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nu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小学语文是必须课之一,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由语文阅读体现。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应用方法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介绍,然后详细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主要问题提出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旨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方法
  一.小學语文阅读教学介绍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特点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自身特点,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出发,以此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体性
  不论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是其他任何科目的教学,其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衡量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学生是否进步与发展,在教学中学生始终为主体。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这就意味着要让学生参与知识构建,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知识将客观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想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认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实效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效性主要是指教学效率。教师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中,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表明教学效率越高,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有效性主要通教师的投入与学生的收获进行评价。追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容,尽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写的能力。
  3.人文性
  从广义上看,人文性主要是人类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来看,人文性就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实现自我成长。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逐渐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最终实现形象的感化作用。另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逐渐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及审美情感,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思想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需求,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进行体验与理解,引发学生思考。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十分多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所以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如下: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语言传递为主。讲授法是一种传统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法,在运用其他教学方法时也是与讲授法相结合。讲授法的优势十分明显,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容易实施,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
  2.演示法
  演示法也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以直观感染为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演示法十分符合儿童从感性认识带理想认识的变化规律,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形象引导,让学生反复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录像等将画面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3.探究法
  在教学中经常会涉及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如:讨论法等。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从质疑的角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时会应用这样的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如:在阅读教学中提问:“文章写的是什么?”“文章具体是怎么写的?”“文章为什么要这么写?”这几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写作方法以及中心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被动性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在教学时担心教学内容有所遗漏,影响学生考试,所以对课文进行事无巨细的讲解,在教学中忽略了与学生的沟通,导致学生被动进行学习。如:一位教师在《小桥流水人家》这一课教学中,直接以教参为中心,在课堂导入环节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篇关于故乡的文章然后直接讲解文章,这样虽然能够让学生一下了解到文章中心意思,但是没有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与讨论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直接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告知学生,并未重视学生自己的理解,学生只是被动的进行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忽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将两者分开教学。教师在教学时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重视字词句篇的训练,以此提升学生的基础语文能力,但是未重视挖掘课文之中的人文思想内涵,导致学生不能深刻了解课文的内涵,同时也削弱了文字的感染力,最终影响了语文应用的能力。
  (三)阅读教学目标缺乏有效性
  想要实现有效教学首先要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阅读教学目标缺乏有效性,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是,没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是按照参考书制定教学目标。另外,一些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这就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缺乏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四)未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自己的感受与经验代替学生,学生只能被动的进行学习以及训练,严重缺乏自主阅读机会。新课程改革在强调语文教育特点时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但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做到这一点,大部分教师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受到问题的限制,忽略对全文的感受。
  三.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强调教学主动性,构建生成性课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构建生成课堂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感受。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会将学生引向标准答案,缺乏思考性。而在生成性课堂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具体开放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同一则教案在不同的课堂上会生成不同的局面,课堂教学的质量标准不再注重预设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更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看是否在课堂教育中及时生成目标,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中要进行互动与交流,并且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构建课堂,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构建与知识构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拓展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学目标设置完成之后,要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结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终实现更深层次的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三)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个性化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阅读不能离开教材,也不能脱离学生参与。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并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阅读教学之中想象力非常重要,对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都十分重要。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图像、声音以及视频动画等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另外,要关注学生个性,培养各项化阅读,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激发学生内在动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启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情思,让学生以自己的感受主动进行课文研究。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阅读一遍课文,将不认识的字词标注出来,借助字典自己完成识字任务。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在感悟上引导学生实现阅读教学的深层性。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研究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应用方法,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策略,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够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严苏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6,(45):43.
  [2]杨琳辉.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思考[J].新课程(上),2016,(09):103.
  [3]陈香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探究与实践[J].课外语文,2017,(18):97.
  [4]王晓彩.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知音励志,2016,(20):217.
  [5]杨彩萍,杨彩虹.探究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上),2017,(02):186.
  [6]黄蝾.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7,(06):220.
  [7]杨仕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4):8.
  [8]邓文忠.如何在小學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15:3.
  [9]朱明高.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4,(12):162.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体验是主体把握和理解事物的本来意义及其引申意义的心理过程。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其体验是不尽相同的,有时候还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出现了“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教学时,要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关键词:阅读 教学 独特体验  阅读首先是通过语言文字或者图片等载体搜集信息,在这个搜集的过程中认识世界万物,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阅读教学有四个要素,即教师、学
内容摘要:绘本独特的表达形式抓住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幽默风趣的画面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时要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绘本,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巧妙地加入延伸活动,确立适宜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绘本阅读 策略 高效性  一.选择适合幼儿特点的绘本。对于幼儿来说,何为优秀的绘本呢?首先对于绘本本身来说要做到文图一致。好的绘本是以图画的细部与整体结合以图文一致的形态表现整个故事。如果幼儿由画了解
内容摘要:协同教学较之传统教学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和壮大优秀教师队伍等优势,因此,建议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化类课程中应用协同教学,通过师师协同、师生协同和资源协调等具体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协同教学 文化类课程 应用  一.协同教学的优势  “协同”在《说文》中的解释为“协,众之同和也。同,合会也。”即为了达到目标,把多种不同的资源合理高效地整合起来,以实现更好的效果。“协同教学”则立足于协同论
内容摘要:人文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对人们的“关怀”二字上,其核心是维护人性的尊严,对世俗的文化持有宽容的态度。因此,人文主义与中职语文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本文阐述了人文主义教育观念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以供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  关键词:人文主义 中职语文 关怀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中职教育,主要是指在市场的背景下培养专门的技术型人才。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的课堂?结合实际经验阐述如何做才能让40分钟的课堂更有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 艺术 语文价值  课堂的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如何能使课堂40分钟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是我们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对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重视课前的备课。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
通过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相处和语文教学实践,我就少数民族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抓好早读,提高学生“读”、“说”、“写”能力  囿于历史和地理条件等原因,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听力、会话及写作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抓住早读,让学生在早读时间通过听课文朗诵来提高听力、纠正读音;通过组织情景对话来提高表达能力、练习口语;通过诵读课文和高中生优秀作文来提高写作能力、积累写作
期刊
语文教学中的“感悟能力”其实质就是对诗文、人事、客观景物等的理解能力,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读书。可以说,“感悟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生命所在,是沟通读者与作者以及社会生活的桥梁。语文教学所具有的多元性使得作为思维和运用工具的语文,在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方面具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课就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尤其是以培养各级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课。我认为教学中更要“悟”
期刊
语料库作为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新工具,已逐渐渗透到语言学各学科的研究。语料库与文体学的结合能为读者提供超越直觉和主观的更加科学的文学解读。《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
内容摘要:价值取向源于作品的客观性和编者及读者对作品认同的共性,独特体验体现的是读者阅读的个性。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把握住“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这一要求,致使教学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课例 反思 策略  一.课例描述  课例一:《狼和小羊》旨在表达狼的阴险凶恶,一位老师施教时出现了这样的对话——  师:你对狼和小羊有怎样的评价?  生1:狼聰明,羊愚笨。我要向狼学习,发挥聪明才
整体感知,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它是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感,对阅读材料进行宏观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层面,“整体感知”实际上是教师如何使课堂教学情境中的学生阅读进入“整体感知”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从目的而言,“整体感知”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包括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