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是教师通过各种训练开发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方法及评价方面分析了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能力培养 开放性教学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着手进行创造力的开发,60年代有了实质性进展。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创新中心;在每所大学里都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创造精神也随处可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发表“创造宣言”,主张以激发人的创造性为办教育之目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目前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内容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学科教学等方方面面,范围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为我国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包含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实施创新教育,教师也要相应地教给学生创新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学生的创新兴趣。从教学设计的环节,教师就应当把创新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体现在教师的教案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二、教学方法
(一)加强语文能力培养。
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是:1.有明确的训练目标;2.精心设计训练内容;3.训练中重视方法指导,并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分层递进,逐步深入)、训练的反复性(多种形式,反复训练)、训练的广泛性(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使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进而由学会到会学;4.训练要有严格的规范,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5.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精神优势。
(二)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三沟通”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第二个特征是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1.语文的课堂教学;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第三个特征是以训练为主。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分量———采用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习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第四个特征是坚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分层施教,各有提高”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信心十足地向新的目标努力。第五个特征是实行三结合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语文成绩。三结合考试即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年级、学段考试与平时语文能力考查结合,并实行竞赛成绩分层加分。
(三)明确认识语文这门学科性质。
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的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同时,也要把学生的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的情况,教师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中都要予以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牢记把创新教育当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断开发创新教育的资源,开拓创新教育方法,并把创新教育的效果作为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把创新教育真正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志洪.小学语文优质教学常态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2]徐文祥.小学语文"学案教学"的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07,(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能力培养 开放性教学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着手进行创造力的开发,60年代有了实质性进展。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创新中心;在每所大学里都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创造精神也随处可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发表“创造宣言”,主张以激发人的创造性为办教育之目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目前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内容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学科教学等方方面面,范围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为我国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一、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包含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实施创新教育,教师也要相应地教给学生创新的知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意识和学生的创新兴趣。从教学设计的环节,教师就应当把创新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体现在教师的教案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二、教学方法
(一)加强语文能力培养。
一个人的语文素质如何,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综合地表达出来。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知识水平、他的审美倾向、他的人品学问、他的应变能力都可以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然而,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又是与他所掌握的语言材料———词汇、句式的获取情况、语言技巧、知识素养、认识事物等有关。因此,语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上。能力是不能灌输的,而要靠训练才能培养出来。 “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文基本功训练”。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是:1.有明确的训练目标;2.精心设计训练内容;3.训练中重视方法指导,并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分层递进,逐步深入)、训练的反复性(多种形式,反复训练)、训练的广泛性(全体参与,全程参与),使之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进而由学会到会学;4.训练要有严格的规范,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5.激发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精神优势。
(二)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有自己明显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语文教学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行“三沟通”的原则,即课堂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沟通,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求发展;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沟通;语文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沟通。“三沟通”的实质是强调在交际应用中学习语文。“三沟通”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利于展示学生特长,发展学生个性。第二个特征是实行“四维课程”。“四维课程”指小学语文课由四个板块构成:1.语文的课堂教学;2.语文兴趣小组活动和兴趣课;3.语文的社会实践应用;4.环境语文,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这样,构成了开放性小学语文课程结构。第三个特征是以训练为主。训练为主,一是要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低年级突出在“读写中识字”;中年级“以读为主———读通、读懂、读熟,从读到写,在读的基础上落实重点训练项目”;高年级增加自学分量———采用四步教学:自学报告—讨论深化—总结归纳—课外扩展,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习能力。二是渗透学法指导。三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训练的归宿。第四个特征是坚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分层施教,各有提高”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信心十足地向新的目标努力。第五个特征是实行三结合考试,综合评定学生语文成绩。三结合考试即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年级、学段考试与平时语文能力考查结合,并实行竞赛成绩分层加分。
(三)明确认识语文这门学科性质。
小学语文具有语言和思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但具有工具性、思想性、知识性的特点,而且带有基础性、社会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是教好的前提。教好这门学科,不但对于学生学好各门学科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将来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教学评价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同时,也要把学生的创新过程和创新结果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一定的创造性的情况,教师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中都要予以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牢记把创新教育当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断开发创新教育的资源,开拓创新教育方法,并把创新教育的效果作为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业成绩的非常重要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把创新教育真正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志洪.小学语文优质教学常态化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2]徐文祥.小学语文"学案教学"的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