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革命纪念馆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载体,是广大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本文在系统总结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近几年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思考。
【关键词】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发挥;提升
【中图分类号】G268.1 【文献标识码】A
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和鼓舞一个国家和民族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纪念馆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载体,是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那么,如何创新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呢?就此问题,本文以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近几年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探索和经验,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以下称福革)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是福建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福革牢固秉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建馆理念,坚持“三贴近”的办馆方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嘹亮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一)强化阵地意识,抓好基础建设
加强馆舍自身建设,改善参观环境、设施,强化文物征集,革新陈列展览,提高讲解水平,通过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为爱国主义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完善基地设施,为公众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美环境
众所周知,先进的场馆和完备的设备,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条件,也是基地形象的具体体现。“福革”于1998年11月投资7310万元建成,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达16897㎡,集文物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宣传、社会服务和教育功能于一体,是福建省最大省级革命历史纪念馆。该馆自1998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原有场馆规模和设备,显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经过多方的努力,2010年,“福革”终于迎来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建设,在改扩建的过程中,“福革”既立足现实,又谋划长远,既考虑对“物”的保护,又体现对“人”的关怀,在留足文物库房的前提下,规划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学术报告、休闲娱乐等空间。经过三年多施工建设,2013年胜利完成办公区区域、展厅区区域、内广场、外广场地面、停车场、绿化工程、文物库房等改扩建基础建设部分。改建后的“福革”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实现文物收藏、展示教育、文化休闲等多功能统一,构建了多元化舒适的公共服务空间,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吸引众多的群众前往参观,使观众在现代化的场馆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强化文物征集,奠定物质基础
革命文物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光辉历史的缩影,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福革”由于属新建馆,文物资料极其匮乏。开馆伊始,“福革”就把文物征集作为重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红色收藏高烧不退的形势下,“福革”寻求红色文物征集新的突破口,努力拓宽文物征集渠道,进一步完善征集方式,将个人文物零散式的征集与个人文物专题征集相结合,并結合福建的实际,把专题文物征集重点放在闽籍党和国家领导人文物上。同时开展好社会主义时期文物征集工作,逐步建成与本馆性质任务相符的较为完整的藏品体系,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厚的文物资源。十几年来,“福革”先后开展了“老同志文物征集”“抗美援朝文物征集”“叶飞专题文物征集”等14项专题文物征集,不仅在全省九地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征集工作,还把工作做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老同志家中,受到了老同志及其亲属的高度肯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福革”工作者的执著、真挚和坚韧的努力,截至2017年2月,共征集到文物资料17000多件,完成7000余件文物的3D影像制作,上报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达6830件,完善了馆藏文物数据库,实行藏品标准化、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3.改造基本陈列,丰富教育内涵
展示革命文物内在价值,弘扬革命文化,彰显馆藏文物特色,是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福革”充分利用文物的研究和普查成果,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度挖掘馆藏文物资源,精心打造特色展览、奉献陈列精品。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原有场馆陈列的内容、展陈设施和展览的手段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要,更不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为此,“福革”于2014年首次对基本陈列进行了自1998年开馆以来的全面改扩版。此次改扩版,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出精品的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段,挖掘陈列改版中重要史料和文物珍品,突出陈列内容的闪光点,营造陈列形式的兴奋点,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经过2年的紧张施工,“福革”破茧化蝶,胜利完成了展陈面积达6425平方米的《红色福建》《红土地文物捐献展》和《中央苏区——福建》三大基本陈列,2015年12月完成近1600件文物资料陈列布展并试运行,并于2016年3月全新亮相。改造后的“福革”陈列展览全面更新升级,高水准设计、制作,综合运用先进的陈列展示手段,融专业性、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可观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极具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如今,走进改版后的“福革”,观众大大改变了“展柜 文物”的单一模式印象,原本贴在墙上的历史照片,现在通过利用声、光、电、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大型投影、幻影成像、电子触摸屏等现代科学技术映入眼帘;原来单调乏味的文物变得活灵活现,如《红色福建》陈列展览展出的“抗日战争时期戴镜元保存的杨成武所部缴获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军大衣”,结合在黄土岭战斗景观中,观众从触摸屏点击“瞄准”“发射”,景观中迫击炮的炮弹即可精准命中阿布规秀所在的独立小院。“福革”通过辅助陈列及展览的革新,让观众如临现场地在具象的文物中触摸革命历史,时光倒流地在生动的展览中感知红色记忆,更加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展厅内增设立 16 台“展示系统”,通过运用数字、网络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功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再现,观众可以在参观间歇,查阅“福革”陈列展览、研究成果等内容,还可以欣赏360o全景式的馆藏6830件文物影像信息,观众可以一睹馆藏精品的风采,极大地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获得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 4.加强队伍建设,拓宽教育外延
讲解是纪念馆陈列展览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福革”加强基地改扩建和陈列展览改扩版,打造原创陈列精品展同时,着力建设高素质的讲解员队伍,确保在新一轮大发展中,爱国主义教育更高水平地健康发展。首先,严格选拔录用人员。“福革”面向社会招考讲解员,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报名与资格审查、面试、笔试等8道程序进行,每个测试都遵循了竞争、择优的规则,社会反响很好。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讲解队伍。其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不断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选派讲解员到全国各个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学习,还选派讲解员参加全国各级各类的演讲比赛,同时还经常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大大提高了讲解员讲解水平。再次,选用不同教育背景的讲解员,针对不同观众设计出恰如其分的讲解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因人施讲、因时施讲,为观众提供优质高效的讲解服务,达到了最佳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二)开展交流合作,共谱爱国情怀
“福革”夯实基地建设的同时,努力寻找和挖掘自身优势和内在潜力,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纵深开展。
1.与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合作交流
爱国主义功能的发挥更重要的在于其面向社会各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福革”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积极团结与联合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携手共建,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2012年“福革”先后推出的“红色文化光耀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凝聚全党力量书写历史辉煌”“力量之源 胜利之本”等主题展通过巡回展的方式,深入福州市机关团体、各类学校、海陆空部队。巡展所到之处,均受到各界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目前,“福革”已与中共福建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空军福州指挥所、福州大学、福州格致中学等40家单位签订了共建单位协议。“福革”以优美的环境与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共建单位提供党团员宣誓、党团活动、实习调研及参观学习的条件,真正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机关团体、部队及院校的日常生活之中。
2.与博物(纪念)馆间的合作交流
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馆藏资源是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载体,由于每个馆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开展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通过展览方式强化馆际间互动交流,实现取长补短,协同创新,为全面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力保障。“福革”积极与兄弟馆合作,先后引进“‘华侨华人’大型图片展”、“‘从皇帝到公民’文物展”“伟人毛泽东的平常生活”等展览;同时还致力于开创馆际间联合办展的新模式,如2013年“福革”与林则徐纪念馆和长乐博物馆联合承办“曹维廉文物捐献展”;“福革”还着力推广原创展览“走出去”,如2016年,推出的“品重柱石—王荷波生平事迹展”“福建长征从这里出发——福建省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等原创展览,分别在西柏坡纪念馆、海峡民间艺术馆等单位展出。“福革”积极推进馆际间长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促进双方资源互补,有效增强双方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3.与社会收藏者、民间收藏组织合作交流
为解决我馆在专题展览中展品资源稀缺的问题,我馆还开展了民间藏品的借展工作,向私人收藏者及民间专业收藏机构等借展了大量的藏品,豐富了展览内涵,受到了领导、专家及观众的广泛赞誉。如“福革”2014年推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文物精品展”,由福建“苏区文物收藏第一人”洪荣昌提供全部展品,2014、2016年举办“血肉长城 民族之魂——福建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展览”“长征从这里出发——福建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时,曾向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福州铁路分局武装部的于成安、福州第二中学张祖仁,热心市民洪伟、张启坤等多位收藏者借展了其部分藏品及有关的文献资料。这种借展民间文物资料充实展品资源,丰富了展览内涵,增强了展览的效果。同时社会上的收藏爱好者、知名收藏家及艺术名流,以在“福革”陈列展出藏品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感自豪,踊跃捐献或者借展藏品,形成群策群力,将隐藏的藏品转化为展品,呈现给更多的观众,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奏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三)勇于探索创新,争创一流场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福革”强基固本、砥砺拓新,创造辉煌。
1.创新教育主题
“福革”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深度挖掘爱国主义文物资源,弘扬主旋律,精心打造特色展览、精品陈列,营造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亮点。在丰富的馆藏基础上,举办“红色福建”、“中央苏区——福建”“红土地文物捐献展”等基本陈列展览;同时围绕党的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热点,积极举办各类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展。自2010年始,“福革”先后推出“‘四有’干部谷文昌生平事迹展”“品重柱石——王荷波生平事迹展”等16项主题展览。并协同有关部门拍摄制作《八闽丰碑·长征记忆》等影视作品,营造出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
2.创新教育载体
“福革”学术研究蔚然成风,成果丰硕,编辑出版了《福建红色文化》《福建红色文物》《抗美援朝时期精品图集》等40多部著作,并在各类学术刊物、研讨会上发表、提交论文200多篇。“福革”为进一步加强藏品、陈列研究,保障学术持续、科学地发展,于2015年10月通过民主选举正式成立“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学术委员会”,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2002年9月,本着研究、宣传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的宗旨,“福革”联合厦门华侨博物院,发起福建省内从事爱国主义教育的各类场馆,成立了“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会”。近年来,研究会发挥平台优势,探索创新,不断加强各会员单位的协作交流和学术研讨。自2013年起召开一年一度的爱国主义教育论坛;创办《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会会刊》,编辑出版了《会刊》7期及《“红色文化论坛”论文集》《抗日烽火中的八闽儿女》等书籍;2014年由研究会联合福建博物院、古田会议纪念馆等 27家会员单位通过共同布展,联动宣讲方式举办“中华魂 八闽情——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珍品联展”;研究会还踊跃参与省社科联组织相关活动及组织各会员单位之间联合举办活动,切实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会载体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研究会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必将推动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3.创新宣传方式
“福革”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中,广泛引进志愿者服务,不但引进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福革”参观导览中来,还创办一支活跃在福建省党史宣传教育战线上的文艺志愿宣传队伍——福建省红星艺术团,成为全国革命历史纪念馆首支党史宣讲志愿者团队。艺术团成员由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军人及红色后代组成,他们是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义务党史宣讲员、宣唱员。艺术团自2011年成立以来,本着传承文化经典,弘扬时代旋律,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讲述党史,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传承的宗旨,进校园、入军营、走社区,先后参加《全国第五届海峡两岸合唱节》《抗战家书》等50多场文艺演出,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创作推出《重走长征路》《红色闽赣旗帜红》等一批有内涵、有品质、有情怀的精品力作,以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开创了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新模式。
“福革”不但积极借助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媒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还不断拓展互联网、新媒体教育平台,让爱国主义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福革”着力研究受眾群体的变化,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树立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更新福革官方网站,发送官方微博,开通“福革”微信公众号,推出以“红色福建”为主题的VR/AR实体体验馆,创建、管理、运营全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微信公众号,准确把握公众的接受兴趣和社会关注特点。“福革”创新应用“互联网 ”“新媒体 ”,将爱国主义精神,更便捷、更生动、更主动地推广到社会,影响到民众,让更多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成为网络空间的重要载体,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热切支持。
二、福革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思考
“福革”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办馆宗旨,以“敬业、务实、合作、创新”的福革精神进行了一系列爱国家主义教育的探索实践。但也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结合新形势,从三个方面寻求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
(一)加强馆藏文物保护
当前馆藏文物正经历由“被动抢救性保护”向“主动性预防性保护”的转变。我国博物馆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然而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仅占博物馆业务经费的5%左右。[1]2014年9月,据国家文物局调查显示,全国文物系统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需要修复。但全国真正从事文物修复者不足2000人[2]。“福革”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上报文物信息中心6830件馆藏文物中,基本完整的文物5千多件、残缺的文物1千余件,需要修复的文物达到全部文物总数将近20%,其中不乏一级、二级文物,如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在延安赠郭化若的围巾、皮定均关于“中原突围经验总结”笔记本等。由于这些有机质文物藏品很难避免光线、温度、湿度及虫害、霉菌侵损,预防修复易损的馆藏文物,则可有效延长其寿命。故此,国家各级政府要以深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以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导向,加大对文博单位的财政投入。要把文博单位文物保护修复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项目专项经费预算,保证文物保护修复所需经费,确保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能正常开展。同时急需加强修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确实提升文物保护修复的科研水平,着力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守护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物证。
(二)大力挖掘福革爱国主义教育文物资源特色,促进文博创意产业研发
博物馆文化产品是博物馆藏品、展览形式和内容的拓展延伸,是服务观众、寓教于乐的有效载体[3]。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发掘自身资源,通过多渠道、多形势衍生出更多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文化产品。“福革”在做好藏品收集、保护、研究、利用,推出精品原创展览的同时,将进一步挖掘馆藏文物资源,并结合资源特色,积极探索设计制作相关原创文化产品。福建是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大省,“福革”不妨以《福建红色人物》《福建红色文物》等红色文化元素,尝试推出人们喜闻乐见的瓷器系列、织物系列、工艺品系列等爱国主义文化创意产品。同时立足馆藏书画、革命史文物、闽籍党和国家领导人文物及老同志文物等文物资源,从日常生活用品、学习办公用品等系列出发,研发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文化创意品牌系列产品。配合临时展览,打造年度热销爱国主义文化创意产品,使纪念馆承载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化信息传播得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
(三)打造“爱国主义文化”品牌,品牌引领方向,品牌促进发展
福建是党史资源大省,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重要的党史人物多,珍贵党史资料多,是具有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文化圣地”。“福革”拥有文物资料17000多件,结合福建灿烂缤纷的爱国主义文化,不妨以迎接2019年建国70周年、2021年建党100周年等中共党史上重大历史事件,联合电视台、广播、纸质传媒和互联网等各大媒体,每天推出一位曾在福建战斗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闽籍开国将军、闽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福建的革命烈士,撷取爱国主义文物珍品,通过故事化表述方式,深入挖掘历史背后的感人故事和细节,以党史上一个个生动事例,讲述革命前辈坚定信仰,笃定前行的感人事迹,“用优秀的榜样激励人,用精彩的声音感动人”。同时,利用福建爱国主义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爱国主义文化旅游品牌。本文所谓的“爱国主义文化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福革”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爱国主义文化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文化旅游重要参观景点之一。福建有“福革”、古田会议纪念馆、郑成功纪念馆等19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先后公布了42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革命旧址达1000处。这些场馆和革命遗址是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全域性整合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把革命遗址、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结合起来,形成连线,打造爱国主义文化旅游品牌,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旅游之中,让更多的人接受爱国主义文化的教育,打造成爱国主义精神之旅。将福建人、福建史、福建景,品牌化、特色化,做强做大做优“爱国主义文化”品牌,真正弘扬爱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看过去,成绩斐然;展未来,豪情满怀。在新形势下,“福革”将一如既往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让爱国主义情操发扬光大,为助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实现伟大“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1]北京晨报网.调查显示全国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EB/OL]http:// news.163.com/14/0211/02/9KP3QSVM00014Q4P.html.
[2]人民网.国家文物局:全国真正从事文物修复者不足2000人.[EB/ 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919/c172318-25697433. html2014(9):19.
[3]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调研组.2008年度免费开放博物馆观众量统计分析报告,新形势下博物馆工作实践与思考[R].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2010(8).
【关键词】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发挥;提升
【中图分类号】G268.1 【文献标识码】A
爱国主义,历来是激励和鼓舞一个国家和民族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纪念馆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载体,是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那么,如何创新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呢?就此问题,本文以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近几年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探索和经验,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一、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以下称福革)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是福建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福革牢固秉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建馆理念,坚持“三贴近”的办馆方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嘹亮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一)强化阵地意识,抓好基础建设
加强馆舍自身建设,改善参观环境、设施,强化文物征集,革新陈列展览,提高讲解水平,通过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为爱国主义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完善基地设施,为公众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美环境
众所周知,先进的场馆和完备的设备,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条件,也是基地形象的具体体现。“福革”于1998年11月投资7310万元建成,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达16897㎡,集文物征集、保护、研究、展示、宣传、社会服务和教育功能于一体,是福建省最大省级革命历史纪念馆。该馆自1998年11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原有场馆规模和设备,显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经过多方的努力,2010年,“福革”终于迎来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建设,在改扩建的过程中,“福革”既立足现实,又谋划长远,既考虑对“物”的保护,又体现对“人”的关怀,在留足文物库房的前提下,规划基本陈列、临时展览、学术报告、休闲娱乐等空间。经过三年多施工建设,2013年胜利完成办公区区域、展厅区区域、内广场、外广场地面、停车场、绿化工程、文物库房等改扩建基础建设部分。改建后的“福革”功能齐全、设备先进,实现文物收藏、展示教育、文化休闲等多功能统一,构建了多元化舒适的公共服务空间,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吸引众多的群众前往参观,使观众在现代化的场馆更好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强化文物征集,奠定物质基础
革命文物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光辉历史的缩影,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福革”由于属新建馆,文物资料极其匮乏。开馆伊始,“福革”就把文物征集作为重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红色收藏高烧不退的形势下,“福革”寻求红色文物征集新的突破口,努力拓宽文物征集渠道,进一步完善征集方式,将个人文物零散式的征集与个人文物专题征集相结合,并結合福建的实际,把专题文物征集重点放在闽籍党和国家领导人文物上。同时开展好社会主义时期文物征集工作,逐步建成与本馆性质任务相符的较为完整的藏品体系,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厚的文物资源。十几年来,“福革”先后开展了“老同志文物征集”“抗美援朝文物征集”“叶飞专题文物征集”等14项专题文物征集,不仅在全省九地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征集工作,还把工作做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老同志家中,受到了老同志及其亲属的高度肯定。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福革”工作者的执著、真挚和坚韧的努力,截至2017年2月,共征集到文物资料17000多件,完成7000余件文物的3D影像制作,上报国家文物局可移动文物达6830件,完善了馆藏文物数据库,实行藏品标准化、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3.改造基本陈列,丰富教育内涵
展示革命文物内在价值,弘扬革命文化,彰显馆藏文物特色,是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福革”充分利用文物的研究和普查成果,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度挖掘馆藏文物资源,精心打造特色展览、奉献陈列精品。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原有场馆陈列的内容、展陈设施和展览的手段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要,更不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为此,“福革”于2014年首次对基本陈列进行了自1998年开馆以来的全面改扩版。此次改扩版,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出精品的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手段,挖掘陈列改版中重要史料和文物珍品,突出陈列内容的闪光点,营造陈列形式的兴奋点,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经过2年的紧张施工,“福革”破茧化蝶,胜利完成了展陈面积达6425平方米的《红色福建》《红土地文物捐献展》和《中央苏区——福建》三大基本陈列,2015年12月完成近1600件文物资料陈列布展并试运行,并于2016年3月全新亮相。改造后的“福革”陈列展览全面更新升级,高水准设计、制作,综合运用先进的陈列展示手段,融专业性、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可观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极具视觉冲击力、精神震撼力。如今,走进改版后的“福革”,观众大大改变了“展柜 文物”的单一模式印象,原本贴在墙上的历史照片,现在通过利用声、光、电、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大型投影、幻影成像、电子触摸屏等现代科学技术映入眼帘;原来单调乏味的文物变得活灵活现,如《红色福建》陈列展览展出的“抗日战争时期戴镜元保存的杨成武所部缴获的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军大衣”,结合在黄土岭战斗景观中,观众从触摸屏点击“瞄准”“发射”,景观中迫击炮的炮弹即可精准命中阿布规秀所在的独立小院。“福革”通过辅助陈列及展览的革新,让观众如临现场地在具象的文物中触摸革命历史,时光倒流地在生动的展览中感知红色记忆,更加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展厅内增设立 16 台“展示系统”,通过运用数字、网络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功能以数字化方式完整再现,观众可以在参观间歇,查阅“福革”陈列展览、研究成果等内容,还可以欣赏360o全景式的馆藏6830件文物影像信息,观众可以一睹馆藏精品的风采,极大地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具有更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获得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 4.加强队伍建设,拓宽教育外延
讲解是纪念馆陈列展览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福革”加强基地改扩建和陈列展览改扩版,打造原创陈列精品展同时,着力建设高素质的讲解员队伍,确保在新一轮大发展中,爱国主义教育更高水平地健康发展。首先,严格选拔录用人员。“福革”面向社会招考讲解员,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报名与资格审查、面试、笔试等8道程序进行,每个测试都遵循了竞争、择优的规则,社会反响很好。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讲解队伍。其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不断探索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创造条件选派讲解员到全国各个博物馆、纪念馆参观学习,还选派讲解员参加全国各级各类的演讲比赛,同时还经常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大大提高了讲解员讲解水平。再次,选用不同教育背景的讲解员,针对不同观众设计出恰如其分的讲解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因人施讲、因时施讲,为观众提供优质高效的讲解服务,达到了最佳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二)开展交流合作,共谱爱国情怀
“福革”夯实基地建设的同时,努力寻找和挖掘自身优势和内在潜力,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纵深开展。
1.与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合作交流
爱国主义功能的发挥更重要的在于其面向社会各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福革”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积极团结与联合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携手共建,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2012年“福革”先后推出的“红色文化光耀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凝聚全党力量书写历史辉煌”“力量之源 胜利之本”等主题展通过巡回展的方式,深入福州市机关团体、各类学校、海陆空部队。巡展所到之处,均受到各界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目前,“福革”已与中共福建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空军福州指挥所、福州大学、福州格致中学等40家单位签订了共建单位协议。“福革”以优美的环境与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共建单位提供党团员宣誓、党团活动、实习调研及参观学习的条件,真正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机关团体、部队及院校的日常生活之中。
2.与博物(纪念)馆间的合作交流
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馆藏资源是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载体,由于每个馆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开展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通过展览方式强化馆际间互动交流,实现取长补短,协同创新,为全面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有力保障。“福革”积极与兄弟馆合作,先后引进“‘华侨华人’大型图片展”、“‘从皇帝到公民’文物展”“伟人毛泽东的平常生活”等展览;同时还致力于开创馆际间联合办展的新模式,如2013年“福革”与林则徐纪念馆和长乐博物馆联合承办“曹维廉文物捐献展”;“福革”还着力推广原创展览“走出去”,如2016年,推出的“品重柱石—王荷波生平事迹展”“福建长征从这里出发——福建省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展览”等原创展览,分别在西柏坡纪念馆、海峡民间艺术馆等单位展出。“福革”积极推进馆际间长期深层次的交流合作,促进双方资源互补,有效增强双方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3.与社会收藏者、民间收藏组织合作交流
为解决我馆在专题展览中展品资源稀缺的问题,我馆还开展了民间藏品的借展工作,向私人收藏者及民间专业收藏机构等借展了大量的藏品,豐富了展览内涵,受到了领导、专家及观众的广泛赞誉。如“福革”2014年推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文物精品展”,由福建“苏区文物收藏第一人”洪荣昌提供全部展品,2014、2016年举办“血肉长城 民族之魂——福建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展览”“长征从这里出发——福建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展”时,曾向福建省收藏家协会,福州铁路分局武装部的于成安、福州第二中学张祖仁,热心市民洪伟、张启坤等多位收藏者借展了其部分藏品及有关的文献资料。这种借展民间文物资料充实展品资源,丰富了展览内涵,增强了展览的效果。同时社会上的收藏爱好者、知名收藏家及艺术名流,以在“福革”陈列展出藏品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感自豪,踊跃捐献或者借展藏品,形成群策群力,将隐藏的藏品转化为展品,呈现给更多的观众,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奏响爱国主义的主旋律。
(三)勇于探索创新,争创一流场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福革”强基固本、砥砺拓新,创造辉煌。
1.创新教育主题
“福革”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深度挖掘爱国主义文物资源,弘扬主旋律,精心打造特色展览、精品陈列,营造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亮点。在丰富的馆藏基础上,举办“红色福建”、“中央苏区——福建”“红土地文物捐献展”等基本陈列展览;同时围绕党的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热点,积极举办各类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展。自2010年始,“福革”先后推出“‘四有’干部谷文昌生平事迹展”“品重柱石——王荷波生平事迹展”等16项主题展览。并协同有关部门拍摄制作《八闽丰碑·长征记忆》等影视作品,营造出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
2.创新教育载体
“福革”学术研究蔚然成风,成果丰硕,编辑出版了《福建红色文化》《福建红色文物》《抗美援朝时期精品图集》等40多部著作,并在各类学术刊物、研讨会上发表、提交论文200多篇。“福革”为进一步加强藏品、陈列研究,保障学术持续、科学地发展,于2015年10月通过民主选举正式成立“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学术委员会”,形成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2002年9月,本着研究、宣传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的宗旨,“福革”联合厦门华侨博物院,发起福建省内从事爱国主义教育的各类场馆,成立了“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会”。近年来,研究会发挥平台优势,探索创新,不断加强各会员单位的协作交流和学术研讨。自2013年起召开一年一度的爱国主义教育论坛;创办《爱国主义教育研究会会刊》,编辑出版了《会刊》7期及《“红色文化论坛”论文集》《抗日烽火中的八闽儿女》等书籍;2014年由研究会联合福建博物院、古田会议纪念馆等 27家会员单位通过共同布展,联动宣讲方式举办“中华魂 八闽情——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珍品联展”;研究会还踊跃参与省社科联组织相关活动及组织各会员单位之间联合举办活动,切实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究会载体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研究会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必将推动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3.创新宣传方式
“福革”在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中,广泛引进志愿者服务,不但引进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福革”参观导览中来,还创办一支活跃在福建省党史宣传教育战线上的文艺志愿宣传队伍——福建省红星艺术团,成为全国革命历史纪念馆首支党史宣讲志愿者团队。艺术团成员由新中国各个时期的军人及红色后代组成,他们是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义务党史宣讲员、宣唱员。艺术团自2011年成立以来,本着传承文化经典,弘扬时代旋律,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讲述党史,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传承的宗旨,进校园、入军营、走社区,先后参加《全国第五届海峡两岸合唱节》《抗战家书》等50多场文艺演出,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文化盛宴。创作推出《重走长征路》《红色闽赣旗帜红》等一批有内涵、有品质、有情怀的精品力作,以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凝聚正能量,开创了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新模式。
“福革”不但积极借助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媒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还不断拓展互联网、新媒体教育平台,让爱国主义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福革”着力研究受眾群体的变化,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树立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理念,更新福革官方网站,发送官方微博,开通“福革”微信公众号,推出以“红色福建”为主题的VR/AR实体体验馆,创建、管理、运营全国博物馆协会纪念馆专业委员会微信公众号,准确把握公众的接受兴趣和社会关注特点。“福革”创新应用“互联网 ”“新媒体 ”,将爱国主义精神,更便捷、更生动、更主动地推广到社会,影响到民众,让更多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成为网络空间的重要载体,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和热切支持。
二、福革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思考
“福革”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办馆宗旨,以“敬业、务实、合作、创新”的福革精神进行了一系列爱国家主义教育的探索实践。但也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结合新形势,从三个方面寻求进一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路径。
(一)加强馆藏文物保护
当前馆藏文物正经历由“被动抢救性保护”向“主动性预防性保护”的转变。我国博物馆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然而每年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仅占博物馆业务经费的5%左右。[1]2014年9月,据国家文物局调查显示,全国文物系统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需要修复。但全国真正从事文物修复者不足2000人[2]。“福革”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上报文物信息中心6830件馆藏文物中,基本完整的文物5千多件、残缺的文物1千余件,需要修复的文物达到全部文物总数将近20%,其中不乏一级、二级文物,如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在延安赠郭化若的围巾、皮定均关于“中原突围经验总结”笔记本等。由于这些有机质文物藏品很难避免光线、温度、湿度及虫害、霉菌侵损,预防修复易损的馆藏文物,则可有效延长其寿命。故此,国家各级政府要以深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以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导向,加大对文博单位的财政投入。要把文博单位文物保护修复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项目专项经费预算,保证文物保护修复所需经费,确保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能正常开展。同时急需加强修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确实提升文物保护修复的科研水平,着力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守护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物证。
(二)大力挖掘福革爱国主义教育文物资源特色,促进文博创意产业研发
博物馆文化产品是博物馆藏品、展览形式和内容的拓展延伸,是服务观众、寓教于乐的有效载体[3]。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发掘自身资源,通过多渠道、多形势衍生出更多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文化产品。“福革”在做好藏品收集、保护、研究、利用,推出精品原创展览的同时,将进一步挖掘馆藏文物资源,并结合资源特色,积极探索设计制作相关原创文化产品。福建是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大省,“福革”不妨以《福建红色人物》《福建红色文物》等红色文化元素,尝试推出人们喜闻乐见的瓷器系列、织物系列、工艺品系列等爱国主义文化创意产品。同时立足馆藏书画、革命史文物、闽籍党和国家领导人文物及老同志文物等文物资源,从日常生活用品、学习办公用品等系列出发,研发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文化创意品牌系列产品。配合临时展览,打造年度热销爱国主义文化创意产品,使纪念馆承载的爱国主义精神文化信息传播得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
(三)打造“爱国主义文化”品牌,品牌引领方向,品牌促进发展
福建是党史资源大省,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重要的党史人物多,珍贵党史资料多,是具有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文化圣地”。“福革”拥有文物资料17000多件,结合福建灿烂缤纷的爱国主义文化,不妨以迎接2019年建国70周年、2021年建党100周年等中共党史上重大历史事件,联合电视台、广播、纸质传媒和互联网等各大媒体,每天推出一位曾在福建战斗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闽籍开国将军、闽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福建的革命烈士,撷取爱国主义文物珍品,通过故事化表述方式,深入挖掘历史背后的感人故事和细节,以党史上一个个生动事例,讲述革命前辈坚定信仰,笃定前行的感人事迹,“用优秀的榜样激励人,用精彩的声音感动人”。同时,利用福建爱国主义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爱国主义文化旅游品牌。本文所谓的“爱国主义文化旅游”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福革”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爱国主义文化旅游资源的组成部分,是爱国主义文化旅游重要参观景点之一。福建有“福革”、古田会议纪念馆、郑成功纪念馆等19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先后公布了42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革命旧址达1000处。这些场馆和革命遗址是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全域性整合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把革命遗址、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结合起来,形成连线,打造爱国主义文化旅游品牌,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旅游之中,让更多的人接受爱国主义文化的教育,打造成爱国主义精神之旅。将福建人、福建史、福建景,品牌化、特色化,做强做大做优“爱国主义文化”品牌,真正弘扬爱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看过去,成绩斐然;展未来,豪情满怀。在新形势下,“福革”将一如既往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让爱国主义情操发扬光大,为助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实现伟大“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1]北京晨报网.调查显示全国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EB/OL]http:// news.163.com/14/0211/02/9KP3QSVM00014Q4P.html.
[2]人民网.国家文物局:全国真正从事文物修复者不足2000人.[EB/ OL]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4/0919/c172318-25697433. html2014(9):19.
[3]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调研组.2008年度免费开放博物馆观众量统计分析报告,新形势下博物馆工作实践与思考[R].北京:文物出版社出版,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