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般的复苏之路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y_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引导我们用“意义思维”改写创伤,创伤充满黑暗,但又带来光明,创伤是积极与消极、失去与满足、痛苦与成长的辩证统一。第二部分作者引导我们重建内心世界,采用“碎花瓶理论”,将精神世界视为一个美丽的花瓶,创伤会把它摔成碎片,但我们可以选择捡起花瓶的碎片,拼接出一幅色彩缤纷的马赛克镶嵌图。第三部分聚焦于抚平心理创伤的具体策略,重点介绍了叙事疗法、表达性写作等。约瑟夫认为,只要我们敢于直面创伤,赋予创伤积极的意义,重新绘制心灵地图,从逆境中汲取力量,最终将走向自我恢复和个人成长的疗愈之路。
  一、直面创伤:从困难中寻找意义
  逆境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回避的东西,当某些事件撕裂了保护我们精神世界的“皮肤”,留下了心理上的“伤口”,创伤由此产生。约瑟夫介绍了创伤的历史,以越南战胜为例诠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并从大脑科学的视角剖析了创伤的生理机制,但最终落脚在创伤的意义感。人类是主动性的有机体,面对人生不确定的自然属性,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如何回应,而非被动反应。我们可以从苦难中寻找意义感,有意识地发现创伤积极的一面,将创伤与意义思维链接在一起。很多人受到逆境冲击,才开始重新审视自身,重新确定生命中的重要之事,创伤可以给人当头棒喝,将人引向更有意义的新生活。创伤后成长也是创伤固有的一部分,研究表明,人类拥有足够的心理韧性,能承受住生活突然抛给我们的悲剧、厄运与灾难。
  二、重建内心世界:重新绘制心灵地图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本书第二部分主要聚焦于人们应对创伤的不同方式。创伤后成长代表人格图示和核心信念的积极转变,预示着个体在遭遇创伤后对自我、人际、世界和生命意义等具有更深刻的感悟。人们经历创伤后会激发一系列身心压力,但是压力也可以促发积极改变。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少年派从把老虎视为威胁,到与老虎发展出一种共生的关系,最终相互依靠,共达彼岸。身处困境时,压力是我们可以依靠的资源,而非要消灭的敌人,创伤后的心理压力其实是一种正常而自然的认知过程,需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理解创伤、整合记忆。
  人类是能动性且趋向于成长的生物,天生就能调节自己的心理体验,维持自我认知的统一。创伤能激活本能,督促我们去解决固有假设与创伤事件之间的矛盾。约瑟夫创造了“碎花瓶理论”,引用“同化”和“顺应”两个概念,引导我们理解如何在创伤之后进行认知重建,“顺应”意味着“旧我”的死去,要求我们放弃过去的假设,积极寻找理解世界的新视角,在同化和顺应间取得适当的平衡。采用“碎花瓶理论”,用认知“顺应”修正我们的假设世界,这将是提升心理幸福感的必经之路——我们将更加自主,对周围环境产生更强的掌控感;我们会找到生命的意义,建立与他人之间的情感羁绊;接纳和关怀自我,实现更多的个人成长。
  对于创伤,可以通过认知重构,重新绘制我们的心灵地图,但要想走向创伤后成长之路,還要积极应对压力。当我们刻意回避外部事实,无视自己的情绪时,这是一种回避型应对策略;而当我们关注外部情境的变化,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时,这是一种趋近型应对策略。约瑟夫介绍了叙事疗法的核心理念,我们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自我身份的过程,而叙事则是找到自我身份的一种关键方式,可以将事件打散分类,在脑海中编码、重组,形成有意义的故事,可以通过讲述新故事,进而重建自我认识,理解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归属。我们对自己讲述的故事,会自然而然地在头脑里生根发芽,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人格——首先改变我们的自我叙述,然后改变个人目标和价值观。心理成长的过程就是重新建立叙事性理解的过程:理解厄运如何改变我们,而厄运本身,也成为我们崭新人生故事的基础。
  三、疗愈:抚平创伤的心理疗法
  本书最后一部分倾向于应用实践,介绍了认知行为疗法、同理心训练以及表达性写作等。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结、关注饮食、睡眠、锻炼身体、放松训练、自我关怀等方式协助自我走向心理复原之路。“表达性写作”是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它是一种将自己与情绪拉开距离的方法,可以看清楚真正困扰我们的是什么,让我们更加明确处理情绪的方法,进而以更为建设性的方式应对创伤。
其他文献
【摘要】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高速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捷,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创业者更是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手机APP上,以致APP的数量达到了井喷的状态,更多设计师更是将APP界面的设计局限于视觉审美上。互联网的便利让移动端智能手机的使用人群覆盖率扩大,但针对不同人群而专门设计的APP只是浅尝辄止阶段。然而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CAPA),扩展了互联网的使用价值领域,使得视障
【摘要】导演李安在1995年执导了他的电影处女作——《推手》。这部电影看似是一部有关中西年轻人在移民美国之后,与前去一同生活的中国老人之间因思想观念不同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其本质是中国老人在国外遇到的一系列跨文化交际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对于电影中细节的观察以及在国外三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中国老人出國不适应的原因,并试图寻找出应对方式,期待能帮助在国外遇到同类跨文化交际问题的人们找
【摘要】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海洋非遗资源在传承传播中出现了较大的困难。首要任务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传统海洋非遗资源的困难所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在“一带一路”战略策略下,特别是在“互联网 ”的形势下,海洋非遗研究意义深远。  【关键词】全球化;海洋非遗;传承传播;问题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自
2010年11月24日,黄华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他逝世后,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为“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资历最老的外交家”,美国《纽约时报》也罕见地发表悼念文章,称他是“中国迈向开放时值得尊敬的外交家”。从1936年随斯诺进入陕北时的一介书生到新中国的外交部长、国务院副总理,70多年的外交生涯,外交经历之丰富,友好交往之广泛,堪称外交界的奇迹,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见证了新中国的
【摘要】空间关系作为客观世界的一种存在关系,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征手段或处理方式。本文仅从现代汉语方位名词“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出发,分别对在具体语境中“上”和“下”所表示的具体位置关系进行解构,希望对汉语教学尤其是汉语二语教学中的方位名词细节的教学提供一个参考范例。  【关键词】方位名词;方位认知;意象图式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一、方位认知与意象图式  方位名词
【摘要】近十几年来小户型住宅成为现代居住空间主流之一。欧美家具占据多数,中国的家具文化正面临着与普通市民渐行渐远的危机。在国势强盛的今天,中国家具文化的复兴势在必行。如何解决现代中式家具对中国传统家具最高峰的明式家具的传承,如何将现代中式家具融入小户型住宅,如何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触和感悟家具文化,是本论文进行研究的主要目的。笔者研究并设计了面向小户型住宅的简约实用而多功能的现代中式家具
【摘要】本文利用2015年7月对夏河县拉卜楞镇200个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收入对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从低收入到高收入,幸福感的均值是单调递增的,收入越高,幸福感就越强。相对收入对幸福感也有显著影响,且高收入家庭比中、低收入家庭更幸福,月收入越多,幸福感也越强。  【关键词】流动人口;收入;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从2012年底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会
【摘要】现存的仫佬族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与仪式音乐两大类,傩愿戏与采茶戏是仫佬山乡盛行的民间小戏。地方文艺工作者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将仫佬族民间音乐运用于地方戏剧。通过不断研究与实践,以仫佬族民间音乐为主要元素的仫佬剧已发展成为具有标志性音乐的少数民族新剧种。  【关键词】仫佬族;民间音乐;地方戏剧;运用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而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在桂西北神
【摘要】近年来,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各高校中不断创新与实践。针对民族高校民族大学生开设的“基础”课,更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具体特点开展课程改革。考虑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学习态度以及本课程的具体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民族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
【摘要】寺庙是一个城市文明传承不可或缺的载体之一,不论是在形式上的层次,还是作为一种公共空间,它都是城市构建不可或缺的部分。文殊院作为从古代到近代成都市区寺庙早期最为兴盛的寺院之一,影响力覆盖了整个川西地区。依据其在成都市区的空间占位体系以及辐射区域的影响,为寻找建构当代城市文脉空间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一些有机建构的策略和方法。为当前的城市发展提供现实意义,有利于实现城市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