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对于学困生的转化,笔者从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多年,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体会与做法。
一、立足情感迁移,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的情感易于外露、行为的情感色彩极为浓厚,喜爱数学老师往往是儿童喜欢数学课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以自己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困生不是本来就差,而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对转化他们应抱有信心。其次要用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关爱每一位学困生,热切地关注和耐心地帮助他们。如:对学困生生活上做到体贴关心,课上循循善诱,课下认真辅导,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对学困生来说,教师的爱,就意味着老师的了解、关怀、鼓励和期待。因而激发他们爱师的意向和情感,学生会更乐意听老师的教导。在这方面,罗森塔尔效应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若把学困生视为班中的“陪客”、累赘,冷淡甚至歧视他们,不仅有违师德的要求,更严重的是将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二、注重情感培养,使学困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思考劳动者自豪感。”因此,要减少学困生学习中挫折感,使其能有机会表现自己,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为学困生创造学习条件。
1.设问层次化,让学困生有发言的机会。即在学习某一知识时,设计难易和抽象程度不同的问题,使学困生能回答其中的某些问题,从而显示自己的能力。
2.练习弹性化,为学困生安排锻炼机会。即练习题的数量与难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具有灵活性。避免他们因练习题过多、过难而产生畏惧心理。例如“长方形周长”的练习可这样设计:
(1)巩固练习:墙报长4米,宽3米,四周的边框长多少米?
(2)实践练习:量出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求它的周长?
(3)综合练习:一个长方形的长8分米,比宽长2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4)发展练习:一张长方形纸长20厘米,宽10厘米,折出两个小长方形,有几种折法?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2)(3)项练习,要求全体学生都做,且正确解答,对(4)项不做统一要求,可做可不做,对有积极性的学困生可加以必要的指导。
3.评价分布化,为学困生提供前进台阶。即评价学生解答的一个问题或计算的一道式题,不是以过程完整、答案正确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对解答或计算的某一步或某一部分的正确性、合理性加以肯定,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有问题的部分,给予诱导性评价,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予以纠正,纠正后再给予鼓励性评价。
4.考评纵向化,为学困生架起进步阶梯。即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时,注意将其现在的成绩与他自己原来的成绩比。如果他上次测试得了65分,这次经过努力得了70分,就应加以鼓励,使其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切忌以排名次和以分数作为刺激学困生的手段,因为这种刺激像抽在儿童心灵上的鞭子。另外,可以适当减少考试次数,淡化学困生的分数意识。
5.反馈及时化,为学困生送来成功希望。即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反馈。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堂或当时反馈效果最佳。反馈使学困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正确的知识得到强化,错误的东西得以纠正,尤其是它满足了学困生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三、着眼情感激发,使学困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愉快感
愉快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它能刺激和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激活智力活动,强化所学知识。愉快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数学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
1.努力创设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有信息、有悬念、有意外、有冲突,进行情感激励。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出示口算(折叠式的):1/8 3/8 3/8 4/7,当学生口算到“7/8 4/7”时,思维产生障碍,教师问:“为什么不能了?”(分母不同)接下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认知冲突中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学习过程。
2.展示数学知识的魅力。数学教学要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魅力,增添知识的情感色彩。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将会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奥秘的兴奋感。如通过直接度量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通过拼凑、割补等发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困生在这些活动中有操作、有发现,有效攻克学习难点。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是一种给人以感情的教学情景。古人曰:“和易以思。”融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学生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求教师保持良好的心境,做到态度和蔼、教态亲切、精神饱满。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表示肯定手势,都能引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感觉,以教师饱满的热情培育学生积极的热情。相反,教师严厉的面孔,凶狠的目光,责备的声调,会使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望而生畏,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恐惧。整个课堂应该形成这样一种气氛:发言权不为少数人所垄断,学困生也有发言的机会;既不死气沉沉,又不咄咄逼人;有发言、有问答、有讨论、有发现、有惊奇;学生热情横溢,情绪高涨,师生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的状态之中。这样学困生的学习能动性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无疑,情感因素对学困生的转化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发现兴趣点,排除危险点,克服薄弱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引导,从而以情育情,使学困生形成自尊心、树立进取心,激发上进心,增强自信心,最终达到以情感为纽带、促进学生乐于学习的目的。
一、立足情感迁移,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儿童的情感易于外露、行为的情感色彩极为浓厚,喜爱数学老师往往是儿童喜欢数学课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以自己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困生不是本来就差,而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对转化他们应抱有信心。其次要用崇高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关爱每一位学困生,热切地关注和耐心地帮助他们。如:对学困生生活上做到体贴关心,课上循循善诱,课下认真辅导,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对学困生来说,教师的爱,就意味着老师的了解、关怀、鼓励和期待。因而激发他们爱师的意向和情感,学生会更乐意听老师的教导。在这方面,罗森塔尔效应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若把学困生视为班中的“陪客”、累赘,冷淡甚至歧视他们,不仅有违师德的要求,更严重的是将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二、注重情感培养,使学困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使最差的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思考劳动者自豪感。”因此,要减少学困生学习中挫折感,使其能有机会表现自己,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为学困生创造学习条件。
1.设问层次化,让学困生有发言的机会。即在学习某一知识时,设计难易和抽象程度不同的问题,使学困生能回答其中的某些问题,从而显示自己的能力。
2.练习弹性化,为学困生安排锻炼机会。即练习题的数量与难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具有灵活性。避免他们因练习题过多、过难而产生畏惧心理。例如“长方形周长”的练习可这样设计:
(1)巩固练习:墙报长4米,宽3米,四周的边框长多少米?
(2)实践练习:量出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和宽,求它的周长?
(3)综合练习:一个长方形的长8分米,比宽长2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4)发展练习:一张长方形纸长20厘米,宽10厘米,折出两个小长方形,有几种折法?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2)(3)项练习,要求全体学生都做,且正确解答,对(4)项不做统一要求,可做可不做,对有积极性的学困生可加以必要的指导。
3.评价分布化,为学困生提供前进台阶。即评价学生解答的一个问题或计算的一道式题,不是以过程完整、答案正确作为唯一标准,而是对解答或计算的某一步或某一部分的正确性、合理性加以肯定,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有问题的部分,给予诱导性评价,帮助其分析错误的原因并予以纠正,纠正后再给予鼓励性评价。
4.考评纵向化,为学困生架起进步阶梯。即评价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时,注意将其现在的成绩与他自己原来的成绩比。如果他上次测试得了65分,这次经过努力得了70分,就应加以鼓励,使其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切忌以排名次和以分数作为刺激学困生的手段,因为这种刺激像抽在儿童心灵上的鞭子。另外,可以适当减少考试次数,淡化学困生的分数意识。
5.反馈及时化,为学困生送来成功希望。即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反馈。心理学研究证明,当堂或当时反馈效果最佳。反馈使学困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正确的知识得到强化,错误的东西得以纠正,尤其是它满足了学困生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三、着眼情感激发,使学困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愉快感
愉快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它能刺激和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激活智力活动,强化所学知识。愉快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数学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困生能愉快地学习。
1.努力创设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有信息、有悬念、有意外、有冲突,进行情感激励。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出示口算(折叠式的):1/8 3/8 3/8 4/7,当学生口算到“7/8 4/7”时,思维产生障碍,教师问:“为什么不能了?”(分母不同)接下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认知冲突中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学习过程。
2.展示数学知识的魅力。数学教学要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魅力,增添知识的情感色彩。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将会使学生体会探索数学奥秘的兴奋感。如通过直接度量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通过拼凑、割补等发现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困生在这些活动中有操作、有发现,有效攻克学习难点。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表现,是一种给人以感情的教学情景。古人曰:“和易以思。”融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学生思维。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求教师保持良好的心境,做到态度和蔼、教态亲切、精神饱满。一种亲切信赖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表示肯定手势,都能引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感觉,以教师饱满的热情培育学生积极的热情。相反,教师严厉的面孔,凶狠的目光,责备的声调,会使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望而生畏,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恐惧。整个课堂应该形成这样一种气氛:发言权不为少数人所垄断,学困生也有发言的机会;既不死气沉沉,又不咄咄逼人;有发言、有问答、有讨论、有发现、有惊奇;学生热情横溢,情绪高涨,师生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的状态之中。这样学困生的学习能动性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无疑,情感因素对学困生的转化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发现兴趣点,排除危险点,克服薄弱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引导,从而以情育情,使学困生形成自尊心、树立进取心,激发上进心,增强自信心,最终达到以情感为纽带、促进学生乐于学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