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 :当代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155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教育转化学困生,对学困生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就成了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学困生的因材施教,必须在对学困原因进行科学分析、禀赋和特长的发现和引导及非智力素质的培养上下功夫,才是积极主动的方法。
  一、基于学困生的科学分析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循规蹈矩,死啃书本,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好学生;而不服教导、淘气、顽皮、不负责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差生,就其学习成绩而言就是学困生,这种观念是应试教育的必然,也是不科学的。
  试想,一个对别人言听计从,行动上循规蹈矩的人,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怎么会不受制约呢?即使是学习成绩好,也只能是人云亦停留在别人已有的创造成果上,难能有什么创新和创造。而那些所谓的学困生,他们在品行上的某些不良行为,多是由其心理年龄的特点决定的,并不是他们的本质问题。在青少年发育的某些心理特征上,多会表现出一些与社会公认的观念及家长和教师的期望不一致的行为,他们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蕴含着可贵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美国教育家对有创造力的孩子的描述是顽皮、淘气,所作所为常逾常规。这应该不是无稽之谈。多少具有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发展的巨人中小学时代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点。至于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承认人的智力水平有差异,智力显现有早晚,禀赋特长有彼此,但先天的低能者毕竟是少数。大发明家瓦特上完小学就被迫辍学,原因是“不爱学习”、“脑子笨”;十九世纪的伟人读书时被列为差生。一律将这些有差异的学生视为“学困生”,打入另册是极不科学的,极有可能错把人才当蠢才,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重在其“材”的发现和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适用于全体学生,但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重视优秀生的因材施教,而对学困生束手无策。因为优秀生的“材”相对外现,有“材”可因,而学困生其“材美不外现”,无“材”可因。这就是要求我们对学困生因材施教,首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禀赋和特长,这正是我们因材施教中的“材”。应该说人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禀赋和特长,没有任何才能的人是没有的。有特殊禀赋和特长的学生,在学困生中表现的更为突出。有的学生多门学科的学习都十分吃力,但他在绘画方面却是个天才;有的学生数学成绩差,却写得一手好文章;有的学生读书不行,却能歌善舞。当然,要发现学生的禀赋和特长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为学生表现施展他们的才华创造条件。这对发现学困生的“材”更是必要的。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禀赋和特长,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教师要给不同特长的学生创造不同的条件,让他们的才能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引导、支持、扶植他们在自己有特长的领域里探索、求知、发挥,这是对学困生因材施教的重中之重,是因材施教成败的关键。那些学困生常常比其他学生更强烈的表现欲,在他们有特长的领域里,必然会投注更大的热情去奋发努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热情的扶持,那些与他们的特长领域相关的基础学科,也会成为他们刻苦学习的科目。教师切不可轻易去扭转他们的爱好,转移他们的兴趣,要求他们成为自己所教学科的佼佼者,甚至要求他们成为全才。这是不客观的,也是不现实的。须知,“各个领域都行的全才是没有的”。以扼杀学生个性特长为代价,强行要学生做什么,不是因材施教。学生不是这种“材”,怎么施教呢?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更是不可取得。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
  学困生通常表现出对学习缺乏热情,对知识不感兴趣,在困难面前没有信心,没有顽强的学习毅力,这正是他们非智力素质较差的表现。非智力素质直接影响智力因素的发展。莎士比亚有句名言“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因此,我们对学困生因材施教,就要特别注重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素质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以端正他们的学习动机,当然,这种教育要把学习目的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把社会的需要同他们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而不能只是空洞抽象的说教;可以通过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闻,精心设计知识的“趣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有计划地把整个教育活动变成他们意志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顽强的学习毅力。只要我们重视了这一点,用极大的热情去投入,培养他们的非智力素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对学困生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还要十分重视干扰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不良因素的确良影响。由于种种原因,社会风气尚存不少弊端。色情、赌博、吃喝赠送、“一切向钱看”等不良风气,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困生的非智力素质本来就差,如果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诱发,教育转化中好不容易取得的一点成果又将化为乌有。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总之,对学困生因材施教,要有更新的观念、科学的态度和极大的热情,否则,是很难取得成效的。
其他文献
【摘 要】诺丁斯主张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围绕这一主题,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她还坚定的说:毫无疑问,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包括正视精神信仰问题。  【关键词
期刊
曾看到这样一篇报道,有人向两位不同国籍的小女孩提出同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把纸屑扔到地上?”中国女孩说:“老师教我们不能乱扔垃圾,这样做会受到批评的。”外国女孩说:“地面那么干净,我为什么要把它弄脏呢?”显然,前者只是复制了教师的话,而后者却能体现出环保意识。究其原因,中国的教育以传授为主,而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则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情感的体验。我国古代教育家王守仁提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期刊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它是以发展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宗旨,培养和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塑造创新人格,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适应时代的需求则显得尤其重要。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就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日益强大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历史课教学中,应该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构建了多种适应新型教学模式:情景创设型模式、模拟演示型模式、竞争游泳型和探索研究型等。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思想感情的课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既是语文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从情感方面渗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在兴趣的促使下,他们就会对祖国语言文字、传统文化有强烈的渴望和追求,从而达到热爱的目的。  【关键词】注重情感教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传统文化;有效途径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许多
期刊
一、做好班主任要有一个长期良好的心态  我们班主任时常教育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在考试的时候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觉得首先我们班主任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感染我们的学生,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们都认为班主任工作很辛苦,的确如此,我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每天要处理很多琐碎的事情,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不论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找班主任,让班主任处理。平常说做好班主任工作要有爱心、
期刊
【摘 要】作为学校教育队伍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队伍建设 , 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的特别关注。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学校领导最为看重的是班主任的人品和师德,考察他们是否有事业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及他们的业务能力,应该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而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则又恰好符合了这一教育的根本要求。本文试从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
期刊
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的管理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趋向。一个学校领导管理艺术的高低是由他的基本素质决定的,重要的是与其政治道德修养、学识、胆识和心理素质有关。现实管理告诉我们,学校的竞争不仅是设备、师资、生源和资金的竞争,而且也是学校校长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的竞争,办好学校关键在校长。学校管理艺术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它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始终,存在于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观,用陶行知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可见陶行知的生活观是放眼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整体的生活实践,语文阅读教育恰是人类“个体”的生活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思想,无论是对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教学过程建议的论述,还是对语文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说明,都体现了对社会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的关注、对学生生活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让初中学生能够更扎实地学好英语学科知识,可以更好地丰富和拓展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获得全面发展,一直是老师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教师的备课,学生的自主预习,课堂教学环节与活动的设计,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几个方面阐述了构建英语高效课堂的看法,希望能对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打造英语高效课
期刊