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滩头年画是湖南省仅有的木版年画,产地在湖南省宝庆(现今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滩头年画中饱含着丰富的湖湘文化特色,在中国版画界独树一帜。滩头年画从明朝晚期到民国初年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的湖湘文化艺术的风格: 明亮的颜色,淳朴、夸张,充满了个性风格的造型加上地道的当地手工技艺与本土独特的材料创造出了独特夸张的年画艺术效果,更为突出的人物造型特点反映此年画特定艺术审美感。 滩头年画的夸张和丰富装饰性效果, 颜色对比强烈、豪放、生动的形象,这种具有简约的独特艺术风格的年画与湖湘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滩头年画;造型;民间艺术;湖湘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2
作为一种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滩头年画在国内版画界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起源于社会底层,服务于社会底层的民间艺术类型有着深厚的民间艺术基础,其特殊的生产工艺,具体的创作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这样的创作反映出的滩头年画特别是绘画艺术形式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滩头年画是湖南省的仅有的传统木制手工印刷年画,是我国的"四大年画"之一。
滩头坐落在湖南省一个古老的湘西南资水旁的小镇。古代属于楚地范围。淳朴而诚实的民俗风情,让当地百姓创作了属于自己的民间美术艺术品-滩头年画。滩头年画的历史在悠远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第一次见滩头年画的人会发现它的造型形状和年画上的着色与其他地方的年画色彩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湖南滩头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浙江桃花坞和四川绵竹四大年画相比,作品体现出来更多的是简洁,质朴,鲜明,热情的艺术风格。
一、历史文化背景
(一)梅山文化:滩头年画的精神内核
滩头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巫风繁盛,民间祭祀盛行。滩头年画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及表达内容都有着与其它“三大年画”独特之处,可以说滩头年画既融合了梅山文化的特点也贯彻了湖湘文化特色的楚地风韵。
滩头的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湖湘文化,狭义上始于宋儒理学,但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湖湘文化又与梅山文化关系紧密。湖南三千年的历史文化,开始于荆楚的巫文化到梅山文化,再到湖湘文化的三大阶段。湖湘文化,经历宋、元、明、清四朝,夹带着楚文化的痕迹,遗留着梅山余韵,以宋明理学为基础,独树一帜,进一步将楚文化发扬光大。
梅山文化,上承荆楚巫文化,下启湖湘文化,其独特的价值是不能被简单取代与忽略的。梅山人的性格禀赋着热情、率直、豪爽,他们爱憎分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喜怒哀乐,不以隐藏。湖湘民众继承了梅山人的天然禀赋,形成了湖湘人刚烈、倔强的性格,进而发展为尚武之风,因而审美上同样形成了浓郁的强烈、奔放的特色。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滩头年画的精神内核。
(二)滩头年画的历史发展
《荆楚岁时记》中有“画鸡于户,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于旁”的习俗记载,专家指出的"桃符"是属于指早期的年画类型。《宝庆府志》记录:“节序正月一日为元旦,画神茶郁垒以御示凶鬼。”的一段话记载。宝庆,是一个用了将近700多年历史的邵阳古地名称,滩头曾经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根据研究,在明朝期间湖南的湘西南地区就出现了用黑白木刻形式简单地刻印了神仙,菩萨一系列关于祈福神灵的形象, 这便是最开始的滩头年画的形成。
滩头年画的历史从哪里来,从《隆回县志》记载来看,滩头年画有着300余年的历史。传说明朝末年长沙有一男子叫王东元的秀才,其绰号"王猴子",他有着聪明材质并且有着不错的绘画功底。清兵入关时,他们逃离长沙来到滩头这个地方,王东元为了生计,他们使用这里生产的独特竹纸和颜料,创办了年画作坊,刻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滩头年画特色的年画作品,通过贩卖运输土纸、色纸的商贩远销到外地,从此滩头年画就此有了名声,各地都知道了这一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起始在明朝末年,乾隆年间,滩头年画作坊就有108家之多,工人超过200人,年销售额超过700万份,远销给了贵州,云南,四川和一些东南亚部分地区,可见滩头年画其在全国的影响力是非同小可。
滩头年画的辉煌时期是在民国初年,那时有影响力的年画作坊超过20多家,这些作坊不仅生产年画还生产各式样的土纸和色纸,这些纸张也正是滩头年画所需要的纸张。
中国解放以后,滩头年画被称为封建迷信的头衔而被禁止生产,导致了当年滩头年画的生产出现了停产的状况。文化大革命中,滩头年画列为“四旧”,大量珍贵的印版被付之一炬,有些版本从此失传。
1958年,滩头年画重新批准生产,那一年其产量达到了二十多万幅。
1963年,湖南省公共艺术组织艺术工作者到滩头镇进行考察,他们使用传统工艺技术与现代内容的融合,创作出了一批新画稿刻印出版。
1985年,邵阳市成立"滩头年画研究会",应隆回县请求对滩头年画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整理、 还原了一批已经失传了的珍贵板刻。
1988年,文化部命名隆回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这也是湖湘文化的一次面向全国民众,让更多百姓能了解到湖湘文化以及湖湘文化中所特有的滩头木板年画的艺术精髓。
2003年2月18日,滩头年画被列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如今滩头年画现在仅存一家作坊,而作坊的主人高腊梅和钟海仙也都近80岁高龄。为了挽救中华民族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湖南省档案馆于2003年和2004年两次抢救性征集了滩头年画及其模版160余件,它们对于研究滩头年画历史具有极高的研究性。
滩头年画在经历了3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刚开始时鼎盛时期远销到东南亚等国到落寞时滩头年画这一具有独特地方性的民间艺术工艺差点消失殆尽,让我们严重认识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珍貴性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保护滩头年画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的渊源历史的严肃性。这是一种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艺术,一种态度,一种文化精髓。 (三)滩头年画的独特制作
滩头年画的独特造型以其特殊的生产流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滩头年画属于湖湘文化的民间艺术形式的表现,通过使用本地材料,一些特殊的技艺手法来表现。滩头年画的印刷生产需要通过复杂的生产过程,他们的做工很精致。滩头年画所用的纸张是由的本地制作的土著土纸。刷粉: 从本地独特岩石层中提炼出呈现细腻淡绿色天然矿物质,其中经过晒干,然后漂洗后沉淀的"白膏泥"的淤泥刷在画纸上,因为刷在画纸上的土壤是带粉白色的纸张,将这种粉白色的纸切成小画纸,粉纸中夹着香片这便是滩头远近闻名的香粉纸。刷上白色石膏泥后的干纸张,在印刷年画的时候色彩温润、厚实、明亮,有着浮雕的般艺术效果。开脸:开脸是制作年画的最高技艺,通过画眼、画胡须、抹胭脂多道工序,才能算完成。通过在100余张的画幅脸部上,画家要把所画的眼睛,胡子和双颊画得完全一样是极其困难的事情。经过检测质量是否达标时,在眼角某处,用锥刺到画幅底部,如果没有一丝偏差这批年画才能算的上优秀的没有质量问题。滩头的年画作坊用它来做为评测年画师的级别。滩头年画正是因为具有这些湖湘本土特色的制作技艺与这些独特的材料都是在其他"四大年画"之乡所没有的。正是这些取与民间用于民间的工序才能成就了滩头年画不同于其它年画造型风格的关键,这一点让滩头年画更显现出与其余“三大年画”不同的独特之处,使人们更多的了解滩头文化以及它代表的湖湘文化的特点。
二、滩头年画造型特点
(一)造型的立意
滩头年画所打造的造型大部分以"象征"、"暗喻"、"谐音"和其他的手法。滩头年画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反映下层人们的内心世界,形成寓教于乐性特征。 每幅年画都饱含着深厚的湖湘文化,简单的图像中,每一种特别的艺术样式都隐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与渊源深远的民族传承。这种传统和传承并不仅仅属于过去的年代,它同样属于当下,内在的积淀民族的思维方式,以一种不被人察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方式。若一种民间艺术的消逝,一种民俗记忆的忘却,意味着民族身份的模糊,作为滩头年画这种特殊的旧时代文化因素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如今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里很难融入进去,但是滩头年画仍然值得当今我们去学习、研究、体会其特有的艺术价值。滩头年画的特色造型不仅带给我们的是视觉欣赏也是一种暗喻,告诫我们不能忘了民族身份,民间艺术,通常是这些来自民间艺术的形式能给我们的生活以及思想带来的影响是无限的。
(二)造型风格的夸张和变形
在滩头年画中《老鼠娶亲》这一故事里,一反常态其他地区的年画里老鼠被猫吃掉这一情节,而是把这只猫与老鼠描绘成和平与谐共处,给人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滩头年画中象征节日的特点。老鼠完全的拟人化,选择的造型样式是最能反映的老鼠外部类型特征的侧面轮廓,是和不同峪严谨科学的焦点透视,我们只看见了老鼠的一个的眼睛,但你可以看到老鼠的耳朵,滩头年画在创作中常出现的一种形式,使人一目了然这是老鼠的特点。所以看看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的绘画被推为现代艺术革命的创作是在滩头年画几百年前就开始充分的运用了。立意:滩头年画追求神态的相似,出色的表现人物的特征性格。如秦叔宝,宽阔而不乏威严的眉毛,长到肩膀上的大耳朵,近方形圆圆的脸,活灵活现表现人物个性特点。通过夸张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一系列起源于民间艺术形式的民间传统艺术类型,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和表现手法。
(三)独到的色彩搭配
滩头年画的色彩最具有代表湖湘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艺术品,它的大红大绿的配色,艳丽、鲜明,对比强烈,使人看后有欢快而热烈的情绪表现。
滩头属于隆回县,隆回县是盛产辣椒、大蒜、生姜的“三辣之乡”,所以滩头年画也具有了这独特的“辣”味,这也是有别于其它“三大年画”最为突出的色彩搭配特色。在色彩的运用上滩头年画不受固有色的限制,以美、艳为准则,色块的统一,对比协和,艳而不俗,火而不燥,这正是最具楚文化的特色。滩头年画以特有的楚地民族色彩观作为基础,以湖湘文化中“辣”为特色强调了滩头年画中无时无刻具有“辣味”的年画,年画上大面积的桔红、翠绿、群青等颜色的使用让人不禁联想起了湖南的辣椒,大胆的着色手法使滩头年画不同于其他年画的特色,更多的表现出湖湘文化的亮点“辣”。
三、结语
滩头年画在民间年画和湖湘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类型的木版年画,其造型夸张,独特湖湘"辣"的色彩,创作出了独特的滩头年画。滩头年画由于特殊的地理情况,相对封闭环境创造了滩头年画的传统个性特征与楚文化起源的独特的民俗风情相结合,在湖湘文化熏陶下的滩头年画蕴含着特殊的外观和丰富的内容。相比其他年画,滩头年画基本上不受西方绘画影响,所以保留了古朴、 笨拙、 幽默的审美特征。滩头年画像一个简单而优雅的小山村,散发出丰富、 泥土的芳香,并强烈的嗅到湖湘独特的"辣"而独树一帜。面对这类的作品,它是一圣洁和高尚的艺术,来自民间艺术辛勤的双手创造了这一艺术珍品,滩头年画以它特有表现手法传达幽默而自信的民族情感。
参考文献:
[1]吕胜中.中国民间木板刻画[M].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0
[2]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M].北京图书馆, 1998.
[3]陆东(明). 宝庆府志[M].明.
[4]朱寿朋(清). 新编中国版画史图录[M].学苑出版社, 2001.
[5]董晓萍.年节产品之二:年画[M].文史知识, 2001.
[6]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史论集[M].天津杨柳青画社, 1991.
[7]王树村.纸马艺术的发展及其价值[J].美术研究, 1990.
[8]隆回县志编纂委员会. 隆回县志[M].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4.
[9]史晓明.滩头-年画之乡[R/OL]. [2009-12-17]
[10]孫婵.滩头年画图像的深层文化结构解读[J]. 理论与创作, 1994.4(129).
关键词:滩头年画;造型;民间艺术;湖湘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2
作为一种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滩头年画在国内版画界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起源于社会底层,服务于社会底层的民间艺术类型有着深厚的民间艺术基础,其特殊的生产工艺,具体的创作内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色彩对比这样的创作反映出的滩头年画特别是绘画艺术形式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滩头年画是湖南省的仅有的传统木制手工印刷年画,是我国的"四大年画"之一。
滩头坐落在湖南省一个古老的湘西南资水旁的小镇。古代属于楚地范围。淳朴而诚实的民俗风情,让当地百姓创作了属于自己的民间美术艺术品-滩头年画。滩头年画的历史在悠远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第一次见滩头年画的人会发现它的造型形状和年画上的着色与其他地方的年画色彩有着很大的区别,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湖南滩头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浙江桃花坞和四川绵竹四大年画相比,作品体现出来更多的是简洁,质朴,鲜明,热情的艺术风格。
一、历史文化背景
(一)梅山文化:滩头年画的精神内核
滩头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巫风繁盛,民间祭祀盛行。滩头年画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及表达内容都有着与其它“三大年画”独特之处,可以说滩头年画既融合了梅山文化的特点也贯彻了湖湘文化特色的楚地风韵。
滩头的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湖湘文化,狭义上始于宋儒理学,但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湖湘文化又与梅山文化关系紧密。湖南三千年的历史文化,开始于荆楚的巫文化到梅山文化,再到湖湘文化的三大阶段。湖湘文化,经历宋、元、明、清四朝,夹带着楚文化的痕迹,遗留着梅山余韵,以宋明理学为基础,独树一帜,进一步将楚文化发扬光大。
梅山文化,上承荆楚巫文化,下启湖湘文化,其独特的价值是不能被简单取代与忽略的。梅山人的性格禀赋着热情、率直、豪爽,他们爱憎分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喜怒哀乐,不以隐藏。湖湘民众继承了梅山人的天然禀赋,形成了湖湘人刚烈、倔强的性格,进而发展为尚武之风,因而审美上同样形成了浓郁的强烈、奔放的特色。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滩头年画的精神内核。
(二)滩头年画的历史发展
《荆楚岁时记》中有“画鸡于户,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于旁”的习俗记载,专家指出的"桃符"是属于指早期的年画类型。《宝庆府志》记录:“节序正月一日为元旦,画神茶郁垒以御示凶鬼。”的一段话记载。宝庆,是一个用了将近700多年历史的邵阳古地名称,滩头曾经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根据研究,在明朝期间湖南的湘西南地区就出现了用黑白木刻形式简单地刻印了神仙,菩萨一系列关于祈福神灵的形象, 这便是最开始的滩头年画的形成。
滩头年画的历史从哪里来,从《隆回县志》记载来看,滩头年画有着300余年的历史。传说明朝末年长沙有一男子叫王东元的秀才,其绰号"王猴子",他有着聪明材质并且有着不错的绘画功底。清兵入关时,他们逃离长沙来到滩头这个地方,王东元为了生计,他们使用这里生产的独特竹纸和颜料,创办了年画作坊,刻印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滩头年画特色的年画作品,通过贩卖运输土纸、色纸的商贩远销到外地,从此滩头年画就此有了名声,各地都知道了这一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起始在明朝末年,乾隆年间,滩头年画作坊就有108家之多,工人超过200人,年销售额超过700万份,远销给了贵州,云南,四川和一些东南亚部分地区,可见滩头年画其在全国的影响力是非同小可。
滩头年画的辉煌时期是在民国初年,那时有影响力的年画作坊超过20多家,这些作坊不仅生产年画还生产各式样的土纸和色纸,这些纸张也正是滩头年画所需要的纸张。
中国解放以后,滩头年画被称为封建迷信的头衔而被禁止生产,导致了当年滩头年画的生产出现了停产的状况。文化大革命中,滩头年画列为“四旧”,大量珍贵的印版被付之一炬,有些版本从此失传。
1958年,滩头年画重新批准生产,那一年其产量达到了二十多万幅。
1963年,湖南省公共艺术组织艺术工作者到滩头镇进行考察,他们使用传统工艺技术与现代内容的融合,创作出了一批新画稿刻印出版。
1985年,邵阳市成立"滩头年画研究会",应隆回县请求对滩头年画进行了大规模的挖掘、整理、 还原了一批已经失传了的珍贵板刻。
1988年,文化部命名隆回县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这也是湖湘文化的一次面向全国民众,让更多百姓能了解到湖湘文化以及湖湘文化中所特有的滩头木板年画的艺术精髓。
2003年2月18日,滩头年画被列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如今滩头年画现在仅存一家作坊,而作坊的主人高腊梅和钟海仙也都近80岁高龄。为了挽救中华民族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湖南省档案馆于2003年和2004年两次抢救性征集了滩头年画及其模版160余件,它们对于研究滩头年画历史具有极高的研究性。
滩头年画在经历了3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刚开始时鼎盛时期远销到东南亚等国到落寞时滩头年画这一具有独特地方性的民间艺术工艺差点消失殆尽,让我们严重认识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珍貴性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保护滩头年画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底蕴的渊源历史的严肃性。这是一种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艺术,一种态度,一种文化精髓。 (三)滩头年画的独特制作
滩头年画的独特造型以其特殊的生产流程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滩头年画属于湖湘文化的民间艺术形式的表现,通过使用本地材料,一些特殊的技艺手法来表现。滩头年画的印刷生产需要通过复杂的生产过程,他们的做工很精致。滩头年画所用的纸张是由的本地制作的土著土纸。刷粉: 从本地独特岩石层中提炼出呈现细腻淡绿色天然矿物质,其中经过晒干,然后漂洗后沉淀的"白膏泥"的淤泥刷在画纸上,因为刷在画纸上的土壤是带粉白色的纸张,将这种粉白色的纸切成小画纸,粉纸中夹着香片这便是滩头远近闻名的香粉纸。刷上白色石膏泥后的干纸张,在印刷年画的时候色彩温润、厚实、明亮,有着浮雕的般艺术效果。开脸:开脸是制作年画的最高技艺,通过画眼、画胡须、抹胭脂多道工序,才能算完成。通过在100余张的画幅脸部上,画家要把所画的眼睛,胡子和双颊画得完全一样是极其困难的事情。经过检测质量是否达标时,在眼角某处,用锥刺到画幅底部,如果没有一丝偏差这批年画才能算的上优秀的没有质量问题。滩头的年画作坊用它来做为评测年画师的级别。滩头年画正是因为具有这些湖湘本土特色的制作技艺与这些独特的材料都是在其他"四大年画"之乡所没有的。正是这些取与民间用于民间的工序才能成就了滩头年画不同于其它年画造型风格的关键,这一点让滩头年画更显现出与其余“三大年画”不同的独特之处,使人们更多的了解滩头文化以及它代表的湖湘文化的特点。
二、滩头年画造型特点
(一)造型的立意
滩头年画所打造的造型大部分以"象征"、"暗喻"、"谐音"和其他的手法。滩头年画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反映下层人们的内心世界,形成寓教于乐性特征。 每幅年画都饱含着深厚的湖湘文化,简单的图像中,每一种特别的艺术样式都隐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与渊源深远的民族传承。这种传统和传承并不仅仅属于过去的年代,它同样属于当下,内在的积淀民族的思维方式,以一种不被人察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方式。若一种民间艺术的消逝,一种民俗记忆的忘却,意味着民族身份的模糊,作为滩头年画这种特殊的旧时代文化因素的民间艺术形式,在如今这个现代化的社会里很难融入进去,但是滩头年画仍然值得当今我们去学习、研究、体会其特有的艺术价值。滩头年画的特色造型不仅带给我们的是视觉欣赏也是一种暗喻,告诫我们不能忘了民族身份,民间艺术,通常是这些来自民间艺术的形式能给我们的生活以及思想带来的影响是无限的。
(二)造型风格的夸张和变形
在滩头年画中《老鼠娶亲》这一故事里,一反常态其他地区的年画里老鼠被猫吃掉这一情节,而是把这只猫与老鼠描绘成和平与谐共处,给人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滩头年画中象征节日的特点。老鼠完全的拟人化,选择的造型样式是最能反映的老鼠外部类型特征的侧面轮廓,是和不同峪严谨科学的焦点透视,我们只看见了老鼠的一个的眼睛,但你可以看到老鼠的耳朵,滩头年画在创作中常出现的一种形式,使人一目了然这是老鼠的特点。所以看看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的绘画被推为现代艺术革命的创作是在滩头年画几百年前就开始充分的运用了。立意:滩头年画追求神态的相似,出色的表现人物的特征性格。如秦叔宝,宽阔而不乏威严的眉毛,长到肩膀上的大耳朵,近方形圆圆的脸,活灵活现表现人物个性特点。通过夸张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这一系列起源于民间艺术形式的民间传统艺术类型,体现了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和表现手法。
(三)独到的色彩搭配
滩头年画的色彩最具有代表湖湘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艺术品,它的大红大绿的配色,艳丽、鲜明,对比强烈,使人看后有欢快而热烈的情绪表现。
滩头属于隆回县,隆回县是盛产辣椒、大蒜、生姜的“三辣之乡”,所以滩头年画也具有了这独特的“辣”味,这也是有别于其它“三大年画”最为突出的色彩搭配特色。在色彩的运用上滩头年画不受固有色的限制,以美、艳为准则,色块的统一,对比协和,艳而不俗,火而不燥,这正是最具楚文化的特色。滩头年画以特有的楚地民族色彩观作为基础,以湖湘文化中“辣”为特色强调了滩头年画中无时无刻具有“辣味”的年画,年画上大面积的桔红、翠绿、群青等颜色的使用让人不禁联想起了湖南的辣椒,大胆的着色手法使滩头年画不同于其他年画的特色,更多的表现出湖湘文化的亮点“辣”。
三、结语
滩头年画在民间年画和湖湘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独特类型的木版年画,其造型夸张,独特湖湘"辣"的色彩,创作出了独特的滩头年画。滩头年画由于特殊的地理情况,相对封闭环境创造了滩头年画的传统个性特征与楚文化起源的独特的民俗风情相结合,在湖湘文化熏陶下的滩头年画蕴含着特殊的外观和丰富的内容。相比其他年画,滩头年画基本上不受西方绘画影响,所以保留了古朴、 笨拙、 幽默的审美特征。滩头年画像一个简单而优雅的小山村,散发出丰富、 泥土的芳香,并强烈的嗅到湖湘独特的"辣"而独树一帜。面对这类的作品,它是一圣洁和高尚的艺术,来自民间艺术辛勤的双手创造了这一艺术珍品,滩头年画以它特有表现手法传达幽默而自信的民族情感。
参考文献:
[1]吕胜中.中国民间木板刻画[M].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0
[2]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M].北京图书馆, 1998.
[3]陆东(明). 宝庆府志[M].明.
[4]朱寿朋(清). 新编中国版画史图录[M].学苑出版社, 2001.
[5]董晓萍.年节产品之二:年画[M].文史知识, 2001.
[6]王树村.中国民间年画史论集[M].天津杨柳青画社, 1991.
[7]王树村.纸马艺术的发展及其价值[J].美术研究, 1990.
[8]隆回县志编纂委员会. 隆回县志[M].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4.
[9]史晓明.滩头-年画之乡[R/OL]. [2009-12-17]
[10]孫婵.滩头年画图像的深层文化结构解读[J]. 理论与创作, 1994.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