土毫无悬念的搅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纪录片《瓷路》不再像以往表现中国瓷器的纪录片那样仅仅局限于对陶瓷工艺探究的浅尝辄止,对陶瓷鉴定的一带而过,更多的是把瓷器作为一面反映历史时代的镜子,站在国际化的视角和全球化的高度,探讨中国瓷器在世界文明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它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单从其如此巨大的存世数量和宏大的产业规模来看,就足以令任何古代文物相形见绌。如果再把这些陶瓷按照时间依次排列,那么中国的朝代传承顺序便详细可见;倘若再仔细观察陶瓷的纹样和图案,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竟然呼之欲出。
花色不一、造型各异的瓷器可能是中国目前最普遍的器皿了,但又有多少人对这种司空见惯的器皿有足够的了解?又有多少人能够透过浮华的外在领悟到瓷器蕴含的文化特质呢?陶瓷本体,不过是个或实用或摆设的器皿,这种从生活中走来的瓷器,却以深沉高雅的造型和充满禅意的意蕴,将其与自然万物融合的如此贴切,内敛中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以至于英文中的瓷器与中国同名同姓,显而易见在外国人眼中瓷器对中华文明有着不同凡响的独特意义,甚至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象征符号。原因在于,最初泱泱中华古国为世界所知晓,历史悠久的文化为世界所接纳,就是以瓷为媒、依瓷而生,作为泱泱大国“使者”的瓷器通过海路和陆路纷纷运往世界各地,并掀起了一阵阵世界范围的爱瓷狂潮,中国——这个东方古国一时间成为了世界淘金者所向往的天堂。换句话说,瓷不再是瓷,承载了历史厚度的瓷器更是中华文明的物化,悠久历史的载体,追寻瓷器发展历程,就是探寻中华文化的发展之路,其重大意义可想而知。这一独特的视角,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宏大历史叙事和精致的瓷器细节展示完美的融为一体,再加上唯美的画面、诗意的解说,向受众展示一场不同寻常的视觉盛宴。
二、叙事结构
文化的展现和扩展依靠的是文化自身所散发的魅力,而文化的传播却需要一个载体、一种媒介,进而把抽象的文化分解细化成一个个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可被感知且具生命力的具象事物,那纪录片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便成了为不可或缺的文化传播载体。而作为历史文化类的纪录片,它所背负的任务就不仅如此了,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既要对某一特定的人文事物进行系统的真实记录,又要加以排列组合使之符合受众猎奇求知的收视心理,这就需要纪录片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科学的安排叙事结构,系统完整而又真实的再现记录对象的风貌。
就纪录片《瓷路》而言,该片采取了设定中心线法,即在众多的被摄对象和拍摄素材中,依据作者的创作意图理出一条明晰的线路,使创作者和受众都能对此一目了然。几千年的漫漫瓷路,围绕着“瓷器”这条中心线而自然展开,一个个复杂庞大的内容被串联起来,组成这部气势恢弘的《瓷路》,每集配以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唐、宋、元、明、清的中国古代朝代变迁的历史脉络而展开,例如第二集《梦幻》,故事开篇于辉煌的大唐盛世——政治清明、生活富足、文化兼容并包的开放时代,人们对于物质上的更高层次追求促使了瓷器向精美化、多彩化的趋势发展,于是令后世惊叹的“唐三彩”诞生了,在其华丽精美的釉彩之下,更多透露的是唐朝文化的兼容并包、多民族广地域的融合……每个朝代瓷器的代表之作都各有其历史特点,瓷器的工艺都有所增进,这也就铺设出瓷器从偶尔触发的原始土陶到如今的精美成熟瓷的发展历程,向受众展现了瓷器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或辉煌或曲折的发展之路。
总体而言《瓷路》采用了宏大的全知视角,通过画面的呈现、音乐音响的使用和画外解说词的串联,不仅给与受众独特的观感体验,而且给观众非常清晰地发展脉络梳理,依次阐释了瓷器从原始土陶起步,再到唐朝南青北白的发展格局,再到宋朝瓷器艺术及海瓷外销的巅峰,再到元朝形成艺术价值极高的元青花……依据时间的发展的线性结构再配以专家、学者的访谈,历史文献资料的展现,非常清晰明了的展现了瓷器艺术的历史演变,最终指向融物质技术与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美瓷。整部作品以开阔的全景视野和宏大的全知视角,唤起了受众对瓷器的关注,从而为受众展现出一幅气象万千的关于瓷器、关于中华民族兴衰的历史文化画卷。
三、叙事方式
听故事是人类由来已久的喜好,《瓷路》的创作正是满足了受众的收视需求,那些看似飘逸的文字实则透着一股灵性,娓娓诉说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循循善诱受众走进那深藏其中的文本要义,抽丝剥茧般把瓷器的内在神韵全部揭示无遗,令人回味无穷。例如第一集《抟土》,关于陶器的诞生影片中是这样叙述的:土,孕育了地球万物,是人类的生命之根,而水对于人类同样不可或缺,如影随形。当土遇到水,立刻柔软了身躯,可以随心所欲抟造成各种器物,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之中,对于人类的起源都有抟土造人的传说,一个是女娲一个是上帝,不知他们是谁抄袭了谁,还是心有灵犀,但至少可以说明这水土姻缘是文明之本,它们只需一个升华的契机——火,当天然之火变成人类手中的火把时,它让泥土在烈焰中摇身一变,幻化成陶瓷……片中运用唯美诗意的言辞以叙述故事为载体,将陶器的产生这一技术性质的专业问题浅显易懂的向受众娓娓道来,像剥一根嫩笋,渐显神韵,令人回味无穷。此外,本集的整体框架更是清晰明了,总体是以四个问题为框架以及德国奥古斯特二世用6000龙骑兵交换151件康熙瓷瓶、宁封人吃鱼、傣族制陶人玉南恩古法制陶、—远古孩子夭折的人面鱼身彩陶盆棺等七个或为历史故事或为神话传说为内容,一步步推进纪录片的情节发展,凸显了传承的主题,水与土的生命传承、父与子宿命的传承、陶器发展的传承……
此外,《瓷路》传承了央视一贯独具特色的解说词风格,优美的词句独具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韵味,再搭配以唯美的画面、精细的画质和柔和的色调,既传递出光洁晶莹的瓷器悠久的历史美感,又恰到好处的彰显了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其物质价值和艺术价值浑然一体。在呈现厚重的文化韵味的同时,又以悬念设置的疑问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承担着起承转合的结构性作用,以华丽的辞藻掀开下一个篇章的序幕。不露声色之间,把瓷器经由千年历史变迁而沉淀下来的文化气质,缓缓注入到受众的心田。
【参考文献】
[1]6集大型纪录片《瓷路》看片会在京举行[N].央视网,2014-1-21.
[2]不会消散的历史——《瓷路》编导手记[N].央视网,2014-1-21.
[3]熊忠辉.穿越精彩历史展现多元气质——评系列纪录片《瓷都景德镇》[J].声屏世界,2012(11).
[4]周世林.《China·瓷》文化呈现的新视角[J].电视研究,2013(3).
【关键词】纪录片;瓷路;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4)03-0013-2
“我们能把玻璃粉碎,制造新的玻璃制品;把破烂的纺织品丢弃,或者把他们捣烂制作成纸张。几乎所有的物质,腐烂或者变形之后都会形成一种新的物质。只有瓷器,形成之后,便不再消失”,2012年冬天,英格兰南部,面对《瓷路》摄制组的镜头,牛津大学东方学院的奥利弗?沃特森教授对瓷器如此评价。
果如其言,瓷器是可以触摸的历史。花开花谢,云卷云舒,过往兴衰,飘逝如烟。唯有那些遗世美瓷,穿云破雾,在喧嚣尘世中,展现不变的宁静与隽永。从9世纪的大唐帝国到19世纪的鸦片战争,从中亚到罗马,从世界重要沿海口岸到欧洲各大首都,历史上重要的地标和时间点都被中国瓷器的故事所标注,在这条神奇的瓷器之路上,不仅仅充满着财富的诱惑,而且还充满了生与死的挣扎,以及探险、沉船、战争、欲望、人性的述说。《瓷路》是一部与瓷器有关的真实故事,而中国,则是这一切故事的起点。
一、叙事视角
《瓷路》是中央电视台2014年推出的继《丝绸之路》和《茶》之后第三部国产大型系列纪录片,分为《抟土》、《梦幻》、《天青》、《异彩》、《望海》、《窑变》共6集,每集约50分钟。据该片的执行总导演董浩民所言,为了尽可能给观众交代出这条连接中外文明的瓷器之路的精彩所在,摄制工作历时约两年半,摄制组辗转欧亚两大洲,寻找流落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频繁进出各国国家档案馆、博物馆、古窑场与私人收藏室,探寻附着在中国瓷器背后的历史文化,终于为这段可以触摸的历史留下珍贵的影像记忆。
瓷之美,美在优雅、温厚,美在含蓄而又意境悠深,强调观者内心的细微感受,于是一捧瓷土毫无悬念的搅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纪录片《瓷路》不再像以往表现中国瓷器的纪录片那样仅仅局限于对陶瓷工艺探究的浅尝辄止,对陶瓷鉴定的一带而过,更多的是把瓷器作为一面反映历史时代的镜子,站在国际化的视角和全球化的高度,探讨中国瓷器在世界文明进程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它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单从其如此巨大的存世数量和宏大的产业规模来看,就足以令任何古代文物相形见绌。如果再把这些陶瓷按照时间依次排列,那么中国的朝代传承顺序便详细可见;倘若再仔细观察陶瓷的纹样和图案,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竟然呼之欲出。
花色不一、造型各异的瓷器可能是中国目前最普遍的器皿了,但又有多少人对这种司空见惯的器皿有足够的了解?又有多少人能够透过浮华的外在领悟到瓷器蕴含的文化特质呢?陶瓷本体,不过是个或实用或摆设的器皿,这种从生活中走来的瓷器,却以深沉高雅的造型和充满禅意的意蕴,将其与自然万物融合的如此贴切,内敛中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精髓,以至于英文中的瓷器与中国同名同姓,显而易见在外国人眼中瓷器对中华文明有着不同凡响的独特意义,甚至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象征符号。原因在于,最初泱泱中华古国为世界所知晓,历史悠久的文化为世界所接纳,就是以瓷为媒、依瓷而生,作为泱泱大国“使者”的瓷器通过海路和陆路纷纷运往世界各地,并掀起了一阵阵世界范围的爱瓷狂潮,中国——这个东方古国一时间成为了世界淘金者所向往的天堂。换句话说,瓷不再是瓷,承载了历史厚度的瓷器更是中华文明的物化,悠久历史的载体,追寻瓷器发展历程,就是探寻中华文化的发展之路,其重大意义可想而知。这一独特的视角,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宏大历史叙事和精致的瓷器细节展示完美的融为一体,再加上唯美的画面、诗意的解说,向受众展示一场不同寻常的视觉盛宴。
二、叙事结构
文化的展现和扩展依靠的是文化自身所散发的魅力,而文化的传播却需要一个载体、一种媒介,进而把抽象的文化分解细化成一个个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可被感知且具生命力的具象事物,那纪录片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便成了为不可或缺的文化传播载体。而作为历史文化类的纪录片,它所背负的任务就不仅如此了,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既要对某一特定的人文事物进行系统的真实记录,又要加以排列组合使之符合受众猎奇求知的收视心理,这就需要纪录片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科学的安排叙事结构,系统完整而又真实的再现记录对象的风貌。
就纪录片《瓷路》而言,该片采取了设定中心线法,即在众多的被摄对象和拍摄素材中,依据作者的创作意图理出一条明晰的线路,使创作者和受众都能对此一目了然。几千年的漫漫瓷路,围绕着“瓷器”这条中心线而自然展开,一个个复杂庞大的内容被串联起来,组成这部气势恢弘的《瓷路》,每集配以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唐、宋、元、明、清的中国古代朝代变迁的历史脉络而展开,例如第二集《梦幻》,故事开篇于辉煌的大唐盛世——政治清明、生活富足、文化兼容并包的开放时代,人们对于物质上的更高层次追求促使了瓷器向精美化、多彩化的趋势发展,于是令后世惊叹的“唐三彩”诞生了,在其华丽精美的釉彩之下,更多透露的是唐朝文化的兼容并包、多民族广地域的融合……每个朝代瓷器的代表之作都各有其历史特点,瓷器的工艺都有所增进,这也就铺设出瓷器从偶尔触发的原始土陶到如今的精美成熟瓷的发展历程,向受众展现了瓷器发展历程,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或辉煌或曲折的发展之路。
总体而言《瓷路》采用了宏大的全知视角,通过画面的呈现、音乐音响的使用和画外解说词的串联,不仅给与受众独特的观感体验,而且给观众非常清晰地发展脉络梳理,依次阐释了瓷器从原始土陶起步,再到唐朝南青北白的发展格局,再到宋朝瓷器艺术及海瓷外销的巅峰,再到元朝形成艺术价值极高的元青花……依据时间的发展的线性结构再配以专家、学者的访谈,历史文献资料的展现,非常清晰明了的展现了瓷器艺术的历史演变,最终指向融物质技术与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美瓷。整部作品以开阔的全景视野和宏大的全知视角,唤起了受众对瓷器的关注,从而为受众展现出一幅气象万千的关于瓷器、关于中华民族兴衰的历史文化画卷。
三、叙事方式
听故事是人类由来已久的喜好,《瓷路》的创作正是满足了受众的收视需求,那些看似飘逸的文字实则透着一股灵性,娓娓诉说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循循善诱受众走进那深藏其中的文本要义,抽丝剥茧般把瓷器的内在神韵全部揭示无遗,令人回味无穷。例如第一集《抟土》,关于陶器的诞生影片中是这样叙述的:土,孕育了地球万物,是人类的生命之根,而水对于人类同样不可或缺,如影随形。当土遇到水,立刻柔软了身躯,可以随心所欲抟造成各种器物,在东西方两大文明之中,对于人类的起源都有抟土造人的传说,一个是女娲一个是上帝,不知他们是谁抄袭了谁,还是心有灵犀,但至少可以说明这水土姻缘是文明之本,它们只需一个升华的契机——火,当天然之火变成人类手中的火把时,它让泥土在烈焰中摇身一变,幻化成陶瓷……片中运用唯美诗意的言辞以叙述故事为载体,将陶器的产生这一技术性质的专业问题浅显易懂的向受众娓娓道来,像剥一根嫩笋,渐显神韵,令人回味无穷。此外,本集的整体框架更是清晰明了,总体是以四个问题为框架以及德国奥古斯特二世用6000龙骑兵交换151件康熙瓷瓶、宁封人吃鱼、傣族制陶人玉南恩古法制陶、—远古孩子夭折的人面鱼身彩陶盆棺等七个或为历史故事或为神话传说为内容,一步步推进纪录片的情节发展,凸显了传承的主题,水与土的生命传承、父与子宿命的传承、陶器发展的传承……
此外,《瓷路》传承了央视一贯独具特色的解说词风格,优美的词句独具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韵味,再搭配以唯美的画面、精细的画质和柔和的色调,既传递出光洁晶莹的瓷器悠久的历史美感,又恰到好处的彰显了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其物质价值和艺术价值浑然一体。在呈现厚重的文化韵味的同时,又以悬念设置的疑问蒙上一层神秘色彩,承担着起承转合的结构性作用,以华丽的辞藻掀开下一个篇章的序幕。不露声色之间,把瓷器经由千年历史变迁而沉淀下来的文化气质,缓缓注入到受众的心田。
【参考文献】
[1]6集大型纪录片《瓷路》看片会在京举行[N].央视网,2014-1-21.
[2]不会消散的历史——《瓷路》编导手记[N].央视网,2014-1-21.
[3]熊忠辉.穿越精彩历史展现多元气质——评系列纪录片《瓷都景德镇》[J].声屏世界,2012(11).
[4]周世林.《China·瓷》文化呈现的新视角[J].电视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