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010年物价持续上涨的宏观背景下,依据实地调查的物价水平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分析了这场价格革命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利与弊,并在一定政策的指导下,研究了应对这场变革的措施。
【关键词】物价上涨 农民 收入 支出
一、选题背景
2010年以来,物价上涨成了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物价也搭上了顺风车,一路高歌猛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CPI从9月份的3.6%到10月同比上涨4.4%,创2008年10月以来25个月之新高,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这其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食品类价格上涨尤为最,为CPI涨幅”贡献”了74%。通胀压力已经从专家口中的数字变为普通人的“体感”。
二、选题思路
在物价牵动的千家万户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舆论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粮食涨价,猪肉涨价,食用油涨价,禽蛋涨价,奶制品涨价 …… 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但其他消费品也在涨价,农民也是叫苦不迭。孰是孰非,不可随意判断。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素来以果蔬业农产品产业着称的山东烟台地区农村为调查对象,方便研究当地农民农副产品收入的增长以及消费增长的对比,通过调查研究此次物价上涨对农民收入与支出及生活水平的影响,探究上述两种观点的正误。
三、最终成果
通过专题调查,走访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部分农村,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最终的数据研究显示,农民的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是速度缓慢,而支出明显增加,多从务农转向经商。关于物价上涨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大致得到了以下的信息。
1.农民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导致积极性下降。调查显示,物价上涨带来的生产支出增加的农民占比高达87%。与此不相对称的是,农业收入增速下滑明显。农户种植收入只是略微上升的占76%,养殖收入明显增加的占47%。
2.农民家庭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调查显示,农民中“支出明显增加”的占比几乎达到68%,而“支出略有增加”的农民占比21.3%,合计达89.3%。虽然农民的收入增加,但物价上涨降低了货币的购买力,很多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生活质量有所下降”的占比为51.2%,而“生活质量下降很多”的占比为20.6%,只有6.6%的农户认为“生活质量略有提高”。
3.农民消费意识发生改变,普遍认为应该减少消费。调查显示,农民中因物价上涨改变观念的占比高达93%。而认为应该“减少消费”占比超过半数,选择“可以增加消费”的占比仅为8%。我们有理由相信,价格上涨风暴对大部分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
联系政策新闻,探讨了相关的政策与建议。
1.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生产成本。(1)各级财政应该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有效机制。(2)进行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效率化生产,以降低成本。(3)组织农民进行合作经营,支持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以高带低,推广“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以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4)鼓励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立网店,同时发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网点众多的优势,普遍发展农民工“银行卡”业务,提供信贷服务,改善现有的农民资金不足和支付不便的情况。
2.加强物价监测、引导和管理,降低农民生产成本。问卷调查显示, 600个样本农户中254户希望“政策部门能加大调控与监管的力度,使物价尽快下降到正常水平”。因此,政府部门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1、加强监督和调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通过行政监管、市场调节等措施,遏制农产品价格上升过快的势头。2、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对农优惠政策,加强对农资出厂价和流通环节进销差率、批零差率的市场监督管理。3、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上涨部分以及涉农资源性价格上涨部分,应该加大转移支付的补贴范围和力度。
3.通过一定的财政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完善和扩大支农惠农的覆盖面。调查显示,对于物价上涨的情况,600个农户中有367户希望“政府继续出台惠农政策,增加农业补贴”。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深化提高惠农政策的覆盖面。一方面,可以继续坚持农业补贴制度,加大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同时进一步扩大补贴的范围,实施向提高生产能力、重点产区倾斜倾斜的惠农政策。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实施最低收价格收购粮食的政策,以保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外,调整对农业的投入方式也很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下降低各类间接支持、间接投入的比例,从而增加对农民直接支持、直接补助的比例。
4.要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以便促进就业的转移。(1)要切实加大投入,逐步建立起政府、用人单位、农民个人共同分担费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机制。(2)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每年初中毕业后升不上高中的农村青年,经过一两年的专业技能培训,成为对市场有用的人才。(3)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县乡党校、各行业的培训中心等资源,把剩余劳动力培养成二、三产业的主力。(4)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降低农民的培训成本。
这次的调研收获很多,不管是调查过程碰到的难题,还是问卷统计的舍取,都使我们获益匪浅。作为农民的后代,希望各部门的政策能够落实到位,使农民的生活尽快回归正常。
参考文献
[1]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 宏观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www.stats.gov.cn/1.
[3] 汪祖杰等著. 现代货币金融学 [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1-1.
作者简介:蒋盼(1990-),女,汉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系在读学生。
【关键词】物价上涨 农民 收入 支出
一、选题背景
2010年以来,物价上涨成了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物价也搭上了顺风车,一路高歌猛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CPI从9月份的3.6%到10月同比上涨4.4%,创2008年10月以来25个月之新高,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这其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食品类价格上涨尤为最,为CPI涨幅”贡献”了74%。通胀压力已经从专家口中的数字变为普通人的“体感”。
二、选题思路
在物价牵动的千家万户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舆论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粮食涨价,猪肉涨价,食用油涨价,禽蛋涨价,奶制品涨价 …… 最大的受益者是农民。但其他消费品也在涨价,农民也是叫苦不迭。孰是孰非,不可随意判断。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选择了素来以果蔬业农产品产业着称的山东烟台地区农村为调查对象,方便研究当地农民农副产品收入的增长以及消费增长的对比,通过调查研究此次物价上涨对农民收入与支出及生活水平的影响,探究上述两种观点的正误。
三、最终成果
通过专题调查,走访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部分农村,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最终的数据研究显示,农民的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是速度缓慢,而支出明显增加,多从务农转向经商。关于物价上涨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大致得到了以下的信息。
1.农民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加,导致积极性下降。调查显示,物价上涨带来的生产支出增加的农民占比高达87%。与此不相对称的是,农业收入增速下滑明显。农户种植收入只是略微上升的占76%,养殖收入明显增加的占47%。
2.农民家庭的消费支出明显增加从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调查显示,农民中“支出明显增加”的占比几乎达到68%,而“支出略有增加”的农民占比21.3%,合计达89.3%。虽然农民的收入增加,但物价上涨降低了货币的购买力,很多农民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生活质量有所下降”的占比为51.2%,而“生活质量下降很多”的占比为20.6%,只有6.6%的农户认为“生活质量略有提高”。
3.农民消费意识发生改变,普遍认为应该减少消费。调查显示,农民中因物价上涨改变观念的占比高达93%。而认为应该“减少消费”占比超过半数,选择“可以增加消费”的占比仅为8%。我们有理由相信,价格上涨风暴对大部分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
联系政策新闻,探讨了相关的政策与建议。
1.投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生产成本。(1)各级财政应该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有效机制。(2)进行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效率化生产,以降低成本。(3)组织农民进行合作经营,支持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以高带低,推广“公司+基地”、“公司+农户”的模式,以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4)鼓励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立网店,同时发挥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网点众多的优势,普遍发展农民工“银行卡”业务,提供信贷服务,改善现有的农民资金不足和支付不便的情况。
2.加强物价监测、引导和管理,降低农民生产成本。问卷调查显示, 600个样本农户中254户希望“政策部门能加大调控与监管的力度,使物价尽快下降到正常水平”。因此,政府部门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1、加强监督和调控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通过行政监管、市场调节等措施,遏制农产品价格上升过快的势头。2、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对农优惠政策,加强对农资出厂价和流通环节进销差率、批零差率的市场监督管理。3、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上涨部分以及涉农资源性价格上涨部分,应该加大转移支付的补贴范围和力度。
3.通过一定的财政政策,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完善和扩大支农惠农的覆盖面。调查显示,对于物价上涨的情况,600个农户中有367户希望“政府继续出台惠农政策,增加农业补贴”。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深化提高惠农政策的覆盖面。一方面,可以继续坚持农业补贴制度,加大财政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同时进一步扩大补贴的范围,实施向提高生产能力、重点产区倾斜倾斜的惠农政策。另一方面,我们要继续实施最低收价格收购粮食的政策,以保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外,调整对农业的投入方式也很有必要,在一定程度下降低各类间接支持、间接投入的比例,从而增加对农民直接支持、直接补助的比例。
4.要加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以便促进就业的转移。(1)要切实加大投入,逐步建立起政府、用人单位、农民个人共同分担费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投入机制。(2)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每年初中毕业后升不上高中的农村青年,经过一两年的专业技能培训,成为对市场有用的人才。(3)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县乡党校、各行业的培训中心等资源,把剩余劳动力培养成二、三产业的主力。(4)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作用,降低农民的培训成本。
这次的调研收获很多,不管是调查过程碰到的难题,还是问卷统计的舍取,都使我们获益匪浅。作为农民的后代,希望各部门的政策能够落实到位,使农民的生活尽快回归正常。
参考文献
[1]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著. 宏观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网:http://www.stats.gov.cn/1.
[3] 汪祖杰等著. 现代货币金融学 [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1-1.
作者简介:蒋盼(1990-),女,汉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系在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