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感体验的一种重要反馈方式。
作业如何设计才能达到练习目的,广大教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无论作业设计如何创新或变化,都应该把握“三个维度”。
一、作业设计前的“三部曲”
1.理一理
语文素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业布置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作业布置前教师必须预判,学生在课堂中语文素养是否得到发展,哪些方面还需通过作业进行巩固和加强。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在哪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然于心。只有教师对教材、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全盘考虑,才会恰如其分地布置作业。
2.想一想
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钻研教材、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设计语文作业。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梯度性:一是布置一些基础题,巩固学生双基;二是布置提高题,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三是布置发展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问一问
作业布置后还要有个正确引导,小学生对自己不能作出正确全面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不能作出准确评估。在这个时候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帮助学生作出准确判断,确立跳一跳能达到的目标,让语文作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作业设计中的“三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机械重复的抄写、枯燥乏味的背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拦路虎。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布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如教课文《桂花雨》时,为了内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不同方式的作业,让学生选择。以朗读见长的学生,可以参加朗读小明星的评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和内化。以画画见长的学生,可以参加绘画小明星的评比,通过绘画并配上解说文字,和作者产生共鸣,分享作者童年时的快乐,理解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之情。以写作见长的学生,就让他们写一写学过课文后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怀。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取长补短,把音乐、美术、文学合而为一,再加工,再创作,呈现学生最理想的学习成果。
2.适切性原则
当前的语文作业布置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机械练习,要么哗众取宠,学生实际收益并不多,这样做就失去了语文作业布置的意义,所以语文作业设计要适切。教师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目标意识,选定适切性作业。教师要增强目标达成意识,提高作业与目标的相关度,使课后作业成为教学目标的实施和检验途径。我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三篇写景类的文章,而习作训练却安排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这样大大弱化了课文的范例作用。实际上,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写景类的文章有了感性的认识,对于文章结构、观察方法、景物描写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就可趁热打铁安排写景的习作训练,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正迁移,减少学生对习作训练的畏难情绪,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把握文本特点,设计适切性作业。如又在选取学习了《埃及的金字塔》后,学生明白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课文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埃及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说明文有其自身的文体特点,《埃及的金字塔》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外观和结构特点,使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非常典型。语文课标要求高年级的学生“能抓住文章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就布置学生搜集家乡文笔塔的资料,采用课文中学到的说明方法,向外地游客推荐家乡的名胜古迹。把习作和热爱家乡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了习作、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跃跃欲试,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3.实践性原则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作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谈一谈、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问一问、查一查、画一画、做一做等形式的实践性作业,能够不断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提高素养。如学习互联网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上互联网,搜集各种资料,解决各种问题,这样做,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互联网的功能强大,无需教师过多讲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也可以布置观察式作业,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观察活动,并做好观察記录。这对更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课文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还可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这样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课文,而且在创作艺术形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仅仅是在课堂中习得,也可以是在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我们要以实践性作业为载体,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
三、作业批改时的“三举措”
1.少用红“×”
红色使人警醒,红“×”更让人触目惊心。学生作业时难免会犯错误,如果毫不留情地给学生画上红“×”,难免会让学生感到不安。如果在正确习题后面画“√”,错误习题后面打“?”,错误习题改正以后再打“√”,这样既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2.巧用评语
教师的语言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即使是对待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也应用发展的眼光,激励、期待的态度来对待。有些学生的作业,虽然在正确率、字迹等方面并不很完美,但是他们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并且确实比前几次作业有了进步,教师不妨这样写:“今天的作业你比以前用心多了,老师相信明天会更好!”“老师每天能看到前进中的你!”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3.学做懒人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可以有意做“甩手掌柜”,组织学生互批或自批作业,并让学生讲解习题,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探究,遇到困难时再向老师求助。当学生真切走入批改的境界时,他们在批改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学会了合作,通过实践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试着做一回“懒人”,不失为教师的高明之举。
肖川博士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我们只有把握好作业设计的三个维度,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发展思维、提升综合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达到诊断教学效果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
作业如何设计才能达到练习目的,广大教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认为,无论作业设计如何创新或变化,都应该把握“三个维度”。
一、作业设计前的“三部曲”
1.理一理
语文素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业布置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作业布置前教师必须预判,学生在课堂中语文素养是否得到发展,哪些方面还需通过作业进行巩固和加强。不同层次的学生会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在哪些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了然于心。只有教师对教材、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了全盘考虑,才会恰如其分地布置作业。
2.想一想
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钻研教材、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设计语文作业。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和梯度性:一是布置一些基础题,巩固学生双基;二是布置提高题,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三是布置发展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3.问一问
作业布置后还要有个正确引导,小学生对自己不能作出正确全面的评价,对自己的学习状况不能作出准确评估。在这个时候教师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帮助学生作出准确判断,确立跳一跳能达到的目标,让语文作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作业设计中的“三原则”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机械重复的抄写、枯燥乏味的背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拦路虎。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就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布置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如教课文《桂花雨》时,为了内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就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不同方式的作业,让学生选择。以朗读见长的学生,可以参加朗读小明星的评选,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和内化。以画画见长的学生,可以参加绘画小明星的评比,通过绘画并配上解说文字,和作者产生共鸣,分享作者童年时的快乐,理解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之情。以写作见长的学生,就让他们写一写学过课文后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怀。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取长补短,把音乐、美术、文学合而为一,再加工,再创作,呈现学生最理想的学习成果。
2.适切性原则
当前的语文作业布置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机械练习,要么哗众取宠,学生实际收益并不多,这样做就失去了语文作业布置的意义,所以语文作业设计要适切。教师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强目标意识,选定适切性作业。教师要增强目标达成意识,提高作业与目标的相关度,使课后作业成为教学目标的实施和检验途径。我安排了《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三篇写景类的文章,而习作训练却安排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这样大大弱化了课文的范例作用。实际上,通过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写景类的文章有了感性的认识,对于文章结构、观察方法、景物描写都有了大致的了解,教师就可趁热打铁安排写景的习作训练,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正迁移,减少学生对习作训练的畏难情绪,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把握文本特点,设计适切性作业。如又在选取学习了《埃及的金字塔》后,学生明白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课文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埃及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说明文有其自身的文体特点,《埃及的金字塔》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外观和结构特点,使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非常典型。语文课标要求高年级的学生“能抓住文章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因此就布置学生搜集家乡文笔塔的资料,采用课文中学到的说明方法,向外地游客推荐家乡的名胜古迹。把习作和热爱家乡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了习作、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学生跃跃欲试,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
3.实践性原则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作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和拓展,通过谈一谈、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问一问、查一查、画一画、做一做等形式的实践性作业,能够不断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扩大视野、开拓思维、提高素养。如学习互联网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上互联网,搜集各种资料,解决各种问题,这样做,使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互联网的功能强大,无需教师过多讲解,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也可以布置观察式作业,组织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观察活动,并做好观察記录。这对更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课文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还可根据课文内容,排练课本剧,这样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课文,而且在创作艺术形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仅仅是在课堂中习得,也可以是在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中形成。我们要以实践性作业为载体,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
三、作业批改时的“三举措”
1.少用红“×”
红色使人警醒,红“×”更让人触目惊心。学生作业时难免会犯错误,如果毫不留情地给学生画上红“×”,难免会让学生感到不安。如果在正确习题后面画“√”,错误习题后面打“?”,错误习题改正以后再打“√”,这样既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2.巧用评语
教师的语言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即使是对待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也应用发展的眼光,激励、期待的态度来对待。有些学生的作业,虽然在正确率、字迹等方面并不很完美,但是他们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并且确实比前几次作业有了进步,教师不妨这样写:“今天的作业你比以前用心多了,老师相信明天会更好!”“老师每天能看到前进中的你!”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3.学做懒人
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教师可以有意做“甩手掌柜”,组织学生互批或自批作业,并让学生讲解习题,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探究,遇到困难时再向老师求助。当学生真切走入批改的境界时,他们在批改中不仅巩固了知识,还学会了合作,通过实践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试着做一回“懒人”,不失为教师的高明之举。
肖川博士说:“作业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它为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表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我们只有把握好作业设计的三个维度,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发展思维、提升综合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达到诊断教学效果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