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是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提升自身文化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道德品行的培养。大学德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政觉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使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与工作生涯上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能够洁身自好、积极进取,拥有先进、积极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针对德育实践性问题展开研究,不断探索德育教育新途径,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大学德育的重要性,分析大学德育实践性问题,进一步探讨大学德育实践性问题的解决对策,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德育;实践性;问题;对策
道德实践是大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让学生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能够以坚强的道德信念支配自身行为,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优秀人才。现在的大学德育教育还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情况,大学生步入人生的成熟阶段,在思想上已经形成了主观判断意识,如果缺少德育实践,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不能正确辨别,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因此,在大学德育教育中要加强德育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道德价值,进而提高大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1大学德育的重要性
1.1帮助树立正确三观
大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综合人才。大学生的身心趋于成熟,并且对周围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形成一定的判断能力,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学生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影响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而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建立起自信,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
1.2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中,大学德育教育从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学生在社会发展潮流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之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基地,有必要加强德育工作的开展,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及时掌握学生的政治思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水平,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社会与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
1.3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与学习中通常都是以个人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而缺少相应的道德规范。大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学习高等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品行的培养。大学德育能够对学生的品格进行阶段性教育,帮助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品行,在将来步入社会工作能够快速的适应,得到管理层的高度认可而成为骨干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大学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
2大学德育实践性问题分析
2.1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学生在学校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接受德育教育,这也是当前我国各级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德育教育在指导学生思想、培育正确观念上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德育取得了一些教育成果,但学生的思想观念却没有明显提升,其主要原因是开展大学德育教育过程中,缺少组织实践性教育活动,没有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仅限于口头上的强调,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阻碍了大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2.2德育师资力量薄弱
现在各大高校虽然在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并且安排了教师、辅导员做专职思想政治教育,但却收效甚微。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才能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现在高校在不断扩大规模,学生人数增长较快,生源构成与以前相比较为复杂,现有的德育师资力量无法满足众多学生需求。一些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辅导员为主,而辅导员通常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缺少德育教育实践经验,流动性较强,德育师资力量薄弱,使大学德育教育工作很难得到持续性发展。
2.3德育教育方式落后
当前的大学德育教育中,教育方式较为落后,没有清晰的界定教育方向,教育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比较空洞、乏味,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现在很多大学德育教育只是以灌输的形式向学生宣扬德育思想、道德理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对德育知识仅限于字面上的理解,无法落实到实处,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在德育教育管理中,只侧重于学习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德育规划不实际,使教学内容缺少深度和力度,消弱了德育教育效果。
3大学德育实践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明确现实德育目标
明确现实德育目标能够有效的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在确定德育目标时,要以现实为基础,符合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并且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实践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开展大学德育实践性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设定德育目标,以学生为德育主体,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方面的参照、对比,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使大学德育教育有效的落实到实处。
3.2加强德育教师培训
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品行,教师只有以身作则,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为了提高德育教师素质,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与行为规范,不断丰富德育实践教学经验,增加德育教育的实用性、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主动自觉规范个人行为,实现德育素养的提升。另外,还要正确评估德育教师价值,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能够保持工作积极性。
3.3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大学德育必须实行一种教育方式的转变,要从原来封闭式的教育方式转变到开放式创新的教育方式上来,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和教师像朋友一样交流,把道德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律的品质。处理好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团结友爱,建立正确的师生观念,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方式下进行德育教育的传播。同时加强实践环节,不是纸上谈兵、内容空洞,而是要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实现创新模式的转变。
结论:
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带动了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了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高校要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做好大学德育教育,以提升學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现在的大学德育存在很多实践性问题,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德育培养意识较低,缺少实践性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学生缺少社会责任感,以及相应的职业操守。高校高度重视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教学对策,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从而促进大学德育教育长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小平.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J].教学与研究,2004(05)
[2]刘华清.以生命教育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4(03)
关键词:大学德育;实践性;问题;对策
道德实践是大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让学生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能够以坚强的道德信念支配自身行为,培养出具有较高道德水平的优秀人才。现在的大学德育教育还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情况,大学生步入人生的成熟阶段,在思想上已经形成了主观判断意识,如果缺少德育实践,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不能正确辨别,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因此,在大学德育教育中要加强德育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道德价值,进而提高大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1大学德育的重要性
1.1帮助树立正确三观
大学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综合人才。大学生的身心趋于成熟,并且对周围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形成一定的判断能力,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明显增多,学生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在思想上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影响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而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建立起自信,努力完成自己的梦想。
1.2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环境中,大学德育教育从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学生在社会发展潮流中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之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基地,有必要加强德育工作的开展,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及时掌握学生的政治思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德育水平,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社会与经济的繁荣、稳定发展。
1.3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现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与学习中通常都是以个人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而缺少相应的道德规范。大学是学生在校学习的重要阶段,在学习高等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道德品行的培养。大学德育能够对学生的品格进行阶段性教育,帮助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品行,在将来步入社会工作能够快速的适应,得到管理层的高度认可而成为骨干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大学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
2大学德育实践性问题分析
2.1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学生在学校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接受德育教育,这也是当前我国各级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德育教育在指导学生思想、培育正确观念上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德育取得了一些教育成果,但学生的思想观念却没有明显提升,其主要原因是开展大学德育教育过程中,缺少组织实践性教育活动,没有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仅限于口头上的强调,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阻碍了大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2.2德育师资力量薄弱
现在各大高校虽然在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并且安排了教师、辅导员做专职思想政治教育,但却收效甚微。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才能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现在高校在不断扩大规模,学生人数增长较快,生源构成与以前相比较为复杂,现有的德育师资力量无法满足众多学生需求。一些高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以辅导员为主,而辅导员通常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缺少德育教育实践经验,流动性较强,德育师资力量薄弱,使大学德育教育工作很难得到持续性发展。
2.3德育教育方式落后
当前的大学德育教育中,教育方式较为落后,没有清晰的界定教育方向,教育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比较空洞、乏味,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现在很多大学德育教育只是以灌输的形式向学生宣扬德育思想、道德理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为了取得好成绩,对德育知识仅限于字面上的理解,无法落实到实处,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在德育教育管理中,只侧重于学习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德育规划不实际,使教学内容缺少深度和力度,消弱了德育教育效果。
3大学德育实践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3.1明确现实德育目标
明确现实德育目标能够有效的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落实。在确定德育目标时,要以现实为基础,符合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水平,并且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实践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开展大学德育实践性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设定德育目标,以学生为德育主体,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多方面的参照、对比,从而形成正确的判断,使大学德育教育有效的落实到实处。
3.2加强德育教师培训
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与品行,教师只有以身作则,塑造良好的师德形象,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接受德育教育。为了提高德育教师素质,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与行为规范,不断丰富德育实践教学经验,增加德育教育的实用性、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主动自觉规范个人行为,实现德育素养的提升。另外,还要正确评估德育教师价值,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能够保持工作积极性。
3.3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大学德育必须实行一种教育方式的转变,要从原来封闭式的教育方式转变到开放式创新的教育方式上来,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和教师像朋友一样交流,把道德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律的品质。处理好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团结友爱,建立正确的师生观念,在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方式下进行德育教育的传播。同时加强实践环节,不是纸上谈兵、内容空洞,而是要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实现创新模式的转变。
结论:
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带动了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了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应用型人才,高校要结合社会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做好大学德育教育,以提升學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现在的大学德育存在很多实践性问题,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德育培养意识较低,缺少实践性教育,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学生缺少社会责任感,以及相应的职业操守。高校高度重视大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教学对策,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从而促进大学德育教育长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小平.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J].教学与研究,2004(05)
[2]刘华清.以生命教育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