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编辑是电视节目的第一“把关人”,也是重要的“把关人”。江苏教育电视台“干露露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把关人”理念缺失的问题。重塑电视综艺节目编辑的“把关人”理念必须严格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强化媒体人的社会责任。让编辑真正担当起“把关人”的职责,创造出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电视文化精品。
【关键词】电视编辑 把关人 理念重塑
2012年11月28日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官方网站贴出公告,宣布停播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并要求严禁丑闻劣迹者发声出镜。江苏教育电视台《棒棒棒》栏目组邀请干露露母女做嘉宾并容忍其在现场大爆粗口,并在网络传播,造成恶劣影响。回顾这一事件,江苏教育电视台作为以教育、教学为定位的电视台,擅自改变频道定位,违规制作播出低俗娱乐节目,明显违反《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棒棒棒》栏目,邀请网络热议的干露露母女作现场嘉宾,罔顾媒体社会责任,为丑恶言行提供展示舞台;尤其是当干露露母女与提问的记者和观众发生口角,当场破口大骂时,节目组对录制现场不加制约,任其放肆,致使粗俗视频网上流传,放大了丑恶现象,违背了媒体职业道德,败坏了媒体形象。“干露露”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媒介组织及其从业者“把关人”理念缺失造成的。笔者就电视编辑在综艺节目中的“把关人”作用予以剖析。
一、 电视编辑是综艺节目重要的“把关人”
“把关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卢因率先提出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怀特将这个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领域,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传播学认为“把关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终止信息传递的作用。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媒介是全社会信息流通的把关人;从大众传媒内部来看,在新闻的提供、采集、写作、编辑和报道的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把关人,其中,编辑对新闻的取舍又是最重要的。
“电视编辑从广义上说既指电视编辑业务,也指从事电视编辑工作的人;从狭义上讲,电视编辑工作主要指后期制作,即节目的编辑处理、节目编排播出等环节”。①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扩展,电视编辑身份的多重性也逐渐显现,他既是整个节目策划、组织、选择的关键人物,也是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在节目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电视节目的第一“把关人”,也是电视媒体重要的“把关人”。
就“干露露事件”而言,《棒棒棒》栏目组编导置媒体责任与主流价值观于不顾,为吸引观众眼球,邀请网络上争议颇多的干露露母女为嘉宾,为事件的酿成埋下伏笔;在节目录制中,预案不足,以至于在干露露母女放泼撒野、大爆粗口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现场,终致视频在网上流传,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这一事件反映了电视编辑“把关人”理念的严重缺失。
二、 造成电视综艺节目编辑“把关人”理念缺失的原因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受到关注,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期间,节目形态、受众观念、运作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涌现出一大批备受瞩目的栏目和节目,类型涉及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等多种形态。随着综艺节目在各大卫视频道的热播,一些节目格调低下、媚俗、嘉宾素质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一些节目以邀请网络红人、揭露他人隐私为主要形式,甚至以编造故事情节来增加现场的热闹程度,吸引受众参与,从而提高收视率。这种以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和感官刺激来提高收视率,增加广告收益的做法,严重丧失了“把关人”理念。
分析电视综艺节目中编辑“把关人”理念淡薄甚至缺失的原因,片面追求收视率,过度追求“娱乐化”首当其冲。
长期以来,收视率主导着电视栏目的生存。在收视率的压力下,一些制作人本着“娱乐带来收视率,收视率带来广告,广告带来利润”的法则,使电视综艺节目庸俗化倾向愈演愈烈。一些节目为了赢得关注,不惜降低节目格调,热衷于传播绯闻轶事,甚至编造故事、假冒当事人;有的节目传播错误价值观、道德观,炫富拜金,嘲笑耍弄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有的节目以展示丑态、病态刺激观众、肆意恶搞等。《棒棒棒》选择干露露母女做嘉宾,正是看准了干氏母女被网络热议这一点,希望借点击率来带动收视率。对收视率的盲目追求,使一些电视制作人、电视编辑忘记了自己作为“把关人”的角色和责任,过度追求娱乐化,将节目引入歧途,最终把《棒棒棒》们送上不归路。
综艺节目中“把关人”理念缺失,电视编辑作为媒体人责任意识淡薄难辞其咎。
“社会责任论”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流行的新闻传播理论。它强调自由须以责任为前提,新闻媒介在享有自由权利时,要克尽对社会、对公众的义务和责任。在中国,新闻媒体要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电视媒体作为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主流媒体,加强社会责任,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时代赋予电视人的历史使命。“干露露事件”所暴露出的正是电视编辑在选题中的社会责任缺失。综艺节目中电视编辑“把关人”理念的缺失,与从业者忽视对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追求关系密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传媒领域的低俗化、同质化、偶像化、碎片化和单向化现象有不断蔓延之势,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已经严重到影响到先进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一些综艺娱乐节目中过分强调和突出感官刺激和游戏功能,忽视了电视节目的审美教育功能。
“电视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形态,既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又有商品的物质性消费性;既有强制性、操纵性,又有迎合性、对抗性;既有同质性,又有多元性;既有类型性,又有创造性;既有娱乐功能,又有教化功能。”②如何克服大众文化的消极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是电视编辑在节目制作中需要认真考量并付诸实践的问题。借衣着暴露、言行粗俗来博出位的干露露母女,本不应该出现在主流媒体的平台上,正是由于《棒棒棒》栏目编辑缺乏对文化品位的追求和把握,“把关人”理念缺失,降低了媒介传承文化和引导社会的责任感,才让这些人在电视媒体上出现。 三、 如何重塑电视综艺节目编辑的“把关人”理念
“干露露事件”暴露出电视综艺节目编辑“把关人”理念的缺失。那么,如何重塑他们的“把关人”理念呢?
首先,建立严格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借鉴教育、建筑、法律、医疗等行业的经验,推行持证上岗,把好从业人员的素质关。
2004年8月1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施行;2005年9月3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其第二条中明文规定:“凡从事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执业资格。通过资格考试取得《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或《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是申请执业资格的必备条件”;2005年12月17日、18日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开考。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实行资格证制度,是规范从业者执业资格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广播电视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招聘和录用中,该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没有职业资格上岗,或边上岗边考资格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之各电视台及节目制作单位实施聘用制后,人员流动性大,责任心不强,使得电视编辑、记者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正常行使“把关人”职责。要提高电视编辑的“把关人”理念,必须从强化职业准入制度开始。完善并强化资格管理,无资格不准入;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的,注消资格证。让能够真正担当起媒体责任的人进入电视编辑记者队伍。
其次,完善节目评价体系,走出“唯收视率”的怪圈,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2011年,中央电视台从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专业性等多方面建立起一个较为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了唯收视率的倾向。国家广电总局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试行)》并广泛向各相关单位征求意见,该《指导意见》的颁布实施,将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全面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既是一项文化事业,也是一种产业。电视编辑要充分认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不能一味强调经济效益的短期目标,而忽视了广播电视社会效益的长远影响。
第三,强化电视综艺节目编辑作为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意识,传播正能量。在我国,广播电视具有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和审美娱乐等多重功能。综艺娱乐节目,同样要坚持寓教于乐,起到教育引导、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作为综艺节目的编辑,不能以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和消极心理作为满足受众需要、吸引观众眼球的方法。综艺节目编辑在节目创作中,只有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受众意识、电视文化意识、发展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把关人”的职责,主动抵制媚俗、低俗的电视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造出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电视文化精品。
参考文献
①石长顺:《电视新闻编辑与制作》,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
②张建岗,《电视大众文化研究的视角》[J].《新闻采编》,2006(5)
(作者:北京市丰台区广播电视中心专题部主任)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电视编辑 把关人 理念重塑
2012年11月28日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官方网站贴出公告,宣布停播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并要求严禁丑闻劣迹者发声出镜。江苏教育电视台《棒棒棒》栏目组邀请干露露母女做嘉宾并容忍其在现场大爆粗口,并在网络传播,造成恶劣影响。回顾这一事件,江苏教育电视台作为以教育、教学为定位的电视台,擅自改变频道定位,违规制作播出低俗娱乐节目,明显违反《广播电视管理条例》;《棒棒棒》栏目,邀请网络热议的干露露母女作现场嘉宾,罔顾媒体社会责任,为丑恶言行提供展示舞台;尤其是当干露露母女与提问的记者和观众发生口角,当场破口大骂时,节目组对录制现场不加制约,任其放肆,致使粗俗视频网上流传,放大了丑恶现象,违背了媒体职业道德,败坏了媒体形象。“干露露”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是媒介组织及其从业者“把关人”理念缺失造成的。笔者就电视编辑在综艺节目中的“把关人”作用予以剖析。
一、 电视编辑是综艺节目重要的“把关人”
“把关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卢因率先提出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怀特将这个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领域,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传播学认为“把关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终止信息传递的作用。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媒介是全社会信息流通的把关人;从大众传媒内部来看,在新闻的提供、采集、写作、编辑和报道的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把关人,其中,编辑对新闻的取舍又是最重要的。
“电视编辑从广义上说既指电视编辑业务,也指从事电视编辑工作的人;从狭义上讲,电视编辑工作主要指后期制作,即节目的编辑处理、节目编排播出等环节”。①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扩展,电视编辑身份的多重性也逐渐显现,他既是整个节目策划、组织、选择的关键人物,也是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在节目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电视节目的第一“把关人”,也是电视媒体重要的“把关人”。
就“干露露事件”而言,《棒棒棒》栏目组编导置媒体责任与主流价值观于不顾,为吸引观众眼球,邀请网络上争议颇多的干露露母女为嘉宾,为事件的酿成埋下伏笔;在节目录制中,预案不足,以至于在干露露母女放泼撒野、大爆粗口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现场,终致视频在网上流传,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这一事件反映了电视编辑“把关人”理念的严重缺失。
二、 造成电视综艺节目编辑“把关人”理念缺失的原因
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受到关注,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期间,节目形态、受众观念、运作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涌现出一大批备受瞩目的栏目和节目,类型涉及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等多种形态。随着综艺节目在各大卫视频道的热播,一些节目格调低下、媚俗、嘉宾素质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一些节目以邀请网络红人、揭露他人隐私为主要形式,甚至以编造故事情节来增加现场的热闹程度,吸引受众参与,从而提高收视率。这种以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和感官刺激来提高收视率,增加广告收益的做法,严重丧失了“把关人”理念。
分析电视综艺节目中编辑“把关人”理念淡薄甚至缺失的原因,片面追求收视率,过度追求“娱乐化”首当其冲。
长期以来,收视率主导着电视栏目的生存。在收视率的压力下,一些制作人本着“娱乐带来收视率,收视率带来广告,广告带来利润”的法则,使电视综艺节目庸俗化倾向愈演愈烈。一些节目为了赢得关注,不惜降低节目格调,热衷于传播绯闻轶事,甚至编造故事、假冒当事人;有的节目传播错误价值观、道德观,炫富拜金,嘲笑耍弄弱势群体和低收入人群;有的节目以展示丑态、病态刺激观众、肆意恶搞等。《棒棒棒》选择干露露母女做嘉宾,正是看准了干氏母女被网络热议这一点,希望借点击率来带动收视率。对收视率的盲目追求,使一些电视制作人、电视编辑忘记了自己作为“把关人”的角色和责任,过度追求娱乐化,将节目引入歧途,最终把《棒棒棒》们送上不归路。
综艺节目中“把关人”理念缺失,电视编辑作为媒体人责任意识淡薄难辞其咎。
“社会责任论”是现代资本主义世界流行的新闻传播理论。它强调自由须以责任为前提,新闻媒介在享有自由权利时,要克尽对社会、对公众的义务和责任。在中国,新闻媒体要做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电视媒体作为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主流媒体,加强社会责任,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是时代赋予电视人的历史使命。“干露露事件”所暴露出的正是电视编辑在选题中的社会责任缺失。综艺节目中电视编辑“把关人”理念的缺失,与从业者忽视对电视节目文化品位的追求关系密切。
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传媒消费主义文化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传媒领域的低俗化、同质化、偶像化、碎片化和单向化现象有不断蔓延之势,媒体社会责任的缺失已经严重到影响到先进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一些综艺娱乐节目中过分强调和突出感官刺激和游戏功能,忽视了电视节目的审美教育功能。
“电视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形态,既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又有商品的物质性消费性;既有强制性、操纵性,又有迎合性、对抗性;既有同质性,又有多元性;既有类型性,又有创造性;既有娱乐功能,又有教化功能。”②如何克服大众文化的消极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是电视编辑在节目制作中需要认真考量并付诸实践的问题。借衣着暴露、言行粗俗来博出位的干露露母女,本不应该出现在主流媒体的平台上,正是由于《棒棒棒》栏目编辑缺乏对文化品位的追求和把握,“把关人”理念缺失,降低了媒介传承文化和引导社会的责任感,才让这些人在电视媒体上出现。 三、 如何重塑电视综艺节目编辑的“把关人”理念
“干露露事件”暴露出电视综艺节目编辑“把关人”理念的缺失。那么,如何重塑他们的“把关人”理念呢?
首先,建立严格的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借鉴教育、建筑、法律、医疗等行业的经验,推行持证上岗,把好从业人员的素质关。
2004年8月1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暂行规定》施行;2005年9月3日,《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办法(试行)》正式实施。其第二条中明文规定:“凡从事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工作的人员必须依法取得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执业资格。通过资格考试取得《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合格证》或《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合格证》,是申请执业资格的必备条件”;2005年12月17日、18日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开考。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实行资格证制度,是规范从业者执业资格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广播电视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招聘和录用中,该政策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没有职业资格上岗,或边上岗边考资格的现象非常普遍。加之各电视台及节目制作单位实施聘用制后,人员流动性大,责任心不强,使得电视编辑、记者的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无法正常行使“把关人”职责。要提高电视编辑的“把关人”理念,必须从强化职业准入制度开始。完善并强化资格管理,无资格不准入;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的,注消资格证。让能够真正担当起媒体责任的人进入电视编辑记者队伍。
其次,完善节目评价体系,走出“唯收视率”的怪圈,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节目综合评价体系。2011年,中央电视台从引导力、影响力、传播力、专业性等多方面建立起一个较为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避免了唯收视率的倾向。国家广电总局在此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建立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体系的指导意见(试行)》并广泛向各相关单位征求意见,该《指导意见》的颁布实施,将推动广播电视节目全面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既是一项文化事业,也是一种产业。电视编辑要充分认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不能一味强调经济效益的短期目标,而忽视了广播电视社会效益的长远影响。
第三,强化电视综艺节目编辑作为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意识,传播正能量。在我国,广播电视具有新闻宣传、舆论引导、文化教育、社会服务和审美娱乐等多重功能。综艺娱乐节目,同样要坚持寓教于乐,起到教育引导、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作为综艺节目的编辑,不能以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和消极心理作为满足受众需要、吸引观众眼球的方法。综艺节目编辑在节目创作中,只有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受众意识、电视文化意识、发展创新意识,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把关人”的职责,主动抵制媚俗、低俗的电视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造出具有本国、本民族特色的电视文化精品。
参考文献
①石长顺:《电视新闻编辑与制作》,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1
②张建岗,《电视大众文化研究的视角》[J].《新闻采编》,2006(5)
(作者:北京市丰台区广播电视中心专题部主任)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